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微偏腺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应光 董世蓉 +2 位作者 汪露祥 赵剑 刘利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并行黏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6例均有子宫颈腺体显著增生,腺体腔缘面呈花边状、锯齿状或乳头状突入到腺管腔内,并有...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并行黏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6例均有子宫颈腺体显著增生,腺体腔缘面呈花边状、锯齿状或乳头状突入到腺管腔内,并有成角状外翻,腺体呈浸润性生长。黏液组织化学:AB(pH1.0、2.5)/PAS染色证实,腺体腔内为混合性黏液,主要含唾液酸黏液,硫酸黏液减少,中性黏液较多。免疫表型:CEA(5/6)阳性,CA125(6/6)阴性。vimentin、SMA浸润性腺体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6/6)阳性。结论子宫颈微偏腺癌以其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细胞轻微的异型、AB/PAS阳性、CEA阳性及腺体周围反应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微偏腺癌 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诊断T1-T2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虎 戴敏 +5 位作者 吴树剑 董明松 朱先锋 过永 杨飞 张晓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ML)方法诊断T1-T2期结直肠癌(CRC)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搜集2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T2期CRC患者(45例有LNM)资料,按7:3分为训练组(170例)和内部验证组(73例)。比较组间临床、CT指标,构建临...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ML)方法诊断T1-T2期结直肠癌(CRC)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搜集2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T2期CRC患者(45例有LNM)资料,按7:3分为训练组(170例)和内部验证组(73例)。比较组间临床、CT指标,构建临床CT模型;利用静脉期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经降维、筛选,获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基于临床CT指标和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观察各模型诊断LNM的效能。结果:组间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类抗原CA19-9(CA19-9)、CT淋巴结短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临床CT模型、Rad-score模型、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依次为0.694、0.851、0.876(训练组)和0.691、0.861、0.917(验证组)。联合模型AUC优于临床CT模型(均P<0.001);联合模型决策曲线(DCA)分析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阈值概率为0.08~0.73、0.13~0.85时临床有净获益。结论:CT影像组学结合ML方法有助于T1-T2期CRC是否发生LNM的正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沉积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张晓金 张应开 +5 位作者 谢闵 吴树剑 朱先锋 过永 董明松 张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癌(CC)淋巴结转移(LNMs)与肿瘤沉积(TD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7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N分期阳性的192例CC患者资料.按手术病理将样本分为LNMs组(n=107...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癌(CC)淋巴结转移(LNMs)与肿瘤沉积(TD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7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N分期阳性的192例CC患者资料.按手术病理将样本分为LNMs组(n=107)和TDs组(n=8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组间独立影响因子.样本按7:3随机分成训练组(n=134)和验证组(n=58),单因素分析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采用决策树(DT)、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弹性网络(ENet)、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NB)6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鉴别LNMs与TDs的预测模型,筛选出最佳输出模型并将其可视化.结果:术前增强CT分类指标环周切缘(CRM)、壁外血管侵犯(EMVI)及结节强化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24~0.763),其他指标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0.818~0.970).LNMs与TDs组间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前癌胚抗原(CEA)、肿瘤强化、CRM、EMVI及腹腔积液5个独立影响因子(P<0.05);训练与验证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LR、RF、ENet、SVM、NB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779、0.742、0.810、0.856、0.817(训练组)以及0.881、0.836、0.817、0.843、0.893、0.840(验证组).SVM为本研究最佳输出模型,EMVI是贡献最大的特征;腹腔积液和肿瘤强化贡献也较显著;术前CEA和CRM贡献相对较小.结论:基于增强CT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癌LNMs与TDs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机器学习 结肠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RADS V2.1评估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蔡二朋 左宗叶 +5 位作者 汤凯 张林杰 邱俊 高俊 王颜 秦海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29,17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V2.1版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 目的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V2.1版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外周带PCa患者(研究组)和21例局灶性CP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双参数(bi-parameter,bp)-MRI(T2WI+DWI)、多参数(multi-parameter,mp)-MRI(T2WI+DWI+DCE-MRI)扫描方案的PI-RADS V2.1评分、DCE-MRI扫描定量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诊断方案对外周带PCa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bp-MRI、mp-MRI扫描方案PI-RADS V2.1评分分别为(4.12±0.88)、(4.31±0.7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2±1.14)、(2.52±1.22)分,P<0.05。研究组DCE-MRI定量值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bp-MRI、mp-MRI、K^(trans)、K_(ep)诊断外周带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分别为0.780(0.672~0.866)、0.857(0.759~0.926)、0.734(0.622~0.828)、0.818(0.716~0.896),mp-MRI诊断效能较bp-MRI稍高(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t(p)法建立ROC拟合诊断模型,结果显示K_(ep)+K^(trans)、mp-MRI+K^(trans)、mp-MRI+K_(ep)对外周带PCa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_(ep)+K^(trans)的诊断效能与bp-MRI、mp-MRI、K^(trans)、K_(e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MRI+K^(trans)的诊断效能分别高于bp-MRI、mp-MRI、K_(ep)、K^(trans)(P<0.05);mp-MRI+K_(ep)的诊断效能分别高于bp-MRI、K^(trans)(P<0.05)。结论基于PI-RADS V2.1 mp-MRI、bp-MRI与DCE-MRI定量值K^(trans)、K_(ep)对外周带PCa与局灶性CP的鉴别诊断效能相当,且两定量参数联合,或分别与mp-MRI联合能有效提高诊断效能,能够为临床不同适应症患者的诊断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带前列腺癌 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转运常数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双参数MRI列线图诊断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虎 陶凌松 +4 位作者 戴敏 朱先锋 过永 徐光兴 张晓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22-727,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及双参数MRI(biparametric MRI,bpMRI)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包膜外侵犯(extraprostatic extension,E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4年5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107例PCa患者资料,按根治性前列腺切... 目的:探讨临床及双参数MRI(biparametric MRI,bpMRI)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包膜外侵犯(extraprostatic extension,E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4年5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107例PCa患者资料,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分为EPE组(n=42)和器官局限组(n=65)。比较临床风险指标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前列腺穿刺术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评分、MRI指标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及bpMRI组间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EPE的临床模型、联合模型并筛选出独立影响因子;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子、模型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比较模型AUC间的差异;绘制列线图,并进行性能评估。结果:两组间tPSA、PSAD、前列腺穿刺术ISUP评分、PI-RADS评分及bp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模型AUC为0.821;联合模型及其独立影响因子PSAD(OR=25.992)、前列腺穿刺术ISUP评分(OR=1.676)、bpMRI(OR=10.729)AUC分别为0.899、0.813、0.770、0.793,P<0.001。联合模型优于临床模型(Z=2.502,P=0.012);5折交叉验证平均AUC为0.887,模型校准度高,阈值范围在5%~85%时有临床获益。结论:基于临床、bpMRI指标衍生的联合模型列线图诊断PCa EPE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包膜外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戴敏 杨文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癌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镜检显示病变边界清楚,以软骨肉瘤为主,其边缘有少量分化较差的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免疫表型:软... 目的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癌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镜检显示病变边界清楚,以软骨肉瘤为主,其边缘有少量分化较差的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免疫表型:软骨肉瘤细胞vimentin强阳性,S100蛋白阳性,ER、PR、cerbB2和CK(AE1/AE3)均阴性;癌细胞CK(AE1/AE3)、ER、PR及cerbB2均阳性,vimentin、S100蛋白阴性。结论原发于乳腺的癌肉瘤较罕见,诊断需与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以及软组织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肉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小鼠颈总动脉斑块Fractalkine与TLR4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增祥 谢闵 +1 位作者 黄小梅 卢林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与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24只apo E-/-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阿伐他汀干预组。12周后实验结束,检测动物血脂、颈总动脉斑块面积... 目的探讨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与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24只apo E-/-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阿伐他汀干预组。12周后实验结束,检测动物血脂、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和血管狭窄率,评价AS病变严重程度。最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斑块内fractalkine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高脂饮食组颈总动脉AS斑块面积和血管狭窄率分别是普通饮食组的近4倍和3倍多;而药物干预组二者均降低,但只有血管狭窄率减少有统计学差异【(35.27±3.84)vs.(27.02±2.69),P<0.05】;斑块处fractalkine、TLR4的表达在高脂饮食组升高【(3.24±0.96)vs.(10.69±2.11)、(1.29±0.57)vs(9.32±1.02)],经阿伐他汀干预后表达均下降[(10.69±2.11)vs(5.73±1.30)、(9.32±1.02)vs(3.32±0.51),(P<0.05)]结论在apo E-/-小鼠AS斑块内,fractalkine和TLR4呈协同性表达,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分子机制,并在A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趋化因子 TOLL样受体4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中IGFB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5 位作者 胡浩然 吕大伦 张帆 吴海龙 孙燃 谢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TNBC和40例非TNBC病例采用组织芯...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TNBC和40例非TNBC病例采用组织芯片方法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IGFBP2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TNBC组和非TNBC组中,IGFBP2的阳性率分别是35.6%和85.0%;与非TNBC组相比,TNBC组IGFBP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30),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CK5/6或EGFR表达、Ki-67增殖指数、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与非TNBC相比,TNBC组患者IGFBP2表达下降,且IGFBP2表达与TNBC患者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乳腺癌 IGFBP2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p27、CyclinD1、MMP-9蛋白和相关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赵剑 戴敏 +1 位作者 孙燃 许亚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8期2890-2897,共8页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GC)组织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116例GC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Hp...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GC)组织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116例GC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分别为76、40例,Hp阳性组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又分为良好预后组、不良预后组,分别为56、20例。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各组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490-3p、miR-146a表达,分析癌组织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490-3p、miR-146a表达与Hp阳性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分析Hp阳性GC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结果 GC组织p27蛋白和miR-490-3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Hp阳性组癌组织p27蛋白和miR-490-3p表达低于Hp阴性组,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Hp阴性组(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Hp阳性GC患者癌组织p27蛋白、miR-490-3p表达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与良好预后组相比,不良预后组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占比及癌组织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较高,而癌组织p27、miR-490-3p表达较低(P<0.05)。Ⅲ~Ⅳ期、p27蛋白低表达、MMP-9蛋白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均为Hp阳性GC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Hp阳性GC不良预后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4,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6.79%。结论 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miR-490-3p在Hp阳性GC患者中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且Ⅲ~Ⅳ期、p27蛋白、miR-490-3p低表达、MMP-9蛋白高表达为Hp阳性GC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p阳性GC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p27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小核糖核酸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轻微偏离性腺癌——粘液样变异型
10
作者 胡应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子宫颈轻微偏离性腺癌 粘液样变异型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维 刘蕾 +2 位作者 管绍羊 盛昭 孙雯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评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FNAC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97例,其中25例因标本不满意予以剔除,282例患者进行了BR... 目的:评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FNAC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97例,其中25例因标本不满意予以剔除,282例患者进行了BRAF/RAS基因检测,22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FNAC、BRAF、RAS,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分析FNAC诊断为非典型病变、且术后病理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BRAF/RAS基因的阳性率为42.9%,其中超声TI-RADS分类4B以上的亚组,BRAF的阳性率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单独应用FNAC对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0%,联合BRAF基因检测,其敏感性可提高到89.3%、特异性为96.6%,诊断的准确率由82.8%提升到85.9%。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通过超声TI-RADS分类筛查出高危患者(尤其是4B及以上的),联合FNAC和BRAF基因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BRAF RAS TI-RADS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安徽省皖南地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TGF-β通路候选基因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丽娟 钟芳芳 +2 位作者 吴平平 曹晓智 卢林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7-961,共5页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TGF-β通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通路,由于人种遗传差异性,中国人群中是否与疾病相关尚不确定。文中探讨安徽皖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 纵向随访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及皖南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TGF-β通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通路,由于人种遗传差异性,中国人群中是否与疾病相关尚不确定。文中探讨安徽皖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 纵向随访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及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2例,提取DNA保存并对选取的5个候选基因进行分型,评价患者基因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不同遗传模型下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联。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上POU2AF1基因SNP rs10749971的A等位基因在加性、隐性遗传模型下,均显著增加具有Ⅲ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风险(HR=1.968,P=0.004;HR=2.174,P=0.010);BMP2基因SNP rs961253的C等位基因在隐形遗传模型下,可同时增加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复发(HR=1.992,P=0.005)及死亡风险(HR=3.161,P=0.007),SMAD7基因SNP rs4464148的A等位基因在显性遗传模型下可显著降低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HR=0.382,P=0.017;HR=0.230,P=0.006)。对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多基因累积效应显示,基因高风险组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HR=15.512,95%CI:1.611-149.360)。结论 在不同遗传模型下,TCF-β通路上的POU2AF1、BMP2及SMAD7基因的SNP位点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存在关联,且随着携带不利基因数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基因多态性 TGF-β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诱导激酶2与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超 王羽 +3 位作者 高红亮 张逸 戴敏 李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7-613,共7页
目的:探究慢性血吸虫病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否与盐诱导激酶2(SIK2)相关。方法:标本来自于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63例手术患者,其中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CRC-S)患者5... 目的:探究慢性血吸虫病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否与盐诱导激酶2(SIK2)相关。方法:标本来自于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63例手术患者,其中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CRC-S)患者56例,结直肠癌不伴慢性血吸虫病(CRC-NS)患者307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慢性血吸虫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K2在各组结直肠癌标本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SIK2与CRC-S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RC-S组淋巴结转移率(62.5%)高于CRC-NS组(47.2%)(P<0.05)。CRC-S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25/35,71.4%),CRC-S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癌旁组织(17/2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43,P<0.01)。SIK2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CRC-NS组比较,CRC-S组SIK2表达显著增加,且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虫卵位于肿瘤组织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虫卵位于癌旁组织的患者(均P<0.01).结论:CRC-S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虫卵位于肿瘤组织时,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SIK2的表达水平与是否伴发慢性血吸虫病、虫卵分布部位以及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吸虫病 淋巴结转移 盐诱导激酶2 血吸虫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与前哨淋巴结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迎春 李勇 +1 位作者 朱永云 罗传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密度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标本进行染色,用D2-40、CD34分别标记淋巴管和微血管后进行密度计数,对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 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密度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标本进行染色,用D2-40、CD34分别标记淋巴管和微血管后进行密度计数,对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哨淋巴结阳性组患者的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peri-lymphatic vessel density,P-LVD)明显高于阴性组,前哨淋巴结状态、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管浸润、ER、PR及HER-2的表达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多因素分析提示P-LVD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周围淋巴管生成与前哨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通过定量分析肿瘤P-LVD可为前哨淋巴结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状态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糜叶俊 董世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标本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其对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染色和S 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2 85例前列腺电切标本。结果  (1 )高频电流的高温作用致边缘组织收缩、细胞变形 ,体积变小 ,核染色质浓染 ;腺体变... 目的 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标本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其对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染色和S 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2 85例前列腺电切标本。结果  (1 )高频电流的高温作用致边缘组织收缩、细胞变形 ,体积变小 ,核染色质浓染 ;腺体变形、靠拢 ,出现假结构和细胞异型。 (2 )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核仁改变不明显。 (3)高频电流的高温使细胞抗原受损 ,前列腺上皮特异性抗原 (PSA)弱表达或不表达。结论 无论是组织学、细胞学还是免疫学 ,前列腺电切标本均与手术切除、穿刺标本均有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病变 汽化电切术 组织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包膜外浸润程度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迎春 李勇 李光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404-3409,共6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浸润程度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担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5例T1⁃2期且有1~2枚前哨淋巴结(SLN)转移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分为ENE无外侵组、微浸润组(ENE≤2 mm)和宏浸润组(ENE>2 mm),分析ENE程度与...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浸润程度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担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5例T1⁃2期且有1~2枚前哨淋巴结(SLN)转移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分为ENE无外侵组、微浸润组(ENE≤2 mm)和宏浸润组(ENE>2 mm),分析ENE程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担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NE患者的转移淋巴结总数明显增加(P<0.05),非SLN转移数也明显高于未发生包膜外侵组(P<0.05)。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ENE≤2 mm或ENE>2 mm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未发生外侵患者(P<0.05),但多因素分析提示转移超过3枚淋巴结与ENE>2 mm是患者预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N发生ENE会增加淋巴结转移的负担,但不同浸润的程度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SLN的ENE程度应当被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包膜外侵犯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J综合征小肠息肉癌变——附一个家族两代4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千里 吴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7-279,T006,共3页
本文报道一个家族两代4例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母亲于43岁并发十二指肠癌。手术中因癌已与胰腺粘连未能完全切除,术后1月死亡。切除肠段病理检查在息肉与肠癌交界处可见从错构瘤表面腺管垂直延长。至单一粘液性细胞腺... 本文报道一个家族两代4例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母亲于43岁并发十二指肠癌。手术中因癌已与胰腺粘连未能完全切除,术后1月死亡。切除肠段病理检查在息肉与肠癌交界处可见从错构瘤表面腺管垂直延长。至单一粘液性细胞腺瘤性增生、至不典型增生、最终演变为粘液腺癌的逐级过渡图像,支持P-J综合征错构瘤性息肉可以癌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J综合征 息肉瘤 小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