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方服务型政府的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定财 沈荣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0,共5页
当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经历了探索阶段、建构阶段并逐渐进入调整阶段。从结构入手来思考地方服务型政府的体制、机制及逻辑进程,对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大有裨益。服务型政府宏观上体现为一种具体的行政体制,微观上反映为一系... 当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经历了探索阶段、建构阶段并逐渐进入调整阶段。从结构入手来思考地方服务型政府的体制、机制及逻辑进程,对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大有裨益。服务型政府宏观上体现为一种具体的行政体制,微观上反映为一系列紧密相连的行政机制,这构成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内在结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的、动力、进程和逻辑中内涵的地方政府与其他政治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关系,构成了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外在结构。内在结构是外在结构的基础和支撑,为外在结构服务;外在结构是内在结构的延伸,为内在结构提供保障;二者以政府职能作为桥梁而相互依存,二者的互动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其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为人民和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服务型政府 结构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改革与地方政府服务价值拓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荣华 鹿斌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147,共5页
行政服务中心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的"增量改革",也是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领域探索优质公共服务的新载体。创新主要表现为机制领域,受到"体制存量"的要素制约,致使增量改革路径异化、价值理性受到制约、机会主义倾向... 行政服务中心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的"增量改革",也是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领域探索优质公共服务的新载体。创新主要表现为机制领域,受到"体制存量"的要素制约,致使增量改革路径异化、价值理性受到制约、机会主义倾向以及改革成果非合理应用。要实现增量改革对存量改革的推进,必须拓展政府角色公共性、政府功能服务性以及体制改革整体性的价值空间,才有可能建成地方服务型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服务中心 增量改革 价值偏移 价值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政府视角下跨部门政务协同——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沈荣华 何瑞文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3,共4页
当下,政府治理"碎片化"制约着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进展,主要表现为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地方分割。构建"整体政府"是破解"碎片化"的根本之道。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是我国构建整体政府模型的试验场与... 当下,政府治理"碎片化"制约着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进展,主要表现为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地方分割。构建"整体政府"是破解"碎片化"的根本之道。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是我国构建整体政府模型的试验场与突破口。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机制、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的修缮,以跨职能的团队合作、项目合作代替旧体制下的"碎片化"结构,并形成整体政府的"联合岬"。以此推开,从行政服务中心机制创新到政府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推动整体政府框架下的跨部门政务协同,从而实现党的十八大要求的"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政府 跨部门政务协同 行政服务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制度创新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承文 鹿斌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7期41-46,共6页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一种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扩大公民参与的政府制度创新活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具有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内涵,包括了体制与机制之间的关系协调、防范"悬浮式"改革问题及注重公众参与作用等。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一种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扩大公民参与的政府制度创新活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具有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内涵,包括了体制与机制之间的关系协调、防范"悬浮式"改革问题及注重公众参与作用等。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应加强行政权力的集中整合,建构行政服务局,扩大公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制度创新 行政服务中心 政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党组织监督困境及其消解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荣华 赵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在我国,地方党组织监督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家昌盛。地方党组织监督的核心在于有效规约地方党组织的执政权力,防止滥用,确保执政科学、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但是,问题相伴而生。不少地方党员干... 在我国,地方党组织监督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家昌盛。地方党组织监督的核心在于有效规约地方党组织的执政权力,防止滥用,确保执政科学、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但是,问题相伴而生。不少地方党员干部甚至少数地方党组织经不起利益的诱惑,贪污腐化、权力滥用令人担忧,加强对地方党组织的监督显得十分迫切。问题在于各政治主体与社会主体对地方党组织监督不尽完善、各有欠缺。因此,消解监督困境,有利于我们党的执政力提升与领导力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组织监督 困境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行政分合视阈下的政府责任探析
6
作者 周定财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5,共5页
政府责任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双重属性,而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是行政现代化的中心问题。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演进经历了政治化的行政、政治与行政两分、政治与行政的双向互动三个阶段。在政治化的行政时期,行政完全隶属于政治,政府的责任模糊化... 政府责任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双重属性,而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是行政现代化的中心问题。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演进经历了政治化的行政、政治与行政两分、政治与行政的双向互动三个阶段。在政治化的行政时期,行政完全隶属于政治,政府的责任模糊化,主要体现为以家长式负责的方式替老百姓做主;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时期,政府责任的结构主要体现在行政机关的预算、人事、组织以及大量其他中性问题上;在政治与行政的双向互动时期,政府的责任主要表现为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公平责任、回应责任和生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责任 政治与行政 政治行政化 行政政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服务结构转身看体制改革逻辑——基于吴江行政服务局的考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沈荣华 吕承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共5页
全国各地的行政服务中心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辉煌,探索与创新始终伴随而行,并以明显的合理性优势冲击着行政体制的堤岸。同时,问题与缺失也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是机构只增不减;窗口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含含糊糊;窗... 全国各地的行政服务中心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辉煌,探索与创新始终伴随而行,并以明显的合理性优势冲击着行政体制的堤岸。同时,问题与缺失也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是机构只增不减;窗口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含含糊糊;窗口之间的权力运转基本遵循旧体制逻辑;各地服务大厅设置的窗口总量不一,政府审批职能的边界至今没有定数,行政服务中心的走势已经呈现出瓶颈困惑。如何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局。吴江行政服务的实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值得理论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服务中心 体制 职能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市场化反思 被引量:7
8
作者 沈荣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核心是采用市场机制来补充并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质与量。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不是政府责任的转移,而是公共服务适应市场发展的理性走向。当下,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隐患,克服之道是政府摆脱传统主导主义窠臼,采用灵活竞争...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核心是采用市场机制来补充并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质与量。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不是政府责任的转移,而是公共服务适应市场发展的理性走向。当下,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隐患,克服之道是政府摆脱传统主导主义窠臼,采用灵活竞争机制,携手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协同发展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从完善供给机制到增强政府责任,从认清各自权责边界到尊重市场客观规律,这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市场化 政府责任 社会参与 市场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反思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定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0,43,共5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要求高校适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当前,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交流方式、交流渠道、合作思路、合作层次等方面。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应该确立适合...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要求高校适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当前,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交流方式、交流渠道、合作思路、合作层次等方面。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应该确立适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交流;稳步扩招外国留学生,加强留学生管理;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大力提升对外交流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校 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政治实力提升、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构建——一个改革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瑞文 沈荣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8,共5页
权力结构失衡是权力腐败的根源,集权体制是当前中国权力腐败的"总病根"。制约权力腐败,首先要构建理性的权力结构,以权制权,然后以权力结构理性助推包容性制度建构,用制度控权。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构建具有逻辑同构性:... 权力结构失衡是权力腐败的根源,集权体制是当前中国权力腐败的"总病根"。制约权力腐败,首先要构建理性的权力结构,以权制权,然后以权力结构理性助推包容性制度建构,用制度控权。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构建具有逻辑同构性:权力主体力量平衡既是权力结构理性的保障,又是包容性制度的核心。通过提升实际政治实力来带动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的构建。捋顺三者关系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政治实力 权力结构 包容性制度 改革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危机及其防范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定财 李晗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4,共6页
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社会危机型态,即网络群体性事件。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旧媒体的交叉作用对传统的一元舆论表达结构、危机事件的传播报道模式和以公权力为主导的话语体系都产... 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社会危机型态,即网络群体性事件。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旧媒体的交叉作用对传统的一元舆论表达结构、危机事件的传播报道模式和以公权力为主导的话语体系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回应危机事件时,政府相关部门需构建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规范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言论,创新观念,以互联网思维引导新旧媒体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媒体 媒体融合 网络群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组织再造是巩固执政党地位之本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荣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0,共3页
基层党组织再造,对于巩固执政党地位、维系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宗旨观念淡薄、角色定位模糊、组织结构"空心化"等问题。基层党... 基层党组织再造,对于巩固执政党地位、维系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宗旨观念淡薄、角色定位模糊、组织结构"空心化"等问题。基层党组织再造的当务之急是,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建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处,从完善基层党组织做起,进而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全方位提升党的执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再造 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7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3
作者 鹿斌 沈荣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1,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规范性、运转性、协同性,探索审计体制改革的理念更新、组织机构完善、“大监督”体系创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国家治理 审计 大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被引量:7
14
作者 糜皛 沈荣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我国社会治理,基本遵循了从"社会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跨越的创新逻辑,但在现实中,治理"瓶颈"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没有跟上实践发展、治理主体关系没有及时法定化、治理过程不够协调、治理规范... 我国社会治理,基本遵循了从"社会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跨越的创新逻辑,但在现实中,治理"瓶颈"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没有跟上实践发展、治理主体关系没有及时法定化、治理过程不够协调、治理规范不够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将在体系、机制、制度等三个方面并进,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体系、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共治机制,完善民生获得的共享制度,从而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治理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创新与贡献
15
作者 沈荣华 刘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0,共6页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为思考主题,在平时领导活动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在继承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上,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重新诠释了社会治...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为思考主题,在平时领导活动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在继承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上,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重新诠释了社会治理的形式、内容与标准,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基本方略、行动策略、基础保障,构建了一套严密的思想体系,做出重大理论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社会治理 以人为本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