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卫岭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0
|
|
2
|
外语课堂研究:理据与方法 |
倪雅菁
苏晓军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0 |
3
|
|
3
|
语用·认知·对比·创新——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论文综述 |
辛斌
马涛
|
《外语研究》
|
2002 |
6
|
|
4
|
语域分析:理论与实践 |
卫岭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4 |
28
|
|
5
|
英语教学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 |
卫岭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2 |
10
|
|
6
|
论听力教学中成人学生的优势 |
丁万江
陆明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1 |
2
|
|
7
|
话语序列的连贯关系 |
苗兴伟
翟红华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0 |
5
|
|
8
|
试论言语假信息 |
王宏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2 |
5
|
|
9
|
试论韩礼德与索绪尔符号理论的相容性 |
苏晓军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3 |
5
|
|
10
|
评索绪尔的下棋比拟 |
张凤娟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2 |
4
|
|
11
|
晚清英语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借鉴 |
张凤娟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4 |
4
|
|
12
|
从识解理论诠释隐喻识解操作及其语言认知功能 |
张凤娟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 |
5
|
|
13
|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研究 |
张凤娟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3 |
2
|
|
14
|
七十年代以来的二语习得研究述评 |
苏晓军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1 |
10
|
|
15
|
双语教育面面观 |
姜瑾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4 |
47
|
|
16
|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时态范畴化的认知研究 |
张凤娟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3 |
19
|
|
17
|
片断话语的交际功能及其理据研究 |
张凤娟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8
|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隐喻的分类问题——对Lakoff隐喻分类方法的质疑 |
张凤娟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8 |
8
|
|
19
|
中国英语的现状评析 |
郝吉环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3 |
7
|
|
20
|
从原型理论看及物性物质过程的非标记现在时态——对Halliday观点的质疑 |
张凤娟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