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K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葛斌 谢梅林 +2 位作者 顾振纶 周文轩 郭次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3,共4页
2型糖尿病以葡萄糖和脂类的异常代谢为特征,部分归因于周缘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异源三聚体蛋白,由α、β和γ3个亚单位组成。AMPK在调节肌体能量代谢的平衡方面起总开关作用。在肌肉和肝脏中,AMPK的活化... 2型糖尿病以葡萄糖和脂类的异常代谢为特征,部分归因于周缘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异源三聚体蛋白,由α、β和γ3个亚单位组成。AMPK在调节肌体能量代谢的平衡方面起总开关作用。在肌肉和肝脏中,AMPK的活化增强了葡萄糖的摄取、脂肪酸氧化作用和胰岛素敏感性,并且减少了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产生。有研究表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机体代谢的影响部分通过AMPK途径。因此,AMPK及其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新药理学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IR)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毛娜娜 谢梅林 +2 位作者 顾振纶 周文轩 郭次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观察从纳豆杆菌中获得纳豆激酶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以肾上腺素附加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纳豆激酶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别采用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用比浊... 目的:观察从纳豆杆菌中获得纳豆激酶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以肾上腺素附加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纳豆激酶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别采用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用比浊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结果:纳豆激酶能明显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电泳指数;明显抑制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ED50分别为1 431.9 IU/kg、1 055.3 IU/kg、1 390.8 IU/kg。结论:纳豆激酶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神经胶质瘤放化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君 龙林梅 +1 位作者 雷陈 梁中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降解和再循环系统,近年研究发现,放疗和化疗不仅可引起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还可以诱导自噬。细胞自噬可能导致细胞自噬死亡,也有可能导致自噬保护,显示双重效应,可见自噬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密...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降解和再循环系统,近年研究发现,放疗和化疗不仅可引起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还可以诱导自噬。细胞自噬可能导致细胞自噬死亡,也有可能导致自噬保护,显示双重效应,可见自噬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密切相关。其分子调控机制可能与雷帕霉素靶蛋白,beclin 1,磷脂酰肌醇-3-激酶,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以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等内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神经胶质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在聚集小体和神经变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方韵 梁中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HDAC6)是主要存在于胞浆中的微管脱乙酰基酶,在体内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组成的聚集小体是神经变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聚集小体在早期通过自吞噬作用,对细胞起着保护性作用,而...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HDAC6)是主要存在于胞浆中的微管脱乙酰基酶,在体内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组成的聚集小体是神经变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聚集小体在早期通过自吞噬作用,对细胞起着保护性作用,而HDAC6能调节聚集小体的形成并且参与自噬性降解。本文综述了近几年HDAC6参与聚集小体以及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为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 聚集小体 神经变性疾病 自吞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磷酸激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曾媛媛 梁中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489,共5页
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异常聚集常被看成是帕金森病(P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沉积于PD患者脑组织路易小体的α-Syn磷酸化的程度达到90%以上,表明磷酸化的α-Syn参与了PD的发生。虽然已发现多种磷酸激酶可以磷酸化α-Syn... 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异常聚集常被看成是帕金森病(P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沉积于PD患者脑组织路易小体的α-Syn磷酸化的程度达到90%以上,表明磷酸化的α-Syn参与了PD的发生。虽然已发现多种磷酸激酶可以磷酸化α-Syn,但这些激酶在PD发生中的作用至今仍未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磷酸激酶 蛋白激酶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