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端切换拓扑下基于二值通信的多智能体系统容错控制
1
作者 王祚 朱延正 +2 位作者 陈新开 杨帆 苏春翌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7-1358,共12页
针对一类双端切换拓扑下基于二值通信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其迭代学习容错均值一致性控制问题.为降低通信负担和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假设每个智能体只能从其邻居处接收到二值信息,建立一类双端切换拓扑结构以调控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针对一类双端切换拓扑下基于二值通信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其迭代学习容错均值一致性控制问题.为降低通信负担和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假设每个智能体只能从其邻居处接收到二值信息,建立一类双端切换拓扑结构以调控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放宽通信拓扑在时间轴上需要完整生成树的限制.在双迭代尺度框架下,通过二值信息的估计过程和迭代学习控制技术的交替使用,实现对智能体邻居状态的估计,并完成均值一致性控制任务.进一步地,针对系统存在执行器故障的影响,提出一种迭代学习容错均值一致性控制方案,利用迭代学习实现对故障参数的迭代估计,以保证系统在执行器故障影响下的性能.基于非负的复合能量函数理论,证明所得到的误差系统是有界的.最后,利用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二值通信 双端切换拓扑 均值一致性 容错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BOT为电子传输层的聚合物蓝色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3 位作者 许少鸿 齐藤觉 长友隆男 大本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3-365,共3页
以BBOT为电子传输层的聚合物蓝色发光二极管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系,上海201800)齐藤觉,长友隆男,大本修(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108,日本)在前篇文章中[1],我们报导了以peryl... 以BBOT为电子传输层的聚合物蓝色发光二极管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系,上海201800)齐藤觉,长友隆男,大本修(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108,日本)在前篇文章中[1],我们报导了以perylene掺杂的PVCz聚合物单层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传输层 BBOT 发光二极管 聚合物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聚合物薄膜的蓝色电致发光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2 位作者 许少鸿 齐藤觉 长友隆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掺杂聚合物薄膜的蓝色电致发光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1800)齐藤觉,长友隆男(东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日本)有机薄膜电致发光(OTFEL)自从Tang[1,2]发表了高效、... 掺杂聚合物薄膜的蓝色电致发光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1800)齐藤觉,长友隆男(东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日本)有机薄膜电致发光(OTFEL)自从Tang[1,2]发表了高效、高亮度的双层结构器件以来,因其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 高聚物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效率及稳定性改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2 位作者 许少鸿 长友隆男 大本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2-375,共4页
不久前,我们报导了以TPD为空穴传输层,Alq为电子传输兼发光层的双层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定电流密度6mA/cm^2连续驱动下,初始亮度106cd/m^2下降至一半亮度的时间为120小时,而继续操作500小时,亮度仍有38cd/m^2。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道... 不久前,我们报导了以TPD为空穴传输层,Alq为电子传输兼发光层的双层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定电流密度6mA/cm^2连续驱动下,初始亮度106cd/m^2下降至一半亮度的时间为120小时,而继续操作500小时,亮度仍有38cd/m^2。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道一个在上述器件的空穴传输层TPD中掺杂而构成的新器件。这个新器件发光亮度和效率比原器件增加了50%,而稳定性增加了近10倍,初始亮度165cd/m^2的半亮度寿命达1200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体装置的微血管网内红细胞流动和分布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芬 胡瑞清 +2 位作者 山田崇 贺缨 小野直树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实体肿瘤血管具有扩张、扭曲、不规则分支以及分支间连接絮乱等特征.为了考察这些特征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将肿瘤血管简化为垂直相互贯通的微血管网,借助微流体实验装置,以一定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作为流动介质,研究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 实体肿瘤血管具有扩张、扭曲、不规则分支以及分支间连接絮乱等特征.为了考察这些特征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将肿瘤血管简化为垂直相互贯通的微血管网,借助微流体实验装置,以一定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作为流动介质,研究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动和分布特性.具体实验方案如下:首先,采用软刻蚀技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上加工出微血管网;然后,采用微注射泵控制微血管网入口处的红细胞悬液流量,使用倒置显微镜和高速摄影系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包Piv-lab及高速摄影配套软件对获得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提取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动和分布数据.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动和分布特性受悬液内的红细胞压积(hematocit,Hct)的影响.红细胞随悬液Hct的不同呈现2种运动轨迹:一种为仅沿着轴向微管道流动;另一种是从轴向微管道流入并穿过径向微管道,再进入另一侧的轴向微管道.另外,入口流量相同时,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动速度随Hct变化呈现不同,Hct为3%和5%的红细胞速度要明显高于Hct为1%的红细胞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 微流体装置 红细胞悬液 流动特征 红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稳定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3 位作者 许少鸿 高桥寿明 长友隆男 大本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稳定性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材料系,上海201800)高桥寿明,长友隆男,大本修(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日本)解决有机电致发光的稳定性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在相继报道了高...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稳定性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材料系,上海201800)高桥寿明,长友隆男,大本修(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东京日本)解决有机电致发光的稳定性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在相继报道了高亮度的蓝色及绿色器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关联量化系统的分散输出反馈H-infinity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宁 沈晓瑜 +1 位作者 桂卫华 翟贵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1-747,共7页
研究了不确定关联网络系统动态输出反馈分散H_∞控制器和量化器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下述依赖于控制器状态和系统输出的量化控制策略。每个控制器的输出经过量化器量化后输入到子系统中。由于对数据量化而引起的量化效应使得原始信号和实... 研究了不确定关联网络系统动态输出反馈分散H_∞控制器和量化器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下述依赖于控制器状态和系统输出的量化控制策略。每个控制器的输出经过量化器量化后输入到子系统中。由于对数据量化而引起的量化效应使得原始信号和实际应用信号之间存在偏差,这些偏差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假设系统的输出反馈H_∞控制器已经得到,采用动态量化器分别对控制器的状态、系统测量输出和控制输入进行量化,通过调节动态量化器的缩放参数,使得整个闭环系统渐进稳定并且仍能满足一定的H_∞性能指标。控制器和量化器的参数都是以分散的形式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网络系统 动态输出反馈 时变量化器 分散控制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车辆控制分析的驾驶模拟装置
8
作者 唐新蓬 小口泰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215,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用于人/车系统控制分析的驾驶模拟装置。该装置的特点:(1)可模拟横摆、侧倾和纵倾三自由度运动,横摆运动可达360°;(2)采用了水平视角达135°的宽大屏幕显示模拟道路与环境的图象;(3)转向盘有操作手感;(4)可模拟车辆... 本文介绍了用于人/车系统控制分析的驾驶模拟装置。该装置的特点:(1)可模拟横摆、侧倾和纵倾三自由度运动,横摆运动可达360°;(2)采用了水平视角达135°的宽大屏幕显示模拟道路与环境的图象;(3)转向盘有操作手感;(4)可模拟车辆的滑移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模拟装置 模拟 汽车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阶多智能体系统设计编队的充要条件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格升 黄迟 翟贵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7,共7页
为了研究组成有向图的三阶多智能体系统设计理想编队的充要条件,假设每个节点的控制输入是基于其状态与其相邻节点之间的信息量来决定的,并用分段连续可微的向量来表示理想的时变编队;将编队问题转化为一致问题,再通过使用复系数的Hurw... 为了研究组成有向图的三阶多智能体系统设计理想编队的充要条件,假设每个节点的控制输入是基于其状态与其相邻节点之间的信息量来决定的,并用分段连续可微的向量来表示理想的时变编队;将编队问题转化为一致问题,再通过使用复系数的Hurwitz多项式的判别方法来证明相关结论。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一个使得三阶多智能体系统实现理想编队的充要条件,实例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多智能体系统 编队 有向图 复系数Hurwitz多项式 多智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雷电冲击试验波形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Nobuaki Nishimura Satoshi Matsumoto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93-99,共7页
当冲击试验电压高时,冲击试验电压的波形叠加过冲和振荡。这是由于冲击试验回路的残余电感、被试设备的大杂散电容或二者共同作用产生的。文章用4次微分方程式对振荡冲击试验的等值回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波形可分为非振荡波头、振荡... 当冲击试验电压高时,冲击试验电压的波形叠加过冲和振荡。这是由于冲击试验回路的残余电感、被试设备的大杂散电容或二者共同作用产生的。文章用4次微分方程式对振荡冲击试验的等值回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波形可分为非振荡波头、振荡波头、非极性反转波尾、非振荡的极性反转波尾和振荡极性反转波尾5个部分。非振荡的极性反转波尾和振荡极性反转波尾的产生原理是不同的。波形的高频分量定义为振荡波形,非振荡波形是不含振荡波形成份的波形。文章的研究结果是后者的产生原因和等值电阻、等值电感的关系以及4次方程的根有关。文章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极性反转 振荡波 4次微分方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