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案追踪法在内分泌科输血安全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静 谢雯俊 刘彦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内分泌科输血安全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个案追踪法原理,应用"追踪地图"、细则评分和座谈等形式对内分泌科8例18例次输血患者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患者权益和沟通得分12.04(满分18分),输血过程医生质...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内分泌科输血安全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个案追踪法原理,应用"追踪地图"、细则评分和座谈等形式对内分泌科8例18例次输血患者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患者权益和沟通得分12.04(满分18分),输血过程医生质控得分12.75(满分25分),护士质控得分28.50(满分34分),护理缺陷重点环节在于护理记录缺陷。结论个案追踪法能发现输血过程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有利于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科 输血 个案追踪法 追踪地图 安全管理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5岁肥胖门诊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参考方程研究
2
作者 张家鸣 王欣宇 +1 位作者 王道荣 孙晓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34,345,共6页
背景 目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已经被广泛用于评估肥胖人群的运动能力,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国外已有研究提出了其他人群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但中国17~45岁且BMI≥30 kg/m^(2)肥胖受试者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研究较少。目的 ... 背景 目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已经被广泛用于评估肥胖人群的运动能力,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国外已有研究提出了其他人群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但中国17~45岁且BMI≥30 kg/m^(2)肥胖受试者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研究较少。目的 为17~45岁门诊肥胖受试者制订6MWT距离参考方程,并评估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美国胸科学会指南,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部就诊的143名年龄17~45岁且BMI≥30 kg/m^(2)的成年人(71名男性和72名女性),进行人体测量和6MWT。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模型建立6MWT距离参考方程,将新建立的6MWT距离参考方程与现有的预测方程进行比较。结果 143名受试者的平均6MWT距离为(506.1±49.8)m,其中男性平均6MWT距离为(515.7±50.1)m,大于女性的平均6MWT距离(496.6±47.9)m(P<0.05)。在年龄段17~23岁、24~30岁、31~37岁以及38~45岁中,男性与女性6MWT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试者的体质量、BMI、最大心率(HR_(max))、心率差(ΔHR)、腰围、舒张压差(ΔDBP)、Borg量表评分差(ΔBorg)与6MWT距离相关(P<0.05),女性受试者的体质量、BMI、腰围与6MWT距离相关(P<0.05)。以步进的方法将潜在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最终建立6MWT距离参考公式:男性y=494.463+1.414×ΔHR-3.903×BMI+0.874×HR_(max),R^(2)=0.429,女性y=670.448+0.299×ΔHR-4.342×BMI-0.195×HR_(max),R^(2)=0.312。结论 17~45岁门诊肥胖受试者中,男性的平均6MWT距离长于女性,且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差异。男性的体质量、BMI、HR_(max)、ΔHR、腰围、ΔDBP、ΔBorg与6MWT距离相关,女性的体质量、BMI、腰围、ΔSBP与6MWT距离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男性和女性分别建立了预测6MWT距离的参考方程,这些公式可能为评估个体的体能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步行试验 距离方程 17~45岁 6分钟步行试验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降糖药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冯颖杰 王雅静 +3 位作者 朱子凡 罗娜 方彭华 张真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0-384,I0001,共6页
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医疗负担。新型降糖药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i)、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DP... 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医疗负担。新型降糖药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i)、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DPP4-i)、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s)、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被发现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通过抑制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降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减少Tau蛋白磷酸化等病理生理过程延缓认知功能障碍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正常型肥胖症患者放牧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质性研究
4
作者 王欣宇 张家鸣 +2 位作者 过泽渊 吴宇婷 孙晓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53-1458,共6页
背景在肥胖率日益增长的现况下,代谢正常型肥胖通过早期干预可以获得良好结局,此类人群出现放牧饮食行为是体质量管理的一个明确障碍因素。了解出现放牧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肥胖症的饮食依从性,但目前缺少相关的质性研究。目... 背景在肥胖率日益增长的现况下,代谢正常型肥胖通过早期干预可以获得良好结局,此类人群出现放牧饮食行为是体质量管理的一个明确障碍因素。了解出现放牧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肥胖症的饮食依从性,但目前缺少相关的质性研究。目的探索代谢正常型肥胖者放牧饮食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COM-B)和理论域框架(TDF)制订访谈提纲,2023年6—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7例代谢正常型肥胖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以COM-B和TDF为编码框架,采用归纳主题法和演绎框架法分析。结果分析归纳出包括缺乏饮食管理知识、认知资源不足、感知和实践影响、不良应对方式、缺乏反思/自发动机、环境与社会影响6个核心主题。结论代谢正常型肥胖者由于自身、医护、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出现放牧饮食行为,应根据患者多维度需求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饮食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放牧饮食行为 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罗娜 朱妍 +2 位作者 张真稳 陈晖 王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89-1095,共7页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对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1:1随机双盲分组,分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血糖...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对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1:1随机双盲分组,分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血糖波动、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C肽、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脆性糖尿病患者12周后,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血糖控制的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P<0.01);胰岛素用量和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明显减少(P<0.01);行馒头餐试验,餐后30 min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的胰高血糖素和GI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P<0.01),而GLP-1(60 min)水平较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升高(P<0.05)。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各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用西格列汀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降低血糖波动的幅度;可能是通过降低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来稳定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糖尿病 西格列汀 胰高血糖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随访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静 谢雯俊 +10 位作者 陆晔 王艳 俞星 郭丽 王金萍 刘小娟 谢丽 刘珊珊 蔡晓丽 严加安 尹桂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分阶段随访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由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实施常规随访,观察组依托糖尿病管理平台,由糖尿病专科护理门...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分阶段随访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由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实施常规随访,观察组依托糖尿病管理平台,由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实施分阶段随访管理。比较患者入组后3、6、9、12个月血糖达标和自我管理行为。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利用糖尿病管理平台实施分阶段随访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糖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 血糖 自我管理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风险分级管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足溃疡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9
7
作者 陆晔 谢雯俊 刘彦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风险分级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行为及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的的影响。方法将有糖尿病足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原则相同,根据Gavin′s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将两组患...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风险分级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行为及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的的影响。方法将有糖尿病足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原则相同,根据Gavin′s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将两组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对照组由专科护士定时采取集中大课堂授课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药物、血糖检测、并发症相关知识宣教;实验组实施分级管理,由2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施对应的一、二、三级管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糖尿病足护理知识与行为得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5)。随访24个月,实验组未发生足溃疡,对照组1例发生足溃疡发生;实验组低、中、高危足患者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足风险分级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行为水平,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风险分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晖 张真稳 +2 位作者 朱妍 沈捷 马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9-1632,1640,共5页
目的:分析伴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PCOS伴NAFLD组(PCOS1组27例)和PCOS不伴NAFLD组(PCOS2组23例)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分析伴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PCOS伴NAFLD组(PCOS1组27例)和PCOS不伴NAFLD组(PCOS2组23例)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皮质醇(F)、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LE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PCOS2组ALT、BMI和WHR低于PCOS1组(P<0.01)。PCOS2组TG、Lp(a)、FINS、LEP水平低于PCOS1组(P<0.05)。PCOS2组F、HDL-C高于PCOS1组(P<0.05)。PCOS1组HOMA-IR与LEP、BMI、Lp(a)呈正相关趋势。PCOS2组HOMA-IR与T呈正相关趋势。结论:PCOS伴NAFLD患者代谢异常以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为主要特征;PCOS不伴NAFLD患者以T升高为主要特征。PCOS、NAFLD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存在相关性,对伴或不伴NAFLD的PCOS患者在干预和治疗上应采用不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锌转运8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娜 杨涛 +3 位作者 王知笑 张真稳 王艳 朱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0-143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锌转运8自身抗体(ZnT8A)的关系。方法:选取初发的T1DM患者32例,10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锌转运8自身抗体(ZnT8A)的关系。方法:选取初发的T1DM患者32例,10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水平、ZnT8A抗体的检测;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ZnT8A抗体滴度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25(OH)I)3水平[(69.4±9.2)nmol/L]比较,T1DM组的血清25(OH)D,水平[(36.8±6.1)nmol/L]显著降低(P〈0.01);在维生素D缺乏人群中,T1DM的患病风险增加(OR=3.16,95%CI:3.02~3.31);②根据25(OH)D,水平由高到低分为3组,结果发现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维生素D充足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zn8TA阳性率升高(P〈0.05);③znT8A阳性率与25(OH)D3水平负相关(r=-1.036,P〈0.05)。结论:①T1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T1DM的患病风险增高;②血清25(OH)D,水平可能影响ZnT8A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OH)D3 1型糖尿病 锌转运8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HCY和血流变学指标的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晖 郭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25-326,329,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根据眼底镜检查或眼底照相结果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26例和DR组24例,2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并...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根据眼底镜检查或眼底照相结果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26例和DR组24例,2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HCY和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结果:正常对照组HCY、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SDM组和DR组(P<0.05);DR组HCY、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S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HCY、血液流变性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变化更明显,检测糖尿病患者HCY、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 红细胞压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49
11
作者 陆晔 谢雯俊 刘彦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9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全院各病区选取护士1~2人共63人组成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其接受系统培训后由其对本病区护士进行再培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结果干预后全院护士对糖尿病相关... 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全院各病区选取护士1~2人共63人组成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其接受系统培训后由其对本病区护士进行再培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结果干预后全院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均P<0.01),非专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改善(均P<0.01),糖尿病护理缺陷从2008年6起下降至2011年0起。结论糖尿病联络护士的设立有利于提高非专科的糖尿病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联络护士 糖尿病专科 非糖尿病病区 护理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娜 朱妍 +3 位作者 张真稳 陈晖 王艳 李翠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23-16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89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85例、单纯糖尿病组104例。100例非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89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85例、单纯糖尿病组104例。100例非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RBP4浓度、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根据RBP4浓度由低到高按三分位法将189例T2DM患者分为3组,比较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分析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RBP4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最显著的因素。结果:T2DM患者(AS组和非AS组)的血浆RBP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BP4上三分位组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BP4下、中、上三分位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分别为14.5%、21.4%和48.2%,RBP4上三分位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大血管动脉硬化与年龄、病程、RBP4、HbA1c、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RBP4浓度与BMI、SBP、血糖、FINS、HOMA-IR呈正相关。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浆RBP4、年龄、病程、LDL-C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RBP4呈正相关关系,高血浆RBP4可能是T2DM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彩凤 徐道亮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81-286,共6页
分析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管理不足的影响因素,明确实现骨质疏松骨折规范化管理需要优先解决的3个量标,即继发性病因筛查、骨密度测定和/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及生活方式调整教育等。通过对具体化、可测量、便于动态比较... 分析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管理不足的影响因素,明确实现骨质疏松骨折规范化管理需要优先解决的3个量标,即继发性病因筛查、骨密度测定和/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及生活方式调整教育等。通过对具体化、可测量、便于动态比较的指标如继发性病因筛查率、骨密度检测率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率、接受骨质疏松教育率、出院后医师随访率、患者随诊率、患者出院后服药情况、持续时间、出院到第1次复诊时间、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再发骨折发生率等动态评价,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质量管理模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循环管理,实现对该类患者管理的标准化,建立地区技术标准并加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血钾危象起病的Addison病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彦 王艳 张真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51-3251,共1页
患者男,37岁。因“纳差乏力1个月.加重1周”于2012年12月收入我院。曾有结核患者接触史。外院多次查血钾升高,最高血钾:8.45mmol/L,伴纳差、恶心、乏力,查肾功能正常,予速尿排钾等治疗后血钾一度有所下降,但很快又有上升.全... 患者男,37岁。因“纳差乏力1个月.加重1周”于2012年12月收入我院。曾有结核患者接触史。外院多次查血钾升高,最高血钾:8.45mmol/L,伴纳差、恶心、乏力,查肾功能正常,予速尿排钾等治疗后血钾一度有所下降,但很快又有上升.全身情况无明显好转,建议转入我院进一步行透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钾危象 ADDISON病 透析治疗 肾功能正常 全身情况 接触史 高血钾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特征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晖 张真稳 +2 位作者 朱妍 沈捷 马向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探讨育龄期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与代谢特点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伴和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2008~2009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育龄期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与代谢特点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伴和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2008~2009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50例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表现、内分泌与代谢特点。比较两组患者NAFLD、胰岛素抵抗(I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发生情况及一般临床参数。结果:50例PCOS患者中育龄期与青春期患者分别有34例和16例,主诉有月经稀发、无排卵、不育,高雄激素表现包括多毛、痤疮、脂溢性脱发和高雄激素血症,代谢紊乱表现包括肥胖或超重、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血脂紊乱。育龄期患者中按不同方法计算IR者占25.6%~41.2%。青春期患者中按不同方法计算的IR者占40.8%~50.6%。PCOS组NAFLDI、R、ALT升高的发生率与非PCOS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OS是涉及多系统的疾病,要重视PCOS患者,特别是青春期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的筛查与诊治。NAFLD在PCOS患者中患病率高。PCOS、NAFLD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流变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媛 陈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血液流变学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有下肢动脉病变(A组)32例,未合并下肢动脉病变(B组)38例,和健康对照组(C组)30例纳入研究,测定3组血流变学指标、HCY。... 目的:研究观察血液流变学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有下肢动脉病变(A组)32例,未合并下肢动脉病变(B组)38例,和健康对照组(C组)30例纳入研究,测定3组血流变学指标、HCY。3组同时测血脂、体重指数、血糖、腰臀比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A、B组同型半胱氨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较C组增高明显(P<0.05),与B组比较,A组同型半胱氨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高粘滞血症,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变化更明显,HCY升高、血流变异常与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抗体与HLA-A等位基因的关系
17
作者 罗娜 朱妍 +3 位作者 张真稳 王艳 王知笑 杨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80-1583,158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与HLA-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性检测104例江苏地区汉族T1DM患者与110例正常对照的GADA、... 目的:探讨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与HLA-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性检测104例江苏地区汉族T1DM患者与110例正常对照的GADA、ICA和IAA。从外周血中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检测T1DM患者和正常对照的HLA-A基因频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T1DM发病年龄及自身抗体与HLA-A基因频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T1DM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03、A*24频率明显升高,A*01、A*11、A*31频率明显下降。起病年龄20岁以下的急性起病T1DM患者与20岁以上患者比较,携带HLA-A*24基因型频率增高,而HLA-A*31等位基因频率减少。携带HLA-A*03等位基因的急性起病T1DM患者GADA、ICA阳性率高于不携带A*03者;携带HLA-A*24等位基因的急性起病T1DM者ICA阳性率高于不携带A*24者。结论:本研究发现在江苏地区急性起病的T1DM患者中,A*03、A*24是易感基因,而A*01、A*11、A*31是保护性基因,A*31可能延缓1型糖尿病的发病;A*31与发病年龄正相关,ICA、A*24与发病年龄负相关;A*03、A*24与GADA正相关,A*24与ICA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自身抗体 HL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5
18
作者 乔敏 冯尚勇 +1 位作者 沈德娟 夏炳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评价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33个结节的超声图像,按照C-TIRADS提出的超声特征分析各征象的... 目的评价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33个结节的超声图像,按照C-TIRADS提出的超声特征分析各征象的恶性比例,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及C-TIRADS对433个甲状腺结节进行风险分层,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各风险分层的恶性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实性、垂直位、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缘模糊/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超声征象恶性率明显高于同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0、32.042、22.056、92.479、87.454,P均<0.01);良性彗尾征恶性率明显低于同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3,P<0.01)。433个结节根据ACR-TIRADS分为1~5类,恶性率分别为0、0、2.6%、10.8%、66.0%;根据C-TIRADS分为2、3、4A、4B、4C、5类,恶性率分别为0、0、3.9%、36.4%、69.0%、100.0%。ACR-TIRADS与C-TIRADS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0.831、94.1%、57.6%、66.0%、91.7%、74.6%及0.830、79.2%、72.7%、71.7%、80.0%、75.8%。结论ACR-TIRADS及C-TIRADS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CR-TIRADS的诊断敏感度更高;C-TIRADS的特异度更高,且操作简便,分层更细,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娜 张真稳 +4 位作者 朱妍 孙晓芳 王艳 冯尚勇 佘敦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2-9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89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T2DM组104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85例,100例无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89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T2DM组104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85例,100例无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检测;根据25(OH)D3水平由高到低按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25(OH)D3高、中、低3组,比较3组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与单纯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25(OH)D3水平由高到低进行分组的3组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分别为:14.29%、25.40%和48.73%,25(OH)D3低水平组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显著高于25(OH)D3中、高水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呈明显负相关,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二醇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丙酮检测的糖尿病呼吸气敏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雨晗 吴凯迪 +1 位作者 刘彦 张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82-187,共6页
从二元金属氧化物、三元金属氧化物和有机材料三个方面,归纳了基于丙酮检测的糖尿病呼吸气敏感材料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通过在气敏材料中添加复合成分,改变材料形貌、晶粒尺寸、晶体结构,利用光激发、超声处理,以及控制工作温度均可... 从二元金属氧化物、三元金属氧化物和有机材料三个方面,归纳了基于丙酮检测的糖尿病呼吸气敏感材料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通过在气敏材料中添加复合成分,改变材料形貌、晶粒尺寸、晶体结构,利用光激发、超声处理,以及控制工作温度均可提升材料对丙酮气体的响应。最后,对糖尿病呼吸气敏感材料进行展望,以期为丙酮呼吸传感器材料的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气体传感器 呼吸气检测 丙酮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