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基坑宽度对坑中坑条件下被动土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潘静杰 朱春柏 +2 位作者 刘伟 房凯 刘念武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工程实践表明,外基坑宽度和坑中坑会影响基坑坑底滑裂面的形成方式,因此,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建立在半无限空间土体的基础上不再适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微分体受力平衡方法,考虑土体黏聚力和围护结构与滑动土体摩阻力,推导了宽... 工程实践表明,外基坑宽度和坑中坑会影响基坑坑底滑裂面的形成方式,因此,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建立在半无限空间土体的基础上不再适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微分体受力平衡方法,考虑土体黏聚力和围护结构与滑动土体摩阻力,推导了宽基坑和窄基坑坑中坑的被动土压力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具体算例对比了宽基坑与窄基坑在坑中坑条件下被动土压力大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考虑摩擦力条件下的被动土压力大于未考虑摩擦力的被动土压力;无论宽基坑还是窄基坑,有内坑的被动土压力小于无内坑时的被动土压力;无内坑时,外基坑宽度的增加导致被动土压力减小,而在有内坑的情况下,外基坑宽度的增加,反而增大被动土压力;在窄基坑中,随着内坑位置的移动,土压力先变小后增大,且内坑平面尺寸的增大导致土压力逐渐减小。因此,内坑的存在将降低坑中坑基坑的外坑被动土压力,工程中应注意内坑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宽度 坑中坑 有限土体 被动土压力 滑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效应的均质地基内撑式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俞建霖 过锦 +3 位作者 周佳锦 甘晓露 龚晓南 肖方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0-152,共13页
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土体位移将对邻近桩基产生不利影响。改进原有二维分析方法认为围护墙变形符合平面应变的假定,考虑围护墙变形的空间分布和坑外桩基的空间位置,基于影像源法和Pasternak地基模型,提出了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桩基水平位... 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土体位移将对邻近桩基产生不利影响。改进原有二维分析方法认为围护墙变形符合平面应变的假定,考虑围护墙变形的空间分布和坑外桩基的空间位置,基于影像源法和Pasternak地基模型,提出了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桩基水平位移和弯矩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随后基于该方法分析了桩基所处空间位置、桩身刚度和长度、基坑开挖深度、围护墙最大变形等因素对坑外桩基附加变形及弯矩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诱发坑外桩基变形的围护墙主要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坑外桩基所处的空间位置对桩基的附加变形及弯矩存在显著影响,当桩基距离基坑边超过H(基坑开挖深度)时,桩身位移呈悬臂型;(2)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坑外桩基的水平位移不断增大。桩身最大弯矩先期表现为增加,但当开挖深度大于50%桩长后则表现为减小;(3)坑外桩基的水平位移主要由其两侧各70%H宽度范围内围护墙的变形诱发产生,减小该区域围护墙的变形可以有效控制坑外桩基的附加变形及弯矩;(4)坑外桩基的桩身刚度对基坑开挖引起的桩身弯矩有较大影响,而对桩身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效应 基坑开挖 邻近桩基 影像源法 PASTERNAK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砼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俞建霖 杨晓萌 +3 位作者 周佳锦 徐山岱 龚晓南 赵新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06-2618,共13页
考虑地基土体分层以及砼芯和深层水泥土搅拌桩(DCM桩)长度不同的情况,提出刚性基础下砼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迭代分析方法,并将该法所得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随后采用所提方法分析含芯率、芯长... 考虑地基土体分层以及砼芯和深层水泥土搅拌桩(DCM桩)长度不同的情况,提出刚性基础下砼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迭代分析方法,并将该法所得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随后采用所提方法分析含芯率、芯长比、面积置换率以及荷载水平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和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芯率、芯长比、面积置换率以及荷载水平均会对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产生较大影响,且含芯率、芯长比与桩土应力比呈正相关,面积置换率、荷载水平与桩土应力比呈负相关;在复合地基各部分的沉降中,纯水泥土桩段压缩所造成的沉降量占比较高,且受芯长比、面积置换率以及荷载水平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砼芯水泥土桩 复合地基 荷载传递规律 桩土应力比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网复合地基支承路堤填土荷载传递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俞建霖 杨晓萌 +2 位作者 周佳锦 龚晓南 刘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99-2210,共12页
路堤填土的荷载传递是影响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分析方法基本没有考虑路堤与复合地基之间的变形协调。首先,考虑路堤填土二维变形以及可耦合土拱效应、土工格栅兜提作用、路堤−格栅−复合地基变形协调,建立路堤填土荷载传... 路堤填土的荷载传递是影响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分析方法基本没有考虑路堤与复合地基之间的变形协调。首先,考虑路堤填土二维变形以及可耦合土拱效应、土工格栅兜提作用、路堤−格栅−复合地基变形协调,建立路堤填土荷载传递分析模型;其次,通过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建立标准算例和参数分析,研究桩−网复合地基支承路堤填土的荷载传递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填土中内、外土柱间发生荷载传递,应力迹线偏转,使得复合地基中桩体承担上部荷载比例增加,桩间土竖向应力减小;相同深度下,填土压力沿土工格栅呈“倒三角形”分布;路堤高度、桩体间距、桩帽半径、桩顶沉降以及地基土刚度均会对土拱效应产生较大影响,土拱效应随桩间距、桩顶沉降以及地基土刚度增加而减弱,随桩帽半径和路堤高度增加而增强,但路堤高度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存在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 荷载传递规律 土拱效应 桩−土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