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特派团推动云南芒市优质米产业绿色发展
1
作者 寸定安 洪琼芬 +1 位作者 王文伟 朗月团哏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2-13,共2页
云南省芒市基于科技特派团服务基层项目,组建了芒市优质米产业联盟,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同时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学习培训,提升了芒市水稻生产水平。同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绿色发展思路,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科技特派团 米产业 绿色发展 产业联盟 产业结构 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玉米植保技术机械化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烨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4期28-28,共1页
玉米是我国比较重要经济和农业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容易受到病虫害的的侵袭,大大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影响人们对玉米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植保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玉米是我国比较重要经济和农业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容易受到病虫害的的侵袭,大大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影响人们对玉米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植保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实现玉米产量的提升。文章主要阐述了玉米植保技术机械化的应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保技术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州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
作者 王根权 景玉芳 +4 位作者 陈俊 银馨 岳元保 李学梅 丁家盛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S01期138-139,共2页
德宏州实现乡村振兴,构建新型植保体系是重要支撑。基于自身工作实践,分析德宏州植保体系发展状况,梳理现代植保工作开展情况,剖析德宏州植保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不足,并从构建完善植保体系、强化植保设施建设、深入绿色植保科普等方... 德宏州实现乡村振兴,构建新型植保体系是重要支撑。基于自身工作实践,分析德宏州植保体系发展状况,梳理现代植保工作开展情况,剖析德宏州植保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不足,并从构建完善植保体系、强化植保设施建设、深入绿色植保科普等方面,为德宏州新型植保体系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州 植保体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州芒市红火蚁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4
作者 王根权 丁家盛 +2 位作者 岳元保 安智燕 李学梅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S1期47-48,共2页
红火蚁自2014年入侵芒市以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对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文章介绍了芒市红火蚁农田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控措施及防控方法,为有效控制红火蚁的蔓延危害,保障农作物、人畜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火蚁 危害公共安全 防控方法 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5
作者 冯小凤 《云南农业》 2025年第6期52-54,共3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huta Meyrick)属鳞翅目,麦蛾科害虫,原产于南美洲秘鲁[1],2017年入侵云南省临沧市,2018年6月相继发现在芒市遮放镇、芒市镇、风平镇番茄新叶和果实上零星为害,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对比田间为害症状后确定是番茄潜叶...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huta Meyrick)属鳞翅目,麦蛾科害虫,原产于南美洲秘鲁[1],2017年入侵云南省临沧市,2018年6月相继发现在芒市遮放镇、芒市镇、风平镇番茄新叶和果实上零星为害,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对比田间为害症状后确定是番茄潜叶蛾。该虫定居芒市并逐步繁殖呈现逐年加重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ta absohuta 番茄潜叶蛾 鳞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6
作者 胡慧芬 安智燕 +4 位作者 刘恩龙 罗嵘 王德海 张瑞珂 资加文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S01期41-42,共2页
玉米是芒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鲜食玉米是芒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以农药减量示范项目为引领,芒市玉米病虫害防治逐渐形成了从栽培品种选择到收获的全程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绿色技术模式: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纳米农药+高效药械... 玉米是芒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鲜食玉米是芒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以农药减量示范项目为引领,芒市玉米病虫害防治逐渐形成了从栽培品种选择到收获的全程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绿色技术模式: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纳米农药+高效药械,通过开展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实现减少化学农药和农户增收的良好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农药减量 绿色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及防控概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华 《花卉》 2019年第24期271-272,共2页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2019年1月14日入侵我市,主要为害玉米,给我市玉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另外,水稻、甘蔗、烟草、马铃薯也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但也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为害寄主,将对我市的农业造成巨大的...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2019年1月14日入侵我市,主要为害玉米,给我市玉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另外,水稻、甘蔗、烟草、马铃薯也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但也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为害寄主,将对我市的农业造成巨大的潜在影响,为保证我市玉米产业健康发展,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结合我市草地贪夜蛾发生实际,切实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迫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侵 为害玉米 监测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紫皮石斛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惠云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第1期40-41,共2页
齿瓣石斛俗称紫皮石斛,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以茎入药,其味甘、淡,性微寒、生津液、滋阴降火,具有治疗阴虚发热及养生保健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 紫皮石斛 丰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地区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烨 安智燕 +2 位作者 秦丽娟 刘恩龙 杨惠云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40-42,共3页
通过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2016年芒市地区稻飞虱种类组成、数量及田间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该地区白背飞虱的发生早于褐飞虱,白背飞虱于3月初始见,褐飞虱始见期为3-4月,7月2种飞虱混合发生,终见期2种... 通过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2016年芒市地区稻飞虱种类组成、数量及田间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该地区白背飞虱的发生早于褐飞虱,白背飞虱于3月初始见,褐飞虱始见期为3-4月,7月2种飞虱混合发生,终见期2种飞虱最晚均为11月底,通过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提出了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为该地区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发生特点 防治措施 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展望
10
作者 刘华 吴国星 +1 位作者 郭子俊 李卓昕 《花卉》 2023年第16期181-183,共3页
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是因为农业生产违背了循环经济的“3R”的原则,农业生产要素的高投入,低利用率,以及污染物和废弃物的高排放,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循环利用,其结果导致既浪费了资源,又促使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由于缺乏相应针... 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是因为农业生产违背了循环经济的“3R”的原则,农业生产要素的高投入,低利用率,以及污染物和废弃物的高排放,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循环利用,其结果导致既浪费了资源,又促使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由于缺乏相应针对性法律法规,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无法可依。又因平时只是系统内培训,田间对农户技术培训和指导流于表面形式,没引起农户高度重视。为此,研究了芒市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并对应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治理成功经验,对未来发展也做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 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治 农业循环经济运用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芒市烟草产业探讨
11
作者 刘华 《花卉》 2019年第8期294-295,共2页
芒市烟草产业开发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州委政府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芒市的热区资源优势,努力探索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地方新税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 芒市烟草产业开发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州委政府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芒市的热区资源优势,努力探索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地方新税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些年来芒市烟草产业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支撑为手段的发展思路,把烟草产业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和重大举措来抓,2018年,全市共有十个种烟乡镇,两烟完成面积5.51万亩,收购两烟15.13万担,实现农业产值2.06亿元,创造税收4538.251万元,经过全市抓烟干部多年共同努力,稳定形成了稳固的产业发展布局,香料烟主要分布在芒市镇、风平镇、遮放镇为主的坝区,烤烟分布在以山区为主的十个乡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 产业开发 特色农业 农民增收 市政府 资源优势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水稻稻瘟病发生危害和防控策略
12
作者 李烨 许叁卫 《云南农业科技》 2018年第A01期72-73,共2页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而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文章阐述了芒市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流行原因及防治策略,以期为水稻稻瘟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危害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烟叶灾害、病虫害研究初探
13
作者 刘华 《花卉》 2020年第6期275-276,共2页
芒市烟叶产业是政府创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一直深受政府高度重视和农户青睐。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致使烟叶旱情、冰雹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给烟农造成不小损失;另外,受前期旱情、土地连年连作、农业污染源忽视... 芒市烟叶产业是政府创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一直深受政府高度重视和农户青睐。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致使烟叶旱情、冰雹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给烟农造成不小损失;另外,受前期旱情、土地连年连作、农业污染源忽视、施肥补水农事操作不当等原因影响,一些烟田土壤肥力缺失、病虫害滋生,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为了更好的推进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烟叶灾害防范、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防范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小实蝇发生特点及防控
14
作者 江益洲 冯小凤 杨丽秋 《云南农业》 2024年第8期49-51,共3页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36.7 mm,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8.4℃,海拔860~2672.8 m,山区和半山区占87.58%、坝区占12.42%,非常适合种植柑橘、番石榴、杧果、李子、石榴、西番莲、火龙果、杨桃...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36.7 mm,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8.4℃,海拔860~2672.8 m,山区和半山区占87.58%、坝区占12.42%,非常适合种植柑橘、番石榴、杧果、李子、石榴、西番莲、火龙果、杨桃、枇杷、桃子等水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桔小实蝇 番石榴 火龙果 西番莲 云南省西南部 杨桃 杧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白粉病田间防效试验
15
作者 刘恩龙 陈俊 《云南农业》 2024年第1期86-87,共2页
选用10%环氟菌胺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在芒市拉老村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环氟菌胺悬浮剂300 mL/hm2、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和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第1次施药后12 d... 选用10%环氟菌胺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在芒市拉老村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环氟菌胺悬浮剂300 mL/hm2、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和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第1次施药后12 d,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分别达到87.11%、88.53%和80.11%;第2次喷药后18 d,防效分别为98.13%、100%和81.94%。3种药物对黄瓜白粉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环氟菌胺悬浮剂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较25%嘧菌酯悬浮剂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环氟菌胺 吡萘·嘧菌酯 嘧菌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及防控
16
作者 任国敏 张丽 +1 位作者 安智燕 李跃琼 《云南农业》 2024年第8期46-48,共3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该病害2001年首次在中国广东阳西县发现,2009年在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波及...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该病害2001年首次在中国广东阳西县发现,2009年在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波及中国南方9个省(自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 呼肠孤病毒科 阳西县 斐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草地贪夜蛾冬春季虫源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雪晴 张红梅 +9 位作者 刘莹 尹艳琼 李向永 陈福寿 谌爱东 沈云峰 李秋阳 杨毅娟 安智燕 马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230,共8页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45个县/区/市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适宜区,有64个县/区/市为幼虫冬春季发生区。周年繁殖适宜区和幼虫冬春季发生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大部区域,以及西部怒江和北部金沙江沿岸部分地区。2)云南东西部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西部至南部普遍发生,种群数量高,为害严重,有虫田率超过90%,平均受害株率为30%~59%,平均百株虫量为20~47头;东南局部区域发生轻,平均被害株率13.01%,百株虫量12头;中部及以北地区除河谷热区外,冬春季未见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结果与虫源分布区预测结果重合度较高。3)玉米种植分布和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同时,用药水平及种植模式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预警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发生区域 影响因子 冬春季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云南主要稻区病毒病调查及RSV的分子变异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水英 谭冠林 +7 位作者 任国敏 李梅蓉 李月月 兰平秀 桂富荣 王海宁 朱书生 李凡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545,共11页
于2013-2014连续两年对云南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病毒病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为害云南水稻的病毒病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矮缩病和水稻齿叶矮缩病。其中,条纹叶枯病是当前为害云南水稻最严重的病毒病,部分田块... 于2013-2014连续两年对云南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病毒病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为害云南水稻的病毒病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矮缩病和水稻齿叶矮缩病。其中,条纹叶枯病是当前为害云南水稻最严重的病毒病,部分田块最高发病率可达15.0%;其次是水稻矮缩病,调查田块最高发病率达10.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发病率达5.3%;水稻齿叶矮缩病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且发病率都不高。对云南当前发生较普遍的RSV不同分离物RNA3基因间隔区(IR3)及RNA4基因间隔区(IR4)开展了分子变异分析。根据不同RSV分离物IR3、IR4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所分析的RSV分离物均可被划分为两个组,部分云南分离物和云南以外的中国、日本、韩国分离物聚在Ⅰ组,其余绝大多数云南分离物单独聚在Ⅱ组。不同RSV分离物的IR3和IR4长度差异较大,按每10个核苷酸的长度差异进行划分,均可划分为A、B、C三种不同的类型。部分RSV云南分离物IR3、IR4中有17-21nt的序列与其水稻、小麦和大麦等寄主的部分序列相同,这可能是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与寄主植物发生了重组。云南RSV分离物的IR3、IR4分子变异较大,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生态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毒病 水稻条纹病毒 基因间隔区 分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在‘褐毛荔’上嫁接后的果实综合性状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贤玉 张惠云 +4 位作者 宋云连 王跃全 赵秀华 刘华 罗心平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4期10-15,共6页
以2年生‘褐毛荔’荔枝实生苗为砧木,嫁接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试验结果显示: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表现为嫁接亲和性好,树体枝梢生长良好,易成花,果实性状稳定。在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中MS78与MS48的果实大(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0.18g和34.... 以2年生‘褐毛荔’荔枝实生苗为砧木,嫁接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试验结果显示: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表现为嫁接亲和性好,树体枝梢生长良好,易成花,果实性状稳定。在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中MS78与MS48的果实大(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0.18g和34.06g),可食率高(73.42%和71.31%),核重率小(4.24%和9.38%),甜度值高(18.81和16.04);而其他7个新品种(种质),果实大小不一(平均单果重13.34~16.94g),可食率较低(48.46%~59.55%),核重率较大(14.39%~31.16%)。因此,在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中MS78和MS48的果实性状优于其他7个新品种(种质),若在云南热区以砧木品种为‘褐毛荔’推广引入的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则优先选择新种质MS78或MS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新品种(种质) ‘褐毛荔’ 嫁接 果实 综合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州麻竹干枯病病因及侵染过程研究
20
作者 吴德喜 任国敏 +5 位作者 周平阳 董保国 李天会 陆志国 陈齐斌 谢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0-503,共4页
为发展竹产业,德宏州自1999年从广东省引种种植麻竹,陇川等地气候适宜麻竹生长,引种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生长迅速,但麻竹成林后却出现不少麻竹严重枯死的情况。本文从现场调查、室内分离、病原接种等方面研究得出德... 为发展竹产业,德宏州自1999年从广东省引种种植麻竹,陇川等地气候适宜麻竹生长,引种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生长迅速,但麻竹成林后却出现不少麻竹严重枯死的情况。本文从现场调查、室内分离、病原接种等方面研究得出德宏州麻竹枯死的主要致病菌是Fusarium spp.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病因是由取食、产卵于麻竹的象甲科等害虫和Fusarium spp.,A.phaeospermum等病菌复合引起;发病过程是虫害导致伤口,病菌再从伤口侵入,最后由多种病菌、害虫复合危害,造成麻竹严重枯死,并将该病害定名为麻竹干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麻竹干枯病 病害原因 侵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