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盐城滨海湿地互花米草扩张时空轨迹及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1
作者 徐雅 张华兵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该文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案例区,以1983—2021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和GIS技术相结合,探究研究区互花米草时空轨迹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如下:①1983—2021年,互花米草扩张明显,面积增加了12.365... 该文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案例区,以1983—2021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和GIS技术相结合,探究研究区互花米草时空轨迹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如下:①1983—2021年,互花米草扩张明显,面积增加了12.365倍;依次经历了初始扩张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停滞增长阶段,即将进入治理消除阶段;互花米草面积与时间线性关系显著。②互花米草时空轨迹呈现3组团特征,1983年、1988年、1992年和1997年为西部组团,以向东南方向移动为主;2000年、2002年、2006年和2009年为东部组团,以向东北方向移动为主,这2个组团都表现出向海的趋势;2011年、2014年、2017年和2021年为中部组团,方向上虽表现出无序性,但有明显向陆的趋势。③互花米草扩张对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的累积贡献率为43.352%,与互花米草面积扩张阶段一致,又表现出“低→高→低”的3个阶段。互花米草面积与区域景观格局指数显著相关;互花米草景观格局与区域景观格局相关明显,类型尺度的最大斑块指数(largest patch index,LPI)、总边缘长度(total edge,TE)、边缘密度(edge density,ED)、面积加权平均分维度(fractal dimension index of area-weighted mean,FRAC_AM)与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互花米草面积与栖息地生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扩张对景观格局与功能影响深刻,互花米草治理必须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时空轨迹 景观格局 景观变化贡献率 盐城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孙小祥 秦艺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能够有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构建的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采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对...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能够有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构建的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采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对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2008-2017年,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得分不断上升,但三者增长率差异显著.②指标层第一障碍因子由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向人均建设用地转变,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因素由经济发展因素向人口压力转换.③压力、状态系统的障碍度处于增长态势,土地状态系统是阻碍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PSR模型 熵权法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与生态保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娟 丁晶晶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盐城海岸带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最重要的潮间带栖息地,其生态系统极为敏感。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影响,1999—2017年的近20 a间,自然湿地占比下降了10.58%,人工湿地和非湿地占比分别上升了4.44%和6.14%,其中,碱蓬沼泽的面积... 盐城海岸带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最重要的潮间带栖息地,其生态系统极为敏感。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影响,1999—2017年的近20 a间,自然湿地占比下降了10.58%,人工湿地和非湿地占比分别上升了4.44%和6.14%,其中,碱蓬沼泽的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到2017年其占比仅为0.96%。人工湿地中的养殖塘和盐田面积变化极为明显,到2017年养殖塘的面积增至1 065.02 km^(2),盐田的面积则减少为47.98 km^(2)。同时,AWMSI的值由6.508 0增加至8.369 9,SHDI从1.596 5逐渐降低到1.378 3,景观复杂度不断增加,各斑块类型呈非均衡化趋势分布,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严重。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从提高遗产地鸟类栖息功能的角度,提出湿地保护与管理建议,以期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生态保护 海岸带 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滨海湿地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对碱蓬群落挤压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爽 张华兵 +3 位作者 刘玉卿 蔡青 王娟 王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309-10321,共13页
碱蓬是盐城滨海湿地土著物种,在生态功能维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案例,以1983—2021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引入物理学库仑定律,分析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对碱蓬群落挤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如下:... 碱蓬是盐城滨海湿地土著物种,在生态功能维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案例,以1983—2021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引入物理学库仑定律,分析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对碱蓬群落挤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如下:(1)芦苇、互花米草群落面积随时间呈线性增加,碱蓬群落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芦苇群落对碱蓬群落的挤压力(F_(lj))呈线性增加,并以1992年和2002年为节点分为3个阶段;作用点轨迹以向东为主,移动了约4700 m。互花米草群落对碱蓬群落的挤压力(F_(mj))先增加后降低,同样表现出3阶段特征;轨迹点向西移动了约700 m,向北移动了约270 m。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对碱蓬群落综合挤压力(F_(合))呈线性增加,作用力方向2002年之前,在NNE向的左侧,2002年之后,在NE向的右侧;轨迹点向东北方向移动,以向东移动为主。(3)RDA排序能够反映碱蓬群落面积与F_(lj)、F_(mj)、F_(合)的关系,12个时期的碱蓬群落面积变量被F_(合)按照“三二一四”顺时针分布在4个象限;被变量F_(lj)、F_(mj)按照“三四一二”的顺序分布在4个象限,阶段性特征明显。(4)多元回归结果显示,F_(lj)对碱蓬群落面积的影响总体上大于F_(mj);景观格局指数ED、LSI、SHDI、AI与F_(lj)、F_(mj)、F_(合)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盐城滨海湿地生态恢复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挤压力 库仑定律 滨海湿地 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化放归丹顶鹤活动节律、家域特征和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浩 王刚 +3 位作者 王成 薛菲 成海 张亚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6-1538,共13页
了解野放丹顶鹤的运动模式、家域和栖息地选择的时间节律特征对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尤为重要。基于GPS-GSM跟踪数据,综合运用3S技术、动态布朗桥模型、栖息地选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滨湿地野放丹顶鹤在不同生活周期的活动节律、... 了解野放丹顶鹤的运动模式、家域和栖息地选择的时间节律特征对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尤为重要。基于GPS-GSM跟踪数据,综合运用3S技术、动态布朗桥模型、栖息地选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滨湿地野放丹顶鹤在不同生活周期的活动节律、家域的面积和重叠指数,以及栖息地选择。结果表明:(1)丹顶鹤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丹顶鹤活动强度:育成期>越冬期>孵化期>育雏期,孵化期和育雏期日间活动强度平稳,育成期和越冬期呈“双峰”模式。(2)丹顶鹤95%家域面积均值介于(111.18±22.15)hm^(2)-(621.28±105.77)hm^(2),育成期((621.28±105.77)hm^(2))>育雏期((226.83±54.86)hm^(2))>孵化期((112.40±7.72)hm^(2))>越冬期((111.18±22.15)hm^(2));核心家域面积均值介于(0.53±0.26)-(45.78±6.66)hm^(2),育成期((45.78±6.66)hm^(2))>育雏期((12.73±3.67)hm^(2))>越冬期((5.18±1.59)hm^(2))>孵化期((0.53±0.26)hm^(2))。不同生活周期家域重叠值为31.08%-46.84%,不同年份重叠值为29.20%-76.21%。(3)家域尺度内,栖息地选择率具有周期性差异。孵化期选择中高覆盖度芦苇生境;育雏期选择水塘生境、中高覆盖度生境以及距水塘潮沟100 m以内生境;育成期选择水塘生境、低和中低覆盖度生境以及距离水塘0-100 m生境;越冬期选择水塘生境、中高覆盖度生境以及距水塘0-100 m生境。研究可为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活动节律 家域 栖息地选择 盐城海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昊杰 李传武 刘永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1,共4页
当前我国湿地面临土地权属问题导致土地利用压力尤甚,生态保护及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是制约湿地发展的两大问题。基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1990、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核心通货膨胀率优化货币贬值对价值当量的影响... 当前我国湿地面临土地权属问题导致土地利用压力尤甚,生态保护及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是制约湿地发展的两大问题。基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1990、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核心通货膨胀率优化货币贬值对价值当量的影响,并评估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耕地面积由9353 ha增加到26445 ha,草地面积由54283 ha减小至26732 ha,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0~2020年持续递增,由132.68亿元增加至496.27亿元;水文调节服务占比80%,年平均增长率4.27%,是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功能。研究结果对于区域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分类 服务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地融合视角下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赢路径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管雨 肖国良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77-180,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后,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深化校地合作、实现双向共赢一直是地方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以盐城地区为例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输入和社会服务等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后,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深化校地合作、实现双向共赢一直是地方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以盐城地区为例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输入和社会服务等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服务氛围不浓、动力不强、贡献不够和合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应立足盐阜大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地开展研究与服务,进一步激发主体能动性,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能力;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五大振兴”,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汇聚乡村振兴力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地融合 地方高校 乡村振兴 共赢路径 三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8年江苏里下河平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热点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玉卿 张华兵 +1 位作者 孙小祥 李玉凤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目的】探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里下河平原1980、1990、2000、2010与2018年共5期景观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转移矩阵、景观综合动态度等方法,分析里... 【目的】探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里下河平原1980、1990、2000、2010与2018年共5期景观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转移矩阵、景观综合动态度等方法,分析里下河平原近40 a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热点分析探究景观变化的冷热点区域。【结果】研究区耕地、湖荡湿地和建设用地为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是面积占比最多的景观,但整体上持续减少了1000.67 km^(2),湖荡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建设用地扩张面积达679.83 km^(2),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近40 a来,研究区各景观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化,最显著的是耕地与湖荡湿地、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期间格网景观综合动态度变化幅度为0~5.43%。里下河平原景观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聚集性,以“东南—西北”方向为主轴发生倾斜,兴化市、高邮市、盐都区及江都区是景观变化的热点区域。【结论】里下河平原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景观多样性增加、破碎化加剧,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增强。自然湿地恢复政策的实施对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图4表4参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热点分析 里下河平原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湿地遗产区周边农户生计恢复力评价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6
9
作者 马随随 李传武 张华兵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1-1429,共9页
黄海湿地遗产区是我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随着湿地生境保护成为发展重心,遗产区周边的农户生计面临诸多挑战,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对实现湿地保护与周边社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海湿地遗产区周边乡村为案例地,从缓冲能力... 黄海湿地遗产区是我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随着湿地生境保护成为发展重心,遗产区周边的农户生计面临诸多挑战,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对实现湿地保护与周边社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海湿地遗产区周边乡村为案例地,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维度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障碍度模型识别其关键影响因子,并据此提出农户生计恢复力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黄海湿地遗产区周边乡村的农户生计恢复力整体偏低,其中缓冲能力最高,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均较低,不同类型农户间生计恢复力差异显著;(2)住房条件、公共服务覆盖度、人均农业用地面积、家庭生计类型总数、金融支持度和风险感知能力是不同类型农户生计恢复力的共同影响因子;(3)应当按照“分类优化、多业协同、政策扶持、农户自觉”的思路系统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提升路径。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化黄海湿地遗产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生计恢复力 影响因子 优化路径 黄海湿地遗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公园绿地玻璃表面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英鹏 李传武 +2 位作者 朱天明 梁峰 刘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69-2977,共9页
为研究上海市公园绿地玻璃表面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污染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6种优控PAHs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对玻璃表面PAHs质量浓度的季节分布,组成特征和潜在污染源进行了分析.此外,利用毒性当量因子(TEFs)... 为研究上海市公园绿地玻璃表面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污染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6种优控PAHs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对玻璃表面PAHs质量浓度的季节分布,组成特征和潜在污染源进行了分析.此外,利用毒性当量因子(TEFs)对玻璃表面PAHs进行了毒性当量分析.结果表明,玻璃表面PAHs面积归一化质量浓度在83.6—1689.6 ng·m^(−2)之间,呈现夏季(599.7 ng·m^(−2))>秋季(533.1 ng·m^(−2))>春季(464.2 ng·m^(−2))>冬季(351.4 ng·m^(−2)).PAHs组成特征季节差异明显,4环PAHs在春季(43%)和冬季(42%)的占比最高;而2+3环PAHs在秋季(57%)和夏季(46%)占比最高.BghiP与T-PAHs强相关性说明汽车尾气是玻璃表面PAHs的主要贡献源;异构体比值表明不同季节玻璃表面PAHs主要污染源相对稳定,即为汽车尾气和扬尘源(降尘和裸露表土).质量归一化处理后的7种致癌性PAHs的质量浓度范围为58.3—1311.8 ng·g^(−1),TEQ的浓度在夏季(466.6 ng·g^(−1))>春季(361.0 ng·g^(−1))>秋季(262.9 ng·g^(−1))>冬季(214.6 ng·g^(−1)).BaP、DahA和B[b+k]F是主要的致癌单体PAH,共计占TEQ浓度的8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玻璃表面 多环芳烃 污染水平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高校玻璃表面多环芳烃浓度特征及源解析
11
作者 于英鹏 李传武 +1 位作者 梁峰 刘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1-327,共7页
为了解上海市高校玻璃表面多环芳烃(PAHs)富集水平和来源,对中心城区和郊区的7所高校和1座大学城进行了不同季节玻璃表面有机膜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16种PAHs进行了测定,对PAHs质量浓度的季... 为了解上海市高校玻璃表面多环芳烃(PAHs)富集水平和来源,对中心城区和郊区的7所高校和1座大学城进行了不同季节玻璃表面有机膜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16种PAHs进行了测定,对PAHs质量浓度的季节分布、组分特征和污染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城区高校玻璃表面PAHs年平均面积归一化质量浓度(541.5ng/m^(2))明显高于郊区(290.0ng/m^(2)),其中TJU(同济大学)年均质量浓度最高(998.1ng/m^(2)),而SJUT(松江大学城)年均质量浓度最低(226.6ng/m^(2));SHU(上海大学)玻璃表面PAHs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幅度最小,说明污染物来源比较稳定;夏季,秋季和冬季玻璃表面更易富集低环PAHs;单体Phe是各季节占比最高的污染物;多种溯源指标表明上海市高校玻璃表面PAHs以本地源为主,主要来源于油类燃烧和扬尘,特别是汽车尾气的贡献很大;BaP、DahA和B[b+k]F是玻璃表面PAHs主要的致癌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高校 玻璃表面 多环芳烃 溯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