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EST-SSR标记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及4个选育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文成 叶金明 +4 位作者 黄鹤忠 肖攀 路瑶 李泽 朱传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4-231,共8页
采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筛选得到的1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60尾翘嘴鳜的体长、体高、体厚及体重4种生长性状进行标记-性状相关性研究,并对4个翘嘴鳜选育群体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生长... 采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筛选得到的1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60尾翘嘴鳜的体长、体高、体厚及体重4种生长性状进行标记-性状相关性研究,并对4个翘嘴鳜选育群体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有5个,包括:分别与体厚和体长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0127,AA型为体长、体厚的优势基因型,而AC型为劣势基因型;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9016,AA型为体重的优势基因型,AB型为体长的劣势基因型;与体厚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4847,BB型为体厚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长、体高和体重、体厚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2350,BC型为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性状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厚、体重和体高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C18691标记,BB型为体厚、体重和体高性状的优势基因型。4个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太湖选育群体>长江口选育群体>洪泽湖选育群体>鄱阳湖选育群体,其平均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2.2115、1.9405、0.55513、0.5925和0.3775,属于中度多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EST-SSR标记 生长性状 遗传结构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食品全产业链中的饲料企业:生存危机与发展机遇 被引量:27
2
作者 叶元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共8页
新时期,动物养殖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动物的"全民养殖"方式在转向"规模化的企业养殖"方式,其结果是饲料产品的市场结构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饲料工厂逐渐成为养殖场的配套工厂,中国饲料产业的独立性也在变化中... 新时期,动物养殖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动物的"全民养殖"方式在转向"规模化的企业养殖"方式,其结果是饲料产品的市场结构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饲料工厂逐渐成为养殖场的配套工厂,中国饲料产业的独立性也在变化中,一是饲料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饲料集团性企业逐渐转变为动物食品企业。在动物食品全产业链纬度下,社会消费末端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不再是对数量需求,而是对动物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养殖动物产品、生产企业必须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其结果是,对饲料产品质量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仅强调饲料物质更多地转化为养殖动物产品,更需要养殖得到"好看、好吃、吃得营养、吃得安全"的动物产品或动物食品;同时,也只有融入到动物食品全产业链中求发展才是饲料产品、养殖动物产品成本最低化控制的有效对策,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增长方式要适应这种变化,饲料企业需要融入到动物食品产业链之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国际化市场格局下,提升动物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食品 饲料 养殖 全产业链 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及其抗氧化生理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媛媛 顾若波 +4 位作者 王小林 聂志娟 徐钢春 陆建明 黄鹤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6期81-84,363,共5页
[目的]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理机制。[方法]测定萼花臂尾轮虫24 h、48 h及96 h的氨氮半致死浓度(LC50);通过测定萼花臂尾轮虫体内的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 [目的]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理机制。[方法]测定萼花臂尾轮虫24 h、48 h及96 h的氨氮半致死浓度(LC50);通过测定萼花臂尾轮虫体内的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其对氨氮胁迫浓度和时间的抗氧化生理响应。[结果]轮虫24 h LC50、48 h LC50和96 h LC50的氨氮浓度分别为12.3、6.7和2.3 mg/L。当氨氮浓度达到2.5 mg/L时,轮虫体内24 h内H_2O_2和MDA含量均显著上升;当氨氮浓度达到1.5 mg/L时,轮虫体内24 h内SOD活性显著下降,而当氨氮浓度达到10 mg/L时CAT活性显著下降。在12.3 mg/L氨氮的胁迫下,轮虫SOD活性和CAT活性分别在12 h和24 h显著下降,H_2O_2和MDA含量均在12 h显著升高。[结论]SOD活性和H_2O_2、MDA含量可作为检测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急性毒性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氨氮胁迫 急性毒性 抗氧化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