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思考及建议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贵平 周正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3-689,共7页
实验动物作为“替难者”为人类的医学生命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全世界范围内针对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各种举措和法规不断被提出和应用,但随着实验动物的需求量和使用量的持续增加,实验动物的福利伦理矛盾和争议更加凸显。我国实... 实验动物作为“替难者”为人类的医学生命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全世界范围内针对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各种举措和法规不断被提出和应用,但随着实验动物的需求量和使用量的持续增加,实验动物的福利伦理矛盾和争议更加凸显。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起步较晚,具有亟需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阶段需在参考国际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文化和现状,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从实验动物行业出发,加快推进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认证和评价工作、完善伦理审查并逐步实现全程监督、提升兽医的工作地位和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意识建立等多方面着手,从而对践行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产生实际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伦理 福利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级实验犬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控制标准介绍
2
作者 盛雅洁 肖春兰 +1 位作者 赵丽娟 周正宇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第8期29-31,共3页
本文介绍了普通级实验犬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控制标准以及具体检测方法,希望能在普通级实验犬的生产实践中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实验犬 微生物 寄生虫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制备的血管样蚕丝编织物小口径管状支架及其形态结构与细胞毒性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殷音 郝云霞 +2 位作者 刘志武 魏雅丽 王建南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1-366,共6页
为了开发适合临床应用的新型人工血管,以蚕丝编织物为芯层,模拟天然血管组织结构制备了一种丝素蛋白(SF)多孔管状支架。研究丝素蛋白与交联剂聚乙二醇双环氧甘油醚(PEG-DE)的配比、丝素蛋白浓度和冷冻温度对管状支架成型及结构的影... 为了开发适合临床应用的新型人工血管,以蚕丝编织物为芯层,模拟天然血管组织结构制备了一种丝素蛋白(SF)多孔管状支架。研究丝素蛋白与交联剂聚乙二醇双环氧甘油醚(PEG-DE)的配比、丝素蛋白浓度和冷冻温度对管状支架成型及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管状支架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交联剂和丝素蛋白的配比与管状支架上丝素蛋白的覆盖度密切相关,SF与PEG-DE的质量比在1.0∶0.5-1.0∶1.0范围内,管状支架成型较好;丝素蛋白浓度越高,管状支架内部孔径越小,孔密度越高;冷冻温度越低,管状支架孔径越小。通过调节丝素蛋白浓度和冷冻温度可以控制支架内部孔径在50-300μm之间。采用MTT法测定PEG-DE交联的丝素蛋白管状支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具有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丝素蛋白 编织物 聚乙二醇双环氧甘油醚 管状支架 形态结构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纳米麦饭石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远红外升温与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南 杨高强 +1 位作者 裔洪根 殷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基于麦饭石的功能,研究加载纳米麦饭石的再生丝素蛋白多孔材料的远红外升温与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载纳米麦饭石的多孔材料的升温速率均高于纯丝素多孔材料,尤以短时间升温速率更显著。在远红外灯光照射5 min时,加载10%纳米麦饭石... 基于麦饭石的功能,研究加载纳米麦饭石的再生丝素蛋白多孔材料的远红外升温与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载纳米麦饭石的多孔材料的升温速率均高于纯丝素多孔材料,尤以短时间升温速率更显著。在远红外灯光照射5 min时,加载10%纳米麦饭石多孔材料的升温速率比纯多孔材料的升温速率提高1倍以上,当多孔材料的温度不再变时,纯多孔材料和加载10%纳米麦饭石多孔材料的升温率分别为55.78%和83.41%。加载纳米麦饭石的多孔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抑菌率分别为95%和9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 纳米麦饭石 多孔材料 远红外升温速率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丝素蛋白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殷音 孙丹 +2 位作者 郝云霞 张桂媛 王建南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0-894,共5页
人工血管由于临床植入后与人体血液直接接触,所以要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基于探讨以家蚕丝素蛋白为材料制备人工血管的安全性的目的,进行再生丝素蛋白膜血液相容性的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丝素蛋白膜的溶血率、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 人工血管由于临床植入后与人体血液直接接触,所以要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基于探讨以家蚕丝素蛋白为材料制备人工血管的安全性的目的,进行再生丝素蛋白膜血液相容性的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丝素蛋白膜的溶血率、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活化能力均显著低于临床上使用的涤纶和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材料;由复钙时间表征的内源性抗凝血性能与涤纶相近,但低于聚四氟乙烯。试验结果提示:丝素蛋白膜属于无溶血性及抗血栓能力较强的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丝素蛋白膜 溶血性 血小板粘附性 复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与诱发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倪程佩 王婧怡 +2 位作者 沈艳华 周慧英 周正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41,49,共7页
目的为比较自发与诱发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糖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诱发模型组和自发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11周龄C57BL/6J小鼠;诱发模型组:用高脂饲料结合STZ诱导11周龄C57BL/6... 目的为比较自发与诱发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糖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诱发模型组和自发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11周龄C57BL/6J小鼠;诱发模型组:用高脂饲料结合STZ诱导11周龄C57BL/6J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自发模型组:选择8周龄的C57BL/Ks J-db/db鼠;监测各组动物八周内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变化;检测实验前后FINS,AUC,HOMA-IR以及TNF-α,IL-18,IL-1β,INF-γ含量的变化;八周后处死动物取肝、肾、胰腺、睾丸、骨骼肌等组织做病理分析。结果在实验周期内,自发模型组体重持续上升,而诱发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诱发模型组小鼠血糖八周后有所下降,而自发模型组小鼠稳定维持高血糖;诱发模型组的FINS上升,AUC以及HOMA-IR明显下降,自发模型组FINS无显著变化,AUC以及HOMA-IR均显著上升;模型建立初,两种模型鼠血清中促炎症因子(TNF-α,IL-18,IL-1β,INF-γ)的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要高。在第八周时,诱发模型组鼠促炎症因子部分含量有所下降,自发模型组促炎症因子的含量都明显的升高;两种模型鼠的胰腺等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变。结论八周后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糖代谢异常以及炎症反应都日渐加重,长时间维持高血糖症状;诱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在饲养八周后糖代谢以及炎症反应部分缓解,高血糖症状部分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小鼠模型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本刊编排格式更改的通知
7
作者 邓忠彬 薛智谋 +4 位作者 王禹斌 卞士中 周慧英 周正宇 黄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82-18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立军 孔永 +3 位作者 颜天铭 王玉玉 王婧 邱玉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53-2257,共5页
目的:制备纯化的鼠抗人CD2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初步研究其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ProteinA免疫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的抗体进行SEC-HPLC分析测定其纯度;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抗体与重组CD28抗原及Jurkat... 目的:制备纯化的鼠抗人CD2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初步研究其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ProteinA免疫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的抗体进行SEC-HPLC分析测定其纯度;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抗体与重组CD28抗原及Jurkat膜表达CD28的结合活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抗体与CD28的结合动力学参数,并研究抗体对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制备获得纯化的鼠抗人CD2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其纯度>95%,能够结合重组及天然表达的CD28,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9.8μg/ml和15.2μg/ml,该抗体与CD28结合亲和力常数(KD)为2.13×10^-9M。基于细胞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抗体具有明显的促进人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本研究制备获得纯化的鼠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具有良好的识别CD28的特性以及促进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8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活性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结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抗体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盛雅洁 肖春兰 +1 位作者 赵丽娟 周正宇 《家禽科学》 2020年第7期56-58,共3页
卵黄抗体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生产制备过程简单、经济,产量高,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势。在动物疾病防治、医药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卵黄抗体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关键词 卵黄抗体 优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人B7-1(CD8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天铭 王玉玉 +3 位作者 孔永 王婧 沈立军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2-308,共7页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B7-1(CD80)单克隆抗体(mAb),研究其对天然表达B7-1的恶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人B7-1基因转染的L929-B7-1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Ab对肿瘤细胞膜型B...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B7-1(CD80)单克隆抗体(mAb),研究其对天然表达B7-1的恶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人B7-1基因转染的L929-B7-1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Ab对肿瘤细胞膜型B7-1的识别。以天然表达B7-1的Daudi细胞、Raji细胞及8266细胞为观察对象,分别加入(5、10、20、40)μg/m L B7-1 mAb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mAb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TranswellTM法分析mAb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mAb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成功制备1株能稳定分泌小鼠抗人B7-1 mAb的杂交瘤,命名为5G10。经流式细胞术分析,该抗体与Daudi、Raji、8266、U266、BEL-7402及MCF-7肿瘤细胞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96.30±2.12)%、(95.70±1.79)%、(96.80±2.48)%、(23.20±2.35)%、(1.68±0.35)%、(0.55±0.04)%;与对照组相比,20μg/m L 5G10 mAb明显抑制Daudi细胞、Raji细胞及8266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小鼠抗人B7-1 mAb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不同肿瘤细胞膜表面的B7-1,并能显著抑制天然表达B7-1的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CD80) 单克隆抗体 共刺激信号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元中SEL1L基因缺失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11
作者 王婧怡 刘青青 +2 位作者 潘志雄 周正宇 龙乔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3-59,共7页
目的探究内质网蛋白SEL1L在维持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技术,构建神经元(neuron)特异性SEL1L基因敲除小鼠(NKO),按照不同性别分为实验组(NKO)与野生型组(WT),每组10只。比较分析小鼠在出生后不同... 目的探究内质网蛋白SEL1L在维持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技术,构建神经元(neuron)特异性SEL1L基因敲除小鼠(NKO),按照不同性别分为实验组(NKO)与野生型组(WT),每组10只。比较分析小鼠在出生后不同日龄的存活时间、体重及抓力、平衡协调性、运动、焦虑情绪等行为学指标等差异,对SEL1L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功能做出判断。结果 NKO小鼠存活时间为(6±3)周;其体重在第3周、第5周、第8周分别为WT小鼠的54.64%、40.54%、38.57%;NKO雄性小鼠的抓力在第3、5、8周分别为WT雄性小鼠的44.24%、48.09%、49.04%,NKO雌性小鼠为WT雌性小鼠的39.39%、50.19%、49.69%;第3、5、8周的NKO雄性小鼠的平衡协调性反应出的运动时间分别为WT小鼠的26.92%、41.58%、37.48%,NKO雌性小鼠为WT小鼠的46.02%、47.67%、38.48%;第3、5、8周的NKO雄性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路程、进入中心区域时间分别为WT小鼠的(24.63%,9.57%)、(25.87%,11.63%)、(51.96%、9.97%),NKO雌性小鼠为WT小鼠的(35.62%,25.93%)、(42.75%,9.77%)、(34.77%,14.49%),且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NKO小鼠在存活时间、体重、平衡协调性、运动、焦虑情绪等行为学指标等方面都明显差于野生型小鼠,说明SEL1L蛋白在维持中枢神经正常功能中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1L基因 小鼠模型 行为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狐源唾液乳杆菌ZJBF005的分离鉴定与体外益生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翠柳 蔡熙姮 +3 位作者 刘超楠 袁伟涛 赵德辉 刘晗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72-338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北极狐肠道中分离和鉴定具有益生菌潜能的乳酸菌,并对其体外益生功能进行评价。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RNA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产酸和耐酸曲线,测定该菌的胆盐耐受性以及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北极狐肠道中分离和鉴定具有益生菌潜能的乳酸菌,并对其体外益生功能进行评价。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RNA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产酸和耐酸曲线,测定该菌的胆盐耐受性以及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该菌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素敏感性。最后选取2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试验组灌胃唾液乳杆菌(1×10^(9) CFU/mL),试验期7 d。结果表明:结合16S rRNA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将其命名为唾液乳杆菌ZJBF005,该菌在MRS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在pH 4~7培养液之间生长良好,培养液pH低于2生长受到抑制;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培养3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40.96%和86.70%;可在0.2%的胆盐环境中生长;可抑制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对四环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磷霉素、阿奇霉素、甲氧苄啶和甲硝唑等抗生素不敏感;灌胃后的小鼠体重变化正常、无死亡、剖检无病理性变化。综上所述,来自健康北极狐肠道的唾液乳杆菌ZJBF005具有良好的益生菌特性,可作为益生菌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狐 唾液乳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B7-2基因RNA干扰对小鼠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增殖的影响
13
作者 孔永 颜天铭 +3 位作者 王玉玉 沈立军 王婧 邱玉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制备沉默小鼠B7-2基因的RNAi慢病毒,研究其对体外诱导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B7-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及对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Gen Bank获取小鼠B7-2基因序列,在其编码区选择3段RNAi靶序列,构建介导B7-2基因RNAi的双发夹RN... 目的:制备沉默小鼠B7-2基因的RNAi慢病毒,研究其对体外诱导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B7-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及对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Gen Bank获取小鼠B7-2基因序列,在其编码区选择3段RNAi靶序列,构建介导B7-2基因RNAi的双发夹RNA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DNA测序进行重组载体鉴定。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及包装辅助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重组慢病毒并经超高速离心进行浓缩;浓缩慢病毒颗粒感染293T细胞,根据其介导GFP表达的情况测定病毒滴度。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采用GM-CSF及IL-4诱导DC的分化,LPS刺激48 h促进其成熟,并进行形态以及表型鉴定。采用制备的小鼠B7-2基因RNAi重组慢病毒感染小鼠骨髓源DC,流式分析其感染效率及对DC表面B7-2分子表达的干扰效率;通过慢病毒感染的DC与小鼠脾脏T细胞混合培养测定慢病毒介导B7-2沉默对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小鼠B7-2基因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正确;获得了针对3靶点序列RNAi和阴性对照的浓缩小鼠B7-2基因RNAi重组慢病毒,滴度达(2~4)×10~8TU/ml,重组慢病毒能够有效感染DC及抑制其表面的B7-2分子表达,经小鼠B7-2基因RNAi慢病毒感染及介导B7-2沉默后,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下降(P<0. 05)。结论:慢病毒介导小鼠B7-2基因RNA干扰可沉默DC表面B7-2分子的表达及抑制DC诱导的T细胞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2 RNAI 慢病毒 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1L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洁 颜楠楠 +8 位作者 赵传祥 李慈 吴仪 肖腾飞 高凤威 周文慧 邵启祥 龙乔明 夏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7-731,共5页
目的:研究Sel1L(Suppressor/enhancer of Lin-12-like)基因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Sel1L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BMDCs分泌细胞因子IL-6、IL-12的表达;... 目的:研究Sel1L(Suppressor/enhancer of Lin-12-like)基因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Sel1L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BMDCs分泌细胞因子IL-6、IL-12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BMDCs细胞中Sel1L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细胞CFSE、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Ⅰ、MHC-Ⅱ及其对特异性CD4^+T细胞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结果:Sel1L的缺失抑制BMDC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增殖效率,上调DCs分泌因子的能力和MHC-Ⅰ的表达,减少MHC-Ⅱ的表达,并抑制BMDCs细胞对OVA_(323-339)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结论:Sel1L缺失可以抑制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下调DC对OVA特异性的CD4^+T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1L 树突状细胞 内质网应激 共刺激分子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