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
1
作者 沈文波 赵培林 周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28,共5页
针对我国现用航空救生试验假人存在的性能限制,按照模拟乘员与弹射救生装备的人机关联要求以及生理损伤评价的测试要求,提出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原则,通过人体特征参数的剪裁和假人结构的改进设计,以及配置功能和结构一体的多... 针对我国现用航空救生试验假人存在的性能限制,按照模拟乘员与弹射救生装备的人机关联要求以及生理损伤评价的测试要求,提出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原则,通过人体特征参数的剪裁和假人结构的改进设计,以及配置功能和结构一体的多分量传感器及基于分布式结构的数据测试系统的研制,完成假人基本性能测试和弹射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假人的生物仿真性能和测试能力有了显著改善,可为我国弹射救生系统的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试验假人 生理损伤 数据测试 弹射救生 传感器 标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性飞行员体型特征分类
2
作者 马帅 张西临 +2 位作者 黄宽 王崴 瞿珏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为满足飞行员防护服装的合体性需求,探究了中国男性飞行员的体型特征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选取186位现役中国男性飞行员作为人体测量样本,依照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手工数据采集。经描述统计分析发现,影响中国男性飞行员体型的主... 为满足飞行员防护服装的合体性需求,探究了中国男性飞行员的体型特征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选取186位现役中国男性飞行员作为人体测量样本,依照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手工数据采集。经描述统计分析发现,影响中国男性飞行员体型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围度方面。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与体型相关的主成分,再借助相关性分析从每个主成分中提取特征变量,并将这些特征变量整合为4种体型指标。随后,运用K-means动态聚类分析对中国男性飞行员体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围度因子和高度因子是影响中国男性飞行员体型形态的主要特征因子,中国男性飞行员体型可分为胖体、瘦体、标准体3类,并依据结果计算得到各类体型中间体。本文研究有助于构建男性飞行员标准人台,为飞行员防护服装的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飞行员 防护服装 聚类分析 体型分类 体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生伞背带分系统对假人动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丰志伟 张国斌 +2 位作者 张青斌 王璐 周喜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49,共6页
为了改善救生伞背带分系统的安全性,建立降落伞-背带-假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背带及脱离锁参数对假人质心过载的影响。针对救生伞假人高速开伞空投试验,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降落伞、背带脱离锁和假人的十五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采用... 为了改善救生伞背带分系统的安全性,建立降落伞-背带-假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背带及脱离锁参数对假人质心过载的影响。针对救生伞假人高速开伞空投试验,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降落伞、背带脱离锁和假人的十五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采用半质量-阻尼弹簧模型建立背带模型,连接降落伞、脱离锁和假人;利用实测过载计算降落伞开伞力。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典型状态下假人和背带的动力学响应,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脱离锁位置、背带松紧程度、背带材料特性对假人质心最大过载的影响,可用于指导背带设计以及确定最佳的背带脱离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生伞 背带 过载 空投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语言需求的SCADE模型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邵温欣 杨志斌 +1 位作者 李维 周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9,共11页
随着安全关键软件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模型驱动开发方法在安全关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SCADE作为一种重要的建模方法和工具,能够表达确定性并发行为且具有精确时间语义等特性,适用于安全关键软件的建模、测试与验证。目前,已有方法... 随着安全关键软件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模型驱动开发方法在安全关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SCADE作为一种重要的建模方法和工具,能够表达确定性并发行为且具有精确时间语义等特性,适用于安全关键软件的建模、测试与验证。目前,已有方法主要采用手工方式构造SCADE模型测试用例,存在需求与测试用例不一致、成本代价高且容易出错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需求的SCADE模型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首先,给出了基于模型检测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通过自然语言需求处理生成原子命题,用于生成前提假设Assume和观察者模型,同时给出了陷阱性质(Trap Properties)生成规则来生成陷阱性质用于模型检测;其次,给出了基于覆盖分析和变异测试的测试用例质量评估方法,并在SCADE模型上进行变异测试;最后,设计和实现了原型工具,并基于一个工业界案例飞行员弹射座椅控制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关键软件 模型驱动开发 SCADE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 模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力伞附加质量与阻力系数修正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建红 孙智 +3 位作者 王从磊 余元元 侯斌 房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在阻力伞试验,特别是高速滑车试验过程中,由于阻力伞系统作非匀加速的非定常运动以及前置体尾流场的影响,现有的阻力伞试验数据计算方法已经难以准确计算其阻力系数。本文针对阻力伞试验过程中的这种非定常运动和尾流干扰特性,对阻力伞... 在阻力伞试验,特别是高速滑车试验过程中,由于阻力伞系统作非匀加速的非定常运动以及前置体尾流场的影响,现有的阻力伞试验数据计算方法已经难以准确计算其阻力系数。本文针对阻力伞试验过程中的这种非定常运动和尾流干扰特性,对阻力伞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对阻力伞非定常运动过程中的附加质量和尾流场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阻力伞双质量模型,并建立了阻力伞阻力系数非定常修正和动压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某型十字形单伞和十字形双伞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应的非定常修正系数和动压修正系数,分别建立了十字形单伞和十字形双伞的阻力系数修正模型。修正模型验证结果与风洞试验和传统计算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对于单伞模型,本文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结果误差从原来的27%降低到9%以内;对于双伞模型,可以使计算结果误差从原来的30%降低到7%以内。基于附加质量理论分析,非定常和动压损失的阻力系数修正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阻力伞阻力系数,从而为阻力伞试验数据分析提供了一套更准确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伞 附加质量 阻力系数 非定常修正 动压修正 双质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织构化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林乃明 佘达 +4 位作者 刘茹溢 袁烁 王玮华 马冠水 伏利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855,共7页
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矩阵分布的凹坑织构,以凹坑织构的形状、面积和间距等几何参数为因素建立正交实验表,研究激光表面织构化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的磨损失... 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矩阵分布的凹坑织构,以凹坑织构的形状、面积和间距等几何参数为因素建立正交实验表,研究激光表面织构化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的磨损失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的表面和磨痕形貌。结果表明: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试样的摩擦系数高于表面抛光316L不锈钢,这是激光表面织构化增大了表面粗糙度所致;但表面织构化试样的磨损失重明显低于表面抛光试样,这可归因于表面织构能起到捕捉磨屑、减小摩擦接触面积的作用,显著提高了316L不锈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316L不锈钢 正交实验 摩擦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喷流对飞机阻力伞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智 冯传奇 +3 位作者 孙建红 喻东明 许常悦 寇泽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210,共9页
飞机阻力伞工作过程中,往往飞机发动机仍未停机,高速发动机喷流会对阻力伞流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阻力伞的工作性能。针对发动机喷流对阻力伞的影响,本文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不同喷流速度下的阻力伞动态开伞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 飞机阻力伞工作过程中,往往飞机发动机仍未停机,高速发动机喷流会对阻力伞流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阻力伞的工作性能。针对发动机喷流对阻力伞的影响,本文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不同喷流速度下的阻力伞动态开伞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喷流速度对阻力伞阻力特性、阻力伞稳定性以及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动机喷流会使阻力伞前的气流速度变大,从而导致阻力伞动载峰值变大,充满状态的稳态载荷变大,动载峰值出现时刻前移。在本文计算工况下,当发动机喷流速度为250 m/s时,阻力伞充满状态稳态载荷增加21%;当喷流速度为350 m/s时,阻力伞充满状态稳态载荷增加51%;当喷流速度为500 m/s时,阻力伞充满状态稳态载荷增加79%。同时,发动机喷流会使得伞衣内侧下方的压力偏大,导致伞衣压力分布不对称,从而使得阻力伞发生上下摆动,且喷流速度越大,阻力伞摆动振幅越大,阻力伞稳定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阻力伞 发动机喷流 动载峰值 阻力稳定性 气动阻力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喷嘴超声速射流啸叫模式切换的分布性研究
8
作者 陈喆 吴九汇 +3 位作者 任阿丹 陈鑫 赵梓廷 郝梦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8,141,共8页
为了研究矩形喷嘴超音速自由射流噪声的湍流噪声、啸叫以及激波相关宽频噪声这3类成分的分布特性及其各成分的切换特性,通过准阵列实验方式对宽高比为4的矩形喷嘴射流噪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改变射流下游... 为了研究矩形喷嘴超音速自由射流噪声的湍流噪声、啸叫以及激波相关宽频噪声这3类成分的分布特性及其各成分的切换特性,通过准阵列实验方式对宽高比为4的矩形喷嘴射流噪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改变射流下游测点的径向距离和测点与射流轴线的夹角,研究了射流下游噪声信号的模式特性。通过分析得到,射流下游噪声主体是湍流噪声,其基频不受角度变化影响,并且噪声模式切换的随机性较高。研究发现: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湍流噪声基频在5和2.6kHz之间跳动,高频湍流噪声强度随之减弱,基频逐步稳定;随着射流上游测点角度的增大,啸叫的占优特性增强,在120°时啸叫的占优区间最长,而且在此位置的射流初始阶段出现了激波相关宽频噪声的占优区间,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啸叫的第一阶主频和激波相关宽频噪声是向射流上游传播,并呈现一定的范围。此项研究可为工程中避免小尺度的结构疲劳破坏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声防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喷嘴 超音速射流噪声 啸叫 疲劳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Cr18Ni9Ti-U71Mn摩擦副高速重载磨损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严凯 王焕焕 +3 位作者 林乃明 王振霞 王玮华 曾群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6-681,共16页
火箭橇是在专用轨道上利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推动火箭滑车高速前进以获取试验测试数据的动态试验装备.火箭橇滑块在高速重载服役条件下的磨损严重威胁着火箭橇的可靠运行和服役安全,更是制约火箭橇发展和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本文作者基于... 火箭橇是在专用轨道上利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推动火箭滑车高速前进以获取试验测试数据的动态试验装备.火箭橇滑块在高速重载服役条件下的磨损严重威胁着火箭橇的可靠运行和服役安全,更是制约火箭橇发展和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本文作者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和弹塑性变形理论,利用有限元开展了0Cr18Ni9Ti-U71Mn火箭橇摩擦副在高速重载下磨损行为的数值模拟.0Cr18Ni9Ti为火箭橇滑块,U71Mn为火箭橇滑轨,在模拟速度为300、340和380 m/s以及载荷为2、3和4 kN,模拟了高速重载下滑块磨损特性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增加载荷或速度均出现了前端效应,致使前端区域更容易发生磨损.增加载荷不利于磨损阶段从初始磨损向稳定磨损的转变,而增加速度却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随着载荷的增加,滑块的磨损深度随平均接触压力的增大而显著上升;但随着速度的增加,平均接触压力呈现下降趋势,滑块磨损深度缓慢增大.高速重载条件下,通过控制载荷可以有效减少火箭橇滑块的磨损,延长滑块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滑块 高速重载 Archard磨损模型 弹塑性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型织构化火箭橇滑块磨损行为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凯 林乃明 +3 位作者 王振霞 王玮华 曾群锋 吴玉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0-202,共13页
火箭橇系统的服役工况条件直接导致火箭橇滑块磨损,而滑块的磨损严重威胁着火箭橇系统的可靠运行和长寿命服役安全,更是制约火箭橇系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因束缚于极端服役工况条件和高昂的试验成本,以及仅通过二维模型或只考... 火箭橇系统的服役工况条件直接导致火箭橇滑块磨损,而滑块的磨损严重威胁着火箭橇系统的可靠运行和长寿命服役安全,更是制约火箭橇系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因束缚于极端服役工况条件和高昂的试验成本,以及仅通过二维模型或只考虑局部碰撞变形的模拟仿真,尚且未能克服这一问题。根据Archard磨损理论、非线性自适应几何更新和弹塑性变形等有限元分析方法及表面织构技术,建立由0Cr18Ni9Ti不锈钢滑块和U71Mn钢轨钢滑轨组成的有限元三维磨损模型,并分别对火箭橇滑块光滑表面、沟槽型织构化表面进行磨损仿真,揭示滑块磨损过程中接触面磨损、Von-mises等效应力以及接触压力等接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沟槽型织构能够显著影响滑块磨损,织构密度增加促进了接触面均匀磨损,使得应力分布均匀、梯度变化平稳,缓解了应力集中,避免了长时间的剧烈磨损;接触压力也随织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得接触面与目标面接触紧密、间隙更小,可有效避免磨粒或磨屑引起的三体磨损。有限元模拟表明,通过恰当表面设计获得沟槽型表面织构能够显著影响磨损,也可为实现兼具减摩抗磨性与结构可设计性于一体的火箭橇滑块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滑块 有限元模拟 磨损 沟槽型表面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翼面开缝的翼伞翼型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续荣华 王震 +2 位作者 黄及水 钟伟 张红英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翼伞在远距离滑翔和定点着陆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人员空降、装备定点空投以及航天器回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必须保留足够尺寸的前缘切口用于充气,翼伞相比于普通机翼阻力更大,上翼面也更容易发生流动分离导致较早失速。文章提... 翼伞在远距离滑翔和定点着陆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人员空降、装备定点空投以及航天器回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必须保留足够尺寸的前缘切口用于充气,翼伞相比于普通机翼阻力更大,上翼面也更容易发生流动分离导致较早失速。文章提出一种在翼伞上翼面中后部开缝的翼伞构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气动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开缝构型能够显著提升翼伞翼型的升阻力特性,最大升力系数提高28.8%,最大升阻比提高10.8%。对开缝参数影响的初步分析表明,最大升力系数的提高幅度对开缝的宽度更敏感,合理选择较大的开缝宽度更有利于翼型最大升力系数的提高;而最大升阻比的提高幅度对开缝的位置更敏感,选择在翼型后半部分开缝更有利于最大升力系数的提高。流场分析表明,开缝构型显著减缓了翼型上表面的流动分离,同时还导致分离涡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综上,翼伞翼型上翼面的开缝设计能够显著改善翼型的升阻力特性,文章所提出的上翼面开缝设计可以使翼伞的气动性能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性能 流动分离 流动控制 开缝 翼型 翼伞 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亚声速火箭橇尾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房明 孙建红 +2 位作者 王从磊 余元元 张延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7-901,共5页
采用三维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低亚声速条件下火箭橇试验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有/无护板火箭橇的流场特性,并对比分析了火箭橇尾流场与飞机尾流场。结果表明,60~90m/s速度条件下,火箭橇受到的气动... 采用三维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低亚声速条件下火箭橇试验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有/无护板火箭橇的流场特性,并对比分析了火箭橇尾流场与飞机尾流场。结果表明,60~90m/s速度条件下,火箭橇受到的气动阻力约为自重的4.8%~8.6%,阻力系数约为0.65,气动升力仅为自重的0.84%~1.9%,升力系数约为-0.005,动力学分析中可以忽略气动升力的影响。不同来流速度下,尾流探测区的无量纲流向速度差值小于8%,无量纲压力差值小于0.5%。低亚声速情况下,来流速度对尾流场特性的影响可以忽略。此外,火箭橇尾流场结构与飞机尾流场结构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满足相关速度条件下的动态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 气动力 火箭橇 低亚声速流动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SCADE模型组合验证环境假设自动生成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泽伦 杨志斌 +2 位作者 李晓劼 周勇 李维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7-306,共10页
高安全应用开发环境(Safety Crit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CADE)是工业界进行安全关键软件建模、仿真测试和形式化验证的常用工具,如何解决工业级软件的SCADE模型在进行形式化验证时遇到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是目前面... 高安全应用开发环境(Safety Crit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CADE)是工业界进行安全关键软件建模、仿真测试和形式化验证的常用工具,如何解决工业级软件的SCADE模型在进行形式化验证时遇到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基于契约的组合验证方法通过研究软件各构件的上下文和外部环境来编写环境假设对构件的状态空间进行约束,能够解决状态空间爆炸问题,但环境假设的手工编写费时费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SCADE模型组合验证环境假设自动生成方法。首先,针对SCADE模型采用自动仿真方法生成机器学习方法所需数据集;然后,采用决策树和遗传算法进行环境假设自动生成;最后,实现了具有SCADE模型分析和环境假设自动生成功能的原型工具,并基于弹射座椅控制系统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DE 组合验证 环境假设 决策树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飞机起落架机电液一体化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志杰 王煜阳 周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3,70,共6页
综合考虑某型飞机前起落架收起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液压控制仿真软件AMESim和Matlab/Simulink软件等建立了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模型,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联合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对前起落... 综合考虑某型飞机前起落架收起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液压控制仿真软件AMESim和Matlab/Simulink软件等建立了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模型,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联合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对前起落架系统收起功能运动精度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系统运动精度可靠度。通过可靠性灵敏度分析,得到了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液压油黏度,液压油压、收放作动筒内径等)对运动精度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基于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为复杂机电液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得到的分析结果可为飞机起落架可靠性评估和维护保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 机电液一体化 MONTE Carlo法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船空投入水姿态与过载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正达 郭海军 +1 位作者 陈勇 洪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1,共8页
舟船空投入水时将承受较大的垂直和侧向过载,将对舟船的结构强度、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控制船体入水俯仰角可减小此过载。为研究船体入水角度对减载的影响规律,利用LS-DYNA对不同角度下船体着水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不同工况下着水... 舟船空投入水时将承受较大的垂直和侧向过载,将对舟船的结构强度、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控制船体入水俯仰角可减小此过载。为研究船体入水角度对减载的影响规律,利用LS-DYNA对不同角度下船体着水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不同工况下着水过程加速度变化曲线,并通过水上跌落试验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入水角度,可有效降低船体入水过载。本文所做工作可为舟船空投系统着水减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海上空投 入水减载 空投系统 跌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伞精确空投模式下飘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文昌 王中阳 王申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针对海上救援时典型海况下小物质精确空投需求,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无伞精确空投模式的飘带物品包。为满足更高的投放质量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鼓风兜的飘带,提高了无伞空投物品包的投放质量。通过产品设计、伞塔投放试验... 针对海上救援时典型海况下小物质精确空投需求,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无伞精确空投模式的飘带物品包。为满足更高的投放质量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鼓风兜的飘带,提高了无伞空投物品包的投放质量。通过产品设计、伞塔投放试验、摄影测量等手段验证了物品包的落速,计算了飘带的阻力系数,研究了鼓风兜的阻力特征,实现了小物质低成本、轻量化、通用化的精确空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救援 小物质空投 无伞空投 飘带 鼓风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带非正常断裂的故障分析与优化措施
17
作者 余凤华 徐宏 閤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87,共6页
以某项目研制过程中,减速伞提前分离故障为切入点,探讨了吊带在非正常位置受力导致的吊带断裂问题。根据相关视频资料及落地现场的检查情况,以及采集到的测试数据,对故障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减速伞下吊带静态拉伸试验及动态冲击... 以某项目研制过程中,减速伞提前分离故障为切入点,探讨了吊带在非正常位置受力导致的吊带断裂问题。根据相关视频资料及落地现场的检查情况,以及采集到的测试数据,对故障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减速伞下吊带静态拉伸试验及动态冲击试验结果,借鉴国内外吊带系统的相关设计经验,提出了从工作程序、结构及强度3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吊带在非正常位置受力导致的吊带断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带 非正常断裂 故障分析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自适应变口径排气型气囊缓冲特性研究
18
作者 高春鹏 姚裕 +2 位作者 吴仲达 习赵军 李毅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723-731,共9页
针对传统排气式气囊缓冲性能受限及主动控制技术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材料调控的变口径多孔排气气囊,提升其缓冲性能与适应性。构建单孔、双孔及三孔排气结构仿真模型,采用显式瞬态算法求解气囊跌落冲击过程中的流固耦合作用,并... 针对传统排气式气囊缓冲性能受限及主动控制技术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材料调控的变口径多孔排气气囊,提升其缓冲性能与适应性。构建单孔、双孔及三孔排气结构仿真模型,采用显式瞬态算法求解气囊跌落冲击过程中的流固耦合作用,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变口径的三层参数可降低排气孔撑开时的撕裂风险,负载平台最大加速度较优化前降至14.9g,双孔与三孔气囊的峰值加速度较单孔设计分别降低32.2%和40.3%。三层变口径织物通过材料强度梯度变化实现应力分级承载,应力集中于第三层外围以及排气孔上端区域。研究结果揭示了变口径多孔结构对不同载重空投任务的适应性,为空投装备缓冲系统的轻量化设计与排气孔自适应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多孔 重装空投 变口径 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