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苏州儿童RSV流行动态及其他病原混合阳性情况分析
1
作者 徐雪娜 李娇阳 +3 位作者 陈苏清 张义祝 蒋吴君 郝创利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6,共9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情况,为完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情况,为完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6岁ARTIs患儿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分别比较COVID-19流行第一年(2020年,阶段Ⅰ)、第二和第三年(2021—2022年,阶段Ⅱ)、COVID-19流行后(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阶段Ⅲ)与疫情前期的RSV流行以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特征。结果研究纳入83356例ARTIs患儿,RSV阳性病例为11277例(13.5%),单一RSV阳性5605例(6.7%),RSV混合阳性5672例(6.8%)。RSV阳性患儿中,细菌、其他病毒病原体、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9.5%,13.6%和5.7%。与预测阳性率相比,2020年和2022年RSV检测阳性率有所下降,而2021年、2023年和2024年RSV检测阳性率有所上升。单一RSV阳性组与RSV混合阳性组之间年龄、流行时期和季节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阶段Ⅲ期,RSV与其他病原混合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RS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V阳性患儿的甲/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论COVID-19大流行对RSV流行及其他病原混合阳性的诊治产生不利影响,COVID-19流行后应长期监测RSV混合其他病原阳性的复发及感染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混合阳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儿科医师进修班招生通知
2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5,共1页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座落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古城苏州市中心,是江苏省卫生厅直属的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江苏省儿科专科医师进修基地、江苏省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
关键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科医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疫情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流行病学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创利 蒋吴君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后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病原体所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了变化,我国同样也发生了类似情况,这些改变为临床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诊治增加了很大困难。因此本文旨在总结疫情后儿童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后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病原体所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了变化,我国同样也发生了类似情况,这些改变为临床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诊治增加了很大困难。因此本文旨在总结疫情后儿童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原体流行病学的变化,以期为该病的精准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非药物干预措施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苏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调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鹏立 徐丽娜 +6 位作者 蒋吴君 李鹏云 马玉 戴银芳 于兴梅 孙惠泉 郝创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3,217,共7页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苏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变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原致敏特点及其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0~18岁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及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苏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变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原致敏特点及其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0~18岁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及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结果 共纳入43 028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4.4%(27706/43028)。COVID-19大流行前的2018年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0.6%,2019年为58.6%,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2020年为70.1%,2021年为67.2%,不同年份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sIgE阳性率最高的前4位吸入过敏原为尘螨组合、屋尘、霉菌组合、猫毛;食物过敏原前4位为鸡蛋、牛奶、牛肉、黄豆。2020-2021年所有检测的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较2018-2019年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组合、普通豚草、艾蒿、尘螨组合、屋尘、猫毛、狗上皮、葎草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花生、牛肉、羊肉、海鱼组合、虾、蟹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以及食物过敏原(除了蟹),各年龄组间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大流行期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升高,不同性别、年龄组阳性率有差异,多致敏化趋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特异性IGE抗体 流行病学 变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苏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5
作者 陈丽 钱琪钰 +3 位作者 蒲丽 张旭 殷炜 于红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2-535,共4页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苏州市七家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的特点,为出生缺陷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出生缺陷监测收集参与研究的医院所分娩的74515例围产儿的信息,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特点和发生顺位的变化。结果 2020—2022年围产...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苏州市七家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的特点,为出生缺陷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出生缺陷监测收集参与研究的医院所分娩的74515例围产儿的信息,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特点和发生顺位的变化。结果 2020—2022年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3.12/万,其中男性缺陷儿的发生率为197.22/万,女性缺陷儿发生率为147.17/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3,P<0.05);而且男性缺陷儿较女性缺陷儿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20年、2021年<20岁产妇的缺陷患儿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20—2022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49.49/万~75.35/万,每年顺位排名均为第一。结论 加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低龄孕产妇的管理,依托产前诊断中心及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多学科诊治,做好出生缺陷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围产儿 死亡率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苏州某医院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及耐药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沈嘉铭 陶云珍 +7 位作者 刘长鹏 冯爽 王运中 薛建 张优仪 赵根明 邵雪君 张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835,共7页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和耐药特征。方法 系统收集2010-2020年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菌株,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或E-test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分型。...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和耐药特征。方法 系统收集2010-2020年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菌株,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或E-test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研究期间共分离到215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28.4%的菌株来自脑膜炎患儿。菌株对青霉素G的不敏感率为35.9%,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的血清型覆盖率为93.2%,其中最常见的血清型为6B、14、19F、19A和23F。近年来,头孢噻肟和复方新诺明的不敏感率有所下降,血清型6B、14的占比显著下降、而血清型19F、23F的占比则有所上升。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菌株PCV13疫苗血清型覆盖率高,菌株对青霉素中度敏感,不同时间和不同疾病来源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 血清型 抗菌敏感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白血病脐带血移植原发性植入失败预测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张志奇 熊若兰 +6 位作者 李泊涵 吉奇 王庆伟 卢俊 李捷 肖佩芳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1-518,共8页
目的基于过采样算法构建儿童白血病脐带血移植后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PGF)的预测模型,为优化脐带血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脐带血移植白血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GF分为植入失败组与植入成... 目的基于过采样算法构建儿童白血病脐带血移植后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PGF)的预测模型,为优化脐带血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脐带血移植白血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GF分为植入失败组与植入成功组。基于随机过采样少数类(ROSE)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OMTE)算法扩充阳性组数据。使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将纳入病例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采用随机森林、神经网络、logistic回归3种方法进行模型的构建,并使用5折交叉验证法评估算法的稳定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评价模型的性能。选择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92例白血病患儿,10例患儿发生PGF(10.9%)。5折交叉验证法显示ROSE与SOMTE算法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都有较高的准确度。在使用ROSE平衡化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各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表现最佳的是神经网络模型,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HLA匹配度<9/10、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未发生围植入综合征以及42天内感染EBV是PG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引起白血病患儿脐带血移植后PGF的发生。基于ROSE-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医师早期识别PGF发生的高风险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脐带血移植 原发性植入失败 预测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角化不良临床分析
8
作者 陆文琪 胡绍燕 +2 位作者 高静 高伟 范俊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6-912,共7页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角化不良临床特点、诊断过程、治疗以及预后,为诊治先天性角化不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角化不良患儿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角化不良临床特点、诊断过程、治疗以及预后,为诊治先天性角化不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角化不良患儿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跟踪随访,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4例患儿,其中男1例,女3例。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2例为TINF2自发突变,1例为TERT突变,1例为DKC1突变,均有骨髓增生减低改变。2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植入良好,目前随访5年以上,患儿均停抗排异药物且存活;1例门诊随诊,1例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儿童先天性角化不良起病隐匿,基因诊断尤为重要,c.853_861delGTCATGCTG(p.285-287del)为TINF2突变新位点,扩充了DC的基因突变谱。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先天性角化不良患儿骨髓衰竭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他器官并发症的治疗依赖于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角化不良 骨髓衰竭 基因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 端粒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创伤性颅内动脉瘤2例并文献综述
9
作者 孙景轩 张荣庭 +5 位作者 杨瑜豪 刘雨辰 杨海玲 仲亿 王杭州 杨天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颅内动脉瘤(traumatic intracranial aneurysm,TICA)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TICA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199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PubMed...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颅内动脉瘤(traumatic intracranial aneurysm,TICA)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TICA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199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PubMed、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儿童TICA相关文献,对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治流程进行系统分析。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儿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本院共收治2例TICA患儿,其中1例为头颅外伤、1例为医源性损伤,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入院后经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为TICA,均采取介入栓塞治疗,至末次随访时,1例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无神经功能障碍残留;1例一侧肢体偏瘫(mRS评分2~3分)。共检索到符合纳排标准文献48篇,其中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42篇,涉及病例69例,男41例、女26例;致病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23/69,33.3%);主要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26/69,37.7%);首次头颅CT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8/69,55.1%);动脉瘤多位于前循环(48/69,69.6%),以囊状为主(52/69,75.4%),发生破裂人数较多(48/69,69.6%);主要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51/69,73.9%);大部分治疗患儿预后良好(45/69,65.2%)。结论儿童TICA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需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以介入方法为主,患儿经治疗后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体征和症状 诊断 血管内治疗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儿童 总结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标志物在评估儿童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病程进展中的作用
10
作者 陈芳 申汉俊 +3 位作者 汪呈 陈梁玥 薛建 魏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在评估儿童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Ig AV)病程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93例Ig AV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 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在评估儿童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Ig AV)病程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93例Ig AV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D-二聚体(D-D)水平,并选同期表观健康儿童140例作为对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栓指标在评估儿童Ig AV病程进展中的作用,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Ig AV患儿急性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g AV组TAT、PIC、t-PAIC和D-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急性期患儿TAT、PIC和D-D高于非急性期患儿(均P<0.001),而肾脏损伤相关指标(24小时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隐血阳性率及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水平低于非急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IC的曲下面积(AUC)为0.743,当cut-off值为0.93μg/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8%和78.3%;D-D的AUC值为0.756,当cut-off值为550.0μ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73.4%。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0.93μg/ml(OR=4.64,P=0.012)及D-D≥550.0μg/L(OR=3.60,P=0.035)是Ig AV患儿急性期病程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Ig AV急性期存在纤溶亢进,PIC和D-D对Ig AV患儿急性期病程进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 血栓标志物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监测
11
作者 刘静 闫慧源 +46 位作者 闫钢风 陆国平 付盼 王传清 金丹群 童文佳 张晨宇 陈建莉 林谊 雷佳 成怡冰 张群群 高凯杰 陈媛媛 肖署芳 何娟 蒋立 许惠敏 李玉霞 丁航海 陈赫赫 郑耀 陈群英 王莹 任宏 张晨美 陈振杰 周明明 张育才 周益平 柏振江 黄赛虎 黄莉莉 杨卫国 马伟科 孟青 诸澎伟 李勇 徐燕 王义 杜彦强 蔡慧君 朱碧溱 施惠萱 洪少贤 黄育坤 黄美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1,共9页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儿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为指导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17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药敏试验仪器法及纸片扩散法...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儿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为指导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17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药敏试验仪器法及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2年判断标准。结果共监测了10688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39.2%和60.8%。临床分离株63.6%分离自下呼吸道标本,其次为血液(19.1%)和尿液(7.0%)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1453株(13.6%)、鲍曼不动杆菌1067株(10.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58株(9.9%)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1.1%,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检出率为19.4%,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检出率为8.8%,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为30.9%,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为67.4%,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28.8%。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肠杆菌目细菌整体对头孢菌素耐药率超过5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接近25%。多重耐药菌(MDRO)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CRE和CRAB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仅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耐药率较低;CRPA对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39.8%。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均敏感,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PRSP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BLNAR)菌株检出率为43.3%。结论MDRO菌株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较为普遍,对临床多种抗菌药物较为耐药,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对监测和遏制儿童耐药菌的感染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2023年细菌耐药监测
12
作者 周金兰 陆国平 +55 位作者 闫钢风 刘静 闫慧源 付盼 王传清 张育才 周益平 张泓 潘芬 王莹 任宏 李娟珍 黄卫春 黄娇甜 刘健龙 张晨美 陈振杰 周明明 成怡冰 张群群 高凯杰 肖署芳 何娟 蒋立 陈赫赫 郑耀 陈群英 杨卫国 马伟科 孟青 陈建莉 林谊 江倩倩 朱碧溱 施惠萱 马晓波 王义 杜彦强 王增国 柏振江 黄赛虎 黄莉莉 金丹群 童文佳 张晨宇 洪少贤 黄育坤 黄美恋 诸澎伟 李勇 唐晨杰 许惠敏 李玉霞 丁航海 陈媛媛 周树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5,共9页
背景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China PICU pathogen surveillance network,CHIPS)于2021年成立,每年对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目的分析2023年PICU主要... 背景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China PICU pathogen surveillance network,CHIPS)于2021年成立,每年对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目的分析2023年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PICU病房。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23年标准。主要结局指标PICU主要的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023年CHIPS共分离5706株非重复临床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41.4%和58.6%。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5%),肺炎链球菌(8.8%),鲍曼不动杆菌(8.6%),肺炎克雷伯菌(8.4%),铜绿假单胞菌(7.6%)。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标本来源(68.6%),其最主要的分离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5%)和肺炎链球菌(11.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检出403株、479株、489株、433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检出率分别为4.5%、20.0%、56.2%、19.9%。除天然耐药菌株外,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肠杆菌目细菌对替加环素、黏菌素、多黏菌素B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2.6%。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9.9%和100%,对阿奇霉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58.3%和47.7%。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分别检出999株、201株、145株,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和甲氧西林耐药人葡萄球菌人亚种(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ominis ss.hominis,MRSH)的检出率分别为36.9%、83.5%和84.9%,甲氧西林耐药菌株相比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尚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2023年,PICU患儿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高度耐药性,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较儿童整体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细菌耐药 CHIPS 20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7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吴军华 季伟 +2 位作者 陶云珍 黄璐 骆亚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316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分离,观察并总结其呼...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316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分离,观察并总结其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酚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316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到140株流感嗜血杆菌,总分离率4.4%;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四季检出率不同(P<0.01),以2月~6月检出率较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1)。31.4%的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头孢克洛、头孢他啶、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9.6%~31.9%、66.2%~73.9%、19.7%~15.9%、2.8%~14.5%、2.8%~0、28.2%~2.9%、4.2%~1.4%。未发现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株。结论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与季节有关,以婴幼儿感染为主,有性别差异。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氯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已出现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 抗生素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0年苏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正荣 季伟 +3 位作者 王宇清 郭红波 严永东 张学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5年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 197例儿童进行病毒病原学监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ADV抗原,同时收集2006—2010年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湿...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5年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 197例儿童进行病毒病原学监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ADV抗原,同时收集2006—2010年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湿度、雨量、日照时间、风速等有关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和逐步回归法研究ADV活性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06—2010年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ADV检出率为1.28%(105/8 197),年检出率分别为0.97%(16/1 646)、0.95%(16/1 682)、1.45%(21/1 444)、1.91%(36/1 883)、1.04%(16/1 542),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P=0.046)。ADV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夏季(2.73%),其次为春季(1.66%),冬季最低(0.45%)(χ2=45.47,P<0.001)。AD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日照时间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性(r=-0.36~0.39,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气温对ADV检出率有影响(P=0.01)。结论 ADV是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之一,其活性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气候因素 腺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甲型和乙型流感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忠 李莺 +2 位作者 华军 吴水燕 柏振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4-226,251,共4页
目的:比较苏州地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本院收住的96例甲型流感和43例乙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两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住院患儿... 目的:比较苏州地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本院收住的96例甲型流感和43例乙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两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住院患儿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为11.41%(139/1 218),其中甲型7.88%(96/1 218),乙型3.53%(43/1 218)。2016年1月为甲型流感高峰,2016年3月为乙型流感高峰;甲型流感患儿平均年龄为1.67(1.00~3.67)岁,显著低于乙型流感患儿的3.75(2.42~5.58)岁(P<0.05);发热和咳嗽是流感的主要症状,甲型流感患儿更易出现喘息、气促和三凹征;甲型流感患儿有5例发生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其中2例发生ARDS,1例发生嗜血细胞综合征;乙型流感患儿更易出现声嘶、肌肉疼痛和跛行;甲型和乙型流感入院后影像学均以双侧肺野小斑片影表现为主。结论: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和不同的季节性特点,甲型流感更易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而乙型流感更易并发肌炎甚至横纹肌溶解,临床需注意识别并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重症肺炎 横纹肌溶解 嗜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2000年苏州市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郝创利 张建华 +2 位作者 严永东 杨永生 盛锦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3-544,共2页
关键词 1990年 2000年 苏州市区 儿童 哮喘 患病情况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8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季伟 王宇清 +3 位作者 陈正荣 邵雪军 季正华 徐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苏州地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hMP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 39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总结临床特征;用逆转录-聚合... 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苏州地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hMP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 39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总结临床特征;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痰液中hMPV N基因,随机挑选部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 395例标本中,检测到589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检出率为9.2%,其中2006年度hMPV检出率为8.4%,2007年为7.6%,2008年为12.6%。hMPV在3年的每个月份都有检出,但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和2008年5月呈现年度高峰,分别为24.2%、21.6%、31.9%。589例hMPV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2.21个月;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3.6%,喉炎2.0%,毛细支气管炎20.2%,肺炎61.8%,哮喘急性发作12.4%。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呼吸困难,哺喂困难,喘息。20份hMPV N基因部分核苷酸片断与GenBank中hMPV 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苏州地区部分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全年均存在hMPV感染,流行高峰在冬春季,连续3年的检出率有较大差异。hMPV感染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人类偏肺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流感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学兰 季正华 +4 位作者 丁云芳 朱宏 季伟 严永东 潘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1-553,共3页
目的对2005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流感病毒进行流行季节的监测和分析。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结合胶体金免疫技术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流感病毒A、B型抗原检测(DFA同时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抗原);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 目的对2005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流感病毒进行流行季节的监测和分析。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结合胶体金免疫技术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流感病毒A、B型抗原检测(DFA同时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抗原);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对上述两法同时检出流感病毒A型者标本进行亚型鉴定;同时对确诊流感患儿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测定。结果746例标本共检出流感病毒58株,其中A型47株(H1亚型28株、H3亚型19株),B型11株(1株为A与B混合),总阳性检出率7.77%,与2001年(1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病毒与RSV等混合感染率为18.97%、与MP混合感染率为27.59%;2005年流感病毒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P<0.05),高发年龄集中于3~7岁。结论2005年苏州地区儿童流感发病较稳定,10月份后优势株由H3亚型转为H1亚型;流感病毒易出现与MP、RSV混合感染现象;2005年苏州地区流感儿童发病以3岁以上女童占明显优势,与往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流感病毒B型 儿童 发病率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莺 项龙 +4 位作者 吴水燕 丁云芳 陶云珍 柏振江 谢敏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危重症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分离出致病菌8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2株(...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危重症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分离出致病菌8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2株(占78.58%),革兰阳性菌174株(占21.30%),真菌1株(占0.12%),三者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463,P<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78.57%(55/70)和71.74%(66/92),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0.98%(17/81)。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多数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苏州地区PICU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鼻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莉 陈正荣 +5 位作者 王美娟 季伟 张新星 顾文婧 邵雪军 严永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5-1428,1436,共5页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鼻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12月对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 926例儿童,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鼻咽抽吸物(NPA)人鼻病毒(HRV),收集同期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平均...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鼻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12月对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 926例儿童,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鼻咽抽吸物(NPA)人鼻病毒(HRV),收集同期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平均湿度、总降水量、总日照时间、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鼻病毒活性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13年1—12月间苏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儿童HRV的检出率为11.1%,且多见于3岁以下患儿(81.3%);HRV感染好发于夏、秋季;HR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结论:HRV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气候因素尤其是气温对HRV的流行可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鼻病毒 气候因素 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