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衡协同视角下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服务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毛倩鸿 田雅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567-6583,共17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人地关系复杂、城乡冲突尖锐的特征,其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功能呈现权衡或协同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城市边缘区ESs的相互关系、基于功能协调目的对其进行优化,对于缓解人地关系矛...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人地关系复杂、城乡冲突尖锐的特征,其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功能呈现权衡或协同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城市边缘区ESs的相互关系、基于功能协调目的对其进行优化,对于缓解人地关系矛盾、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为例,在识别城市边缘区基础上,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生境质量、水质净化、文化服务7种关键ESs进行评估,结合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自组织网络方法探究ESs权衡协同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分类及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苏州市918个村庄被识别为城市边缘区;2)生境质量与粮食供给存在极显著的权衡关系(R_((xy))=-0.77),生境质量与文化服务存在极显著的协同关系(R_((xy))=0.95),2010—2022年间ESs间的关系以权衡效应为主,协同效应较少,整体权衡关系呈减弱趋势;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5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别为生态服务协调簇、生态服务失调簇、生态保育簇、生态游憩休闲簇以及生态风险加剧簇;4)提出了促进城市边缘区ESs协调,有助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关系 时空演变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与感知:安全感及偏好评价下的大学校园夜间环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俊丽 刘明智子 +1 位作者 高雨晴 陈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
夜间环境是大学校园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忽视了对人本需求的挖掘。以苏州市16个大学校园户外空间为例,聚焦使用者的安全感及偏好,开展日间、夜间校园环境要素的实地调研。通过日夜差值法定量探讨光环境要素与安全感的关联性... 夜间环境是大学校园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忽视了对人本需求的挖掘。以苏州市16个大学校园户外空间为例,聚焦使用者的安全感及偏好,开展日间、夜间校园环境要素的实地调研。通过日夜差值法定量探讨光环境要素与安全感的关联性,进一步识别影响夜晚整体偏好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其阈值,最后建立基于综合感知的环境参数范围。结果显示,大学校园夜间环境更新设计应优先考虑夜间光环境,其次是景观特征。综合安全感及偏好的条件下,优先推荐平均水平照度范围为13~17lx,路面平均亮度范围为0.7~0.9cd/m2。研究为大学校园夜间环境更新设计及精准实施提供数据支撑,提升使用者主观感知,促进可持续校园环境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要素 夜间光环境 景观特征 感知 安全 偏好 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苏州滨水街巷分布变化与城市变迁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永发 荣侠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100,共5页
通过对从明崇祯《苏州府城内水道图》到清光绪《苏州巡警分区全图》5张苏州古城图的分析,认为苏州滨水街巷的分布依附水道布设,并恪守"水陆双棋盘"的街道布设格局,其特征由明代的"北密南疏、东西平衡"逐渐演变至清... 通过对从明崇祯《苏州府城内水道图》到清光绪《苏州巡警分区全图》5张苏州古城图的分析,认为苏州滨水街巷的分布依附水道布设,并恪守"水陆双棋盘"的街道布设格局,其特征由明代的"北密南疏、东西平衡"逐渐演变至清代的"东密西疏、南北平衡"。苏州滨水街巷分布形态的变化是城市空间肌理变迁的表象,深刻反映着明清时期苏州工商经济迅速发展下,人地矛盾、交通矛盾、手工业业缘区域集结与城市变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苏州古城 滨水街巷分布变化 城市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础设施的水都市模式初探——以苏州吴江盛泽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代鹏飞 孙泽宇 翟俊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106,共11页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亟需一种以生态为本底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一体化生成、演变和增长的系统框架,来统筹“三生”融合发展。与示范区中大多数的城镇一样,苏州吴江的盛泽从传统水乡向现代纺织重镇...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亟需一种以生态为本底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一体化生成、演变和增长的系统框架,来统筹“三生”融合发展。与示范区中大多数的城镇一样,苏州吴江的盛泽从传统水乡向现代纺织重镇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环境破坏加剧,生活品质下降、产业升级迫切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生态为本底的景观基础设施的五大特征,以盛泽地区为例,从区域、城镇和邻里3个尺度结合传统水乡的高、中、低圩区的格局,探讨构建城乡交互、产城融合的新型水都市模式的策略与方法。该模式是对解决水安全与环境问题,振兴区域经济,促进“三生”协同发展,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的一体化建设的一次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础设施 水都市 产城融合 “三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家明 雷诚 +2 位作者 范凌云 寇琴 叶小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12,共11页
面对母婴需求的独特性与母乳哺育设施供给的特殊性的双重交织,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与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城市人”理论,构建“识别—匹配—平衡”三阶段研究框架,以“需求导向的人居供给、使用导向的人居配置、发展导向的人居... 面对母婴需求的独特性与母乳哺育设施供给的特殊性的双重交织,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与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城市人”理论,构建“识别—匹配—平衡”三阶段研究框架,以“需求导向的人居供给、使用导向的人居配置、发展导向的人居运营”为要点,结合苏州案例展开实证。从“出行偏好、使用特征、满意度”识别特定人群需求,并与现状人居“供—配—营”匹配分析,辨析需求与供给分异存在的问题及内因;提出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从关注“配置率、标准性、覆盖度”到“选择度、适用性、满意度”的优化调适,探讨“响应出行偏好、匹配特定使用、提升使用品质”的对策。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优化探索将助力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创新、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哺育设施 城市人 供给 研究框架 儿童友好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大都市外围地区空间绩效评价及演化机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海滔 陈雪 雷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11,共7页
文章从社会经济、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组织和生态环境五个层面选取 27 项具体指标,建立大都市外围地区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域,从静态空间绩效分布和动态空间绩效演化两方面对苏州市大都市外围 5 个行政区... 文章从社会经济、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组织和生态环境五个层面选取 27 项具体指标,建立大都市外围地区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域,从静态空间绩效分布和动态空间绩效演化两方面对苏州市大都市外围 5 个行政区进行综合评价,并重点分析空间绩效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①空间绩效分布受区域发展背景、城市基底和空间作用主体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与城市空间格局关系紧密;②空间绩效演化趋势与城市发展时序及空间扩展趋势相吻合;③外围地区各子系统要素发展不均衡情况明显;④外围各区梯队化发展趋势显著。最后,文章从整合空间绩效需求、提升规划管控力度和协调多元主体利益三方面提出空间绩效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外围地区 空间绩效 评价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感知评价的上海市非正式绿地空间优化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姜佳怡 汪慧心 +1 位作者 陈实 夏正伟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7,共10页
【目的】挖掘非正式绿地(informal green space,IGS)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ES)价值,对缓解城市绿地供应不足、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上海市的6个典型非正式绿地为例,采用统计分析、重要性-绩效... 【目的】挖掘非正式绿地(informal green space,IGS)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ES)价值,对缓解城市绿地供应不足、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上海市的6个典型非正式绿地为例,采用统计分析、重要性-绩效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等多种分析方法,从整体评价和受访者群组分析2个层面揭示受访者感知的ES指标的丰度、多样性、一致性等指数的差异,以及其差异与不同IGS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受访者对4个ES类别中12个指标的感知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访者在所有样地中感知的支持服务发挥了高重要性-高绩效水平,支持服务可被认为是IGS提供的最重要、最高性能和最高优先级的ES类型。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被认为是非正式绿地中重要性最高但绩效较差的服务类型。【结论】提出了考虑样地关键要素差异化、介入用地管理和结合文化服务的优化及管理策略,结果对提供居民感知的ES视角下IGS空间的优化及管理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非正式绿地 景观感知 景观体验 高密度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健康视角下教室天然光与人工光组合模式研究——评估、优化工具及应用
8
作者 徐俊丽 童蝶宏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49,共8页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教室光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至关重要。然而,室内环境中天然光所提供的光照量难以满足节律健康需求,天然光与人工光组合模式亟待深入研究。通过DIALux evo软件构建苏州地区典型教室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组合模...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教室光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至关重要。然而,室内环境中天然光所提供的光照量难以满足节律健康需求,天然光与人工光组合模式亟待深入研究。通过DIALux evo软件构建苏州地区典型教室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组合模式下教室健康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而利用光谱特性设计了分时分区光环境优化工具及流程。最后,以冬季阴天为例对优化工具予以验证,提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的最佳组合模式,并兼顾能源节约,旨在为教室健康性能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天然光 人工光 组合模式 优化工具 教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城镇产镇融合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以昆山市千灯镇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海滔 陈雪 雷诚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89,共8页
本文通过回顾苏南城镇发展,总结"产镇"要素经历了"产镇无序——产镇分离——产镇磨合——产镇融合"四个发展阶段,深入剖析当前多数城镇面临的"产镇"要素失调困境。建构产镇融合的理论框架,提出"产... 本文通过回顾苏南城镇发展,总结"产镇"要素经历了"产镇无序——产镇分离——产镇磨合——产镇融合"四个发展阶段,深入剖析当前多数城镇面临的"产镇"要素失调困境。建构产镇融合的理论框架,提出"产业发展、城镇空间、人居生活"三者构成了产镇融合的核心要素,确立"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城镇空间为载体,以人居生活为核心"的产镇融合发展内涵及模式,并以昆山市千灯镇产镇融合实践为例,开展产镇融合策略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城镇 产镇融合 模式 策略 千灯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句法变量分析的徽州古村落空间安全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益 吴永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规划和建设中积累了许多空间预防犯罪的成功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成熟模式。文章采用空间句法,以西递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西递新村作为比较对象,从空间可达性和可视性两个角度,通过整合度、智能值与视线控制度等相...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规划和建设中积累了许多空间预防犯罪的成功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成熟模式。文章采用空间句法,以西递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西递新村作为比较对象,从空间可达性和可视性两个角度,通过整合度、智能值与视线控制度等相关句法变量的分析,得出西递村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结合现场观测,运用犯罪预防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徽州古村落空间的犯罪预防机制;根据现代住区的特点,对住区安全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犯罪预防 古村落 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工具理性的城乡规划思维训练体系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1
作者 雷诚 毛媛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8-143,共6页
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内涵的综合化发展,促使当前工科办学、形象思维主导的规划专业教育需要思考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基于工科教育导向下理性思维训练的问题分析,文章提出城乡规划教学的"五维理性思维框架",结合... 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内涵的综合化发展,促使当前工科办学、形象思维主导的规划专业教育需要思考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基于工科教育导向下理性思维训练的问题分析,文章提出城乡规划教学的"五维理性思维框架",结合苏州大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强化工具技术运用、突出工具理性,将逻辑思维训练培养方式由当前的曲变模式转变为递增模式,并从"训练阶段组合、技术工具应用、训练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组织"四方面建构城乡规划专业思维训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思维训练 城乡规划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体系建设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凌云 雷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4,共6页
在国家法制化建设背景下,地方立法主动性逐渐提升,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建设成为未来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体系建设的进程,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的内涵包括技术工作法制... 在国家法制化建设背景下,地方立法主动性逐渐提升,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建设成为未来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体系建设的进程,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的内涵包括技术工作法制化、行政权力法制化和公共政策法制化,并从技术法制空间平台、行政一体化法制体系、政策法制化转译路径和法制化程序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构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体系的框架和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法制化体系 地方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景园林视角的中国传统村落园林审美特质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郭明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88,共4页
中国的一些传统村落经过持续千百年的规划建设,与其内外的山水形胜交融渗透、共存相生,成为人与天调的大美之境。从风景园林学视角来看,这些村落已经形成了一种以自然审美为主调的园林环境体系。研究这种大尺度、开放、公共的传统村落... 中国的一些传统村落经过持续千百年的规划建设,与其内外的山水形胜交融渗透、共存相生,成为人与天调的大美之境。从风景园林学视角来看,这些村落已经形成了一种以自然审美为主调的园林环境体系。研究这种大尺度、开放、公共的传统村落园林审美特质,有助于促进国内风景园林学理论研究打开更大的专业视界,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以及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复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 审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园“有法无式”说考论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明友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2期6-8,共3页
关于中国传统造园,学术界既有"有法无式"的论断,也有"有法有式"、"一法多式"等说法,两种看似矛盾的论断同时存在,常常令人疑惑不解。文章梳理了两种说法的理论源头和依据,并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 关于中国传统造园,学术界既有"有法无式"的论断,也有"有法有式"、"一法多式"等说法,两种看似矛盾的论断同时存在,常常令人疑惑不解。文章梳理了两种说法的理论源头和依据,并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思考和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法式 考证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策划方法及应用探析——以镇江市丁卯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雷诚 范泽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6期80-86,共7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策划成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对于具体的策划开展的方法还未能有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界定城市设计策划的概念、梳理相关内涵,进一步解析城市设计策划的构成和类型,提出了&qu...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策划成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对于具体的策划开展的方法还未能有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界定城市设计策划的概念、梳理相关内涵,进一步解析城市设计策划的构成和类型,提出了"四阶段、七要点"城市设计的策划技术框架体系,并以镇江市丁卯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详细阐明了城市设计策划在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策划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介述与借鉴 被引量:6
16
作者 毛媛媛 寇琴 +2 位作者 孙庆颖 宋科 殷玲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策略是促进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已在诸多国家推广应用,而当前国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对此关注较少。通过对国际上41份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的梳理,总结其编制特点和实施策略,并针对典型导则案例进行介绍。最...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策略是促进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已在诸多国家推广应用,而当前国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对此关注较少。通过对国际上41份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的梳理,总结其编制特点和实施策略,并针对典型导则案例进行介绍。最后结合当前国内规划编制和管理,提出平衡把握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的应用层次、导则要素集建构、鼓励多主体参与式共建、通过试点项目形成分地区差异化计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指引导则、建立完善的导则犯罪预防评估机制等编制实施建议,以期为未来国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相关导则的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设计 犯罪预防 导则 城市安全 CPTED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视角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峻岭 吴尧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10-I0010,共1页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对城市中邻近自然水体区域的整体进行规划和设计,主要涉及水生态系统、道路系统、绿化系统、环境设施、公共艺术、灯光系统等领域,对改善滨水地带水体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增添城市...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对城市中邻近自然水体区域的整体进行规划和设计,主要涉及水生态系统、道路系统、绿化系统、环境设施、公共艺术、灯光系统等领域,对改善滨水地带水体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增添城市魅力具有重要作用。但观察国内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现状不难发现,一方面国内对生态城市、城市滨水景观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偏差,使得现阶段国内生态城市的建设出现目标混乱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城市滨水景观建设过于注重局部,却忽视了整体,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景观 绿化系统 公共开放空间 公共艺术 灯光系统 滨水地带 城市魅力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安全到环境安全——环境安全设计导向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探索
18
作者 毛媛媛 雷诚 曾敏玲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2,共6页
城市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环境安全设计理念对于营造安全安心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缺乏环境安全设计理念的内容和相应的知识体系支撑。基于此,文章提出从“理论导入、环境认知、设计应用”三方面建构... 城市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环境安全设计理念对于营造安全安心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缺乏环境安全设计理念的内容和相应的知识体系支撑。基于此,文章提出从“理论导入、环境认知、设计应用”三方面建构环境安全设计知识体系,采用“模块局部嵌入,网络系统融入”的方式将其纳入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同时从理论基础、认知调查、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教学组织设计,并通过多途径的教育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设计理念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学 规划实践 教育改革 安全城市 环境安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在木本废弃物堆肥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谱 孙婉薷 +3 位作者 石占成 王波 俞文生 尹江海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57-63,共7页
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是资源化利用废弃物的重要方式。将微生物菌剂接种于木本废弃物堆肥中,可以加快堆肥进程、提高堆肥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从木本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技术的原理着手,阐述了微生物菌剂在木本废弃物堆... 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是资源化利用废弃物的重要方式。将微生物菌剂接种于木本废弃物堆肥中,可以加快堆肥进程、提高堆肥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从木本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技术的原理着手,阐述了微生物菌剂在木本废弃物堆肥中的作用机制,综述了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菌肥在木本废弃物堆肥中的功能与应用,从堆肥腐熟度和安全性角度总结了对微生物菌剂进行质量评价的方法,并对微生物菌剂在木本废弃物堆肥中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旨在为木本废弃物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微生物菌剂 废弃物 木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C法快速测定南京椴种子生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思宇 周思雨 +2 位作者 祝燕 李吉春 谈建中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为了研究TTC法测定南京椴种子生活力的可行性及优化条件,以层积催芽后的饱满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的种皮处理方式与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南京椴种子生活力的TT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种皮处理方法对生活力测定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 为了研究TTC法测定南京椴种子生活力的可行性及优化条件,以层积催芽后的饱满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的种皮处理方式与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南京椴种子生活力的TT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种皮处理方法对生活力测定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切刻处理效果最好;在本试验条件下,种子经切刻处理、浸泡12~15 h后,用0.2%TTC染色液,于40℃恒温、黑暗条件下染色2 h,染色效果最好,种子活力测定值最为准确,表明优化的TTC染色法可应用于南京椴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椴 种皮 TTC法 种子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