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模式的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探索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珂 郑宾国 +1 位作者 崔节虎 牛俊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0-273,共4页
引入OBE教育模式,指导环境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根据专业认证要求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和实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以提升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 引入OBE教育模式,指导环境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根据专业认证要求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和实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以提升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地方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模式 环境工程 虚拟仿真 实验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开挖卸荷既有桩基承载响应物理模拟及新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松玉 李洪江 +2 位作者 童立元 张明飞 周志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29-1338,共10页
地下工程开挖卸荷引起的灾变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多地发生了由基坑开挖或隧道建设诱发的地面变形、桩基倾斜偏位及建筑物垮塌等灾害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简要介绍传统地下工程开挖卸荷物理模拟存在... 地下工程开挖卸荷引起的灾变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多地发生了由基坑开挖或隧道建设诱发的地面变形、桩基倾斜偏位及建筑物垮塌等灾害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简要介绍传统地下工程开挖卸荷物理模拟存在的不足,对比概述了近20a间国内外有关基坑、隧道开挖对桩基影响的典型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小比尺模型试验和离心机试验)。重点设计提出了一种地下工程开挖卸荷既有桩基承载响应室内综合模拟试验装置,并对模型设计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开展了邻近基坑开挖对既有工程桩水平承载力影响及工程阻隔物对地下水阻挡作用影响两类问题试验研究。最后,对卸荷桩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开挖 桩基 模型试验 气压加载 卸荷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开采对采空区地面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晓刚 麻凤海 刘书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108,共7页
为研究爆破开采对煤矿采空区地面建筑抗震安全性的影响,提出爆破开采作用下煤矿采动建筑动力响应的分析方法。重点探讨所论建筑对爆破开采地震动力的加速度响应及其应力场分布。将煤矿采动建筑的爆破地震动力响应在岩层注浆前后的变化,... 为研究爆破开采对煤矿采空区地面建筑抗震安全性的影响,提出爆破开采作用下煤矿采动建筑动力响应的分析方法。重点探讨所论建筑对爆破开采地震动力的加速度响应及其应力场分布。将煤矿采动建筑的爆破地震动力响应在岩层注浆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开采地震波的冲击破坏效应严重劣化煤矿采动建筑的抗震性能;岩层的移动破断能够增大岩体的破碎度和耗能能力,降低爆破开采地震波传到地表的灾害能量,但增大煤矿采空区及其上方地面建筑失稳破坏的概率。对岩层注浆加固,能够增加煤矿采动建筑的爆破地震动力响应速度,降低煤矿采空区动力失稳坍塌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爆破开采 地震动 建筑灾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伟功 李春光 杨德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5-119,共5页
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从系统可靠性的视角,综合运用可靠性方面的知识,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混联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可靠性分配理论与故障树分析方法相结合,根据系统安全目标的要求,确定混联系统的第一层次各单元事件的可靠... 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从系统可靠性的视角,综合运用可靠性方面的知识,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混联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可靠性分配理论与故障树分析方法相结合,根据系统安全目标的要求,确定混联系统的第一层次各单元事件的可靠性目标值,对构成各单元的各个下属单元采取最小工作量可靠度分配方法,以此类推,从而建立系统中各单元可靠度再分配量化模型。为便于应用,通过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脚手架坠落实例,详述系统各单元可靠性分配的计算过程。研究表明,可靠性理论可以成功地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领域;使系统在给定的目标值条件下达到系统的安全性优化,从而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保障效能,减小事故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 可靠性分配 故障树分析(FTA) 任务可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开发区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效率比较——以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英 赵荣钦 +2 位作者 张战平 丁明磊 焦士兴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基于199家企业样本,采用碳排放强度、单位碳排放的用水效率、单位碳排放的废弃物排放强度指数及单位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和隐含碳排放等指标,对27种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的... 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基于199家企业样本,采用碳排放强度、单位碳排放的用水效率、单位碳排放的废弃物排放强度指数及单位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和隐含碳排放等指标,对27种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南京市江宁区27类行业的平均碳排放强度为0.35 t/万元,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高,而仪器仪表制造业碳排放强度最低。2)尽管企业碳排放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一定的行业关联,但企业碳排放效率主要受经济效益、生产工艺、原料和能源类型等因素的影响。3)不同企业单位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和虚拟水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轿车、铁矿石、金属铸件和摩托车等产品的虚拟水和隐含碳排放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产品。4)企业碳排放与相应的三废排放强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碳排放与废气排放强度的关联度最高。5)在对未来企业排放效率评估、碳核查及碳配额分配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碳排放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效率,并建立基于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估的企业碳配额分配方案,这对于落实碳减排、推动资源节约和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加强环境治理的多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效率 江宁区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以郑州老纺织工业基地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英 朱丽娟 赵荣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47,共5页
本文以位于郑州市西区的老纺织工业基地为实例,从工业遗产对城市文化底蕴积淀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及多重价值出发,结合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旧城更新改造的时代背景,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加以保护,合... 本文以位于郑州市西区的老纺织工业基地为实例,从工业遗产对城市文化底蕴积淀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及多重价值出发,结合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旧城更新改造的时代背景,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加以保护,合理改造促进持续利用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 保护 再生 郑州老纺织工业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动建筑地震动力灾变与防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魏晓刚 麻凤海 刘书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4-688,共15页
针对煤矿采空区地面建筑地震动力灾变及抗震性能劣化研究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煤矿采动区建筑物保护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煤矿采动的次生灾害、煤矿采动建筑安全研究的紧迫性与严峻性、煤矿采动建筑安全性研究的不足、煤矿采... 针对煤矿采空区地面建筑地震动力灾变及抗震性能劣化研究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煤矿采动区建筑物保护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煤矿采动的次生灾害、煤矿采动建筑安全研究的紧迫性与严峻性、煤矿采动建筑安全性研究的不足、煤矿采动损害与地震灾害联合作用的致灾机制以及煤矿采动建筑地震动力灾变现有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探讨,在分析煤矿采动建筑地震动力灾变机制的基础上指出了煤矿采动建筑地震动力灾变与防控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初步阐述了技术难题,为煤矿采动建筑的地震动力响应与灾变演化过程的防控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动损害 地震灾害 致灾机制 动力灾变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泡沫塑料在建筑楼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大英 许启铿 王树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5,68,共7页
利用回收的废旧泡沫塑料配以水泥和建筑用胶粉,按照不同的配比制作了多组泡沫塑料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分析材料密度、试件成型效果和牢固性、抗压强度,得到了制作夹芯材料的适宜配比。设计了外形合理、优点突... 利用回收的废旧泡沫塑料配以水泥和建筑用胶粉,按照不同的配比制作了多组泡沫塑料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分析材料密度、试件成型效果和牢固性、抗压强度,得到了制作夹芯材料的适宜配比。设计了外形合理、优点突出的夹芯材料圆环体,将其填充在建筑楼板中,分析了楼板的结构特征、材料特征和力学特征,阐明了夹芯材料圆环体在楼板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夹芯材料圆环体填充楼板的技术经济分析、施工关键措施实施、抗裂性和承载能力计算及测试发现,废旧泡沫塑料的回收及其在建筑楼板中的再利用,不但解决了环境中的白色污染问题,而且没有影响建筑楼板的力学性能,工程应用前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污染 废旧泡沫塑料 建筑楼板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细分产业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德钦 陈琳彦 +1 位作者 陈丹 李红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0-23,共4页
文章将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4.0)与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建筑相关产业体系进行对比,并对联合国《产品总分类》(CPC Ver2.1)与我国《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GB/T 7635.2-2002)建筑相关产品体... 文章将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4.0)与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建筑相关产业体系进行对比,并对联合国《产品总分类》(CPC Ver2.1)与我国《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GB/T 7635.2-2002)建筑相关产品体系进行分析。依据工程全寿命期思想,结合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现状,构建出建筑业细分产业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细分产业 比较研究 产业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管理措施减少玉米黄曲霉侵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军侠 党宏斌 刘作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18-12319,共2页
[目的]减少黄曲霉侵染作物的几率。[方法]结合辽宁地区玉米生产状况,选择耕作措施、灌溉状况、施氮水平、作物品种、种植密度为影响因子,研究田间管理措施减少玉米田间黄曲霉种群侵染的效果。[结果]耕作措施能明显减少土壤中黄曲霉种群... [目的]减少黄曲霉侵染作物的几率。[方法]结合辽宁地区玉米生产状况,选择耕作措施、灌溉状况、施氮水平、作物品种、种植密度为影响因子,研究田间管理措施减少玉米田间黄曲霉种群侵染的效果。[结果]耕作措施能明显减少土壤中黄曲霉种群数量,与连作相比,轮作能降低土壤中黄曲霉数量。灌溉状况、施氮水平、作物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土壤中黄曲霉数量没有影响。连作田间的黄曲霉平均菌落数大于轮作田间。灌溉状况对减少玉米黄曲霉侵染的效应优于其他因素。检测到黄曲霉的土壤含水量在5%~13%,当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13%时,应及时灌溉。[结论]在田间管理中实施合理轮作和适时灌溉,可预防黄曲霉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玉米 黄曲霉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类大跨度维修机库结构选型及抗震防冲击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晓刚 麻凤海 李广慧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1,共7页
针对航空类大跨度空间结构地震动力灾变及抗冲击性能研究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航空类大跨度维修机库空间结构抗震防冲击性能与结构选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大跨度维修机库结构选型的发展与原则、特征分类与特殊性以及结构选... 针对航空类大跨度空间结构地震动力灾变及抗冲击性能研究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航空类大跨度维修机库空间结构抗震防冲击性能与结构选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大跨度维修机库结构选型的发展与原则、特征分类与特殊性以及结构选型及抗震防冲击的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在分析大跨度维修机库的特殊性与灾害荷载复杂性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结构抗震防冲击性能的技术难题,系统梳理了航空类大跨度维修机库结构选型及抗震防冲击性能亟需解决的学术问题,为大型飞机维修机库结构的选型与防震抗冲击安全防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空间结构 地震灾害 维修机库 冲击破坏 动力灾变 抗震防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视野下的工业文明遗产地改造设计——以郑州国棉三厂工业基地为例
12
作者 闫芳 刘继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I0009-I0012,共4页
从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出发.对郑州国棉6个厂中有代表性的郑州国棉三厂工业基地进行研究.分析工业文明遗产地保护的社会意义及经济价值.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使这些地段能够得以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以期实现工业建筑和景观... 从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出发.对郑州国棉6个厂中有代表性的郑州国棉三厂工业基地进行研究.分析工业文明遗产地保护的社会意义及经济价值.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使这些地段能够得以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以期实现工业建筑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其它产业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遗产地 纺织 城市更新 改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13
作者 苏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4-51,共8页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作为现代建筑风格中"高技派"的创始人之一,其大胆并且引人注目的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现在,罗杰斯主要的精力已经从单纯的建筑设计转移到城市整体规划中来,并且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可持续发...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作为现代建筑风格中"高技派"的创始人之一,其大胆并且引人注目的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现在,罗杰斯主要的精力已经从单纯的建筑设计转移到城市整体规划中来,并且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倡导者。本文结合理查德·罗杰斯的有代表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作品,分析探讨了他对"可持续城市"的理论研究以及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实践工作。对理查德·罗杰斯是怎样通过更好的设计,创造更紧凑的城市,反映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创造一个更合意的城市生活形式的实践成果作出总结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罗杰斯 利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城市设计 作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地区建筑现状与采暖方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勾云川 李鹏 《农业工程》 2013年第3期59-62,共4页
从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建筑现状与采暖方式现状调研数据出发,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建筑现状与采暖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农村地区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势在必行的观念,旨在为河南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 从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建筑现状与采暖方式现状调研数据出发,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建筑现状与采暖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农村地区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势在必行的观念,旨在为河南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民居用能策略时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河南省"三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低碳村镇建设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现状 采暖方式 用能策略 低碳村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碳补偿研究综述:机制、模式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48
15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4 位作者 李宇翔 丁明磊 张战平 揣小伟 焦士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120,共5页
碳补偿是全球变化和低碳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补偿研究的新领域。开展区域碳补偿机制与模式探析对于区域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碳补偿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进行界定和辨析,从碳补偿主体和客体的识别、原则和标... 碳补偿是全球变化和低碳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补偿研究的新领域。开展区域碳补偿机制与模式探析对于区域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碳补偿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进行界定和辨析,从碳补偿主体和客体的识别、原则和标准的确定、方案的效益评价等方面分析了碳补偿的实施步骤。对政府碳补偿、个人碳补偿、土地利用碳补偿及区域横向碳补偿4种模式进行了总结,从差别化的区域考核机制、区域碳排放核算和企业碳盘查制度和标准、碳金融制度、碳补偿的试点示范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碳补偿的政策建议,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低碳发展、实施碳补偿、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实践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碳补偿 模式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 被引量:66
16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1 位作者 丁明磊 焦士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44,共5页
采用1992-2007年河南省各地市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源/汇及碳汇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碳增汇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992-2007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 采用1992-2007年河南省各地市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源/汇及碳汇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碳增汇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992-2007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及其强度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碳吸收明显大于碳排放,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不断增强;化肥施用带来的间接碳排放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1992年以来,农田生态系统碳汇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区域单位面积产量越大,碳汇强度也越高;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自东北到西南逐渐降低,平原地区明显大于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汇 碳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仓动态卸料过程侧压力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大英 许启铿 +1 位作者 王树明 梁醒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2-278,F0004,共8页
为了研究立筒仓卸料过程中的侧压力及数值模拟技术,设计了有机玻璃筒仓模型进行试验研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模拟了筒仓的动态卸料过程。结果表明,筒仓动态侧压力试验值大于静态侧压力,但各测点超压系数不同,... 为了研究立筒仓卸料过程中的侧压力及数值模拟技术,设计了有机玻璃筒仓模型进行试验研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模拟了筒仓的动态卸料过程。结果表明,筒仓动态侧压力试验值大于静态侧压力,但各测点超压系数不同,在邻近漏斗附近超压系数最大为1.78,其次为仓壁中上部2个测点超压系数达到了1.73和1.61,其他位置超压系数在1.45以内;侧压力模拟值与计算值吻合度较好,静态侧压力两者相对误差绝对值在0.43%~9.92%之间,动态侧压力两者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14%~9.65%之间,验证了数值模拟技术的可行性;静态和动态侧压力的数值模拟曲线、公式计算曲线、试验曲线或试验拟合曲线都表明,随着测点距筒仓底部高度的增加,侧压力呈下降趋势,即侧压力下大上小,而且静态侧压力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变化规律一致,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83%~9.97%之间;由于试验时压力传感器精度、标定试验误差和试验次数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动态侧压力试验曲线不很规则,数值模拟曲线相对平滑,但动态侧压力试验值的拟合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对误差绝对值在0.28%~9.93%之间。通过观察漏斗附近Mises应力分布图发现,物料卸出前,应力较大点发生在紧邻漏斗附近的仓壁处,卸料开始后,应力较大点即转向漏斗壁中部某范围,而且随着卸料时间的延长,此应力较大点的范围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仓 模型 有限元分析 侧压力试验 动态卸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及政策框架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1 位作者 刘英 丁明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6,共6页
土地利用活动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组合格局的改变会影响区域碳循环的规模和强度。开展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研究,有助于从区域开发、产业调整、土地规划、城镇布局及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促进区域低碳发... 土地利用活动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组合格局的改变会影响区域碳循环的规模和强度。开展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研究,有助于从区域开发、产业调整、土地规划、城镇布局及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促进区域低碳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对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理,探讨了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自然和人为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从土地利用方式、结构、规模和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并提出了从价格、规划、税收和供地计划入手选择调控手段、确定调控对象,从而改变区域系统运行状况,以实现对区域碳循环进行调控的总体思路;最后从低碳土地利用技术、规划、模式和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的政策框架和实施策略:①低碳土地利用技术:包括低碳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和土地循环利用技术;②低碳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低碳型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低碳交通用地系统规划、低碳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规划及低碳主体功能区规划;③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包括区域生态建设模式、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紧凑型城市模式与低碳生态工业园模式;④低碳土地利用政策:包括土地碳补偿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低碳土地金融制度、土地利用碳核算制度及低碳土地调控体系。通过构建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政策体系,不仅为区域土地利用活动提供指导,也可以为区域低碳土地利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碳循环 土地调控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局部搜索算子的人工蜂群算法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翔 李志勇 +1 位作者 许国艺 王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3-1036,1040,共5页
在求解函数优化问题时,为了提升人工蜂群算法局部搜索能力,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沌蜂群算法。新算法设计了一种混沌局部搜索算子,并将其嵌入蜂群算法框架中;该算子不仅能够实现在最优食物源周围局部搜索,还能够随着进化代数增加使搜索范... 在求解函数优化问题时,为了提升人工蜂群算法局部搜索能力,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沌蜂群算法。新算法设计了一种混沌局部搜索算子,并将其嵌入蜂群算法框架中;该算子不仅能够实现在最优食物源周围局部搜索,还能够随着进化代数增加使搜索范围不断缩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人工蜂群算法相比,新算法在Rosenbrock函数上,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明显占优;此外新算法在多模函数Griewank和Rastrigin上,收敛速度明显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混沌 人工蜂群算法 局部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62
20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1 位作者 郝仕龙 丁明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0-194,共5页
人类活动及其碳排放强度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探索低碳的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速率,并为面向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本文结合国内外低碳经济和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和实践... 人类活动及其碳排放强度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探索低碳的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速率,并为面向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本文结合国内外低碳经济和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和实践,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从低碳土地利用原则、模式和对策、目标三个方面构建了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重点从土地利用结构、规模、方式和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低碳土地利用的模式和对策建议,并着重分析了低碳循环性农业、紧凑型城市和生态工业园等三种低碳土地利用布局方式;最后提出了低碳土地利用研究的未来趋势,即区域低碳土地利用路径的差异研究、编制低碳土地利用规划、低碳国土实验区的开发和建设、低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土地利用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