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桂利嗪对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叶青 陈应柱 +2 位作者 陈兰兰 朱艳 武文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孕17~18d SD胎鼠培养皮质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记录式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先加入0.1、1.0、10.0和100.0μmol/L氟桂利嗪刺激,后续实验使用1...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孕17~18d SD胎鼠培养皮质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记录式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先加入0.1、1.0、10.0和100.0μmol/L氟桂利嗪刺激,后续实验使用1μmol/L氟桂利嗪刺激,比较加药前后钠电流相关曲线的变化。结果 0.1、1.0、10.0和100.0μmol/L氟桂利嗪对峰值电流抑制率分别为(14.70±4.39)%,(43.48±3.21)%,(61.91±7.41)%和(77.01±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桂利嗪达到半数最大抑制率时的药物浓度为0.94μmol/L。与加药前比较,加药后钠电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了17.03mV;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由(7.51±0.05)ms增至(19.46±0.0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Hz、50Hz脉冲频率下,加药后钠电流较加药前减少幅度分别为[(21.63±7.36)%至(9.44±5.13)%]和[(45.83±10.04)%至(12.56±6.72)%,P<0.05]。结论氟桂利嗪对皮质神经元钠电流的抑制效应,或能解释其预防偏头痛发作的另一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膜片钳术 钠通道 神经元 偏头痛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学慧 李晓波 姜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脑小血管病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造成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文中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 目的脑小血管病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造成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文中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Fazekas量表评价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3~6分定义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于人院72 h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总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功能缺损波动≥1分即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根据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早期恶化组和非早期恶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结果69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2例。早期恶化组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68.2%rs 25.5%)、责任动脉狭窄≥50%(68.2%ts 6.4%)、多发病灶(27.3%us 2.1%)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早期恶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OR=4.808,95%CI:1.148~20.142,P=0.032)、责任动脉狹窄≥50%(OR=17.901,95%Cl:3.624~88.437,P=0.000)是影响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可能是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轻型缺血性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应用评价
3
作者 吉莉 陈宏梅 +4 位作者 贺磊 顾志娥 居月 刘萍 于海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27,共4页
目的 构建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在卒中后吞咽障碍识别与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2023年7-9月(系统应用前)收治的患者33例为对照组,2023年10-12月(系统应用后)收治的患者3... 目的 构建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在卒中后吞咽障碍识别与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2023年7-9月(系统应用前)收治的患者33例为对照组,2023年10-12月(系统应用后)收治的患者3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良洼田饮水试验,根据筛查结果进行饮食指导、经口进食安全教育、动态评估吞咽功能。观察组采用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基于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模型构建,包括预警筛查、智能评估、风险警示、决策分析、评价提醒五大模块)筛查和评估患者吞咽障碍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评价系统应用前后患者吞咽功能筛查率、筛查结果准确率,以及护士吞咽障碍管理知识和行为得分、临床护士应用体验感。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筛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系统应用后临床护士吞咽障碍管理知识和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5);临床护士对系统使用体验感总分为(99.40±4.81)分。结论 构建的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辅助护士在线决策,规范护士吞咽障碍管理行为,提高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筛查率,有效实施吞咽障碍防控措施,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管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防控管理 预警筛查 智能评估 风险警示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施楠 于海龙 +4 位作者 李梦瑶 卢光玉 祁雅婕 杭景 李育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相关文献进行范围审查,分析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以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为指导,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中国...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相关文献进行范围审查,分析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以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为指导,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18日。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9项研究调查了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率,5项研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脑卒中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率较低,主要受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社会支持及心理相关因素的影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是否影响临床决策的结论并不一致。结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未得到重视,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影响因素及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预先指示 临终照护 影响因素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兰兰 徐耀 +3 位作者 马灿灿 于海龙 李晓波 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61-96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与非LI的危险因素,推测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2014年12月13日入住我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筛选出符合入选...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与非LI的危险因素,推测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2014年12月13日入住我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LI 148例和非LI 148例。根据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数目及位置分为单发LI 113例,多发LI 35例;单发非LI 97例,多发非LI 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发LI的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较多发LI(0.88%vs 11.43%,P=0.013;1.77%vs 17.14%,P=0.002)、单发非LI(0.88%vs 11.34%,P=0.001;1.77%vs 16.49%,P=0.000)、多发非LI(0.88%vs 9.80%,P=0.018;1.77%vs 17.65%,P=0.000)明显低。与单发LI比较,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为多发LI(OR=26.353,95%CI:2.778~250.007,P=0.011;OR=11.483,95%CI:2.202~59.891,P=0.011)、单发非IL及多发非IL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LI与单发非IL和多发非LI心房颤动及同侧动脉狭窄≥50%等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结论单发LI与多发LI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推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心源性栓塞为多发性LI的重要发病机制,但参与单发LI发病过程的概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心房颤动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9
6
作者 景坚 徐亮 李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2.44%,16.67%vs 2.44%,P>0.05)。结论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心房颤动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脑出血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老年人中简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14
7
作者 潘晓东 徐俊 +4 位作者 周辰 何一然 刘雅玲 王变荣 张志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指导下的简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02例,男性242例,女性160例。认知正常201例,轻度认... 目的探讨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指导下的简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02例,男性242例,女性160例。认知正常201例,轻度认知障碍(MCI)142例,痴呆59例。研究分2个阶段,第1阶段为项目选择阶段,于2012年8月~2015年12月共309例,其中认知正常150例,MCI 111例,痴呆48例。收集入选者MoCA资料,通过IRT分析选取作为简化版MoCA的项目。第2阶段为项目验证阶段,于2016年1月~2017年7月有93例,其中认知正常51例,MCI 31例,痴呆11例。采用IRT分析计算测试特征曲线图(test characteristic curves,TCC图)、各个项目的项目信息函数(item information function,IIF)等参数,根据IRT原则选择θ值0~2的项目进入目的量表。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原版MoCA与简化MoCA敏感性、特异性,确认简化版MoCA的效力。结果 2个阶段中,与认知正常者比较,MCI者和痴呆者MoCA总分明显降低[(21.49±3.86)分和(11.58±5.86)分vs(26.39±2.44)分,(19.52±4.25)分和(10.36±4.52)分vs(24.39±2.95)分,P<0.05],认知正常者、MCI者和痴呆者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7%vs 31.5%vs 33.3%,58.9%vs 32.3%vs 9.1%,P<0.05)。IRT分析中,选取词语回忆、定向、交替连线、画钟4个项目简化版MoCA。ROC曲线分析显示,简化版MoCA筛查认知障碍(包括MCI与痴呆)界值为10分时,敏感性为84.3%,特异性为69.0%;原版MoCA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64.3%,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IRT确定的简化版MoCA,经初步研究认为可以在临床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痴呆 神经心理学测验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脑卒中病情进展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兰兰 陶带花 +4 位作者 徐俊 徐耀 于海龙 乔婷婷 蒋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卒中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分型筛选出心源性脑卒中患者71例,根据入院7d内病情是否加重分为进展...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卒中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分型筛选出心源性脑卒中患者71例,根据入院7d内病情是否加重分为进展组14例和非进展组57例。2组入院时和30d后病情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心源性脑卒中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的临界值。结果进展组NIHSS改善情况明显较非进展期差(P<0.01)。进展组年龄、右侧病灶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77.29±8.87)岁vs(71.44±9.51)岁,P=0.041;71.4%vs 33.3%,P=0.009;2.82mg/L vs 0.91mg/L,P=0.048],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非进展组[(13.79±4.44)U/L vs(21.98±17.34)U/L,P=0.002]。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年龄、右侧病灶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07,P=0.025)。绘制ROC曲线下面积可见,年龄>70.75岁及D-二聚体>1.23mg/L患者易出现病情进展。结论年龄、右侧病灶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心源性脑卒中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心源性脑卒中病情进展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卒中 危险因素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辰 潘晓东 +3 位作者 徐俊 何一然 尹冬华 孙晓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能力。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老年医院高干科就诊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107例,根据有无COPD病史分为COPD组59例和非COPD组48例,分... 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能力。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老年医院高干科就诊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107例,根据有无COPD病史分为COPD组59例和非COPD组48例,分别采用Cog-12、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评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种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判断效力。结果 COPD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COPD组(74.6%vs 43.8%),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比例明显高于非COPD组(30.5%vs 25.0%,44.1%vs 18.8%,P=0.003)。COPD组与非COPD组Cog-12、MoCA和MMSE评分[(15.44±12.60)分vs(7.54±8.09)分,(19.19±7.53)分vs(22.91±6.33)分,(22.46±8.38)分vs(25.71±6.33)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患者的MoCA曲线下面积0.964;MMSE曲线下面积0.911;Cog-12曲线下面积0.884。Cog-12界值取6分时,对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8.6%。结论 Cog-12是简明而全面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可用于临床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ROC曲线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59
10
作者 孙胜楠 徐耀 +4 位作者 马灿灿 朱婷珂 董珍 胡月 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发生的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5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PSCI患者73例分为脑卒中后痴呆(PSD)组28例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发生的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5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PSCI患者73例分为脑卒中后痴呆(PSD)组28例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组45例,脑卒中后非认知障碍(非PSCI)组32例。PSCI患者又分为BPS组50例和非BPS组23例。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分型,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后循环梗死型和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认知功能评估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PS评估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PSD组和PSCI-ND组NIHSS评分、NPI总分、BP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PSCI组,教育年限明显低于非PSCI组(P<0.05)。PSD组年龄明显高于PSCI-ND组(P<0.05)。BPS组ADL总分、MMSE总分和MoCA总分明显低于非BPS组[(86.90±10.50)分vs(92.61±10.10)分,P=0.032;(24.39±2.13)分vs(20.36±4.27)分,P=0.000;(17.04±4.23)分vs(22.00±2.65)分,P=0.000]。与非BPS组比较,BPS组PACI发生率明显升高(52.0%vs 4.3%,P=0.000),LACI发生率明显降低(20.0%vs 56.5%,P=0.002)。PSD组和PSCI-ND组幻觉、激越、抑郁、淡漠、异常运动和睡眠行为障碍比例明显高于非PSCI组(P<0.05)。PSD组激越、抑郁、淡漠和睡眠行为障碍比例明显高于PSCI-ND组(P<0.05)。结论PSCI患者较易出现BPS,其认知水平不同BPS发生率及表现不同,揭示了PSCI的临床异质性特点,为PSCI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痴呆 认知障碍 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口服给药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吉莉 顾志娥 王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技术在患者口服给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给药方式,观察组给予移动信息技术支持的给药方式。比较2组患者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技术在患者口服给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给药方式,观察组给予移动信息技术支持的给药方式。比较2组患者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给药错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给药错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在口服给药流程中,能显著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信息技术 条形码识别技术 口服给药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芸 顾巧华 吕朋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2期2054-2055,共2页
目的总结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接受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对穿刺部位出血以及血肿形成、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血管痉挛、脑栓塞以及术后再狭窄并发症... 目的总结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接受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对穿刺部位出血以及血肿形成、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血管痉挛、脑栓塞以及术后再狭窄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合理、有效、全方位的手术前后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季亚芹 顾志娥 +1 位作者 胡娅莉 王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癫痫持续状态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8月的40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月—5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共19例,作为对照组,6月—8月收治的2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在癫痫...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癫痫持续状态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8月的40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月—5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共19例,作为对照组,6月—8月收治的2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在癫痫发作时护士与医生之间实施传统沟通模式,实验组则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舌头咬伤、皮肤擦伤)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癫痫急救护理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医护间的有效沟通,降低患者癫痫发作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 癫痫持续状态 急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扬威 李晓波 +2 位作者 陈蓓蕾 陈兰兰 陈应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5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间收治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本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经队长治疗后,临床... 目的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间收治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本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经队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缓解,治疗起效时间为1~12d,平均(4.6±1.1)d,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对所有患者进行1~4年的随访发现2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0.5%,其中1例患者于治疗后5个月复发,另1例患者于治疗后2年复发。结论临床医生应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 ,以明确诊断,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采用美多巴治疗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Tau蛋白病理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俊 贾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随着分子病理的飞速发展,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的共同病理特征是微管相关蛋白Tau的异常积聚,因此被统一到Tau蛋白病理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类别中。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Tau病变 核上麻痹 进行性 步态失调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化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燕 顾志娥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评价精准化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准化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并发症发生... 目的评价精准化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准化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并发症预防期间,应用精准康复治疗及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化护理 脑卒中偏瘫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莉 方芸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出院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康复效果,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志娥 王加凤 刘刚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5期29-31,共3页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恢复良好,1例预后不佳。结论临床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病情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变构调节剂对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引起细胞毒性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孙永安 褚文正 +5 位作者 金海强 叶长青 衷弘熙 徐俊 暴党振 都爱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变构调节剂对细胞型朊蛋白(PrPc)免疫共沉淀效应的影响,筛选能有效阻断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细胞毒性信号化合物。方法人胚胎肾293细胞进行培养,按照加入mGluR5变构剂的不同,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 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变构调节剂对细胞型朊蛋白(PrPc)免疫共沉淀效应的影响,筛选能有效阻断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细胞毒性信号化合物。方法人胚胎肾293细胞进行培养,按照加入mGluR5变构剂的不同,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组、3-[(2-甲基-4-噻唑基)乙炔基]吡啶盐酸盐(MTEP)组、6-甲基-2-(偶氮苯基)-3-羟基吡啶(SIB)组、S-(4-氟苯基)-{3-[3-(4-氟苯基)-5-(1,2,4)-恶二唑基]-1-哌啶基}-甲酮(ADX-47273)组、二羟基苯基甘氨酸(DHPG)组、6-甲氧基-N-(4-甲氧基苯基)-4-喹唑啉铵盐酸盐(LY-456236)组、4-丁氧基-N-(2,4-二氟苯基)苯甲酰胺(VU-0357121)组、3,3-二氯二苯甲醛双腙(DCB)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及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上述不同的mGluR5变构调节剂对PrPc和mGluR5的免疫共沉淀的影响。结果 MTEP组、SIB组的PrPc(30.87±2.65、40.25±3.21 vs 100.00±0.00,P<0.05)和mGluR5(30.12±4.23、51.67±7.09 vs100.00±0.00,P<0.05,P<0.01)免疫共沉淀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其中MTEP对免疫共沉淀的抑制最强。ADX-47273组、DHPG组、LY-456236组和VU-0357121组的PrPc和mGluR5免疫共沉淀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其中DHPG组对免疫共沉淀信号增强效应最强。结论负性变构调节剂MTEP能减弱Aβo的细胞毒性信号向细胞内传递,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谷氨酸 淀粉样Β蛋白 免疫沉淀法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阿昔洛韦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芝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4期68-69,共2页
目的 :分析对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阿昔洛韦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阿昔洛韦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目的 :分析对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阿昔洛韦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阿昔洛韦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7例患者,对照组有46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阿昔洛韦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和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阿昔洛韦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其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静脉留置针 细节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