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白血病脐带血移植原发性植入失败预测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张志奇 熊若兰 +6 位作者 李泊涵 吉奇 王庆伟 卢俊 李捷 肖佩芳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1-518,共8页
目的基于过采样算法构建儿童白血病脐带血移植后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PGF)的预测模型,为优化脐带血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脐带血移植白血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GF分为植入失败组与植入成... 目的基于过采样算法构建儿童白血病脐带血移植后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PGF)的预测模型,为优化脐带血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脐带血移植白血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GF分为植入失败组与植入成功组。基于随机过采样少数类(ROSE)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OMTE)算法扩充阳性组数据。使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将纳入病例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采用随机森林、神经网络、logistic回归3种方法进行模型的构建,并使用5折交叉验证法评估算法的稳定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评价模型的性能。选择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92例白血病患儿,10例患儿发生PGF(10.9%)。5折交叉验证法显示ROSE与SOMTE算法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都有较高的准确度。在使用ROSE平衡化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各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表现最佳的是神经网络模型,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HLA匹配度<9/10、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未发生围植入综合征以及42天内感染EBV是PG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引起白血病患儿脐带血移植后PGF的发生。基于ROSE-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医师早期识别PGF发生的高风险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脐带血移植 原发性植入失败 预测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VDMP方案再诱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江苏小儿血液协作组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范俊杰 何海龙 +6 位作者 卢俊 肖佩芳 王易 柴忆欢 安琪 方拥军 胡绍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观察VDMP方案诱导治疗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VDMP方案治疗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复发患儿,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儿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2岁-15.4岁,中位年龄7.9岁。极早... 目的:观察VDMP方案诱导治疗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VDMP方案治疗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复发患儿,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儿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2岁-15.4岁,中位年龄7.9岁。极早期复发7例,早期复发11例,晚期复发23例。免疫分型显示,B淋巴细胞型38例,T淋巴细胞型3例。化疗中及化疗后发生感染40例,发生率97.6%,其中因严重感染死亡1例。所有患儿均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9例(95.1%)出现3级或3级以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41例中38例患儿完成VDMP化疗,其结果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3例,缓解率89.5%。随访结果表明,38例完成化疗的患儿中共37例有完整随访资料,其中16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存活13例,21例继续化疗,存活8例,移植患儿生存率高于未移植患儿(P<0.05)。结论:VDMP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达到再次缓解后的患儿应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复发 儿童 VDMP方案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液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机制和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洪丹 郑德菲 +11 位作者 卢俊 肖佩芳 孙伊娜 吕慧 翟宗 翟钦 杜智卓 曹岚 王易 何海龙 赵文理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分子学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4例血小板无效输注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评估血浆置换对儿童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疗效。结果 4例患儿中男2例、女2例,年龄2岁-11...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分子学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4例血小板无效输注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评估血浆置换对儿童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疗效。结果 4例患儿中男2例、女2例,年龄2岁-11岁9个月,其中3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1例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例M5患儿首次化疗后、2例M5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1例SAA患儿入院时即表现为血小板无效输注。免疫磁珠流式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3例患儿HLA-I类抗体阳性,1例患者HLA-I类阴性。血浆置换后,血小板无效输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HLA-I类抗体阳性与血小板无效输注密切相关,血浆置换术可治疗血小板无效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浆置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血液病房低年资护士负性情绪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任丽琴 王敏华 +3 位作者 徐月叶 谢安慰 钮美娥 胡绍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索儿科血液病房低年资护士工作中的负性情绪体验。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病房的低年资护士1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NVivo 10.0软件,管理... 目的探索儿科血液病房低年资护士工作中的负性情绪体验。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病房的低年资护士1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NVivo 10.0软件,管理、发掘和查找文本数据,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得出6个主题,即紧张与焦虑、恐惧与无助、压抑与悲哀、不被认同感、缺乏成就感、对化疗药物危害的不确定感等。结论儿科血液病房低年资护士需要更多的关注,医院管理者应针对其存在的负性体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处于最佳的身心健康状态,以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血液病房 低年资护士 负性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白血病儿童人微小病毒B_(19)感染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叶 胡绍燕 +4 位作者 何海龙 刘素香 孔令军 范俊杰 肖佩芳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白血病患儿人微小病毒B_(19)(VB_(19))感染特点和预后。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收治的白血病患儿进行VB_(19)定性测定;阳性者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根据VB_(19)转阴时间,结合临床症状、血常规...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白血病患儿人微小病毒B_(19)(VB_(19))感染特点和预后。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收治的白血病患儿进行VB_(19)定性测定;阳性者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根据VB_(19)转阴时间,结合临床症状、血常规进行疗效评估比较。结果 824例白血病患儿的3 009份标本中,VB_(19)阳性检出36份,阳性率1.2%,涉及患儿12例,患儿阳性率1.5%。5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11例阳性,阳性率1.9%;21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中1例VB_(19)阳性,阳性率0.45%。12例检出VB_(19)阳性患儿的病程阶段分别为,初诊3例,早期巩固期2例,延迟强化期4例,维持化疗期3例。对9例患儿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敏感4例,持续2例,耐药3例。耐药患儿中2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经治疗VB_(19)转阴,红系造血恢复;1例VB_(19)持续阳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VB_(19)阳性多见于延迟强化阶段,VB_(19)持续存在可能是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微小病毒B1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平 王易 +2 位作者 李丹 胡绍燕 陈广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439,共6页
本研究探讨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外周造血干细胞、加入第三方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治疗小儿血液病的疗效。对2012年8月至12月我院5例难治性血液病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方式为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 本研究探讨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外周造血干细胞、加入第三方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治疗小儿血液病的疗效。对2012年8月至12月我院5例难治性血液病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方式为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及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观察混合移植中的第三方脐血干细胞对于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STR嵌合度、GVHD发生情况及移植相关近期并发症的作用。结果表明,5例患儿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ANC>0.5×109/L的中位时间是移植后11 d,Plt>20×109/L的中位时间移植后10 d;外周血STR-PCR嵌合度检测显示,于移植后30 d均达到稳定嵌合;5例患儿出现轻至中度GVHD症状,表现为Ⅰ-Ⅱ皮肤GVHD,其中2例患儿发生腹泻,出现Ⅰ-Ⅱ肠道GVHD,5例患儿均无肝功能损害。随访至2013年4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137 d(130 d-250 d),1例移植后131 d死于严重出血性膀胱炎及多部位感染,其余4例均无病生存至今,存活时间分别为130、137、193、250 d,中位生存时间134 d。结论: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第三方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对提高小儿血液病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 HLA不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脐血造血干细胞 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儿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虎 肖佩芳 +8 位作者 卢俊 姚艳华 李捷 凌婧 翟宗 胡昳歆 万琳 卞馨妮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9-774,共6页
目的观察脐带血治疗儿童血液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51例接受脐带血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儿中,男34例、女17例,中位年龄62个月;恶性血液病32例,非恶性血液病19例。2例在粒细胞未重建时死... 目的观察脐带血治疗儿童血液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51例接受脐带血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儿中,男34例、女17例,中位年龄62个月;恶性血液病32例,非恶性血液病19例。2例在粒细胞未重建时死亡,4例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45例植入成功。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6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23天。围植入综合征发生率46.94%,围植入综合征患儿移植后100天内以及长期总生存率(OS)分别为(73.9±9.2)%和(50.2±11.7)%,均低于无围植入综合征患儿的OS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为55.10%,其中II~Ⅲ度aGVHD占28.57%,Ⅳ度aGVHD 26.53%;Ⅳ度aGVHD患儿移植100天内OS为(61.5±13.5)%;Ⅲ和Ⅳ度aGVHD患儿的长期OS分别为(75.0±21.7)%和(44.9±14.1)%,未发生aGVHD患儿的长期OS为(90.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P=0.002)。慢性GVHD(c GVHD)发生率为28.57%;c GVHD患儿的长期OS为(72.7±13.4)%,无c GVHD患儿100%存活。脐血移植后100天内OS(86.0±4.9)%;脐血移植长期OS(77.9±6.3)%,其中恶性血液病为(76.6±7.8)%,非恶性血液病为(79.5±11.3)%。恶性血液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OS为(87.5±11.7)%,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76.7±10.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33.3±27.2)%。结论脐带血移植是治疗儿童血液病的有效手段,重视围植入综合征的处理,积极防治Ⅲ/Ⅳ度aGVHD和c GVHD是提高脐带血移植疗效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移植 血液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生存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CD19 CAR-T细胞治疗相关B细胞再生障碍的临床意义和对策
8
作者 卢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8-582,共5页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 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 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儿的感染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 CD 19 CAR-T B细胞再生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李天丹 胡绍燕 +6 位作者 翟宗 陈广华 卢俊 何海龙 肖佩芳 李捷 王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 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遗传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改变、化疗方案、给予不同靶向药物、d 19微小残留病(MRD)、d 46 MRD、是否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资料,归纳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7例患儿均根据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水平调整化疗强度,10例在治疗过程中加用靶向药,3例患儿桥接HSCT,其中1例死亡,2例存活。24例未行HSCT患儿中,1例患儿出现复发,采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27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95.5±4.4)%,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0±4.9)%,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90.7±6.3)%。结论:基于MRD监测的危险度分层化疗可改善Ph-like ALL患儿预后,对化疗效果欠佳的患儿联合靶向药可尽快完全缓解,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持续阳性的Ph-like ALL患儿序贯CAR-T和HSCT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靶向药 CAR-T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研究
10
作者 沈晨涛 夏亚林 +2 位作者 盛烨萍 褚培培 李建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ITP的132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ITP的132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D3^(+)水平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CC类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以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并对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与PLT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法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ITP的诊断效能。结果ITP组患者CD4^(+)和CD3^(+)水平低于非ITP组,CD8^(+)水平高于非ITP组(P<0.05);ITP组患者CCL5、CXCL11和MCP-1水平均高于非ITP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TP组患者CD4^(+)和CD3^(+)与PLT呈正相关(P<0.05),CD8^(+)、CCL5、CXCL11、MCP-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D4^(+)、CD8^(+)、CD3^(+)、CCL5、CXCL11和MCP-1对儿童ITP诊断的截断值值分别为27.13%、24.02%、59.88%、41.02 ng/L、30.18 ng/L和188.27 ng/L,AUC分别为0.893、0.880、0.629、0.801、0.892和0.751,六者并联诊断(指并联检测时CD4^(+)、CD3^(+)中的一项及以上低于截断值和/或CD8^(+)、CCL5、CXCL11和MCP-1中的一项及以上高于截断值)的AUC为0.967,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儿童ITP患者与非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均具有差异,CD4^(+)、CD8^(+)、CD3^(+)、CCL5、CXCL11和MCP-1可用于儿童ITP的诊断,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趋化因子 联合检测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效能 RO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LRBA缺陷的ALPS样表型1例报告
11
作者 王庆伟 周敏 +4 位作者 程生钦 肖佩芳 卢俊 李捷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7-370,382,共5页
患儿男,1个月24天,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LRBA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LRBA缺陷伴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ALPS)样表型。在皮质类固醇、新生儿样换血、利妥昔单抗、西... 患儿男,1个月24天,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LRBA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LRBA缺陷伴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ALPS)样表型。在皮质类固醇、新生儿样换血、利妥昔单抗、西罗莫司等治疗后ALPS样表型症状不能改善,且伴有肺部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于出生后3个月行父亲单纯骨髓来源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移植后,患儿血小板和粒细胞成功植入,感染得到控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移植后3个月患儿经历Ⅱ级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目前患儿移植后8月余,健康存活,免疫功能恢复正常,ALPS样表型未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小年龄的LRBA缺陷伴ALPS样表型患儿,评估其接受携带突变的父亲骨髓来源造血干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对于一线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尽早行HSCT。在无全相合供体时,单倍体供体和骨髓来源干细胞是可行的选择,可促进植入,降低GVHD和感染风险,提高移植成功率。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优化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BA缺陷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样 骨髓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豆豆 赵文理 +6 位作者 张艳兰 庞丽 车琳 何海龙 柴忆欢 季正华 计雪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6-135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206例B-ALL患儿骨...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206例B-ALL患儿骨髓的MRD。结果表明:①206例B-ALL患儿中196例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CR率95.1%),其1年与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92.7±1.8)%和(78.7±3.7)%,其中标危、中危、高危组的3年EFS率分别为(85.6±4.9)%、(82.1±5.8)%和(58.1±9.2)%,3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②各时间点上MRD分析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3年EFS率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和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明显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第12周MRD<10-3的3年EFS率为(86.3±4.1)%,MRD≥10-3的3年EFS率为(55.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化疗第33天MRD阴性(MRD<10-4)的98例患儿中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8.2%),在这98例患儿中有39例在第12周时转为阳性(MRD≥10-4),其中5例复发;在第12周时MRD仍为阴性的59例中有3例复发;在第33天MRD阳性的108例患儿中有19例复发(复发率为17.6%),复发率在MRD阳性和阴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L患儿治疗过程中以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可有效地评估治疗反应、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及指导化疗方案的调整,其中第15天、第33天及第12周的MRD分别以10-2、10-3、10-3为区分危险度最佳界值,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量残留病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序贯克拉屈滨治疗难治/复发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薇薇 刘素香 +4 位作者 王易 何海龙 郭爱连 胡绍燕 卢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序贯克拉屈滨(VAC方案)治疗难治/复发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使用VAC方案治疗的6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序贯克拉屈滨(VAC方案)治疗难治/复发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使用VAC方案治疗的6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转归、并发症、血制品使用量。结果:6名患儿中,男1例,女5例;5例为难治AML,1例为复发的AML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6个月再次复发者;4例患儿伴有预后不良的染色体或基因,如RUNX1,FLT3-ITD,KMT2A exon 2-exon 8 dup,MLL-AF6,7q-,KMT2A exon 2-exon 10 dup等。6例患儿接受VAC方案治疗后,CR+CRi 4例、PR 1例(仅MRD未缓解,MRD为0.59%)、NR 1例(但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下降)。6例患儿均出现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出现Ⅳ级血小板减少。6例患儿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均未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序贯克拉屈滨为早期诱导缓解效果不佳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显示出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克拉屈滨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难治/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慧 王薇 +4 位作者 杜智卓 赵文理 王易 胡绍燕 柴忆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儿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单核甘酸多态(MTHFR 677C→T及1298 A→C突变)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76例ALL患儿以及与其匹配的170例对照者外周血,通过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SN...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儿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单核甘酸多态(MTHFR 677C→T及1298 A→C突变)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76例ALL患儿以及与其匹配的170例对照者外周血,通过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型。结合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儿童ALL发病风险的影响及与临床危险度的相关性。结果 MTHFRC677T位点和MTHFR A1298C位点的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兼具二种突变的基因型677CT/1298AC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在临床危险度分型及复发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HFR 677基因型TT在标危组中占43.0%,高于中危、高危及复发组的频率(P<0.01)。MTHFR 677基因型CC在标危组中占24.0%,低于中危、高危及复发组的频率(P<0.05)。结论 MTHFR 677基因型与儿童ALL的临床危险度分型和复发相关。MTHFR基因677C→T突变可能对中国儿童ALL有一定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艳兰 赵文理 +3 位作者 聂述山 郭豆豆 季正华 柴忆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96-150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10年8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T-ALL 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B系ALL中危组、高危组患儿共7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泼尼松试验敏感率、诱...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10年8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T-ALL 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B系ALL中危组、高危组患儿共7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泼尼松试验敏感率、诱导化疗第33天完全缓解(CR)率、复发率及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表明,T-ALL与B-ALL两者在年龄、肝脾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及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系ALL患儿比较,T系ALL患儿在性别构成、白细胞计数≥50×109/L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LL、B-ALL患儿对泼尼松预处理敏感率分别为51.9%和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诱导化疗未缓解率分别为15.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T系ALL患儿中有8例(30.8%)复发,74例B-ALL患儿中有11例(14.9%)复发。T系和B系ALL患儿CR至复发时间分别为(9.78±3.48)个月和(21.28±14.32)个月(p<0.05)。中、高危组B-ALL和中、高危组T-ALL患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年EFS率分别为(66.7±7)%、(37.5±17.1)%、(51.7±9.3)%、(22.2±9.8)%(p<0.05)。结论:与B-ALL患儿相比T-ALL男性比例和初诊白细胞数均较高,且早期泼尼松反应和3年EFS率均较B-ALL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T细胞 无事件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乔淑敏 陈广华 +3 位作者 王易 胡绍燕 孙绪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6-720,共5页
本研究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培养至第3-5代用于临床治疗;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达完全缓解。2例行亲缘HLA3/6位点... 本研究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培养至第3-5代用于临床治疗;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达完全缓解。2例行亲缘HLA3/6位点相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4/6位点相合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5/6位点相合单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接受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后,行0.5×106/kg受者体重MSC治疗。结果表明,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并发生皮肤、肝脏和胃肠道Ⅲ-Ⅳ度aGVHD,经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皮疹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症状好转。患儿均未发生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目前患儿均无原发病的复发,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易 柴忆欢 +7 位作者 何海龙 李捷 李健琴 卢俊 肖佩芳 朱洁 李祯萍 朱玲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7-799,共3页
目的评估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探讨移植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及其对长期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患儿,男,12岁,供者为其胞姐,HLA配型完全相合。动员方案:G_CSF5μg/(kg·d)×6d... 目的评估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探讨移植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及其对长期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患儿,男,12岁,供者为其胞姐,HLA配型完全相合。动员方案:G_CSF5μg/(kg·d)×6d。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TX)50mg/(kg·d)×4d,抗胸腺球蛋白3mg/(kg·d)×3d,氟达拉滨50mg/(kg·d)×3d。移植有核细胞数5.26×108/kg,CD34+细胞6.25×106/kg,CFU_GM10.21×105/kg。观察监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更昔洛韦(GCV)与可耐联合应用。结果移植后28d造血重建,移植后84d血型转为供者型(B型),染色体检测转为供者46XX移植后81d曾发生CMV感染,经早期、联合治疗后感染控制。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骨髓象、血象正常。结论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治疗重型再障,抗CMV感染治疗应早期、足量、联合、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细胞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两种亚型分子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文理 聂述山 +5 位作者 许云云 张艳兰 郭豆豆 潘健 汪家敏 张学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6-54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初诊和治疗33 d时CD133两种亚型分子CD133-1和CD133-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儿上述两个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33-1、CD133-2表达和治疗33 d时微... 本研究旨在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初诊和治疗33 d时CD133两种亚型分子CD133-1和CD133-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儿上述两个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33-1、CD133-2表达和治疗33 d时微量残留病(MRD)的变化。结果表明,B-ALL初诊组48例中CD133-1阳性表达18例(37.5%),CD133-2阳性表达30例(62.5%,P<0.05);治疗33 d组25例中CD133-1阳性表达2例(8.0%),CD133-2阳性表达23例(92.0%,P<0.05)。诱导化疗后CD133-1的表达显著减少,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133-2的表达下降缓慢。结论:初诊B-ALL患者CD133表达与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FAB亚型、细胞遗传学异常、融合基因表达、危险等级及完全缓解率等均无相关性。B-ALL患儿CD133-2阳性表达高于CD133-1,CD133表达与CD34表达无相关性。CD133-2的表达与MRD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33亚型分子 微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海龙 柴忆欢 +1 位作者 何军 朱玲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遗传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法及24h培养法用R或G带显色技术对28例儿童MDS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28例MDS中13例检出异常核型,FAB亚型中的分布:RA33.3%(3/9例);RAS0%(0/1例);RAEB42.9%(3/7例)...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遗传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法及24h培养法用R或G带显色技术对28例儿童MDS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28例MDS中13例检出异常核型,FAB亚型中的分布:RA33.3%(3/9例);RAS0%(0/1例);RAEB42.9%(3/7例);RAEB蛳t63.6%(7/11例)染色体改变以-5/5q、+7/-7、+8、+21等数量变化为主。结论MDS的遗传学改变有多样性,在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核型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儿静脉输液港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嘉伟 顾秀萍 沈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5-636,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血液病 临床运用 患儿 静脉穿刺困难 输液装置 静脉导管 手术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