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集聚对碳强度的影响机制、外溢效应及其衰减边界
1
作者 白春雨 张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7-22,共6页
集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探究数字经济集聚与碳强度的关系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23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计量模型、机制检验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集聚对碳强度的影响程度... 集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探究数字经济集聚与碳强度的关系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23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计量模型、机制检验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集聚对碳强度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了其空间衰减边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集聚与碳强度呈“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利用效率是重要的影响机制。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其他地区数字经济集聚对本地碳强度存在明显的“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且该空间溢出效应具有空间衰减特征,其衰减边界为700千米。具体表现为,当距离阈值小于300千米时,表现出“涓滴效应”;当距离阈值在300千米至700千米时,表现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7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集聚 碳强度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条件对沿海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
2
作者 李南 孙蓉蓉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0,59,共7页
为揭示港口条件对沿海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选取2003—2022年中国43个沿海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工业效率等6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城市现代化... 为揭示港口条件对沿海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选取2003—2022年中国43个沿海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工业效率等6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地区差异显著;港口条件与沿海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即港口条件对沿海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不同沿海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南方沿海城市的港口条件对产业体系的促进效应较北方沿海城市更显著;产业多样性对港口条件与沿海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的倒U形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能使拐点延后出现且倒U形曲线更加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条件 沿海城市 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驱动的创业机会进化:一个基于人工物视角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曹钰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数字技术重构了创业的时空边界,颠覆了创业的底层逻辑,驱动了创业机会的持续进化,但数字创业机会进化的过程和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借鉴Herbert Simon的人工科学理论,基于人工物视角对创业机会的内涵、要素和特征进行界定;明确创业机会进... 数字技术重构了创业的时空边界,颠覆了创业的底层逻辑,驱动了创业机会的持续进化,但数字创业机会进化的过程和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借鉴Herbert Simon的人工科学理论,基于人工物视角对创业机会的内涵、要素和特征进行界定;明确创业机会进化概念,并基于人工物视角提出创业机会进化的内在动因;阐述数字技术驱动下创业机会进化的过程和类型,明晰数字技术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围绕内在逻辑、基本作用路径和作用机制等,构建数字技术对创业机会进化的驱动机制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驱动 数字创业 创业机会进化 人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环渤海港口城市群演化:格局变迁与共生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南 王筑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7,共8页
以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港口城市群生态位评价体系,测算2003-2020年各港口城市的生态位态势、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适宜度及进化动量,揭示环渤海港口城市群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环渤海港口城市... 以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港口城市群生态位评价体系,测算2003-2020年各港口城市的生态位态势、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适宜度及进化动量,揭示环渤海港口城市群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环渤海港口城市群生态位格局仍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核心,但大连的发展态势趋弱,中等生态位水平的港口城市逐渐增强;山东省港口城市呈现出更强的发展动能,而辽宁省港口城市则趋于弱势。②环渤海港口城市群内部竞争较大,但有所缓和,多数中等生态位的港口城市由于发展同质化而导致生态位重叠度较高。③环渤海港口城市群整体生态位适宜度呈下降趋势,进化动量仍较高,说明整个港口城市群的共生进程仍有较大潜能。最后针对不同港口城市制定基于生态位的共生策略,包括生态位扩张、生态位错位和生态位协调,为环渤海港口城市群的演化和共生提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 生态位 演化 格局 共生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测度及收敛性分析
5
作者 金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77-180,共4页
本文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演化趋势,并就不同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样本期间,各地区数字贸易发展... 本文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演化趋势,并就不同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样本期间,各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沿海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内陆省份相对偏低;东中西三大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不同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地区将收敛至各自的稳态水平。最后,提出推动传统贸易数字化转型、促进区域数字贸易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匿名性对探索性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费显政 徐德华 +1 位作者 李若茜 邹婧琦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5,共12页
在互联网活动中,个体的社会身份具有较高的不可识别性,即匿名性。相对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匿名性给个体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匿名性对个体后续不相关消费行为的积极作用,通过四个实验验证了以下结论:(1)匿名(vs.非匿名)状态会... 在互联网活动中,个体的社会身份具有较高的不可识别性,即匿名性。相对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匿名性给个体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匿名性对个体后续不相关消费行为的积极作用,通过四个实验验证了以下结论:(1)匿名(vs.非匿名)状态会增加个体后续的探索性消费行为(实验一);(2)产生这一效应是由于匿名状态激活了个体的大胆心态(实验二);(3)当呈现社会规范线索时这一效应会减弱甚至消失(实验三);(4)个体的社会存在感对该效应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较高的社会存在感会弱化该效应(实验四)。本研究结论为匿名性和探索性消费行为相关理论研究及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匿名性 去抑制化效应 大胆心态 探索性消费行为 社会存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港企业的技术变迁机制: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南 杨翼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1-1711,共11页
港口城市环境影响着临港企业技术行为的塑造及其创新绩效,临港企业的技术变迁反过来又决定了港口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多样化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兼具时空要素融合,旨在理解经济活动空间变化的历史过程,适用于剖析与临港企业技术变迁相关... 港口城市环境影响着临港企业技术行为的塑造及其创新绩效,临港企业的技术变迁反过来又决定了港口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多样化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兼具时空要素融合,旨在理解经济活动空间变化的历史过程,适用于剖析与临港企业技术变迁相关的话题。文章整合运用了演化经济地理学中的广义达尔文主义、复杂性理论和路径依赖等视角,深入分析并讨论临港企业的技术变迁机制。研究发现:1)在市场竞争中,临港企业具有异质性,各企业的技术选择机制各有不同,形成类似于生物种群的技术演化关系。2)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临港企业的技术变迁主要以局部搜寻的形式展开,可在认知邻近和较远认知距离之间的某位置实现较好的创新绩效,助力港口城市的技术路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3)临港企业技术路径的演化可被分为4个阶段(路径形成前、路径形成、累积和自我强化、路径迁移),其面临着3种障碍(功能性锁定、认知性锁定、制度性锁定),新技术路径的形成需要内外合力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经济地理学 临港企业 技术变迁 路径依赖 生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部分整合对制造商渠道入侵的影响
8
作者 李金溪 易余胤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92,共17页
过去研究渠道入侵问题主要聚焦于集中和分散的供应链,但在实际的商业实践中部分整合的供应链十分普遍.供应链部分整合分为部分前向整合(供应链上游企业持有下游企业的部分股份,记为PFI)以及部分后向整合(供应链下游企业拥有上游企业的... 过去研究渠道入侵问题主要聚焦于集中和分散的供应链,但在实际的商业实践中部分整合的供应链十分普遍.供应链部分整合分为部分前向整合(供应链上游企业持有下游企业的部分股份,记为PFI)以及部分后向整合(供应链下游企业拥有上游企业的部分股份,记为PBI).本研究在这两种不同的整合方式下研究制造商线上渠道入侵问题,研究发现:在PFI下,入侵总是制造商的占优策略,但不一定有利于零售商.仅当制造商持有股份较小且直销成本较大时,制造商入侵会带来双赢(win-win).然而,在PBI下入侵并不总是制造商的占优策略,尤其是在零售商持有股份较大且直销渠道效率不高时入侵更要慎重.此外,当制造商入侵但不销售(只展示产品信息)时,在PFI下入侵总是对制造商有利对零售商不利,从而形成win-lose的局面,而在PBI下则会导致win-win,win-lose,lose-win三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部分整合 制造商入侵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以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婷婷 吴向宇 车继成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8期13-15,共3页
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助力。农村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的,农村金融能够有力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可以优化农村要素市场配置,提升农村金融的... 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助力。农村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的,农村金融能够有力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可以优化农村要素市场配置,提升农村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同时,乡村振兴也给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契机。该文主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南通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 风险防范 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