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形态及功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表虎 邵凌云 +5 位作者 何仪 江峰 纪文艳 王哲 王劲风 姚阿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LAA)形态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拟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AF患者(阵发组)、26例持续性AF患者(持续组)及同期11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RT-3D-TEE测量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LAA)形态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拟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AF患者(阵发组)、26例持续性AF患者(持续组)及同期11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RT-3D-TEE测量3组LAA各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阵发组LAA舒张末期容积(LAA-EDV)、收缩末期容积(LAA-ESV)、开口最大面积(Amax)及最小面积(Amin)均增大,射血分数(LAA-EF)、最大排空速度(Vep)、面积变化率(A%)及直径变化率(D%)均减小(P均<0.05);持续组LAA-EDV、LAA-ESV、Amax、Amin增大,LAA-EF、Vep、A%、D%减小(P均<0.05);阵发组与持续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A-EF与ESV(r=-0.73,P<0.01)、EDV(r=-0.64,P<0.01)、Amax(r=-0.36,P<0.01)及年龄(r=-0.27,P=0.02)呈负相关,与A%、D%、Vep呈正相关(r=0.86、0.74、0.55,P均<0.01),与Dmax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RT-3D-TEE能定量分析AF患者LAA形态及功能变化,对于评估AF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后勤 吕秋石 +4 位作者 何敏 汪文兵 邵凌云 左健 宋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慢性肾疾病(CKD)可增加患者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而脑微出血(CMBs)正是一种具有出血倾向的小血管病。文中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KD与CMBs的发生及部位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慢性肾疾病(CKD)可增加患者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而脑微出血(CMBs)正是一种具有出血倾向的小血管病。文中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KD与CMBs的发生及部位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发病7 d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08例。所有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序和梯度回波T2加权扫描,记录患者人口学、实验室检查、临床相关资料[血管学危险因素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等]及影像学资料。采用CKD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估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CKD定义为e GFR<60 m L/(min·1.73 m2)。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5.79±8.67)岁,NHISS评分为3(2~5)分。其中女性130例(42.2%),CKD患者62例(20.1%),CMBs阳性患者116例(37.7%)。将患者按照e GFR水平分成CKD组和正常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P=0.014)和CMBs(P=0.001)在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部位进行细化,CMBs在CKD组和正常组患者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深部CMBs[OR=7.61,95%CI:4.18~16.55,P=0.001]是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单纯脑叶混合部位CMBs对CKD的发生无明显作用。结论单纯深部CMBs是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单纯脑叶和混合部位CMBs与梗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腔隙性梗死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蔡红星 张婧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21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21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结果 21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肢体短暂性、发作性不能控制的不自主抖动,所有患者均存在抖动肢体对侧的颅内和(或)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00%)。患者住院期间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及常规检查,并接受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适当控制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TIA发作,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一侧肢体抖动时应警惕LS-TIA可能。LS-TIA患者多存在对侧的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应对此类患者完善相关血管检查,进行卒中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大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