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考与探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晓明 徐维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3,共13页
在系统总结科研管理制度设计理念、运行机制及实践效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由"数量提高"向"质量提升"、"外延拓展"向"内涵建设"转型的必要性和... 在系统总结科研管理制度设计理念、运行机制及实践效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由"数量提高"向"质量提升"、"外延拓展"向"内涵建设"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文化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多维视角详细阐释了大学科研管理转型的理念创新、具体内涵、实现路径、困难预期、应对举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管理 制度设计 文化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柔性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维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44,共2页
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五大不足。柔性管理能有效弥补这些不足。因此,在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应建立柔性管理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柔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 人文社科 科研 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建构视野中的大学文化创新与知识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母小勇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2-68,共7页
文化的开放性与知识的个人性,决定了交往实践是基于意义建构的文化创新或知识探究的路径。大学能够不断完成文化创新或知识探究,关键在于大学具有思想的包容性与自由性的"特权",在于大学多学科共在的交往实践的氛围。大学师... 文化的开放性与知识的个人性,决定了交往实践是基于意义建构的文化创新或知识探究的路径。大学能够不断完成文化创新或知识探究,关键在于大学具有思想的包容性与自由性的"特权",在于大学多学科共在的交往实践的氛围。大学师生需要回到充满生机和情感的"生活世界",摆脱"常人"的文化视界,实现关于世界和人自身的意义建构;大学应该倡导跨文化、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大学师生之间、学科组织之间和专业组织之间的交往实践、合作交流是基于意义建构的文化创新或知识探究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新 知识探究 意义建构 交往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的相似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母小勇 马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78,共6页
研究采用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与文生学习曲线的绘制技术,选取四个物理学概念,利用灰色绝对关联度模型,比较中学生学习四个物理学概念的过程与此四个物理学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的相似度或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 研究采用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与文生学习曲线的绘制技术,选取四个物理学概念,利用灰色绝对关联度模型,比较中学生学习四个物理学概念的过程与此四个物理学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的相似度或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的四个概念形成过程有着惊人的类似,达到84%以上的相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形成 中学生 物理学家共同体 文生曲线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通识教育课程应然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母小勇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2-39,共8页
我国大学目前广泛开展的通识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知识单一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通识教育课程仅强调学科知识融合,是一种片面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博雅教育"和19—20世纪教育学家的"自由教育&... 我国大学目前广泛开展的通识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知识单一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通识教育课程仅强调学科知识融合,是一种片面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博雅教育"和19—20世纪教育学家的"自由教育",其终极目的是通过理智训练实现人类理性或理智的发展。现代大学应然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大学生"成人"与"成才",其基本功能是:为大学生提供理智训练,让他们形成处理事务的一般的理智习惯和社会伦理;使大学生实现对多元世界观、各种方法论、各种研究范式的认知,让他们具有运用多维视角审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大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认识世界原初的真、善、美,形成高尚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课程 博雅教育 自由教育 理性 理智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高考题的解法探究历程 被引量:1
6
作者 管贤强 母小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1,共5页
通过湖北2016年高考数学文科第17题的几种解题方法探讨,从而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以及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其中分类讨论是本题解决的关键.
关键词 综合性 讨论 对称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