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校区办学:苏州大学的经验、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16
1
作者 姚炜 王洪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0-123,共4页
苏州大学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较早开始多校区办学的高等院校之一,而且她几乎囊括了我国多校区大学从形成方式到办学模式的各种类型,堪称我国多校区办学的缩影和典型,其办学经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目前多校区大学中也颇具代表性。本... 苏州大学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较早开始多校区办学的高等院校之一,而且她几乎囊括了我国多校区大学从形成方式到办学模式的各种类型,堪称我国多校区办学的缩影和典型,其办学经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目前多校区大学中也颇具代表性。本文以解剖麻雀的态度,在实事求是地总结和分析苏州大学多校区办学的基本经验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现代管理理念为指导,对破解我国多校区办学中所凸显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校区大学 苏州大学 经验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科技决策与城市发展--首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在苏州大学举行
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0-190,共1页
2011年3月26日,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科技决策与城市发展——首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在校本部红楼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开幕式由人文社会科学院常务副... 2011年3月26日,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科技决策与城市发展——首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在校本部红楼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开幕式由人文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袁勇志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公共政策 城市发展 科技决策 经济背景 苏州大学 低碳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意义、原则及内容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宁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普及性和深度性相结合、普遍性和高度性相结合、生活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普及性和深度性相结合、普遍性和高度性相结合、生活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消费观教育、生态美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道德教育 意义 原则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识形态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6
4
作者 陶培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责任。作为一种学说,意识形态思想也为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针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拟从意识形态的视角研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旨在揭示高校宣传思...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责任。作为一种学说,意识形态思想也为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针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拟从意识形态的视角研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旨在揭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几方面的价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学责任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宁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1,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学责任包括:培养具有生态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具有生态功能的高科技研发;提供构建生态国家的政府决策咨询和研究;引领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责任 高素质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大学人文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宁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7,共2页
大学人文精神的重建是中国大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重建大学人文精神可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造就大学崇学尊师、独立自主的气质,诚实守信、克己自律的操守,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兼容、融合共生的胸怀,居安思危、心怀... 大学人文精神的重建是中国大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重建大学人文精神可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造就大学崇学尊师、独立自主的气质,诚实守信、克己自律的操守,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兼容、融合共生的胸怀,居安思危、心怀天下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应然道德人格的构建
7
作者 孙宁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目标应该是:在努力、自觉遵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创造型道德人格。要坚持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目标的层次化原则、价值取向的社会化原则、构建方法的实践性原则,并通过社会德育功能、学校德育功...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目标应该是:在努力、自觉遵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创造型道德人格。要坚持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目标的层次化原则、价值取向的社会化原则、构建方法的实践性原则,并通过社会德育功能、学校德育功能的发挥实现当代大学生应然道德人格构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应然道德人格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阈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姚臻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策源地,肩负着以文育人和以人兴文的双重职责。坚定文化自信,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构建大格局、迈上新台阶,就... 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策源地,肩负着以文育人和以人兴文的双重职责。坚定文化自信,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构建大格局、迈上新台阶,就必须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思想引领、创新舆论宣传、加强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德建设: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跨世纪工程
9
作者 缪学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22-123,137,共3页
关键词 师德建设 思想工作 高校宣传 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教师 跨世纪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学本土化:内涵、意义及路径 被引量:12
10
作者 芮国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7,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学的发展,行政学本土化问题开始进入国内学界的研究视域。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界对于什么是行政学本土化、行政学为什么要本土化、行政学如何才能本土化却未能给予科学而清晰的回答。基于对本土化概念的阐...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学的发展,行政学本土化问题开始进入国内学界的研究视域。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界对于什么是行政学本土化、行政学为什么要本土化、行政学如何才能本土化却未能给予科学而清晰的回答。基于对本土化概念的阐释,行政学本土化应是中国人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特点,对中国行政场域进行研究,并进行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建构的过程;行政学需要本土化,行政学也能够实现本土化;行政学本土化是"由外而内"的本土化和"由内而外"的本土化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学 本土化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益在刑法分则中的解释论机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8-233,共6页
法律解释方法的桂冠当属目的解释。当不同的解释方法得出多种结论或不能得出妥当结论时,应以目的解释最终决定。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刑法分则罪刑式规范条文具有特定的保护法益内容,对各罪构成要件的解释必须符合该罪的法益保护目的... 法律解释方法的桂冠当属目的解释。当不同的解释方法得出多种结论或不能得出妥当结论时,应以目的解释最终决定。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刑法分则罪刑式规范条文具有特定的保护法益内容,对各罪构成要件的解释必须符合该罪的法益保护目的。应以刑法规定为依据,遵循一定方法,确定各罪的法益内容。如诬告陷害罪保护的首要法益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次要法益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非法经营罪的保护法益是国家对特定市场经营行为的正常管理秩序,司法实务中曾将买卖人体器官行为定性为非法经营罪,实际上买卖人体器官行为并未侵犯该罪保护法益,不应构成非法经营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目的解释 非法经营罪 诬告陷害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之基本内涵、运行模式和功能界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社会转型可能导致社会失序,而良好的社会治安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程。社会治安问题种类繁多,面广量大,又千差万别,为了有效应对并解决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严密防控违法犯罪,必须充分整合各种社会防控力量,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 社会转型可能导致社会失序,而良好的社会治安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程。社会治安问题种类繁多,面广量大,又千差万别,为了有效应对并解决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严密防控违法犯罪,必须充分整合各种社会防控力量,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把握其基本内涵与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正确界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唯其如此,才能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概而言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包括预测、防范、处置、管理、矫治、规制等六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基本内涵 运行模式 功能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道德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宁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49,共2页
志愿服务作为转型期中国社会公民道德的生动实践,遭遇了"主体动力不足"和"信任危机"的中国式道德困境。因而应在把握志愿服务的公民道德性、理性分析志愿服务的中国问题的基础上,自觉建构志愿服务的中国道路。
关键词 志愿服务 道德困境 公民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当前社会利益差别和贫富差距的三重反思
14
作者 高祖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5-229,共5页
当前,如何从哲学视域反思和解答利益差别和贫富差距问题而达到利益和谐,在实践上成为我国走向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理论上成为推动哲学自身创新的契机。为此,新的哲学反思应当深化三重维度:(1)实践哲学维度,即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与社... 当前,如何从哲学视域反思和解答利益差别和贫富差距问题而达到利益和谐,在实践上成为我国走向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理论上成为推动哲学自身创新的契机。为此,新的哲学反思应当深化三重维度:(1)实践哲学维度,即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相适应,既反对任何从某种抽象观念或者原则出发、超越社会阶段和基本国情的唯心主义空想,又要在“改变世界”中积极引导历史建构;(2)历史发展和过程思维的维度,利益和谐、公平正义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其实现方式、实现程度必须与发展主题、历史基础相一致;(3)以和谐为宗旨的历史辩证法的维度,科学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矛盾的新特点,致力探索进行合理调控的独特路径与创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利益差别 贫富差距 哲学思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哲学维度 发展实践 哲学视域 历史建构 创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理性思考
15
作者 侯星芳 朱奎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生产力有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力之分。先进的政党与先进的阶级、先进的生产力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共产党必须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生产力有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力之分。先进的政党与先进的阶级、先进的生产力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共产党必须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生产力 和平 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6
作者 侯星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 教育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