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最大苏州园林“流芳园”规划设计回顾 被引量:8
1
作者 谢爱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4,共5页
以苏州园林为蓝本建设的流芳园坐落于美国洛杉矶圣玛利诺市亨廷顿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及植物园内,规划面积约4.9hm2(12英亩),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分布在东侧及南侧,涉及流芳小筑、荷浦薰风、长湖印月3个景区;二期则分布在北侧及西侧,有... 以苏州园林为蓝本建设的流芳园坐落于美国洛杉矶圣玛利诺市亨廷顿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及植物园内,规划面积约4.9hm2(12英亩),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分布在东侧及南侧,涉及流芳小筑、荷浦薰风、长湖印月3个景区;二期则分布在北侧及西侧,有曲径通幽、桃源春雨、丝竹清音、松岗叠翠、桔林晚香、万景山庄等景区。从造园立意、山水组合、空间构成、游览路线、建筑类型及形态、植物造景、匾联题刻等几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流芳园的设计过程及心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亨廷顿艺术博物馆 流芳园 苏州园林 立意 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筑春深——当代苏州园林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仰峰 谢爱华 贺风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0,共6页
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苏州城市展园——"小筑春深",以"山水园林、生活园林、科技园林"的设计理念,对当代苏州园林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从山水营造、造园材料、种植设计、生态理念等方面展现苏州园林在... 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苏州城市展园——"小筑春深",以"山水园林、生活园林、科技园林"的设计理念,对当代苏州园林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从山水营造、造园材料、种植设计、生态理念等方面展现苏州园林在新时代的发展,力求营建地域文化特色显著、时代特征强烈的"当代苏州园林",展示当代苏州园林建设在继承和发展中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当代苏州园林 继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崇自然、传承文化、以人为本是规划设计之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30年回顾 被引量:17
3
作者 贾建中 端木歧 +1 位作者 贺凤春 何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31,共8页
30年来,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回顾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园林设计思想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规划设计思想始终立足于尊崇自然、传承文化、以人为本等基本理念... 30年来,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回顾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园林设计思想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规划设计思想始终立足于尊崇自然、传承文化、以人为本等基本理念,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重大建设发展机遇,创造出了众多符合当代中国发展主旋律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规划设计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 风景名胜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6
4
作者 贺凤春 俞隽 《风景园林》 2009年第2期80-85,共6页
重点介绍了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的设计调整过程。从基地的生态状况出发,提出了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思路,探索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湿地生境的培育、多样的植物配植、和谐的环境艺术小品,使太湖湿地公园既能成... 重点介绍了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的设计调整过程。从基地的生态状况出发,提出了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思路,探索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湿地生境的培育、多样的植物配植、和谐的环境艺术小品,使太湖湿地公园既能成为一处健全而多样化的湿地生境,又是承载太湖文化精粹的田园文化、渔耕文化的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湿地公园 规划设计 生态修复 苏州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木渎严家花园匾联题刻的设计制作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爱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匾联题刻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古典园林修复设计中,一般情况下对硬件的设计比较重视,对诸如匾联题刻等文化类软件,因其涉及面较广,又不易掌握,设计上相对较薄弱,这对园林意境的体现极为不利。通过对严... 匾联题刻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古典园林修复设计中,一般情况下对硬件的设计比较重视,对诸如匾联题刻等文化类软件,因其涉及面较广,又不易掌握,设计上相对较薄弱,这对园林意境的体现极为不利。通过对严家花园匾联题刻艺术设计制作的介绍,为同行们提供一个参考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木渎镇 严家花园 匾联题刻 设计制作 园林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市三角嘴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贺凤春 沈贤成 《风景园林》 2012年第A02期100-105,共6页
概括介绍了苏州市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情况,并重点介绍了苏州三角嘴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调整过程。从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原则和生态保护理念,通过研究湿地生境培育,植物多样性配置,水环境治理等生态修... 概括介绍了苏州市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情况,并重点介绍了苏州三角嘴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调整过程。从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原则和生态保护理念,通过研究湿地生境培育,植物多样性配置,水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办法,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公园景观塑造,使三角嘴湿地公园成为具有生态保护,促进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湿地公园 规划设计 生态修复 苏州三角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开尘封的面纱,再现传统园林风采——苏州可园修复记 被引量:7
7
作者 贺风春 潘静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1,共5页
可园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修复这座历史园林,全程伴随这一历史遗迹的重生,是身为一个园林人的荣幸。从历史的详细发掘到对其现存建筑的分析与评估,提出修缮思路和方案,直至竣工验收,这一过程不论是对设计方还是施工方来说都是特别宝贵... 可园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修复这座历史园林,全程伴随这一历史遗迹的重生,是身为一个园林人的荣幸。从历史的详细发掘到对其现存建筑的分析与评估,提出修缮思路和方案,直至竣工验收,这一过程不论是对设计方还是施工方来说都是特别宝贵的经验。通过对苏州可园修复过程的总结,对一些传统修缮工艺存在的缺点提出新的改建方法,实现修缮技术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可园 原貌调查 修复方案 修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门画派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以拙政园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毅 《现代园艺》 2014年第9期62-63,共2页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园林不能与环境的内在人文传统割裂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其中,传统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就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不同类别的画风影响了不同园林风格的...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园林不能与环境的内在人文传统割裂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其中,传统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就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不同类别的画风影响了不同园林风格的形成。吴门画派和苏州古典园林都是我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瑰宝,两者在明代中叶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两者关系的挖掘对继承和创新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作为历史的实物遗存,有助于研究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并且可以作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借鉴,有助于引发对营造当代园林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吴门画派 园林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景观桥梁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计明浩 《风景园林》 2012年第A02期118-121,共4页
发掘传统桥梁的设计理念,从中寻觅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规律。传承历史,拓展未来,对现代的设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详细阐述了传统桥梁中经典的石桥与木桥的特性,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及设计理念,加以合理运用。针对不同的环境,结合总... 发掘传统桥梁的设计理念,从中寻觅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规律。传承历史,拓展未来,对现代的设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详细阐述了传统桥梁中经典的石桥与木桥的特性,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及设计理念,加以合理运用。针对不同的环境,结合总体设计理念,应合理地选取桥型,处理和把握好桥的体量尺度,灵活运用各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桥梁 规划设计 石桥 木桥 传承发展 古为今用 形式与环境 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式园林与居住景观设计的融合 颐景园系列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10
作者 朱涤龙 《风景园林》 2012年第A02期114-117,共4页
颐景园系列中式园林景观,以苏州古典园林的环境空间和现代风格的居住建筑相结合,遵循在“自然、艺术、亲和、历史”的开发理念基础上,营造一个“可观、可游、可停、可居”的优美环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其景观和意境的创作形成颐景... 颐景园系列中式园林景观,以苏州古典园林的环境空间和现代风格的居住建筑相结合,遵循在“自然、艺术、亲和、历史”的开发理念基础上,营造一个“可观、可游、可停、可居”的优美环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其景观和意境的创作形成颐景园特有的环境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式园林 规划设计 自然山水 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勘协园林与景观设计分会
11
作者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2期9-9,共1页
1历史的记载与原貌调查1.1可园作为书院园林的特殊性可园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园至清雍正以前并非独立园林,其地五代时归广陵王外戚孙承祐所有,后属北宋苏舜钦所建沧浪亭的一部分。嘉庆十年(1806年)两江总督钱保江,苏州巡抚汪志伊... 1历史的记载与原貌调查1.1可园作为书院园林的特殊性可园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园至清雍正以前并非独立园林,其地五代时归广陵王外戚孙承祐所有,后属北宋苏舜钦所建沧浪亭的一部分。嘉庆十年(1806年)两江总督钱保江,苏州巡抚汪志伊在可园旧址建正谊书院,后可园经数次修缮。在道光时期(1821—1850年)可园做为正谊书院的一部分,讲席朱珔撰写的《可园记》详细描述了当时可园的景象,而光绪时期(1875—1908年)也有《学古堂记》对可园有所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园林 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 书院 非独立 旧址 修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 被引量:46
12
作者 屠苏莉 范泉兴 《中国园林》 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意境的感知,意境的时空变化,以及意境的创造等内容,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之意境,分析古典园林之内涵,达到园林意境创作的“情景交融”,在有限的园林艺术形象中感受无限的诗...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意境的感知,意境的时空变化,以及意境的创造等内容,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之意境,分析古典园林之内涵,达到园林意境创作的“情景交融”,在有限的园林艺术形象中感受无限的诗情画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意境 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时空合一”空间构图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芃 陈晶晶 田朝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89-93,共5页
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中西方的园林空间意象差异入手,根据对现存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构图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实现中国"时空设计"目标的五个空间构图要点,即复合型边界、中心水面、占角建筑、一池三岛、循环复合路径,为传... 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中西方的园林空间意象差异入手,根据对现存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构图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实现中国"时空设计"目标的五个空间构图要点,即复合型边界、中心水面、占角建筑、一池三岛、循环复合路径,为传承中国园林"时空设计"的精髓,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简单易行的构图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西方园林不同设计方法背后隐含的不同的时空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深刻解读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园林形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设计法 园冶 中国传统园林 构图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的视觉交通廊道——宣广高速宣城东出入口地段景观设计
14
作者 王俊杰 贺凤春 +1 位作者 廖生安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905-16908,共4页
通过对宣广高速宣城东出入口地段景观设计方案的阐述,传达了从规划到建成使用全过程对个人驾乘体验的设计思想。在考虑道路建设及养护的经济性的同时,使司机、乘客及沿线居民有心理上的舒适、行车的安全感,并考虑保护动植物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景观设计 宣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地块特色 提升风景价值——常熟亮山工程设计体会
15
作者 范泉兴 屠苏莉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1期65-68,共4页
常熟山水古城的选址及布局体现了城市生态的科学理念,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及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与其地理位置有关。亮山工程在恢复城市文化积淀,充分利用其原有的水资源、自然条件及其良好的城市生态位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使其成为城市持... 常熟山水古城的选址及布局体现了城市生态的科学理念,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及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与其地理位置有关。亮山工程在恢复城市文化积淀,充分利用其原有的水资源、自然条件及其良好的城市生态位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使其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工程设计 规划设计 地理纹脉 常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匾联题刻艺术
16
作者 谢爱华 《风景园林》 2012年第A02期106-109,共4页
我国传统的古典诗文中有大量的关于自然山水、花鸟鱼虫、声光形影等等场景的生动描写,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造园素材使之再现出来,更可利用景点题名、匾联等文学手段来揭示园林景观的内在含义。匾联题刻艺术即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古典园... 我国传统的古典诗文中有大量的关于自然山水、花鸟鱼虫、声光形影等等场景的生动描写,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造园素材使之再现出来,更可利用景点题名、匾联等文学手段来揭示园林景观的内在含义。匾联题刻艺术即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古典园林中的一个具体体现,结合园名、景名、匾额、楹联、刻石等文字形式,进一步深化园林意境的内涵。从园林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根据各类园林意境表述主题的不同要求,分门别类,总结前人在园林匾联题刻艺术方面的成就,并结合一些实例对景观主题进行阐述,以期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造园传统,繁荣和开拓我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创作思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匾联题刻 评论 园林意境 景观主题 季相之美 天象之美 动植物之美 山水之美 思想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指引下的城市智慧社区景观营建
17
作者 杨启 董亮 《现代园艺》 2025年第5期136-138,共3页
以实现双碳为目标,对城市社区景观碳汇和碳足迹进行分析,探索增加碳汇和降低碳足迹的方法。通过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增加社区碳汇林种植、采用绿色屋顶与垂直绿化、提高土壤固碳能力的方式增加碳汇,通过景观选材并关注施工过程、利用可... 以实现双碳为目标,对城市社区景观碳汇和碳足迹进行分析,探索增加碳汇和降低碳足迹的方法。通过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增加社区碳汇林种植、采用绿色屋顶与垂直绿化、提高土壤固碳能力的方式增加碳汇,通过景观选材并关注施工过程、利用可再生能源、普及低碳生活方式等降低碳足迹,最后引入智慧城市理念,共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碳足迹 智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游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杉 吕寅超 +2 位作者 林静雅 王丽萍 朱颖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影响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关系着区域生态健康发展。文章运用土地动态度、ESV评价和流向模型对苏州游湖地区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揭示二者的特征和关联,旨在为区... 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影响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关系着区域生态健康发展。文章运用土地动态度、ESV评价和流向模型对苏州游湖地区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揭示二者的特征和关联,旨在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湿地和水域是苏州游湖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10年间,除耕地、草地、林地面积减少外,水域、湿地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加的状态;2)研究时段内,耕地向湿地、水域及建设用地的转移是土地利用转换的主要形式,各类土地转换趋势属于不平衡状态;3)游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了2.1%,耕地、草地和其他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流向了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这是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的关键原因;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明显,游湖地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着湿地、水域面积的增长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苏州游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情江南 梦里水乡--李公堤国际风情商业水街规划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阳 汪玥 《中国园林》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风景城市的特征为灰色(建筑)空间镶嵌于绿色空间之中。灰色(建筑)空间的设计是在绿色空间(风景园林)的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李公堤国际风情水街是风景城市这一大的背景思路下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它将城市设计融入风景园林设计,通过对此... 风景城市的特征为灰色(建筑)空间镶嵌于绿色空间之中。灰色(建筑)空间的设计是在绿色空间(风景园林)的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李公堤国际风情水街是风景城市这一大的背景思路下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它将城市设计融入风景园林设计,通过对此项目设计过程的回顾与思考,探索风景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城市 李公堤 特色商业水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地社会网络结构分析——以苏州市W村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莉 丁金华 贺风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乡村旅游地向内生发展模式过渡,行动者间的主体地位更迭。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苏州市W村为案例,分析乡村旅游地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景区经营单位和地方各级政府单位,分别从经营管理和政策引导这两个角度,主导着... 乡村旅游地向内生发展模式过渡,行动者间的主体地位更迭。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苏州市W村为案例,分析乡村旅游地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景区经营单位和地方各级政府单位,分别从经营管理和政策引导这两个角度,主导着W村旅游发展;景区经营单位的中介中心度最大,初显内生式发展的特征;村民群体所体现的内生力呈明显趋利性,内生式转型尚不完全;区位优势与乡村旅游地的内生式发展进程间尚未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式发展 社会网络分析法(SNA) 乡村旅游地 村民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