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日疟原虫不同MSP-1等位基因型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山鹰 许龙善 +3 位作者 张莹珍 谢汉国 高琪 陆惠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6,205,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等位基因型间日疟原虫生物学形态特征。方法 现场采集间日疟病人血样并进行基因分型 ,镜下观察形态并测量大小。结果与结论  72份现场分离株基因分型为Sal- 1型 4 0份 ,Belem型 2 5份 ,混合感染 7份 ,均查到典型的...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等位基因型间日疟原虫生物学形态特征。方法 现场采集间日疟病人血样并进行基因分型 ,镜下观察形态并测量大小。结果与结论  72份现场分离株基因分型为Sal- 1型 4 0份 ,Belem型 2 5份 ,混合感染 7份 ,均查到典型的间日疟原虫 ,6例多重感染病例均发现在海南分离株 ,多重感染与基因型混合感染无关联。测量正常红细胞、寄生红细胞、环状体以及核大小差别有显著意义 ,Belem型比Sal- 1型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基因型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P30乳酸球菌口服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及抗体生成的动态过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文姝 陆惠民 +2 位作者 张惠琴 夏超明 黄伟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观察弓形虫P30乳酸球菌口服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效果和抗体IgG的动态发生过程。方法 口服免疫BALB/c小鼠 ,一个月后 ,取鼠脾细胞作ConA刺激淋转试验 (MTT法 )及T细胞亚群的测定 ;不同免疫时间段内 ,收集实验鼠血清 ,ELIS... 目的 观察弓形虫P30乳酸球菌口服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效果和抗体IgG的动态发生过程。方法 口服免疫BALB/c小鼠 ,一个月后 ,取鼠脾细胞作ConA刺激淋转试验 (MTT法 )及T细胞亚群的测定 ;不同免疫时间段内 ,收集实验鼠血清 ,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P30乳酸球菌口服免疫组脾淋巴细胞ConA刺激后增殖能力比两对照组显著提高 ,CD+ 4 和CD+ 8的百分数均明显升高 ;第 12周 (即最后一次免疫结束一个月 ) ,P30乳酸球菌口服免疫组检测到特异性抗体IgG。结论 P30乳酸球菌口服疫苗有效地激发了小鼠细胞免疫反应 ,特异性抗体IgG在免疫结束一个月后生成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30乳酸球菌口服疫苗 诱导 小鼠 细胞免疫反应 抗体生成 动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红细胞上非游离性循环抗原的分子基础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毛佐华 施云松 +4 位作者 龚唯 曹岷 夏超明 胡永德 李允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文采用特殊方法成功地从感染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经实验证明NF-CAg主要含有分子重为12KDa和47KDa两种组分抗原,分别称为SjR12和SjR47蛋白分子,前者属虫源性组分抗原,... 本文采用特殊方法成功地从感染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经实验证明NF-CAg主要含有分子重为12KDa和47KDa两种组分抗原,分别称为SjR12和SjR47蛋白分子,前者属虫源性组分抗原,后者为卵源性组分抗原。SjR12和SjR47组分抗原从其存在部位、分子量及抗原成分特点分析,均不同于现在国内外所报道的循环抗原(也可称为游高性循环抗原,F-CAg),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项研究尚未见有类似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红细胞 非游离性 循环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昆山分离株P30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秋林 陆惠民 +1 位作者 闵太善 黄伟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P30抗原。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弓形虫昆山分离株cDNA文库中扩增得到编码P30抗原的基因 ,经DNA序列分析后导入表达载体pGEX - 5x - 3 ,然后在大肠杆菌BL2 1中进行表达 ,用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 ...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P30抗原。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弓形虫昆山分离株cDNA文库中扩增得到编码P30抗原的基因 ,经DNA序列分析后导入表达载体pGEX - 5x - 3 ,然后在大肠杆菌BL2 1中进行表达 ,用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 ,并以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进行鉴定。 结果  1、在我们比较的 783个碱基中 ,弓形虫昆山分离株与RH株之间只有两个碱基不同 ;2、得到一分子量为 5 4kDa的融合蛋白 ,占大肠杆菌总蛋白的 38%。结论  1、弓形虫昆山分离株与RH株的P30基因没有大的差异 ;2、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P30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30 PCR 基因表达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与肌动蛋白解聚/稳定剂对吡喹酮体外杀日本血吸虫作用的效应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蔡茹 李欣 +3 位作者 张惠琴 恭唯 骆伟 夏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对日本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在日本血吸虫单性尾蚴感染昆明小鼠6 w后,采用灌注法经鼠肝门静脉收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在DMEM(Dulbecco-modified Mini mum Eagle'Medium)培养液内,将... 目的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对日本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在日本血吸虫单性尾蚴感染昆明小鼠6 w后,采用灌注法经鼠肝门静脉收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在DMEM(Dulbecco-modified Mini mum Eagle'Medium)培养液内,将雄性成虫分别与能干扰细胞钙通道功能的各种药理学成分(钙通道阻滞剂及肌动蛋白解聚剂或稳定剂)孵育1h,然后在培养液内加入临界致死剂量的PZQ(14μmol/L)与虫体孵育过夜(16h)。次,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虫体3次,更换无药物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虫体5d,每天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d晨上午正常情况下,14μmol/L的PZQ药物体外实验可以杀死大部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而与肌动蛋白解聚剂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yD)预孵育1h的虫体,能够完全拮抗14μmol/L浓度PZQ的杀虫效应,虫体100%存活;与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 blockers,CCBs)尼群地平和尼非地平预孵育1h的虫体,部分拮抗14μmol/L浓度PZQ的杀虫效应,大约50%虫体存活。结论PZQ作用血吸虫的药物靶点可能与血吸虫的钙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钙通道 钙通道阻滞剂 细胞松弛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B7和CD40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夏超明 龚唯 +2 位作者 骆伟 田芳 张学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7-531,共5页
为观察干预B7 CD2 8和CD4 0 CD4 0L共刺激信号对Th1 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Th1 Th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 ,分别取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6、8、1 0和 1 2周的脾淋巴细胞经抗CD80 (B7 1 )mAb、抗CD86 (B7 2 )mAb、抗CD4 0mAb和抗CD4 0LmA... 为观察干预B7 CD2 8和CD4 0 CD4 0L共刺激信号对Th1 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Th1 Th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 ,分别取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6、8、1 0和 1 2周的脾淋巴细胞经抗CD80 (B7 1 )mAb、抗CD86 (B7 2 )mAb、抗CD4 0mAb和抗CD4 0LmAb处理后培养 72h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 γ和IL 4的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干预 2种不同的共刺激信号对Th1 Th2免疫偏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抗CD80mAb和抗CD86mAb均能显著抑制IL 4的表达水平 ,尤其是抗CD86mAb对IL 4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抗CD4 0mAb和抗CD4 0LmAb也能影响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中以阻断CD4 0分子的作用更为显著。结果提示B7 CD2 8和CD4 0 CD4 0L共刺激信号可以调节Th1 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调控Th1 Th2免疫偏移。干预B7 CD2 8和CD4 0 CD4 0L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调控T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TH1/TH2细胞因子 免疫偏移 B7 CD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昆山分离株速殖子期表达型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秋林 陆惠民 +1 位作者 邬敏辰 黄伟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期表达的基因的完整长度cDNA文库。方法 用CF - 11纤维素柱快速提纯速殖子 ,以盐酸异硫氰酸胍 (AGPC)一步法抽提总RNA ,oligo -dT纤维素分离mRNA后 ,用ClonTech公司的SmartTMPCR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 ,构建了弓形... 目的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期表达的基因的完整长度cDNA文库。方法 用CF - 11纤维素柱快速提纯速殖子 ,以盐酸异硫氰酸胍 (AGPC)一步法抽提总RNA ,oligo -dT纤维素分离mRNA后 ,用ClonTech公司的SmartTMPCR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 ,构建了弓形虫昆山分离株的表达型文库。结果 获得 5× 10 6个独立克隆 ,重组率为 99% ,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为 1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CDNA文库 克隆 速殖子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厩真厉螨经叮刺传播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建伟 孟阳春 +4 位作者 李允鹤 周洪福 诸葛洪祥 赖培新 王建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I000,共6页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明革螨在传播两型HFRS中的作用。方法将叮刺感染姬鼠型(76—118株)HFRSV乳鼠后第10天厩真厉螨270只和家鼠型(UR株)HFRSV后第10天厩真后螨200余只,分别制成组织悬液接种正常乳鼠,用Dig标记HFRSVCDNA...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明革螨在传播两型HFRS中的作用。方法将叮刺感染姬鼠型(76—118株)HFRSV乳鼠后第10天厩真厉螨270只和家鼠型(UR株)HFRSV后第10天厩真后螨200余只,分别制成组织悬液接种正常乳鼠,用Dig标记HFRSVC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接种后第9天鼠肺;将叮刺感染乳鼠后螨在适宜条件下饲养至100天以上,分别叮刺4~5日龄正常乳鼠,于第3天取鼠肺冰冻切片,经Dig标记HFRSVC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检测。结果叮刺76一118株病毒感染乳鼠螨悬液接种4只乳鼠,3只阳性,UR株接种6只,全部阳性;76—118株组饲养至132天,UR株组102天的螨叮刺正常乳鼠后,也从鼠肺中检出病毒RNA。结论首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该螨可通过叮刺获得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螨群体不但维持76—118株病毒132天以上、UR株102天以上,而且均能经叮刘传播,说明此螨能作为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的适宜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这一发现为我国的HFRS疫区保存和演变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有流行病学意义;原位分子杂交可缩短用敏感动物分离革螨体内HFRSV的时间,可用于革螨等媒介昆虫传HFRSV的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厩真厉螨 传播媒介 原位杂交 肾综合征出血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jR12和SjR47组分抗原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毛佐华 李允鹤 +4 位作者 夏超明 曹岷 郑葵阳 骆伟 胡永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项研究将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红细胞上分离、纯化的12kDa和47kDa蛋白分子,分别称为SjR12(虫源性)和SjR47(卵源性)组分抗原,加福氏完全佐剂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35d、39d和42d时,各组分三批在相同条件下剖杀小鼠的观察结果:获... 本项研究将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红细胞上分离、纯化的12kDa和47kDa蛋白分子,分别称为SjR12(虫源性)和SjR47(卵源性)组分抗原,加福氏完全佐剂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35d、39d和42d时,各组分三批在相同条件下剖杀小鼠的观察结果:获得31.27~31.33%的减虫率和54.95~72.36%的减卵率;SjR12和SjR47组分抗原均能显著地抑制感染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形成,特别是SjR47组分抗原具有更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本项研究尚未见有类似报道,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组分抗原 虫卵肉芽肿 SjR12 SjR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H株ROP1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秋林 陆惠民 +1 位作者 施宓 黄伟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ROP1抗原。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弓形虫RH株cDNA文库中扩增得到编码ROP1的基因 ,经DNA序列分析后导入表达载体pGEX - 5x - 3 ,然后在大肠杆菌BL2 1中进行表达 ,用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 ,并用SDS ...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ROP1抗原。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弓形虫RH株cDNA文库中扩增得到编码ROP1的基因 ,经DNA序列分析后导入表达载体pGEX - 5x - 3 ,然后在大肠杆菌BL2 1中进行表达 ,用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 ,并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进行鉴定。 结果  ( 1)在我们比较的 12 4 9个碱基中 ,我们得到的ROP1基因在Ossorio报道的基因的 4 4 7位与 4 4 8位之间有一 96bp的插入片段 ,另有 14个碱基不同 ,造成 3个氨基酸的改变 ,两基因之间有 91.19%的同源性 ,( 2 )得到一分子量约为 70kDa的融合蛋白。结论  1,我们获得了一与Ossorio报道的基因有较大差异的rop1基因 (GeneBank登录号 :AF3 5 0 2 61) ( 2 ) ,RO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ROP1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ROP1 PCR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夏超明 骆伟 +4 位作者 龚唯 周卫芳 李允鹤 查锡良 熊思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观察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及与虫卵肉芽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夹心法检测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及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 目的 观察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及与虫卵肉芽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夹心法检测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及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0~ 12w ,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Th1细胞因子IL - 2、IFN -γ和Th2细胞因子IL - 4表达水平。结果 单性感染小鼠 6~ 12w在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测出一定量的IL - 2和IFN -γ ,但无明显动态变化 ,而IL - 4未能测出 ;双性感染小鼠IL - 2和IFN -γ在感染后 4~ 6w开始上升 ,8w达高峰 ,随后下降 ,IL - 4则在感染后 8w时迅速上升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 ,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4w时 ,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 - 2、IFN -γ和IL - 4表达水平即迅速升高且在双性再感染 8~ 12w逐渐增强。结论 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作用不同 ,Th1优势应答可能主要由虫体抗原诱导 ,Th2优势应答可能主要由虫卵抗原 (SEA)所诱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免疫原 TH1/TH2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超明 骆伟 +4 位作者 龚唯 周卫芳 李允鹤 熊思东 查锡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与一氧化氮 (NO)、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与一氧化氮 (NO)、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夹心法分别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 0~ 12周血清及脾CD+ 4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IFNγ和IL - 4表达水平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感染小鼠 0~ 12周血清和脾CD+ 4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表达水平与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动态相一致 ,并呈显著正相关 ,与IFNγ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IL - 4在小鼠感染慢性期 (12周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O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过程中可能是一种与Th1/Th2细胞因子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 ,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感染 肝肉芽肿病变 一氧化氮 Th1/Th2细胞因子 血吸虫病 免疫病理 动物实验 硝酸还原酶法 ELISA夹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血清中循环抗体(CAb)及循环抗原(CAg)水平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家旭 李允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4,共3页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水平的消长规律并不一致,宿主在感染中期(感染后10~20周)显示CAb检测为优势,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0周内)则以CAg检测为优势。本项研究可为选用适宜的CAb/CAg检测途径,提供依据。应用改进方法D-IEA检测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时,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体 循环抗原 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正姬 夏超明 +2 位作者 骆伟 龚唯 田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观察CpGOD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期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CpGODN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对控制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作用。方法 取小鼠感染后 4、8、12和 16周的脾淋巴细胞经CpGODN和N CpGODN处理后 ,培养 72h ... 目的 观察CpGOD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期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CpGODN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对控制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作用。方法 取小鼠感染后 4、8、12和 16周的脾淋巴细胞经CpGODN和N CpGODN处理后 ,培养 72h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 - 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CpGODN能显著上调IFNγ的表达水平 ,下调IL - 4的表达水平 ,而N -CpGODN对IFNγ及IL - 4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CpGODN处理后小鼠脾淋巴细胞Th2分化指数明显减小。结论 CpGODN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显著上调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和下调Th2型细胞因子水平 ,介导小鼠Th1型细胞免疫优势应答 ,为控制日本血吸虫慢性肉芽肿病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TH1/TH2细胞因子 CPG O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425”及/或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前及后的抗体水平和超声影像的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允鹤 夏超明 +3 位作者 何永康 谢可鸣 周润生 胡永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0,共4页
本试验分为“425”制剂10天肌肉注射合并吡喹酮顿服疗法(组Ⅰ)、单用“425”制剂10天疗法(组Ⅱ)和“425”制剂7天疗法(组Ⅲ)三组。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疗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病人的肝脾肿大并使肝内门静脉内径缩小... 本试验分为“425”制剂10天肌肉注射合并吡喹酮顿服疗法(组Ⅰ)、单用“425”制剂10天疗法(组Ⅱ)和“425”制剂7天疗法(组Ⅲ)三组。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疗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病人的肝脾肿大并使肝内门静脉内径缩小,试验结果还显示,“425”制剂与吡喹酮合并治疗可显著地增高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临床验证结果也提示,“425”制剂可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使虫卵肉芽肿病变减弱,导致病人临床体征的改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已取得具有实用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虫卵肉芽肿 免疫增强剂 比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对伯氏疟原虫红内期感染小鼠IFN-γ、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姝 陆惠民 +2 位作者 张山鹰 高琪 唐学恒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7-538,共2页
关键词 IL-12 疟原虫红内期 IFN-γ TNF-α IL-10 感染 小鼠 水平 NK细胞毒活性 免疫保护作用 细胞因子 毒副反应 生物学活性 伯氏疟原虫 TH细胞 T细胞 Th1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P提取物合剂对血吸虫卵肉芽肿诱导的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唯 骆伟 +4 位作者 李允鹤 庞智 夏超明 周卫芳 胡永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SCP提取物合剂对感染小鼠诱导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调节效应和分子机制。方法 BALB/c小鼠 40只 ,均分为 4组 ,每鼠感染 30± 2条尾蚴。 4w后组I和组III小鼠分别口服SCP提取物SCP1和SCP2 ,并联用“42 5”制... 目的 进一步研究SCP提取物合剂对感染小鼠诱导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调节效应和分子机制。方法 BALB/c小鼠 40只 ,均分为 4组 ,每鼠感染 30± 2条尾蚴。 4w后组I和组III小鼠分别口服SCP提取物SCP1和SCP2 ,并联用“42 5”制剂 14d ,SCP1和SCP2的总量均为 70 0 0 μg ,“42 5”制剂 70 0mg ,组II单用SCP1,用量同上。组IV为对照。停药后1w ,剖检小鼠 ,计算各组小鼠每g肝组织虫卵数 (EPG)和成熟虫卵减少率 ;制成肝组织石蜡切片 ,计算肉芽肿大小 ;分离脾淋巴细胞 ,于 37℃ ,5 %CO2 中培养 48~ 72h ,取上清液 ,测定IFN -γ和IL - 4含量水平 (pg/ml)。 结果 实验组小鼠的EPG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鼠者 ,成熟虫卵减少率为 80 .5 6 %~ 87.70 % ;实验鼠肉芽肿的平均面积和体积均显著小于感染对照鼠者 (P<0 .0 5 ) ;实验鼠脾淋巴细胞上清中IFN -γ和IL - 4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鼠的 5 46 .15± 2 43.15和 73.78± 2 8.37。结论应用中药SCP提取物合剂能诱导明显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效应及血吸虫性纤维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CP提取物合剂 肝内虫卵肉芽肿 免疫调节 IFN-Γ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肝组织内虫卵肉芽肿病变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超明 李允鹤 +1 位作者 骆伟 谢可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0-32,共3页
应用免疫增强剂“425”和α-干扰素经腹腔注射已经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用药后14~29天,注射“425”小鼠,肝组织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肝虫卵内芽肿反应增长比也显著地小于对照组(P<0.01);注射a-干... 应用免疫增强剂“425”和α-干扰素经腹腔注射已经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用药后14~29天,注射“425”小鼠,肝组织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肝虫卵内芽肿反应增长比也显著地小于对照组(P<0.01);注射a-干扰素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增长比也显著地小于对照组(P<0.01),但小鼠肝组织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免疫增强剂“425"和α-干扰素可能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同途径的抑制或作用,使虫卵肉芽肿病变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虫卵肉芽肿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425”对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可鸣 李允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18,共4页
本文试验结果发现,应用“425”制剂可明显增强宿主脾细胞在体外自发性的及在LPS刺激下的增生反应,明显抑制其在PHA刺激下的增生反应,而用药后宿主脾细胞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的增生反应未见明显改变;虽然用药组感染鼠的脾脏... 本文试验结果发现,应用“425”制剂可明显增强宿主脾细胞在体外自发性的及在LPS刺激下的增生反应,明显抑制其在PHA刺激下的增生反应,而用药后宿主脾细胞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的增生反应未见明显改变;虽然用药组感染鼠的脾脏明显小于对照组,但血清及虫卵肉芽肿培养上清中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研究结果表明,“425”制剂具有双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该制剂抑制宿主肝组织内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机理除了在于其能非特异地增强宿主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外,该制剂对宿主体内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非特异性抑制作用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日本血吸虫 虫卵肉芽肿 中药 血吸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在抗伯氏疟原虫感染中的免疫佐剂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姝 陆惠民 +2 位作者 张山鹰 高琪 唐学恒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 探讨IL - 12在抗伯氏疟原虫感染中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别皮下用抗原sAg、IL - 12、抗原sAg联合IL - 12或抗原sAg联合弗氏佐剂进行免疫 ,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wk ,末次免疫后 1wk以 5× 10 5个感染P berghei... 目的 探讨IL - 12在抗伯氏疟原虫感染中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别皮下用抗原sAg、IL - 12、抗原sAg联合IL - 12或抗原sAg联合弗氏佐剂进行免疫 ,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wk ,末次免疫后 1wk以 5× 10 5个感染P berghei的RBC攻击感染 ,观察各组小鼠原虫血症变化及存活时间。攻击感染后 1wk收集各组小鼠血清 ,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FN -γ、IL - 4、IL - 10及IgG水平。结果 抗原sAg联合IL - 12免疫可较其它各免疫组及未免疫对照组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且全部小鼠在原虫血症达 5 0 %时开始死亡 ;而单独抗原sAg、单独IL - 12或抗原sAg联合弗氏佐剂免疫与未免疫比较 ,对小鼠原虫血症及存活时间均无明显影响 ,且半数以上小鼠均在原虫血症小于 2 5 %时死亡。抗原联合IL - 12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FN -γ及IgG水平较单独抗原sAg、单独IL - 12及未免疫组显著升高。 结论 结果表明 ,IL - 12与sAg抗原共同免疫小鼠可诱导对P berghei攻击感染的部分抵抗力 ,具有一定的免疫佐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细胞介素12 伯氏疟原虫 免疫佐剂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