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文学史研究中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锺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文学史研究中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旨在使认识主体尽可能逼近认识对象,它既是客观性要求的深化,又是理论创造原则在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弘扬。这一把握方式有三个重要的哲学基础:一是主客体的浑融与相互生成,二是时空关系,三是非线性的发...
文学史研究中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旨在使认识主体尽可能逼近认识对象,它既是客观性要求的深化,又是理论创造原则在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弘扬。这一把握方式有三个重要的哲学基础:一是主客体的浑融与相互生成,二是时空关系,三是非线性的发展观。这是一种对于复杂性问题的整体把握方式,它要求展示文学活动的空间的多样性,重视偶然性因素和个人的作用以及由雅与俗、少数族与汉族文学等矛盾所形成的文学发展中的非线性跳跃,要求将时空两维交合到一起从一种浑沦的勃动中把握文学史的生成问题,从而在逻辑环节的推移中包容更多的历史具体性,并以感性和理性相浑融的阐述方法形成一种深沉、崇高、大气包举、富涵极浓郁的哲学意味的阐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式
文学史研究
发展观
雅与俗
文学史著
逻辑学思路
理论创造
文学史家
哲学基础
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民间源头论”的形成及其失误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锺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文学民间源头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个理论,它的一条直接的形成路径来自于京剧的雅化及新文化人士对京剧雅化的批判。瞿秋白将阶级剥削理论运用到中国戏曲史的分析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史观...
“文学民间源头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个理论,它的一条直接的形成路径来自于京剧的雅化及新文化人士对京剧雅化的批判。瞿秋白将阶级剥削理论运用到中国戏曲史的分析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史观;鲁迅对雅俗关系的阐述则相对深刻和全面,他反对的是文艺的士大夫化。然而在阶级观念日益膨胀的时代,简单的占有论被当成了文艺雅俗关系的全面理解,最终在文艺大众化、民族化思潮的推动下,形成了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正统和主流的文学史观。“民间文学源头论”不仅将文学形式的产生问题简单化了,而且还对雅俗两类文学的关系作了线性的、狭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民间文学源头论"
京剧
雅化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时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虞山诗派是清代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诗人们继承杜甫诗史传统,具有忧世意识。创作上或出入宋元,以博学为宗,表现出学人气度;或法乳温李,以西昆体为理想范式。虽各树法幢,不遵一轨,但无论钱、冯,亦或流裔,都能在诗学观念和审美取...
虞山诗派是清代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诗人们继承杜甫诗史传统,具有忧世意识。创作上或出入宋元,以博学为宗,表现出学人气度;或法乳温李,以西昆体为理想范式。虽各树法幢,不遵一轨,但无论钱、冯,亦或流裔,都能在诗学观念和审美取向上异中求同,交互兼容,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诗派创作气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虞山诗派
创作
钱谦益
冯班
西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
3
4
作者
杨海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精神契合。唐宋词以其丰富的情感资源和美感资源一直吸引着众多读者,在古代社会,它提供了正统诗文作品相对欠缺的柔情内容和柔性美感,因而既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又弥补了他们以往的阅读缺陷;在当...
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精神契合。唐宋词以其丰富的情感资源和美感资源一直吸引着众多读者,在古代社会,它提供了正统诗文作品相对欠缺的柔情内容和柔性美感,因而既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又弥补了他们以往的阅读缺陷;在当代社会,人们的阅读兴趣虽然日趋多元化,但唐宋词在以“爱”为中心的情感教育和以“美”为中心的美感教育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魅力来源
当代意义
精神契合
情感资源
美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豈”
被引量:
2
5
作者
徐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文章分析了"豈"字的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脉络,认为"豈"字的初形为整体象形字,呈上为羽饰、中为鼓面、下为鼓架之状;进而梳理了"豈"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间的关系。《说文》根据已有讹变的"豈&qu...
文章分析了"豈"字的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脉络,认为"豈"字的初形为整体象形字,呈上为羽饰、中为鼓面、下为鼓架之状;进而梳理了"豈"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间的关系。《说文》根据已有讹变的"豈"字的篆书将"豈"字的形体分析为"从豆,微省声",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豈
整体象形字
本义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韩愈散文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
1
6
作者
曹林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3-166,共4页
韩愈散文采众家之“蜜”酿成“古文”新体:融摄先秦两汉散体文之神髓和六朝骈文之精华,熔裁古语,吸收当代口语而自铸新词,从而创立了新的散文规范和秩序。
关键词
韩愈
散文
口语
古文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婚及宇宙毁灭—再造神话的内在意蕴
7
作者
王钟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神婚和宇宙毁灭—再造神话,均属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神话。在前者中,人和自然关系的建立基源于人类生命意识的搏动;在后者中,人与自然关系已然在一种宇宙意识的高度上展开,并流动着一种崇高的气韵。
关键词
神话意象
共工氏
人文世界
宇宙
太阳
人和自然关系
原始人类
两种生产
悲剧精神
原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到狂时烧破眼——解读清初虞山派诗人钱曾
8
作者
罗时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53-156,共4页
钱曾历来备受文献目录学史重视而长期为文学史家忽视,然而他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诗人,是清代虞山诗派的中坚。在清初用诗笔记录了血与火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篇章。他的一些以西昆为范式的诗绮丽瑰妍...
钱曾历来备受文献目录学史重视而长期为文学史家忽视,然而他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诗人,是清代虞山诗派的中坚。在清初用诗笔记录了血与火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篇章。他的一些以西昆为范式的诗绮丽瑰妍而朦胧凄迷,其中部分作品有所寄托,值得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派
诗人
钱曾
至情诗人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学史研究中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锺陵
机构
苏州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文摘
文学史研究中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旨在使认识主体尽可能逼近认识对象,它既是客观性要求的深化,又是理论创造原则在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弘扬。这一把握方式有三个重要的哲学基础:一是主客体的浑融与相互生成,二是时空关系,三是非线性的发展观。这是一种对于复杂性问题的整体把握方式,它要求展示文学活动的空间的多样性,重视偶然性因素和个人的作用以及由雅与俗、少数族与汉族文学等矛盾所形成的文学发展中的非线性跳跃,要求将时空两维交合到一起从一种浑沦的勃动中把握文学史的生成问题,从而在逻辑环节的推移中包容更多的历史具体性,并以感性和理性相浑融的阐述方法形成一种深沉、崇高、大气包举、富涵极浓郁的哲学意味的阐述风格。
关键词
原生态式
文学史研究
发展观
雅与俗
文学史著
逻辑学思路
理论创造
文学史家
哲学基础
感性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民间源头论”的形成及其失误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锺陵
机构
苏州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文摘
“文学民间源头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个理论,它的一条直接的形成路径来自于京剧的雅化及新文化人士对京剧雅化的批判。瞿秋白将阶级剥削理论运用到中国戏曲史的分析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史观;鲁迅对雅俗关系的阐述则相对深刻和全面,他反对的是文艺的士大夫化。然而在阶级观念日益膨胀的时代,简单的占有论被当成了文艺雅俗关系的全面理解,最终在文艺大众化、民族化思潮的推动下,形成了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正统和主流的文学史观。“民间文学源头论”不仅将文学形式的产生问题简单化了,而且还对雅俗两类文学的关系作了线性的、狭隘的理解。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民间文学源头论"
京剧
雅化
大众化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时进
机构
苏州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文摘
虞山诗派是清代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诗人们继承杜甫诗史传统,具有忧世意识。创作上或出入宋元,以博学为宗,表现出学人气度;或法乳温李,以西昆体为理想范式。虽各树法幢,不遵一轨,但无论钱、冯,亦或流裔,都能在诗学观念和审美取向上异中求同,交互兼容,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诗派创作气局。
关键词
清代
虞山诗派
创作
钱谦益
冯班
西昆体
Keywords
Yushan poem
Qian Qianyi
Feng Ban
p oems of scholars
Xikun Styl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
3
4
作者
杨海明
机构
苏州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文摘
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精神契合。唐宋词以其丰富的情感资源和美感资源一直吸引着众多读者,在古代社会,它提供了正统诗文作品相对欠缺的柔情内容和柔性美感,因而既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又弥补了他们以往的阅读缺陷;在当代社会,人们的阅读兴趣虽然日趋多元化,但唐宋词在以“爱”为中心的情感教育和以“美”为中心的美感教育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唐宋词
魅力来源
当代意义
精神契合
情感资源
美感资源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豈”
被引量:
2
5
作者
徐山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文摘
文章分析了"豈"字的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脉络,认为"豈"字的初形为整体象形字,呈上为羽饰、中为鼓面、下为鼓架之状;进而梳理了"豈"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间的关系。《说文》根据已有讹变的"豈"字的篆书将"豈"字的形体分析为"从豆,微省声",误。
关键词
古文字
豈
整体象形字
本义
考释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 kai, pictographic character as a whole, original meaning, explaining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韩愈散文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
1
6
作者
曹林娣
机构
苏州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3-166,共4页
文摘
韩愈散文采众家之“蜜”酿成“古文”新体:融摄先秦两汉散体文之神髓和六朝骈文之精华,熔裁古语,吸收当代口语而自铸新词,从而创立了新的散文规范和秩序。
关键词
韩愈
散文
口语
古文
艺术风格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婚及宇宙毁灭—再造神话的内在意蕴
7
作者
王钟陵
机构
苏州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文摘
神婚和宇宙毁灭—再造神话,均属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神话。在前者中,人和自然关系的建立基源于人类生命意识的搏动;在后者中,人与自然关系已然在一种宇宙意识的高度上展开,并流动着一种崇高的气韵。
关键词
神话意象
共工氏
人文世界
宇宙
太阳
人和自然关系
原始人类
两种生产
悲剧精神
原始文化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到狂时烧破眼——解读清初虞山派诗人钱曾
8
作者
罗时进
机构
苏州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文摘
钱曾历来备受文献目录学史重视而长期为文学史家忽视,然而他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诗人,是清代虞山诗派的中坚。在清初用诗笔记录了血与火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篇章。他的一些以西昆为范式的诗绮丽瑰妍而朦胧凄迷,其中部分作品有所寄托,值得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
虞山派
诗人
钱曾
至情诗人
清代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文学史研究中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
王锺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学民间源头论”的形成及其失误
王锺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
罗时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与当代意义
杨海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释“豈”
徐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略论韩愈散文的历史贡献
曹林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神婚及宇宙毁灭—再造神话的内在意蕴
王钟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情到狂时烧破眼——解读清初虞山派诗人钱曾
罗时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