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媒介的社会组织对乡村生活共同体建构的影响——基于苏州市M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风云 马中红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8,共16页
改革开放后,随着乡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乡村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传统的乡土团结逐渐瓦解。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引发的人口外流,导致乡村社区空心化和人际关系淡化,进而加剧了乡村的原子化趋势。在此背景下,... 改革开放后,随着乡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乡村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传统的乡土团结逐渐瓦解。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引发的人口外流,导致乡村社区空心化和人际关系淡化,进而加剧了乡村的原子化趋势。在此背景下,重建乡土团结成为乡村治理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研究以苏州市的一个乡村为案例,以媒介交转性为理论视角,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探讨作为外源型力量的社工组织进入乡村后如何成为媒介,并建构人与人、人与村庄的新型关系,从而促进乡村社会再团结。之所以选择社工组织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社工组织作为一种公益、半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在社区营造、便民服务供给、社会关系调解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乡村社会的团结建构意义非凡。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发达地区的村庄而言,其公共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备,通过集体修路、铺桥、造公厕等“事件团结”的方式凝聚人心、培养互助友爱精神,已变得收效甚微。而社工组织这种通过社会支持来培养群众公共性和主体性的外源型力量,恰好能弥补此类村庄团结机制缺失的问题。研究发现:作为媒介的社工组织首先通过便民服务供给的方式,将村民、村干部等多元主体连接起来,以此密切村庄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次,在连接的基础上,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经由交往实践,建构了一种彼此交融的整体化生活方式,展现出社工组织的媒介“交互”作用;再者,借由交互实践,社工组织与村庄之间共同编织出一张新的社交网络,使得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村庄的社会关系格局;最终,在社工组织促成的关系再生产后,村民的公共性和主体性得到强化,在村庄公共事务参与中体现出强烈的互助友爱精神,建构出乡村生活共同体的美好图景。总体来看,作为媒介的社工组织对乡村生活共同体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建立连接—展开互动—再生关系—建构意义”的递进式动态过程,其所构建的社会关系,重塑了乡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公共性,为乡村治理的媒介化转向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媒介 交转性 乡村生活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偏见:主要表现、发生机制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茜 蔡文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171,172,共12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元行业和领域中展示其变革潜能,伴随而来的偏见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文化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突显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普遍性,忽视了显示不同文化的特异性;政治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体现出明显的党派倾向性、意...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元行业和领域中展示其变革潜能,伴随而来的偏见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文化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突显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普遍性,忽视了显示不同文化的特异性;政治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体现出明显的党派倾向性、意识形态偏向以及地缘政治偏见,固化了全球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权力结构;性别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诋毁、刻板印象、识别偏差和代表性不足等方式放大了人类社会固有的性别偏见。这些偏见是内生偏见和外生偏见在不断循环过程中相互强化、放大与再生产的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偏见的治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对全球伦理和社会公平的严峻考验,需要构建“技术主体—用户主体—监管主体”多方协同治理的格局,其中技术主体应遵循“对齐”原则减少系统性偏见,用户主体应提高人工智能素养并参与偏见治理实践,监管主体则应建立动态校正的偏见监管体系,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实现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文化偏见 政治偏见 性别偏见 全球伦理 社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人机交互系统嵌入与新闻业的脱域融合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龙 陆小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媒介技术的迭代变革使新闻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脱域”过程,AIGC的嵌入使新闻业基于大模型的交往实践获得了脱域融合的机会,即以一种个体化的程序介入中心化机构的运营,而这种以交往行动为主要特征的个体化程序驱动了从平台形塑新闻... 媒介技术的迭代变革使新闻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脱域”过程,AIGC的嵌入使新闻业基于大模型的交往实践获得了脱域融合的机会,即以一种个体化的程序介入中心化机构的运营,而这种以交往行动为主要特征的个体化程序驱动了从平台形塑新闻实践到AIGC形塑媒介实践的“型构”:人工智能实现了在语言、声音、图像、记忆等方面的“替代”,能为用户建立更加完善的多模态信息系统和个体化的体验。AIGC在媒体生产流程中所发挥的人机协同,表现为适应智能化的虚拟交往系统,包含内部交往系统、外部交往系统和跨平台交往系统。AIGC传播是一种大模型海量信息支撑的人机交往行为,其交往实践将大大提升内容选择空间,而其全知全能属性也将促使个体化内容转化为公共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人机交互 新闻业 脱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的共情生产与AI觉醒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玄通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通过基于生物生理学意义上的研究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计算研究,人工智能情感预测和共情能力越来越丰富,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媒介的高度人性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共情涌现能力已经深入社会组织形态,超出了人的主体性的理解阈限。AI的共情唤... 通过基于生物生理学意义上的研究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计算研究,人工智能情感预测和共情能力越来越丰富,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媒介的高度人性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共情涌现能力已经深入社会组织形态,超出了人的主体性的理解阈限。AI的共情唤起的“觉醒”实质上还是“主体性幻觉”。AI觉醒还是一个待确认的探索过程。人机共情使得人机主客体二元对立瓦解,但并不意味着人的情感主体性的必然瓦解。当下应放弃人类本位主义,构建新型人机共情共生关系,实现人工生命作为“行为主体”与人作为“心灵主体”之间的跨生命协同生存,掌握与机器产生心理联结的全新技能,以便使人类意图与智能工具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共情 涌现能力 AI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 被引量:4
5
作者 曾一果 王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4-202,共9页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影视媒介关于苏州形象的视觉再现,经常有一种浓厚的"怀旧色彩"?这些议题值得关注。本文试图对《小城之春》、《游园惊梦》、《橘子红了》和《凤穿牡丹》等影视媒介加以考察,探讨它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会语境中建构一套"怀旧诗学",并分析此"怀旧诗学"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如何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怀旧诗学 苏州形象 本土认同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苏州样本(笔谈)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建成 钱振明 +2 位作者 陈一 方世南 江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共23页
苏州是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样本,体现在诸多领域。在高质量发展上,苏州坚持胸怀天下的发展共同体主义,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核心、以协调为导向、以绿色为重点、以开放为支撑、以共享为目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城镇化领域,苏州... 苏州是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样本,体现在诸多领域。在高质量发展上,苏州坚持胸怀天下的发展共同体主义,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核心、以协调为导向、以绿色为重点、以开放为支撑、以共享为目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城镇化领域,苏州探索出了一条以公共服务均衡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中国式新型城镇化苏州经验;在生态领域,苏州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在文化领域,苏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文化赋能经济,传统现代结合,绘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的“双面绣”;在教育领域,苏州一直在均衡发展、包容发展、融合发展、智慧发展、终身发展上积极采取措施,以行动践行教育现代化发展理念、塑造“苏式教育”品牌、确立人民至上的教育价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苏州样本 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均衡化 人文经济学 绿色发展 苏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生态视角下我国体育传媒的生存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谷鹏 陶玉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2-44,共3页
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新的里程碑,也预示着我国体育传媒新的发展机遇。结合传媒自身发展的生态规律,以及我国目前体育事业与体育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政府、媒介和大众这三者之间复杂交错的关系为论述的中心,对我国体育传媒的生存... 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新的里程碑,也预示着我国体育传媒新的发展机遇。结合传媒自身发展的生态规律,以及我国目前体育事业与体育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政府、媒介和大众这三者之间复杂交错的关系为论述的中心,对我国体育传媒的生存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 体育传媒 媒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古典园林营建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4
8
作者 倪祥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6,共4页
作为中国古典私宅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园林不仅被营建得非常精雅秀美,而且蕴含着非常丰富而自觉的生态意识。这与其深受老庄思想与隐逸理念的影响密切相关。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整体营建和景观构造的"去甚",空间分布与池水... 作为中国古典私宅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园林不仅被营建得非常精雅秀美,而且蕴含着非常丰富而自觉的生态意识。这与其深受老庄思想与隐逸理念的影响密切相关。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整体营建和景观构造的"去甚",空间分布与池水设计的"善通",粉墙黛瓦与资源利用的"尚朴",使其精美的艺术设计和独到的生态讲究得到了充分和谐的结合,其中表达出来的生态意识及理念,具有很好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营建艺术 生态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出版传媒业大洗牌的特点和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任殿顺 段惠贤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62,共2页
2008年伊始,国际传媒业接连传出爆炸性消息——先是微软、新闻集团、美国在线AOL先后出价竞购或参股雅虎;而后,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收购路透集团-事历经4个多月的反垄断调查,终获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有条件批准;紧接着,英... 2008年伊始,国际传媒业接连传出爆炸性消息——先是微软、新闻集团、美国在线AOL先后出价竞购或参股雅虎;而后,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收购路透集团-事历经4个多月的反垄断调查,终获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有条件批准;紧接着,英荷出版传媒大鳄励德·爱思唯尔集团公布了重大业务重组设想——公司计划卖出旗下励德商讯业务(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并出价41亿美元收购美国风险管理及数据收集公司Choice Point,计划由传统新闻出版业务全面转向信息服务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媒业 出版业务 BuSiness 反垄断机构 洗牌 新闻集团 美国在线 信息服务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怀旧”到“后怀旧”——关于苏州城市形象片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一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0-177,共8页
本文以几部关于苏州的城市影像片为研究对象,探讨由费穆《小城之春》所建构的具有怀旧诗学特征的苏州城市形象在当代社会是如何随着全球消费浪潮的到来而改变。本文认为以《苏园六记》为代表的早期苏州城市影像延续并将《小城之春》的&q... 本文以几部关于苏州的城市影像片为研究对象,探讨由费穆《小城之春》所建构的具有怀旧诗学特征的苏州城市形象在当代社会是如何随着全球消费浪潮的到来而改变。本文认为以《苏园六记》为代表的早期苏州城市影像延续并将《小城之春》的"怀旧诗学"演绎到极致,视觉影像中的苏州园林不仅是人们浪漫怀旧的对象,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但是在不断变化的新城市背景和全球消费环境下,充满诗意的"视觉怀旧"在《中国苏州》、《家在苏州》和《时间的重量》等城市影像中演变为全球消费的"后怀旧"。在"后怀旧"的城市影像空间里,传统与现代、区域和国家、本土与全球等不同城市景观彼此交织,共同形塑了一个斑驳混杂的"苏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小城之春》《中国苏州》本土认同 文化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园林:多元融溶的和谐之美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祥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0,162,共4页
作为以体现中国封建士大夫"隐逸文化"为主的古典私宅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私宅园林在命名立意、置景点题等方面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其实并不纯粹。然而,非常客观地存在于苏州古典私宅园林中文化思想的多元融溶,并没有影响其... 作为以体现中国封建士大夫"隐逸文化"为主的古典私宅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私宅园林在命名立意、置景点题等方面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其实并不纯粹。然而,非常客观地存在于苏州古典私宅园林中文化思想的多元融溶,并没有影响其在园林艺术方面所达到的整体之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苏州古典私宅园林既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例证,"天人合一"的实在,也是"美在和谐之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园林 多元融合 设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度时空下的社会技术想象:国际新闻中我国传统科技形象的计算文本分析
12
作者 杨正 冯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3,79,共13页
作为立体化国家科技形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科技形象所受到的关注较为有限,尤其是对于西方社会如何认知、想象与建构中国传统科技形象的问题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对此,结合计算传播LIWC词典分析方法,并基于社会技术想象理... 作为立体化国家科技形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科技形象所受到的关注较为有限,尤其是对于西方社会如何认知、想象与建构中国传统科技形象的问题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对此,结合计算传播LIWC词典分析方法,并基于社会技术想象理论,通过分析国际新闻媒体对于我国传统科技报道的文本发现:国际新闻媒体在场景、问题、相关者等社会技术想象维度上,倾向于将中国传统科技建构为一种向后的、文化的、审美性的、非科学的、神秘化的,以及不关涉普遍公众的存在,并削弱其“科技”属性与社会进步价值。这样一种带有认知偏见的技术想象对于我国国家科技形象的建构与对外传播可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负面作用,需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科技 社会技术想象 国家科技形象 西方媒体 认知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深不知处:对计算基础设施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13
作者 全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5,156,共10页
作为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的代表,云计算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传统基础设施的“液化”,但这并非简单的去物质化过程,而是主导了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暴力数字化,是剩余价值提取和社会控制的关键场所。在“云政治”维度,云的基础设施化推动了平... 作为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的代表,云计算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传统基础设施的“液化”,但这并非简单的去物质化过程,而是主导了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暴力数字化,是剩余价值提取和社会控制的关键场所。在“云政治”维度,云的基础设施化推动了平台扩张,将日常生产和生活纳入资本的逻辑之中,创造了计算技术和物质生活的暴力共存。在“云劳动”维度,云是在线劳动规模化的关键操纵力量。它塑造了“幽灵工人”,使“活劳动”与“死劳动”之间的对抗演变为劳动者与软件及支持它的计算基础设施的对抗。在“云生活”维度,广泛的人机连接场景使自动化监控攫取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数据,它既是人类商品化的引擎,也是社会认知混乱的根源。未来云治理的关键在于推动公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政策、法律和国际协调,确保云生态能够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而非加剧社会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计算基础设施 劳动 平台资本主义 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叙事:意义构建、行动者锚定与全球融入
14
作者 全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2,共11页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国家治理政策,聚焦其叙事策略能够揭示国家行为者如何塑造自身及他人对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认知与想象。文章采用解释性方法分析该政策文本的表现,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叙事...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国家治理政策,聚焦其叙事策略能够揭示国家行为者如何塑造自身及他人对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认知与想象。文章采用解释性方法分析该政策文本的表现,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叙事分析模式:一是意义构建叙事,通过塑造对预期目标的想象和动员应对不确定性挑战来形成政策的观念背景;二是行动者锚定叙事,它为现有行动者创造新的组织角色,包含将特定行为者定位为开展治理的必要条件,和告知其在防范风险时应采取的行动;三是全球融入叙事,通过参与性框架寻求在国际上塑造一个负责任大国和人工智能强国身份,具体分为公共参与、合作参与和伦理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治理 政策叙事 行动者 解释性分析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环境战略、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
15
作者 田雪莹 张翠 张亚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90,共10页
基于2016-2020年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验证企业环境战略、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环境战略对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虽然在企业环境战略与绿... 基于2016-2020年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验证企业环境战略、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环境战略对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虽然在企业环境战略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并未发挥调节效应,但能够负向调节企业环境战略与融资约束的关系,亦可负向调节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产权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采取环境战略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融资约束在国有企业环境战略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研究为企业制定环境战略、加强融资支持和促进绿色创新提供了政策建议与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环境战略 绿色创新 融资约束 市场竞争 产权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社交属性: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一个参照系
16
作者 陈龙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数字技术拓展了社会连接的边界,使广泛连接演变为普遍连接,重置了社会的信息方式。平台将人际关系和交往行为进行数字化的开发利用使传播活动具有了鲜明的社交属性。技术迭代使传播本质发生位移,由此催生了新的传播范式,带来了传播活动... 数字技术拓展了社会连接的边界,使广泛连接演变为普遍连接,重置了社会的信息方式。平台将人际关系和交往行为进行数字化的开发利用使传播活动具有了鲜明的社交属性。技术迭代使传播本质发生位移,由此催生了新的传播范式,带来了传播活动全流程要素的变化,表现为依据社交性思维架构传播及其相关活动。社交媒体平台依据人类交往行动的心理需求特征开展平台运营,并形成媒介逻辑、用户逻辑、平台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运营体系。面对当前数字技术变革的现实,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需要脱域融合借鉴平台制度的设计方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可以从数据化与自我优化机制、内容定制化机制和选择机制三种机制得到启发。主流媒体应重视传播链条上所有行动者主体的价值,引入平台思维,重视用户的社交性需求。强化社交性服务功能和机制以扩大用户群;做优、做强新闻内容产品以活跃用户群;发挥信源优势和特色,做强“订制化”和“公度化”机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社交属性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数字社交平台的媒介化交往悖论
17
作者 曾庆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人类世界从“媒介化”走向“深度媒介化”乃至“全面媒介化”的过程,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依赖媒介的同时,也被媒介悄然改变,并渗透着媒介逻辑,立足于移动数字社交平台的媒介化交往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两面性。在... 人类世界从“媒介化”走向“深度媒介化”乃至“全面媒介化”的过程,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依赖媒介的同时,也被媒介悄然改变,并渗透着媒介逻辑,立足于移动数字社交平台的媒介化交往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两面性。在移动数字社交平台用户的媒介化交往中,存在着诸多悖论,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人类一方面享受万物互联带来的连接便利,另一方面由于深度连接产生的社交倦怠而渴望“断连”,因此不得不在“被看见”和“被遗忘”之间反复纠结。媒介化交往实践中,大众在众声喧哗之后陷入“群体性孤独”,因此有必要思考媒介化交往和传统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替代还是互补。在未来,面对无法破解的媒介化交往中的悖论,人类需要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技术的尺度,从而构建一个良性有序的交往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数字社交平台 媒介化交往 媒介逻辑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形塑媒体系统性变革:DeepSeek的工程社会学意义
18
作者 陈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出现,标志着深度媒介化进入智能化阶段,此时,技术的工程社会学完成了由脱域、颠覆向“域定”方向转化,实现结构重置。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将沿着软件工程所预设的人工社会性方向发展,社交性是工程社会性设定...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出现,标志着深度媒介化进入智能化阶段,此时,技术的工程社会学完成了由脱域、颠覆向“域定”方向转化,实现结构重置。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将沿着软件工程所预设的人工社会性方向发展,社交性是工程社会性设定的中心。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GC其目标是实现传播过程的自动化,并逐渐进化为指令化。AI技术型构了人们的交往模式,也必然型构新闻实践,这宣告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即将终结。大模型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颠覆并优化传播技术和方式,因而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了契机,构成了主流媒体的组织复杂适应性态势,其域定性在于按照大模型和AIGC的逻辑构建传播生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媒体系统性变革 DeepSeek 工程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期刊社交媒体推文影响力提升策略--基于《中国科学》系列微信公众号的实证研究
19
作者 谭一泓 贾鹤鹏 贺春禄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本研究分析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技期刊论文与论文下载量和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公众号提升论文影响力提供建议。研究获取《中国科学》系列刊物11个微信公众号推送的7431篇论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被推送论文... 本研究分析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技期刊论文与论文下载量和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公众号提升论文影响力提供建议。研究获取《中国科学》系列刊物11个微信公众号推送的7431篇论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被推送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显著高于同刊同期未被推送的论文,且推送方式和微信公众号推文利用指标(如阅读数、点赞数、推送次数)与论文下载量和被引频次相关。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要根据提升引用或下载量等不同传播目标灵活选择推送方式,注重内容的深度加工与编读互动,还要合理安排推送频次,而非简单地推送摘要或编译内容,以有效提升论文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推文策略 期刊影响力 下载量 被引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乐支点上的平衡游戏——《唐探1900》叙事论析
20
作者 陈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3,共6页
《唐探1900》作为一个媒介文本,运用了多维度的叙事手法:其自反性叙事在多重主题线索展开与娱乐之间进行调节;其侦探形象在串场、连接中呈现出“非典型”性,游离于喜剧性和悬疑性之间;其历史话语在构成叙事动力的同时,将娱乐化的方式缝... 《唐探1900》作为一个媒介文本,运用了多维度的叙事手法:其自反性叙事在多重主题线索展开与娱乐之间进行调节;其侦探形象在串场、连接中呈现出“非典型”性,游离于喜剧性和悬疑性之间;其历史话语在构成叙事动力的同时,将娱乐化的方式缝合于唤醒集体记忆、建构历史想象之中。如此,《唐探1900》为以娱乐为支点的媒介文化产品如何关注民族认同、国家兴亡、文化冲突提供了积极的探索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探1900》 娱乐 自反性叙事 侦探形象 历史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