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C控制的毛纺织品自动分拣线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顾玉娥 万一凡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提升毛纺织品的分拣质量与效率,设计基于PLC控制的毛纺织品自动分拣线控制系统。依据毛纺织品分拣需求,划分4个自动分拣线控制区域,搭建毛纺织品自动分拣线架构;选取S7-1500PLC控制器,结合PLC控制器配置情况,设计PLC控制器接线及PLC... 为提升毛纺织品的分拣质量与效率,设计基于PLC控制的毛纺织品自动分拣线控制系统。依据毛纺织品分拣需求,划分4个自动分拣线控制区域,搭建毛纺织品自动分拣线架构;选取S7-1500PLC控制器,结合PLC控制器配置情况,设计PLC控制器接线及PLC控制信号表;引入修正因子,控制输送线的运行速度,制定自动分拣线计数程序,实现毛纺织品自动分拣线的设计与运行。实验数据显示:在不同实验工况背景下,应用自动分拣线后获得的毛纺织品分拣效率最大值为920 kg/h,毛纺织品分拣准确率最大值为94%,所设计的自动分拣线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控制区域划分 毛纺织品 多道控制 自动分拣线 控制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番茄收获机电液调平系统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侯文芳 胡平 孙承庭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0-223,255,共5页
电液调平系统是番茄收获机正常运行的核心,其优良性直接决定机器割台刀具和动力链的机械磨损率,同时对色选系统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分析机器倾斜角范围,确定系统作业环境压力,设计和研究出了基于PLC的电液调平系统。采用PLC和电液... 电液调平系统是番茄收获机正常运行的核心,其优良性直接决定机器割台刀具和动力链的机械磨损率,同时对色选系统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分析机器倾斜角范围,确定系统作业环境压力,设计和研究出了基于PLC的电液调平系统。采用PLC和电液控制技术,利用AMESim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对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调平时间短,完全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实际应用前景比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收获机 电液调平 PLC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机在便携式智能小型采摘作业机器人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文芳 曹国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3-216 222,共5页
为了满足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小面积果蔬采摘作业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智能采摘机器人,并利用单片机设计了机器人的红外线视觉和运动控制系统,降低了机器人的本体体积,节约了设计成本。采用RT-Thread实现了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设计,... 为了满足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小面积果蔬采摘作业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智能采摘机器人,并利用单片机设计了机器人的红外线视觉和运动控制系统,降低了机器人的本体体积,节约了设计成本。采用RT-Thread实现了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并开发了RT-Thread Builder集成环境,利用Gcc编译器可以实现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控制。为了验证便携式机器人工作的可靠性,对机器人的红外线和无线控制系统及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摘机器人线程调度和串口通信可以正常工作,便携式采摘机器人利用红外线追踪可以成功地锁定指定目标采摘区域,并且移动耗时与人工移动相比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采摘的作业效率,可以满足山区和丘陵地带采摘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摘机器人 红外线视觉 嵌入式系统 线程调度 串口通信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煤岩识别装置研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吕渊博 王世博 +3 位作者 葛世荣 周悦 王赛亚 柏永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42,共11页
目前近红外光谱煤岩识别都是在静态下采集光谱数据进行离线识别,无法适应放顶煤作业时需要实时识别输送机上高速移动煤岩的需求。针对该问题,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制了一种煤岩识别装置。该装置由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和光源探头一体化装... 目前近红外光谱煤岩识别都是在静态下采集光谱数据进行离线识别,无法适应放顶煤作业时需要实时识别输送机上高速移动煤岩的需求。针对该问题,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制了一种煤岩识别装置。该装置由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和光源探头一体化装置组成,通过光源探头一体化装置搜集煤岩反射光,利用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中改进的煤岩识别算法(余弦角算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光谱数据,可在获取到煤岩光谱曲线后立即分析光谱信息并判断当前煤岩类别。为得到改进煤岩识别算法最佳特征波段与标准光谱库大小,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特征波段和标准光谱库大小对识别准确度的影响:1300—1500,1800—2000,2100—2300 nm特征宽度适用于大多数煤岩样本,标准光谱库大小与正确率正相关,识别时标准光谱库有必要增加曲线数量。为提高煤岩识别装置采集的光谱质量,在实验室模拟了煤岩与光源探头一体化装置的相对运动,探究了不同光谱采集参数对光谱质量的影响规律:积分时间主要参考光源的光照强度,当采集条件较好时积分时间设置为比下限略高5〜10 ms最佳;考虑综放工作面对煤岩识别实时性要求高且放煤过程中刮板输送机上煤岩变化较快,积分次数设置为1最佳;平滑次数主要参考环境波动快慢,只需设置为可消除环境光变化即可。为提高煤岩识别装置在工作面煤流运动状态下识别的准确性,探究了改进余弦角算法与相关系数法在煤岩与光源探头一体化装置相对运动中识别的准确性,得到改进相关系数法是更适合在工作面使用的识别算法,正确率达到91.3%。煤矿现场煤岩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采集到1个放煤周期内放落煤岩的光谱曲线后,可通过改进识别算法立即分析光谱信息并准确判断当前煤岩类别,实现了放煤过程中煤岩实时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煤岩识别 近红外光谱 标准光谱库 光谱曲线 余弦角算法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