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性对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昌荣 侯亚龙 陈正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77,共12页
采用HS-SPME-GC/MS分析,研究戊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阿拉伯糖的手性构型差异决定其反应活性;反应120min内,D-阿拉伯糖体系更易产生阈值较低的硫醇和硫醚类风味化合物,L-阿拉伯糖则形成了更多阈值较高的... 采用HS-SPME-GC/MS分析,研究戊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阿拉伯糖的手性构型差异决定其反应活性;反应120min内,D-阿拉伯糖体系更易产生阈值较低的硫醇和硫醚类风味化合物,L-阿拉伯糖则形成了更多阈值较高的醇、酚和烷烃类化合物;反应180min后,D-和L-阿拉伯糖两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挥发性产物的含量趋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 手性 固相微萃取耦合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模型体系Maillard反应热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侯亚龙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6,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热分析方法,对L-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以及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非水相Maillard反应热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采用热质联用分析方法对阿拉伯糖/半胱氨酸体系挥发性产物形... 采用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热分析方法,对L-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以及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非水相Maillard反应热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采用热质联用分析方法对阿拉伯糖/半胱氨酸体系挥发性产物形成的热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L-阿拉伯糖和L-半胱氨酸混合物的降解活化能大大低于它们各自的降解活化能;(2)L-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体系早期Maillard反应是一个吸热过程,反应的进行对温度及特定温度条件下的加热时间有依赖性;(3)大多数Maillard反应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在第二失重阶段形成,H2S也只在第二失重段产生,说明半胱氨酸Strecker降解脱H2S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含硫化合物的形成需要H2S的参与,因而它们的产生同样需要较高反应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 热重分析 同步差热分析 热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水解玉米芯制备还原糖液及其在烟用反应型香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利 侯亚龙 罗昌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1-387,共7页
玉米芯中富含木糖和阿拉伯糖,研究表明玉米芯是生产Maillard反应香料前驱体—戊糖的良好原料。以玉米芯为原料,提取得到戊聚糖,运用稀酸水解法获得还原糖液。HPLC-ELSD法测定表明还原糖液富含木糖和阿拉伯糖。将标准化的还原糖液与氨基... 玉米芯中富含木糖和阿拉伯糖,研究表明玉米芯是生产Maillard反应香料前驱体—戊糖的良好原料。以玉米芯为原料,提取得到戊聚糖,运用稀酸水解法获得还原糖液。HPLC-ELSD法测定表明还原糖液富含木糖和阿拉伯糖。将标准化的还原糖液与氨基酸混和后,经Maillard反应获得了不同风味的反应型香料,为反应型香料的生产找到了一种廉价易得的戊糖原料,并为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玉米芯找到了新的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酸法水解 还原糖 烟用反应型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时间对L-阿拉伯糖/半胱氨酸体系挥发性产物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罗昌荣 侯亚龙 +1 位作者 徐利 陈正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9-555,共7页
对反应时间对L-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形成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不同风味物质含量变化并不一致,在反应时间60~120 min间多数肉类风味物质含量达到最大,而醇、醛、酮和酚等化合物的含量... 对反应时间对L-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形成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不同风味物质含量变化并不一致,在反应时间60~120 min间多数肉类风味物质含量达到最大,而醇、醛、酮和酚等化合物的含量随反应时间延长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时间 阿拉伯糖/半胱氨酸 模型体系 挥发性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核糖/L半-胱氨酸模型体系Maillard反应热学性质分析
5
作者 侯亚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5,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D-核糖、L-半胱氨酸以及核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非水相Maillard反应热学性质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热质联用分析方法对核糖/半胱氨酸体系挥发性产物形成的热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D-核糖、L-半胱氨酸以及核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非水相Maillard反应热学性质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热质联用分析方法对核糖/半胱氨酸体系挥发性产物形成的热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D-核糖和L-半胱氨酸混合物的降解活化能大大低于它们各自的降解活化能;②D-核糖/L-半胱氨酸体系早期Maillard反应是一个吸热过程,反应的进行对温度及特定温度条件下的加热时间有依赖性。③大多数Maillard反应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在第二失重阶段形成,H2S也只在第二失重段产生,说明半胱氨酸Strecker降解脱H2S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含硫化合物的形成需要H2S的参与,因而它们的产生同样需要较高反应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 热重分析 同步差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