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FeOx催化剂动态生成Pd^δ+⁃Fe^2+界面高效催化逆水煤气变换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殿宇 刘放 +8 位作者 杜鹏飞 李梦维 吴兆萱 丰义兵 赵阳 徐晓燕 张新星 路军岭 杨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通过一系列原位、非原位表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解吸/还原/氧化(TPD/TPR/TPO)、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系统地研究了Pd/FeOx催化剂的逆水煤气变换反应(RWGS)。以Pd(acac)2为前驱体合成了高... 通过一系列原位、非原位表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解吸/还原/氧化(TPD/TPR/TPO)、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系统地研究了Pd/FeOx催化剂的逆水煤气变换反应(RWGS)。以Pd(acac)2为前驱体合成了高度分散的Pd/FeOx催化剂,在400℃下,RWGS的CO2转化率高达29%,CO选择性超过98%,在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催化剂中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原位表征方法,我们进一步研究了Pd/SiO2和Pd-Fe/SiO2,并明确指出了Pd-FeOx界面对促进RWGS反应的重要作用。准原位XPS实验进一步揭示了Pd/FeOx界面上动态形成的Pd^δ+-Fe^2+物种是高效催化C=O离解的活性位点。因此,实验结果证明,反应过程中动态形成的Pd^δ+-Fe^2+界面可以显著提高RWGS的活性和选择性,对CO2吸附、C=O解离和CO脱附都起到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界面 反应机理 多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