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锂硫电池中钴磷共掺杂MoS_(2)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铭苏
张会茹
+2 位作者
张琪
刘家琴
吴玉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40-2549,共10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究了未掺杂、Co单掺杂、Co,P共掺杂MoS_(2)表面上多硫化物的吸附和转化,揭示了Co,P共掺杂对MoS_(2)材料吸附能力和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掺杂使得MoS_(2)吸附能力增强,特别是对产物Li_2S的稳定吸附提供...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究了未掺杂、Co单掺杂、Co,P共掺杂MoS_(2)表面上多硫化物的吸附和转化,揭示了Co,P共掺杂对MoS_(2)材料吸附能力和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掺杂使得MoS_(2)吸附能力增强,特别是对产物Li_2S的稳定吸附提供了多硫化物转化动力,进而增强了催化能力.Co,P共掺杂表面与长链、中链、短链多硫化物之间均存在Li—S和S—P双重成键,具备最大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共掺杂表面对于产物Li_2S的显著稳定化作用降低了多硫化物转化过程中解离步骤的能量需求,增大了转化过程的能量释放,为多硫化物转化提供了驱动力.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增强了MoS2的催化活性,有效抑制了穿梭效应,提升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掺杂
催化
锂硫电池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锂硫电池中钴磷共掺杂MoS_(2)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铭苏
张会茹
张琪
刘家琴
吴玉程
机构
航空结构件成形制造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
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40-254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U1810204,21702041,51972093,U19102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JZ2020HGTB0062,PA2020GDJQ0026,PA2019GDPK0052,PA2020GDSK0088)
+2 种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批准号:B18018)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004b11020024)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08085ME129)资助。
文摘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究了未掺杂、Co单掺杂、Co,P共掺杂MoS_(2)表面上多硫化物的吸附和转化,揭示了Co,P共掺杂对MoS_(2)材料吸附能力和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掺杂使得MoS_(2)吸附能力增强,特别是对产物Li_2S的稳定吸附提供了多硫化物转化动力,进而增强了催化能力.Co,P共掺杂表面与长链、中链、短链多硫化物之间均存在Li—S和S—P双重成键,具备最大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共掺杂表面对于产物Li_2S的显著稳定化作用降低了多硫化物转化过程中解离步骤的能量需求,增大了转化过程的能量释放,为多硫化物转化提供了驱动力.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增强了MoS2的催化活性,有效抑制了穿梭效应,提升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二硫化钼
掺杂
催化
锂硫电池
第一性原理
Keywords
MoS_(2)
Doping
Catalysis
Lithium-sulfur battery
First-principle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锂硫电池中钴磷共掺杂MoS_(2)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陈铭苏
张会茹
张琪
刘家琴
吴玉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