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一项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毅凡 何胜虎 +1 位作者 张晶 朱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84-1890,共7页
背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作为降糖药,在心-肾-内分泌协同管理的背景下被证实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预后,但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获益仍备受争议。目的探讨SGLT2i对AMI患者经皮冠状动... 背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作为降糖药,在心-肾-内分泌协同管理的背景下被证实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预后,但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获益仍备受争议。目的探讨SGLT2i对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筛选关于SGLT2i应用于AMI患者PCI术后的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6643例AMI患者。相较于PCI术后常规的二级预防,SGLT2i的加用不能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OR=0.88,95%CI=0.61~1.29,P=0.052)、心源性死亡率(OR=1.04,95%CI=0.83~1.30,P=0.735)、全因再入院率(OR=1.00,95%CI=0.91~1.14,P=0.952)和患者二次血运重建的发生(OR=0.87,95%CI=0.58~1.30,P=0.486),但可以有效降低AMI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OR=0.71,95%CI=0.60~0.83,P<0.01),并且不增加重度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OR=0.99,95%CI=0.91~1.09,P=0.903)。结论加用SGLT2i可安全、有效地降低A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对于其他MACEs的影响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若楠 王媞 王大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随访...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非MACE组180例和MACE组174例;根据患者的SII按三分位数分为低分位组117例(SII<633)、中分位组119例(633≤SII<1354)、高分位组118例(SII≥1354)。ROC曲线分析SII对MACE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价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关系。结果MACE组年龄、肌酐、尿酸、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SI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二尖瓣反流比例高于非MACE组,血小板计数低于非MACE组(P<0.05,P<0.01)。SII预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6~0.86)。Kaplan-Meier曲线显示,SII高分位组累积生存率低于中分位组和低分位组(Plog rank<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分位组(HR=5.15,95%CI:2.99~8.86,P=0.001)、高分位组(HR=9.22,95%CI:5.43~15.64,P=0.001)与MACE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较高的SII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可用于早期识别不良预后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预后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僵硬度与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松鹤 何胜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198,共3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影响高血压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众多,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指标之一,动脉僵硬度不仅直接影响高血压预后,同时也与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鼎 王大新 梁景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7-783,共7页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如RNA-seq测序和LncRNA芯片技术)等生物化学技术方法在医学应用上的不断深入,曾经被称为基因转录“噪音”并且被认为不具备生物学功能的Ln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如RNA-seq测序和LncRNA芯片技术)等生物化学技术方法在医学应用上的不断深入,曾经被称为基因转录“噪音”并且被认为不具备生物学功能的Ln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逐渐为人知晓。作为一类内源性调节因子,LncRNA不再单纯只是过去认为无用的转录副本。该文就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LncRNA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及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做出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心血管疾病 诊断 预后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注射液抗心律失常治疗致急性肝衰竭两例临床报道
5
作者 刘佳 詹家才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3-665,共3页
胺碘酮是常用的Ⅲ型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使用胺碘酮临床上用于处理快速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然而,胺碘酮注射液可引起急性肝损伤、严重胆汁淤积等病变,尽管罕见但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如果未及时发现,可迅速进展为急性肝衰竭。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心性 肝功能衰竭 急性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干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78-1883,1890,共7页
背景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虽已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接受了规范的二级预防用药,仍会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乳酸脱氢酶(LDH)与白蛋白(ALB)比值(LAR)作为预后标志物,在肿瘤及脓毒血症患者的预... 背景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虽已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接受了规范的二级预防用药,仍会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乳酸脱氢酶(LDH)与白蛋白(ALB)比值(LAR)作为预后标志物,在肿瘤及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预测中具有良好效能,但LAR与STEMI相关的研究尚少,且对急性STEMI行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s的预测价值有待研究。目的探讨LAR与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和入院时首次空腹的生化检验数据,通过电话、门诊、问卷调查、再入院等方式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随访终点事件为出现MACEs。随访结束后依据是否发生MACEs将患者分为MACEs组(n=76)和非MACEs组(n=29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AR预测患者发生MACEs的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患者随访过程中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MACEs组和非MACEs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MACEs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DH、LAR、Gensini评分高于非MACE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MACEs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升高(HR=1.001,95%CI=1.000~1.002,P=0.007)、Gensini评分升高(HR=1.014,95%CI=1.006~1.022,P<0.001)、LAR升高(HR=1.067,95%CI=1.045~1.090,P<0.001)为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LAR预测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s的AUC为0.804(95%CI=0.747~0.861,P=0.001),最佳截断值为22.58。将研究人群以ROC曲线计算所取得的最佳截断值为界,分为高LAR组和低LAR组,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低LAR组累积生存率高于高LAR组(P=0.01)。结论LAR水平与急性STEMI行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s具有相关性,LAR值越高,其发生MACEs的风险越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性临床研究
7
作者 余吉玲 张钊源 +4 位作者 邓毅凡 方震 纪军 何胜虎 张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且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300例,通过不同形式对患...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且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300例,通过不同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随访过程中失访46例,最终纳入254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及入院首次全血细胞计数等辅助检查指标,记录出院后是否规范用药,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分为MACE组96例与非MACE组158例,对比2组基线资料及相关检查指标,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SIRI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显著高于非MACE组,规范用药显著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ACE组患者的SIRI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1.70(1.13,2.33)vs 1.29(0.85,2.06),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规范用药、单核细胞、SIRI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IRI预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614,95%CI:0.544~0.683,敏感性为0.813,特异性为0.437。结论SIRI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其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预后 数据相关性 危险因素 全身炎性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风险的关联研究
8
作者 章帅 梁好 +2 位作者 鲍正宇 谢勇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tio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level, RAR)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科体检中心接受体检...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tio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level, RAR)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科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8277例,其中将心房颤动患者185例纳入病例组,采用了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以1:4的比例将非心房颤动患者74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分层分析高尿酸血症人群RA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吸烟、红细胞分布宽度、总胆红素、红细胞压积、RA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脂肪肝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R在四分位Q2,Q3,Q4患者心房颤动患病风险明显高于Q1患者(OR=2.843,OR=4.263,OR=7.801,P<0.01)。RAR在折点2.85以下的效应显著(OR=1.492,95%CI:1.151~1.993,P=0.004)。分层分析显示,RAR与年龄和吸烟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_(交互)<0.05)。RAR预测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病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79(95%CI:0.632~0.725)。结论 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RAR越高,患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概率越高,且对诊断高尿酸血症合并心房颤动的男性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心房颤动 红细胞 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9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Ⅱ型心肾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梁好 章帅 +2 位作者 尤佳 谢勇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探讨Ⅱ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Ⅱ型CR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190例,根据是否合并Ⅱ型CRS分为... 目的探讨Ⅱ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Ⅱ型CR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190例,根据是否合并Ⅱ型CRS分为Ⅱ型CRS组60例和非Ⅱ型CRS组130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发生Ⅱ型CR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将所有患者根据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建立模型,验证集被用于内部验证,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综合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1.008~1.074,P=0.017)、高血压(OR=2.567,95%CI:1.282~5.268,P=0.009)、脂蛋白(a)(OR=1.002,95%CI:1.001~1.003,P=0.009)、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OR=1.449,95%CI:1.099~1.954,P=0.011)、血红蛋白(OR=0.981,95%CI:0.964~0.998,P=0.028)是CHF患者发生Ⅱ型CRS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最佳截断值为0.275,敏感性为85.22%,特异性为70.03%。联合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优于模型中所有单个变量,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2.43,P=0.133),预测CHF患者Ⅱ型CRS发生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年龄、高血压、脂蛋白(a)、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血红蛋白是CHF患者发生Ⅱ型CR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Ⅱ型CRS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肾综合征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女性胆囊结石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章帅 刘军 +5 位作者 史茜菁 吴阳 梁好 董浩 陆戴龙 朱滢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7-1413,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女性胆囊结石患病之间的关联性,并评估其作为女性胆囊结石流行病学筛查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体检的22 979例成年女性,根据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报告...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女性胆囊结石患病之间的关联性,并评估其作为女性胆囊结石流行病学筛查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体检的22 979例成年女性,根据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报告结果将参与者分成胆囊结石组(n=1 763)和非胆囊结石组(n=21 216)。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对比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亚组分析与中介效应被用于探讨TyG与女性胆囊结石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女性胆囊结石总体患病率为7.7%。胆囊结石组的年龄、BMI、空腹血糖、TG、TyG指数、TC、Hb、尿素氮、尿酸、血肌酐、TBil、LDL-C水平均高于非胆囊结石组(P值均<0.05),且患有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女性体检人群更易患有胆囊结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yG指数四分位组中Q3(8.97~9.38)和Q4(≥9.38)组胆囊结石患病风险分别是Q1(<8.63)组的1.38倍(95%CI:1.15~1.62,P<0.001)和1.39倍(95%CI:1.16~1.68,P<0.001)。调整所有协变量后,TyG指数连续变量也显示与胆囊结石患病风险呈独立正相关(OR=1.24,95%CI:1.11~1.39,P=0.004)。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揭示了TyG指数与胆囊结石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显著非线性关联(P for nonlinear=0.008),且阈值分析显示,TyG指数在拐点8.95以下部分的效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34,95%CI:1.15~1.97,P=0.042)。亚组分析显示,BMI<25 kg/m2、年龄<50岁、年龄≥50岁、无糖尿病、无脂肪肝、TC<5.72 mmol/L、TBil<21μmol/L、Hb 110~150 g/L、BUN<7.5μmol/L、有高血压、无高血压的女性人群中,其TyG指数与胆囊结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对交互作用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亚组进行了中介分析,结果显示,在TyG指数对胆囊结石的影响中,BMI占中介效应的23.0%,脂肪肝占15.7%,糖尿病占21.0%。结论 在女性人群中,较高的TyG指数提示更高的胆囊结石风险。降低TyG指数或许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减少胆囊结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胆囊结石 胰岛素抵抗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调节冠心病的血管新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殷民明 廖清池 +2 位作者 张真 曹小虎 王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2,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新生可以改善其心肌缺血,减轻症状发作并能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近年发现,微小RNA(miRNA)在许多疾病的血管新生过程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新生可以改善其心肌缺血,减轻症状发作并能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近年发现,微小RNA(miRNA)在许多疾病的血管新生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且其表达谱在冠心病患者的血浆中较正常人有明显变化。提示着miRNA可能通过调节血管新生参与到冠心病的病程中,故对其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RNAS 心肌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真 廖清池 +2 位作者 柳书可 曹小虎 殷民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27-1329,共3页
血管内皮细胞是动脉内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龄伴随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和功能失常被认为在血管衰老中占有重要地位[1]。血管衰老是多种心血管病变的基础,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研究表明,在衰老的血管内皮细胞中... 血管内皮细胞是动脉内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龄伴随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和功能失常被认为在血管衰老中占有重要地位[1]。血管衰老是多种心血管病变的基础,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研究表明,在衰老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可知miRNA通过一系列机制参与内皮细胞的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内皮 血管 细胞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谷慧阳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AT)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F并成功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253例,采用掷币法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56例)、美...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AT)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F并成功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253例,采用掷币法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56例)、美托洛尔组(79例)、联合组(79例)、对照组(39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AT次数、最长AT心搏次数、平均心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1年平均心率、AT阵数、AT最长心搏次数及Ⅰ、Ⅱ、Ⅲ类房性过早搏动次数均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心颗粒组、美托洛尔组、联合组术后1年平均心率、AT阵数、AT最长心搏次数及Ⅰ、Ⅱ、Ⅲ类房性过早搏动次数均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术后1年平均心率、AT阵数、AT最长心搏次数及Ⅰ、Ⅱ、Ⅲ类房性过早搏动次数均低于稳心颗粒组和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美托洛尔组、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vs 13.9%vs 8.9%,P=0.301)。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可用于治疗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AT,可有效降低平均心率,减少AT发生次数、房性过早搏动次数、减少AT最长心搏次数,可能减少术后AF复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动过速 异位房性 导管消融术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奈达隆联合美托洛尔应用于老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瑶瑶 刘佳 +1 位作者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决奈达隆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160例,按照掷币法随机分为决奈达隆组57例、美托洛尔组55例和联合(决奈达隆+美... 目的 探讨决奈达隆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160例,按照掷币法随机分为决奈达隆组57例、美托洛尔组55例和联合(决奈达隆+美托洛尔)组48例。比较3组用药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症状变化等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3个月和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决奈达隆组和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联合组心房颤动(AF)发作次数[(2.31±1.78)次/48 h vs(11.56±18.68)次/48 h]、AF持续时间[(4.86±6.73)h/48 h vs(10.92±9.61)h/48 h]、心房扑动(AFL)发作次数[(2.33±1.53)次/48 h vs(4.33±1.53)次/48 h],AFL持续时间[(5.15±4.87)h/48 h vs(21.54±20.08)h/48 h]少于用药前,决奈达隆组AFL持续时间[(2.75±1.94)h/48 h vs(10.29±8.04)h/48 h]明显少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决奈达隆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还能显著减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减少AF、AFL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可有效控制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美托洛尔 决奈达龙 抗心律失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卒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詹家才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对预防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年龄≥65岁非瓣膜性心房...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对预防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年龄≥65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5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HF分为HF组35例,非HF组9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左心耳特点、手术过程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HF组比较,非HF组吸烟、饮酒、既往脑卒中、左心室射血分数、一站式手术比例显著升高,肾功能异常、B型钠尿肽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围术期封堵器类型、左心耳形态、左心耳开口最大值、左心耳开口最大深处、残余分流、心包积液、新发脑卒中、死亡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HF组比较,HF组随访时间显著降低[(12.10±1.30)个月vs(12.72±1.10)个月,P=0.025],再发HF显著升高(8.57%vs 0%,P=0.005)。结论 左心耳封堵术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HF患者安全可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卒中 左心耳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清洋 刘佳 +1 位作者 尤佳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CHF合并IS患者235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型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8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CHF合并IS患者235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型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80例(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57例(40%≤LVEF<50%)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组98例(LVEF≥50%);将随访12个月内再发IS的患者作为再发IS组42例,无再发IS的患者作为无再发IS组193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终点事件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合并IS患者再发I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女性、年龄、吸烟、饮酒、周围血管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B型钠尿肽、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无再发IS组比较,再发IS组糖尿病、凝血酶时间、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显著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251,95%CI:0.196~1.494,P=0.031)和LAD(OR=1.085,95%CI:1.008~1.169,P=0.031)是老年CHF合并IS患者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随访时间及随访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和LAD是老年CHF合并IS患者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清洋 朱业 顾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未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老年CHF患者153例,根据诊断分为CHF组84例,...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未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老年CHF患者153例,根据诊断分为CHF组84例,缺血性脑卒中组69例(CHF+缺血性脑卒中)。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辅助检查指标等临床数据。随访6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CHF分型、CHA_(2)DS_(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OR=2.471,95%CI:1.356~4.502,P=0.003)、HAS-BLED评分(OR=6.626,95%CI:2.049~21.432,P=0.002)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6(95%CI:0.898~0.975,P<0.01);HAS-BLED评分预测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880~0.964,P<0.01)。结论 CHA_(2)DS_(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高是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卒中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及肠道菌群与新发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陈晨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3-1366,共4页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病、肾脏病、脑卒中乃至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全球患病人数高达13亿,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3亿。我国25~34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已超过20%~([1])。调查显示,我国约36.4%的人血压处于正...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病、肾脏病、脑卒中乃至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全球患病人数高达13亿,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3亿。我国25~34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已超过20%~([1])。调查显示,我国约36.4%的人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而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者在未来4年内发展为新发高血压的风险高达51.7%~([2])。截至目前,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仍不明确。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胃肠道微生物组 饮食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应用于心脏同步化治疗系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好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评估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具备置入心脏同步化治疗(CRT)起搏器Ⅰ类和Ⅱ类适应证的HF患者128例,其... 目的评估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具备置入心脏同步化治疗(CRT)起搏器Ⅰ类和Ⅱ类适应证的HF患者128例,其中因冠状窦电极置入失败而置入左束支电极32例作为LBBP组,行传统双心室起搏(BVP)96例作为BVP组。观察置入时2组起搏参数等指标,于术后第1、3、6、12个月至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与心脏起搏器”专病门诊随诊,之后每3~4个月随访1次,完善临床评估、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起搏器功能程控等检查,记录因HF再入院或死亡事件。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末次随访QRS波时限、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LBBP组末次随访QRS波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低于BVP组,LVEF高于BVP组(P<0.05)。2组置入时和末次随访的起搏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BBP组和BVP组再入院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8.75%vs 16.67%,P>0.05)。结论LBBP安全有效,可改善HF患者心功能,可能为传统CRT无效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疗法 左束支区域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