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曾一果 王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4-202,共9页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影视媒介关于苏州形象的视觉再现,经常有一种浓厚的"怀旧色彩"?这些议题值得关注。本文试图对《小城之春》、《游园惊梦》、《橘子红了》和《凤穿牡丹》等影视媒介加以考察,探讨它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会语境中建构一套"怀旧诗学",并分析此"怀旧诗学"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如何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怀旧诗学 苏州形象 本土认同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生态视角下我国体育传媒的生存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谷鹏 陶玉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2-44,共3页
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新的里程碑,也预示着我国体育传媒新的发展机遇。结合传媒自身发展的生态规律,以及我国目前体育事业与体育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政府、媒介和大众这三者之间复杂交错的关系为论述的中心,对我国体育传媒的生存... 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新的里程碑,也预示着我国体育传媒新的发展机遇。结合传媒自身发展的生态规律,以及我国目前体育事业与体育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政府、媒介和大众这三者之间复杂交错的关系为论述的中心,对我国体育传媒的生存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 体育传媒 媒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古典园林营建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4
3
作者 倪祥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6,共4页
作为中国古典私宅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园林不仅被营建得非常精雅秀美,而且蕴含着非常丰富而自觉的生态意识。这与其深受老庄思想与隐逸理念的影响密切相关。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整体营建和景观构造的"去甚",空间分布与池水... 作为中国古典私宅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园林不仅被营建得非常精雅秀美,而且蕴含着非常丰富而自觉的生态意识。这与其深受老庄思想与隐逸理念的影响密切相关。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整体营建和景观构造的"去甚",空间分布与池水设计的"善通",粉墙黛瓦与资源利用的"尚朴",使其精美的艺术设计和独到的生态讲究得到了充分和谐的结合,其中表达出来的生态意识及理念,具有很好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营建艺术 生态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怀旧”到“后怀旧”——关于苏州城市形象片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曾一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0-177,共8页
本文以几部关于苏州的城市影像片为研究对象,探讨由费穆《小城之春》所建构的具有怀旧诗学特征的苏州城市形象在当代社会是如何随着全球消费浪潮的到来而改变。本文认为以《苏园六记》为代表的早期苏州城市影像延续并将《小城之春》的&q... 本文以几部关于苏州的城市影像片为研究对象,探讨由费穆《小城之春》所建构的具有怀旧诗学特征的苏州城市形象在当代社会是如何随着全球消费浪潮的到来而改变。本文认为以《苏园六记》为代表的早期苏州城市影像延续并将《小城之春》的"怀旧诗学"演绎到极致,视觉影像中的苏州园林不仅是人们浪漫怀旧的对象,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但是在不断变化的新城市背景和全球消费环境下,充满诗意的"视觉怀旧"在《中国苏州》、《家在苏州》和《时间的重量》等城市影像中演变为全球消费的"后怀旧"。在"后怀旧"的城市影像空间里,传统与现代、区域和国家、本土与全球等不同城市景观彼此交织,共同形塑了一个斑驳混杂的"苏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小城之春》《中国苏州》本土认同 文化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园林:多元融溶的和谐之美 被引量:3
5
作者 倪祥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0,162,共4页
作为以体现中国封建士大夫"隐逸文化"为主的古典私宅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私宅园林在命名立意、置景点题等方面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其实并不纯粹。然而,非常客观地存在于苏州古典私宅园林中文化思想的多元融溶,并没有影响其... 作为以体现中国封建士大夫"隐逸文化"为主的古典私宅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私宅园林在命名立意、置景点题等方面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其实并不纯粹。然而,非常客观地存在于苏州古典私宅园林中文化思想的多元融溶,并没有影响其在园林艺术方面所达到的整体之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苏州古典私宅园林既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例证,"天人合一"的实在,也是"美在和谐之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园林 多元融合 设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英语的是是非非——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宁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3,62,共8页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是学术英语的倡导者,也是学界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近年他在中国外语界有关学术英语不断推出新的论断,引起反响。笔者有幸对蔡教授进行了访谈,就一些争议问题,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术英语、专业英语等进行了交流,对...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是学术英语的倡导者,也是学界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近年他在中国外语界有关学术英语不断推出新的论断,引起反响。笔者有幸对蔡教授进行了访谈,就一些争议问题,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术英语、专业英语等进行了交流,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学走向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学术英语 学术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传播路径研究报告——基于江苏21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19
7
作者 征鹏 浦颖娟 孙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24,共7页
大学期间,大学生除接受主流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外,还必须面对各种类型的亚文化影响,尤其是网络时代,这种影响更是无远弗届。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21所高校的本、专科生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大... 大学期间,大学生除接受主流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外,还必须面对各种类型的亚文化影响,尤其是网络时代,这种影响更是无远弗届。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21所高校的本、专科生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参与网络青年亚文化接受、传播以及创制的实际情形。在此基础上,借用传播学、社会学等理论,对网络盛行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文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归纳和提炼了恶搞文化、自拍文化、网络语言文化、迷文化、情色文化等五种青年亚文化新类型,并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网络青年亚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即线上传播、数字媒体传播、交互传播、综合传播以及跨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青年亚文化 传播路径 研究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以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视角的变化 被引量:21
8
作者 谷鹏 陶玉流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9,共9页
1949年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视角与政治宣传、经济体制改革、受众消费理念、体育传媒产业、全球化体育传媒的竞争之间紧密相连。1978年开始的媒介"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与跨国传媒媒介作品在国内报道,使得我国体育... 1949年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视角与政治宣传、经济体制改革、受众消费理念、体育传媒产业、全球化体育传媒的竞争之间紧密相连。1978年开始的媒介"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与跨国传媒媒介作品在国内报道,使得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更多从"体育宣传"向"体育新闻"的视角过渡;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媒介技术的逐步发达,媒介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我国体育新闻则以"娱乐化"的报道视角,充分满足体育受众的消费心理,为体育传媒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后奥运传播时代,为了凸显体育传媒的社会责任、良性引导体育受众的消费心理、实现我国体育传媒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我国体育新闻报道需以"社会责任"的视角彰显体育新闻记者的职业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新闻 新闻改革 报道视角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外交:美国驻华使馆微博使用情况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志红 侯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0-151,共2页
外交使馆对在驻国微博平台的使用,是一种新的外交模式,它使得国际交流呈现出人格化、民间化、互动化的特色。这种无需中介、直接到达的优势,日益在各国公共外交活动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外交模式 驻华使馆 美国 国际交流 外交活动 人格化 民间化 互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纪录片的当代性构建:目标与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倪祥保 梁桂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2,共4页
历史纪录片的镜头总是对准历史过往,但是其创作行为具有无法避免的当下性,其传播意义则主要为了让历史告诉现在和未来。对于历史纪录片的当代性构建而言,既在于其拍摄所处时代潜在而巨大的影响,也在于其拍摄意义目标的设定与拍摄方法的... 历史纪录片的镜头总是对准历史过往,但是其创作行为具有无法避免的当下性,其传播意义则主要为了让历史告诉现在和未来。对于历史纪录片的当代性构建而言,既在于其拍摄所处时代潜在而巨大的影响,也在于其拍摄意义目标的设定与拍摄方法的选择。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角度来说,历史纪录片的当代性似乎与生俱来;从历史纪录片当代性构建分析来看,部分主要决定于纪录片拍摄目标的自觉确定,部分则来自纪录片拍摄自觉或不完全自觉的方法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纪录片 当代性 构建目标 构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玉流 谷鹏 +1 位作者 刘洋 王政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40,共5页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既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有助于在实践中有效化解实践创新与传统理论的冲突与悖离。研究表明,推动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既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有助于在实践中有效化解实践创新与传统理论的冲突与悖离。研究表明,推动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既有中国特有的体制性因素,也有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因素,既离不开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禀赋,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体育发展道路 实践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空间与青年亚文化传播 被引量:49
12
作者 陈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9-205,共7页
空间不仅是承载、容纳、固定特定活动和内容的场所,更是被人的文化实践生产、建构、形塑和定义的场所。本文据此考察基于互联网的青年亚文化传播活动,揭示其集聚与流动、参与和分享、区隔与融合的传播特性,指出青年亚文化以此而建构起... 空间不仅是承载、容纳、固定特定活动和内容的场所,更是被人的文化实践生产、建构、形塑和定义的场所。本文据此考察基于互联网的青年亚文化传播活动,揭示其集聚与流动、参与和分享、区隔与融合的传播特性,指出青年亚文化以此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新媒介空间。因此,青年亚文化的身份认同、文化创造及与主导文化的关系状态等方面均须置于这样的传播活动和新媒介空间中才能加以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新媒介空间 传播行动 趣缘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施琳玲 陈霖 张涛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79,共2页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网络舆论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医患关系的主客体——医方和患方之间在网络话语权方面则出现了严重失衡。通过透视2009年两起代表性医疗事件"南平医闹事件"和"南京徐宝宝事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网络舆论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医患关系的主客体——医方和患方之间在网络话语权方面则出现了严重失衡。通过透视2009年两起代表性医疗事件"南平医闹事件"和"南京徐宝宝事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表达状况,来解读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空间对医患关系的现实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话语权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海波 杨惠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5,共6页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文章认为,媒介与媒介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直线性关系,而是媒介与社会互动意涵的进一步彰显,是媒介传播理论在地化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过程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渐渐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媒介"也成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化 媒介逻辑 媒介融合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传播议程设置的语境性反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谷鹏 陶玉流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3,共6页
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传播经历的政治语境、消费语境与文化语境进行分析。认为:这3种语境在不同阶段的主导性、整体发展的互动性,促使我国体育传播的"议程设置""使用与满足"表现出复杂的内涵与外延;其中有关"... 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传播经历的政治语境、消费语境与文化语境进行分析。认为:这3种语境在不同阶段的主导性、整体发展的互动性,促使我国体育传播的"议程设置""使用与满足"表现出复杂的内涵与外延;其中有关"人"的主体性呈现缺失、结构与建构的传播特征。提出:在大数据传播时代,我国体育传播应密切关注"人的存在与人的感觉",这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中国梦"顺利实现的助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 语境 议程设置 使用与满足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鞍华影片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特色 被引量:3
16
作者 倪祥保 陈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5,共4页
许鞍华影片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不仅继承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传统,而且富有自己的风格。其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方面、主要人物形象对待自身生活命运的态度改变方面、综合自如地运用生活化和... 许鞍华影片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不仅继承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传统,而且富有自己的风格。其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方面、主要人物形象对待自身生活命运的态度改变方面、综合自如地运用生活化和剧情化叙事方面以及将百姓日常生活与节庆文化很好融合再现生活真实方面等,都很好地服务于再现香港社会生活真实、时代发展变迁和塑造社会普通人艺术形象的任务,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她电影创作接地气的细腻及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许鞍华影片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 《女人四十》 《天水围的日与夜》 《桃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门多疾 人间有爱--简评上海医疗纪录片《人间世》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秋 倪祥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9,共3页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的10集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近期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引起不小轰动。"人间世"这个标题源于《庄子》,可以理解为人间之事的世世变异,也可以理解为人间社会的各有所宜。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医门多疾 《人间世》 联合策划 新闻综合频道 医患关系 社会矛盾 真人秀节目 医疗水平 王建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象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施琳玲 陈霖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4,共4页
选取了两个标志性医疗传媒事件"八毛门事件"和"徐文被砍事件"为研究样本,以传播学的视角,透视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状,并从医疗报道的话语特征、医患双方的身份特征、网络话语的传播特征等方面剖析了成因,对构... 选取了两个标志性医疗传媒事件"八毛门事件"和"徐文被砍事件"为研究样本,以传播学的视角,透视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状,并从医疗报道的话语特征、医患双方的身份特征、网络话语的传播特征等方面剖析了成因,对构建以尊重差异,沟通各种意见表达为目标的医患对话空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网络空间 话语权 失衡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女主播的身体表演与社会交流 被引量:19
19
作者 曾一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5,共10页
戈夫曼的"场景主义理论"突出了人在某个特定社会舞台框架中的表演行为,梅罗维茨将这样的表演行为扩展到对电子媒介社会的考察上,探讨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介、新场景如何影响个体的表演。借助于戈夫曼和梅罗维茨的"场景主... 戈夫曼的"场景主义理论"突出了人在某个特定社会舞台框架中的表演行为,梅罗维茨将这样的表演行为扩展到对电子媒介社会的考察上,探讨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介、新场景如何影响个体的表演。借助于戈夫曼和梅罗维茨的"场景主义理论",尝试探讨各种新兴的网络视频直播场景中网络女主播的身体表演现象,考察在网络视频直播场景中女主播如何借助身体表演展示自我并与男性粉丝观众开展情感交流;进而探讨表演者与粉丝观众在交流过程中各自的心理和社会诉求;最后探讨网络女主播的身体表演及其与男性粉丝观众的社交行为受到怎样的媒介场景、社会习俗和消费逻辑的权力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女主播 场景主义 身体表演 窥视欲望 交流的无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垄断策略 被引量:36
20
作者 陈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7-162,共6页
话语垄断是网络民粹主义的一种争夺话语权的策略,通过扣帽子、散布假消息、谩骂、渲染、人肉搜索、限制不同声音等策略,达到对舆论的控制。话语垄断,作为民粹主义网络行为,源于信息的不透明、不畅通以及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公正、不... 话语垄断是网络民粹主义的一种争夺话语权的策略,通过扣帽子、散布假消息、谩骂、渲染、人肉搜索、限制不同声音等策略,达到对舆论的控制。话语垄断,作为民粹主义网络行为,源于信息的不透明、不畅通以及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给网络民粹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信息浑水状态下,话语垄断可以达到话语压制的效果。网络场域各种力量的竞争,造成网络民粹主义对语用力量的追求,最终是为了达到对批判对象的群众广场审判。话语垄断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应当对政府危机体系作出科学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强占 网络民粹主义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