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视域下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方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34-239,共6页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业兴旺的基础地位和生活富裕的本质要求,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共享农庄作为农业和民宿相结合为共享特征的新业态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苏州的共享农庄建设经...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业兴旺的基础地位和生活富裕的本质要求,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共享农庄作为农业和民宿相结合为共享特征的新业态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苏州的共享农庄建设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本研究以共享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究共享农庄发展的理论依据及“三农”资源的共享共富机理;站位共同富裕视野,总结提炼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的经验做法,探寻共享农庄新业态中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共享农庄,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范式。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主要研究方法,界定共享农庄的具体内涵和以共享实现“共富”的核心要义,选取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实地调查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发展的相关数据,走访苏州市及其区县相关负责人,从而得出共享农庄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共富机理和创新路径。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政策扶持、供需适配、融合增收、联营共建,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路径选择对于各地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农庄 共富机理 联营共建 融合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性的重构与解困
2
作者 赖泽晴 马学春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6-19,24,共5页
数字乡村治理以打破“在场”局限的技术优势改变传统乡村治理形态,并在数字公民的认知主体、数字自治的行动主体和治理红利的受益主体3个维度上重构农民主体性的意蕴指向。但在数字乡村治理现实实践中,数字鸿沟下的主体利益失调、单向... 数字乡村治理以打破“在场”局限的技术优势改变传统乡村治理形态,并在数字公民的认知主体、数字自治的行动主体和治理红利的受益主体3个维度上重构农民主体性的意蕴指向。但在数字乡村治理现实实践中,数字鸿沟下的主体利益失调、单向治理下的主体行动偏差以及城市中心下的主体需求错配的困境,致使农民主体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降低数字乡村治理效能转化。未来,需要通过强化区域性数字治理制度供给、提升村级组织数字服务能力和优化城乡之间数字互动生态3个方面帮助农民主体解困增能,激活和壮大数字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主体性 数字乡村治理 数字技术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3
作者 高宁宁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4期6-8,共3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就在于“新质生产力”。该文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着手,指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在于新劳动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就在于“新质生产力”。该文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着手,指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在于新劳动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主体力量、新劳动资料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以及新劳动对象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当前,三要素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乡村对新劳动者的吸引力弱、乡村产业与新劳动资料不匹配、乡村数字化程度低、农村生产关系制约三要素组合质变等障碍性因素,应精准施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新劳动者 新劳动资料 新劳动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