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胆管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田晓蕾 王冠男 +2 位作者 邢雪雪 梅晶晶 汪向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的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内IOPN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1/AE3、EMA、MUC1、MUC2、MUC5AC、MUC6、AFP、HepPar-1、CA19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的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内IOPN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1/AE3、EMA、MUC1、MUC2、MUC5AC、MUC6、AFP、HepPar-1、CA199、CDX-2、CK19、CK7、CK20、p53、Ki-67在IOPN中的表达模式,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5岁,CT显示肝左内叶囊性为主占位。囊腔大小约8.0 cm×8.0 cm×3.0 cm,镜下肿瘤组织位于囊腔内,与周围边界欠清,呈乳头状结构生长,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存在轻-中度异型性,染色质粗糙,可见小核仁,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可见明显嗜酸性颗粒,局灶囊壁见肿瘤细胞侵犯。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肿瘤细胞AE1/AE3、EMA、MUC6、HepPar-1、CK19及CK7阳性表达;个别肿瘤细胞MUC1阳性表达;部分肿瘤细胞MUC5AC阳性表达;p53为野生型;肿瘤细胞MUC2、AFP、CA199、CDX-2及CK20均呈阴性表达。结论:肝内IOPN是一种罕见的原发肝脏肿瘤,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需与多种肿瘤鉴别,最终确诊需依赖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无浸润病例预后佳,浸润型复发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 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 免疫表型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闵 卢林明 许增祥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法:对2例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以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伴有胀痛。大体上,肿瘤切面灰白、实性,... 目的:探讨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法:对2例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以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伴有胀痛。大体上,肿瘤切面灰白、实性,可有黏液感。镜下,肿块边界清楚或者欠清,黏液或胶原背景下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间质血管丰富,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免疫组化梭形细胞vimentin(+),SMA、Desmin和ALK不同程度(+),而CK、S-100、Myogenin、bcl-2和CD34均(-)。结论: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比较少见,形态多样,并缺乏特异性免疫标记,病理诊断有时较困难,应与一些梭形细胞肿瘤或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乳腺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应光 曹晓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08-209,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特点。方法:对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1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和PAS、Grams等特殊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时,霉菌在溃疡...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特点。方法:对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1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和PAS、Grams等特殊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时,霉菌在溃疡面生长,引起嗜酸性肉芽肿,并在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内形成钻凿样窦道,溃疡增大、加深等病理形态改变,使病人的临床表现出现变化。结论:慢性胃溃疡是并发霉菌感染的病理基础,诊断主要根据病理检查,在病灶内找见霉菌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溃疡 并发 霉菌感染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hn’s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戴敏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79-380,384,共3页
目的探讨C rohn’s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医院11例C rohn’s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C rohn’s病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发生在末段小肠且病变呈现节段性,表面正常的肠管将轮廓清楚的病灶... 目的探讨C rohn’s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医院11例C rohn’s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C rohn’s病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发生在末段小肠且病变呈现节段性,表面正常的肠管将轮廓清楚的病灶分割开(跳跃性分布)。结论病理学特征和病理学检查,对诊断C rohn’s病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病 病理学 临床 肉芽肿性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病理制片质量的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利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455-455,共1页
病理制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一张质量优良的切片,能清晰地显示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有利于病理诊断.反之,如因技术操作处理不当,致使切片质量不佳,甚至造成人为假象,就有可能影响病理诊断.现将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影响石... 病理制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一张质量优良的切片,能清晰地显示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有利于病理诊断.反之,如因技术操作处理不当,致使切片质量不佳,甚至造成人为假象,就有可能影响病理诊断.现将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影响石蜡片质量的原因浅析如下.1 固定固定是组织制片过程的首要环节,组织固定不及时,固定时间不足,固定液浓度不够,量过少均可产生组织自溶.另外标本过厚过大也会使组织固定不佳,严重影响制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制片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列线图预测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
6
作者 许导靖 张虎 +4 位作者 徐家军 袁娜 鲍子超 王家伟 汪珺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3例ccRCC患者超声和临床资料,根据WHO/ISUP分级分为高级别组(25例)和低...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3例ccRCC患者超声和临床资料,根据WHO/ISUP分级分为高级别组(25例)和低级别组(68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以列线图展示,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5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最大径、血流丰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为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的AUC为0.925(0.868~0.982),预测效能优于各单变量(P<0.05)。5折交叉验证AUC为0.941,与列线图基本符合,具有临床获益。结论:超声联合外周血炎症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能将预测结果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炎症指标 列线图 肾透明细胞癌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ADS v2评分联合PSA、PSAD检测在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国权 蔡二朋 +4 位作者 徐芳 汪建文 陶凌松 戴敏 王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诊断(csPC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12例前列腺患者术前多参数磁共振(mpMRI)及血清PS...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诊断(csPC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12例前列腺患者术前多参数磁共振(mpMRI)及血清PSA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患者PI-RADS v2评分、年龄、总PSA(tPSA)、游离PSA(fPSA)、f/tPSA比值、PSAD对csPCa的诊断效能。用获取的最佳界值,分别与PI-RADS v2评分联合,分析诊断csPCa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12例患者(52例csPCa和60例前列腺良性病变)平均年龄69.15岁。2位观察者PI-RADS v2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ROC曲线显示PI-RADS v2评分、PSAD、tPSA对csPCa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本组fPSA及患者年龄对csPCa诊断效能不高,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tPSA比值呈反相曲线(AUC=0.268)。PI-RADS v2评分联合PSAD(并联)诊断csPCa的效能最高。结论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PI-RADS v2评分、tPSA、PSAD对csPCa有较好诊断效能,PI-RADS v2评分联合PSAD(并联)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胃炎内镜下不同分型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充 张文仙 +3 位作者 丁百静 曹中保 胡莹 李勇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根据内镜下不同分型,分析结节性胃炎(nodular gastritis,NG)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内镜中心诊断明确的结节性胃炎96例,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两型:I型为颗粒型(granular,G)为细小隆起的结节;II型结节型(nodular,N... 目的根据内镜下不同分型,分析结节性胃炎(nodular gastritis,NG)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内镜中心诊断明确的结节性胃炎96例,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两型:I型为颗粒型(granular,G)为细小隆起的结节;II型结节型(nodular,N)为较粗大的隆起结节,结节的数目远少于颗粒型。将两型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I型(n=43)男女比为11:32,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32岁,II型(n=53)男女比为17:36,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7岁;两型均为中青年,性别比较无差异。(2)I型临床上有26例(60.5%)无上腹部主诉,II型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早饱等症状。(3)两型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率均为100%(++^++++)。(4)病理改变I型均有淋巴滤泡增生,无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I型46例(86.7%)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少见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结论两型结节性胃炎均有明显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改变,颗粒型无腺体萎缩和肠化,临床上颗粒型可无上消化道症状而结节型几乎均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胃炎 颗粒型 结节型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HER2(0/1+)和HER2(2+)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9
作者 许增祥 谢闵 +2 位作者 黄小梅 周芳芳 卢林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HER2(0/1+)和HER2(2+)两组中CK5/6、EGFR、VEGF、COX-2和TOPⅡα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TNBC患者HER2(0/1+)组30例,HER2(2+)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HER2(0/1+)和HER2(2+)两组中CK5/6、EGFR、VEGF、COX-2和TOPⅡα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TNBC患者HER2(0/1+)组30例,HER2(2+)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5/6、EGFR、VEGF、COX-2和TOPⅡα的表达。结果:与HER2(2+)组比较,HER2(0/1+)组中CK5/6、EGFR、VEGF、COX-2和TOPⅡα的表达均偏高,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TNBC HER2(0/1+)和HER2(2+)两者存在一些基因表达差异,可能为临床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HER2 表达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CT增强扫描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林杰 陈方满 +2 位作者 胡大成 周磊 张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文献复习。结...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男3例,女5例;左侧2例,右侧6例;肿瘤最大径2.9~9.6 cm不等,形态呈水滴状4例、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1例,均呈嵌入式生长;平扫密度多均匀,CT值26.8~34.3 HU,平均(30.75±2.75)HU;边界清楚;内部或边缘有线样、斑点样钙化5例,伴有囊变1例。增强后呈斑片状、轻到中度、不均匀、进行性强化,6例多期增强扫描中,延迟期强化最为明显。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瘤多期增强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特征表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安徽省皖南地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TGF-β通路候选基因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丽娟 钟芳芳 +2 位作者 吴平平 曹晓智 卢林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7-961,共5页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TGF-β通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通路,由于人种遗传差异性,中国人群中是否与疾病相关尚不确定。文中探讨安徽皖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 纵向随访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及皖南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TGF-β通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通路,由于人种遗传差异性,中国人群中是否与疾病相关尚不确定。文中探讨安徽皖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 纵向随访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及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2例,提取DNA保存并对选取的5个候选基因进行分型,评价患者基因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不同遗传模型下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联。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上POU2AF1基因SNP rs10749971的A等位基因在加性、隐性遗传模型下,均显著增加具有Ⅲ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风险(HR=1.968,P=0.004;HR=2.174,P=0.010);BMP2基因SNP rs961253的C等位基因在隐形遗传模型下,可同时增加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复发(HR=1.992,P=0.005)及死亡风险(HR=3.161,P=0.007),SMAD7基因SNP rs4464148的A等位基因在显性遗传模型下可显著降低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HR=0.382,P=0.017;HR=0.230,P=0.006)。对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多基因累积效应显示,基因高风险组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HR=15.512,95%CI:1.611-149.360)。结论 在不同遗传模型下,TCF-β通路上的POU2AF1、BMP2及SMAD7基因的SNP位点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存在关联,且随着携带不利基因数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基因多态性 TGF-β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枸杞花色苷对部分睡眠剥夺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朝玲 刘春红 +1 位作者 孙雯雯 汪洋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花色苷对部分睡眠剥夺(PSD)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PSD模型组(M组)、复方丹参片对照组(CDT组)、PSD+黑果枸杞花色苷低剂量组(LrM-L组),PSD+黑...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花色苷对部分睡眠剥夺(PSD)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PSD模型组(M组)、复方丹参片对照组(CDT组)、PSD+黑果枸杞花色苷低剂量组(LrM-L组),PSD+黑果枸杞花色苷中剂量组(LrM-M组),PSD+黑果枸杞花色苷高剂量组(LrM-H组) 6组,每组10只。6组大鼠均每天灌胃1次,LrM-L、LrM-M、LrM-H分别灌服黑果枸杞花色苷0.25、0.5、1.5 g/(L·kg·d),N、M和CDT组均按体质量灌服等量0.9%NaCl和复方丹参片0.32 g/(L·kg·d)。PSD大鼠每天睡眠剥夺18 h,共持续21d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取血清和心肌组织检测氧化指标:CK-MB、cTnI、T-AOC、SOD、MDA;并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特征性损伤标志物含量; HE染色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PSD模型组大鼠的心肌损伤最明显,而黑果枸杞花色苷可降低PSD大鼠的心肌损伤,且灌胃剂量与心肌损伤呈量效依赖性;与PSD模型组相比较,黑果枸杞花色苷0.25、0.5、1.5 g/(L·kg·d)组大鼠血清CK-MB、cTnI和心肌MDA水平降低(P<0.05),且随剂量递加而递减;血清T-AOC水平和心肌SOD水平升高(P<0.05),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上述各指标变化均以1.5 g/(L·kg·d)组尤为明显。结论:黑果枸杞花色苷能有效提高心肌抗过氧化能力,减少睡眠剥夺产生的过量的自由基损伤,从而抑制PSD所致的心肌细胞病理性损害,提示不同给药剂量的黑果枸杞花色苷对部分睡眠剥夺大鼠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花色苷 部分睡眠剥夺 心肌组织 心肌损伤标志物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诱导激酶2与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超 王羽 +3 位作者 高红亮 张逸 戴敏 李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7-613,共7页
目的:探究慢性血吸虫病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否与盐诱导激酶2(SIK2)相关。方法:标本来自于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63例手术患者,其中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CRC-S)患者5... 目的:探究慢性血吸虫病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否与盐诱导激酶2(SIK2)相关。方法:标本来自于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63例手术患者,其中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CRC-S)患者56例,结直肠癌不伴慢性血吸虫病(CRC-NS)患者307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慢性血吸虫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K2在各组结直肠癌标本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SIK2与CRC-S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RC-S组淋巴结转移率(62.5%)高于CRC-NS组(47.2%)(P<0.05)。CRC-S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25/35,71.4%),CRC-S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癌旁组织(17/2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43,P<0.01)。SIK2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CRC-NS组比较,CRC-S组SIK2表达显著增加,且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虫卵位于肿瘤组织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虫卵位于癌旁组织的患者(均P<0.01).结论:CRC-S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虫卵位于肿瘤组织时,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SIK2的表达水平与是否伴发慢性血吸虫病、虫卵分布部位以及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吸虫病 淋巴结转移 盐诱导激酶2 血吸虫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邬义德 应月强 糜叶俊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细胞角蛋白CK19、细胞角蛋白CK20及CD44v6检测43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的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453枚。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16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7....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细胞角蛋白CK19、细胞角蛋白CK20及CD44v6检测43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的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453枚。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16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7.2%)。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且PT3、PT4患者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PT1、PT2患者。低分化程度癌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癌(P<0.05)。微转移检测使28.1%的胃癌重新分期。结论 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胃癌的微转移检测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及对预后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微转移 CKL9 CK20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腺样囊性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戴敏 董世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腺的腺样囊性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检病变形态与涎腺的腺样囊性癌相似,组织学上分为筛孔型、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型三种类型。2例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腺的腺样囊性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检病变形态与涎腺的腺样囊性癌相似,组织学上分为筛孔型、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型三种类型。2例免疫组化标记均显示:腺上皮细胞AE1/AE3(+),肌上皮样细胞SMA(+);ER(-)和PR(-)。结论原发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较罕见,需与乳腺的筛状癌、分泌性癌及腺肌上皮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化生性乳腺癌1例
16
作者 桑果 郭娜娜 《安徽医学》 2020年第7期858-859,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0岁,已婚,因“发现左乳肿块2月余”于2017年3月5日入院。专科查体:双乳呈老年退化外观,无乳头凹陷,左乳12点钟位置可触及一大小3 cm×3 cm×3 cm圆形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欠佳,边界不清,轻压痛,挤压乳...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0岁,已婚,因“发现左乳肿块2月余”于2017年3月5日入院。专科查体:双乳呈老年退化外观,无乳头凹陷,左乳12点钟位置可触及一大小3 cm×3 cm×3 cm圆形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欠佳,边界不清,轻压痛,挤压乳头无溢血溢液。右乳未及肿块,双侧腋窝、锁骨上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 化生性癌 乳腺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