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螺栓退刀槽滚压轮优化及试验研究
1
作者 牛延昭 刘宏伟 +3 位作者 宋亚丽 朱祥龙 黄佳美 康仁科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4-1221,共8页
螺栓退刀槽表面易受应力集中而发生疲劳破坏,为提高螺栓退刀槽表面疲劳抗力,设计了一种螺栓退刀槽滚压工具。利用滚压轮与螺栓退刀槽有限元模拟结果指导滚压轮结构优化,采用确定优化参数的滚压工具进行滚压试验,通过滚压表面质量、断口... 螺栓退刀槽表面易受应力集中而发生疲劳破坏,为提高螺栓退刀槽表面疲劳抗力,设计了一种螺栓退刀槽滚压工具。利用滚压轮与螺栓退刀槽有限元模拟结果指导滚压轮结构优化,采用确定优化参数的滚压工具进行滚压试验,通过滚压表面质量、断口形貌、疲劳寿命验证滚压轮参数优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滚压轮材料为YG8、直径60 mm、型面夹角45°时退刀槽滚压表面残余应力结果最优;滚压轮圆弧半径为0.9 mm时残余压应力层最深,1.1 mm时次表层残余压应力值最大,1.2 mm时表面压应力最大。采用三种不同圆弧半径的滚压工具进行试验分析,圆弧半径为0.9 mm的滚压轮滚压后的螺栓疲劳寿命最高,确定了最优滚压工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螺栓退刀槽 滚压轮 疲劳寿命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热拉伸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刘大海 刘康 +2 位作者 杨亮 秦海 钱世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目的综合分析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微观组织对薄板TC4钛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机理;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影响,建立适用于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的本构模型。方法在温度为25~900℃、应变速率为0.00053 s^(−1)和温度为700~900... 目的综合分析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微观组织对薄板TC4钛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机理;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影响,建立适用于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的本构模型。方法在温度为25~900℃、应变速率为0.00053 s^(−1)和温度为700~900℃、应变速率为0.00023~0.00080 s^(−1)的条件下,进行0.6 mm TC4钛合金单轴热拉伸试验。通过观察材料热拉伸变形后的微观组织变化情况,研究微观组织对热拉伸性能的影响。基于Hooke定律和Grosman方程建立此合金的本构模型。结果当温度由25℃升高到900℃时,屈服点应变由1.21%降低至0.52%。在700~900℃和0.00023~0.00080 s^(−1)条件下拉伸时,温度对材料的流变应力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微观组织形貌可知,原始TC4钛合金板材存在沿轧制方向分布的(α+β)组织。在700℃、0.00026 s^(−1)条件下拉伸时,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α+β)组织;当温度上升至900℃时,得到较为粗大均匀的等轴(α+β)组织。结论当TC4钛合金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下变形时,高温软化作用大于形变硬化作用,温度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但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证明TC4钛合金为温度应变速率敏感型合金。在700℃、0.00026 s^(−1)条件下拉伸时,材料微观组织均匀细小,其综合力学性能相对最好。基于Hooke定律和Grosman方程建立此合金在700~900℃和0.00023~0.00080 s^(−1)条件下的本构模型,相关性系数R大于0.96,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TC4钛合金在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下的高温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热拉伸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本构模型 低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铁磁性金属材料缺陷磁检测技术试验研究
3
作者 陈昕 余志勇 +1 位作者 肖良忠 胡博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5,共7页
非铁磁性金属材料由于其抗腐蚀能力强、强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化工等领域。提出一种磁检测技术,用于实现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裂纹缺陷的无损检测。采用自主研发的磁检测设备,对铝合金试件和高温合金试件开展检测试验研究... 非铁磁性金属材料由于其抗腐蚀能力强、强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化工等领域。提出一种磁检测技术,用于实现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裂纹缺陷的无损检测。采用自主研发的磁检测设备,对铝合金试件和高温合金试件开展检测试验研究,采集并分析磁感应强度信号。结果表明,该磁检测技术在检测铝合金、高温合金的表面开口缺陷和闭合缺陷时检测信号会表现出异常信号特征,并且异常信号的变化量与缺陷的尺寸和埋深同时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线性拟合的方式量化分析缺陷的深度或埋深。所提出的磁检测技术可用于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裂纹的快速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非铁磁性金属材料的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铁磁性金属 裂纹 磁检测技术 磁感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自适应的飞机大型蒙皮曲面测量系统与测量规划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艺达 隋少春 +3 位作者 曾坤 杨建平 谢乾 汪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8-438,共11页
针对飞机蒙皮零件外形准确度要求高、制造尺寸大和外形复杂的特点,以及人工手动扫描测量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搭建了基于移动机械臂的柔性测量系统,并提出一种特征自适应的多站位自动化扫描规划方法,以实现飞机大型蒙皮曲面的三维测... 针对飞机蒙皮零件外形准确度要求高、制造尺寸大和外形复杂的特点,以及人工手动扫描测量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搭建了基于移动机械臂的柔性测量系统,并提出一种特征自适应的多站位自动化扫描规划方法,以实现飞机大型蒙皮曲面的三维测量数据自动化采集。首先构建了柔性测量系统与待测对象坐标系变换模型,分析扫描规划与执行过程中数据的传递关系,并通过视觉定位实现系统相对位姿估计。然后通过特征敏感的扫描路径点生成、效率优化的扫描站位规划以及扫描轨迹规划,实现了基于扫描效率和扫描完整性约束的特征自适应扫描规划。最后,搭建了一个基于机械臂与移动平台的柔性测量系统,并以4个真实飞机零部件作为测量对象,从扫描效率与扫描完整性方面对所提出的自动化扫描方法与手动扫描方法进行对比,并设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系统测量精度,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替代手动扫描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飞机蒙皮 特征自适应 扫描路径规划 柔性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MIA的飞机大部件调姿对接仿真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石循磊 邓健健 +1 位作者 盖宇航 张继文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23期24-28,共5页
基于DELMIA平台,提出一种飞机大部件调姿、对接等装配过程的系统仿真方法。在分析了装配整体流程和需求后,针对并联机构、运动过程、干涉分析等仿真难点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POGO柱并联调姿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仿真多POGO柱... 基于DELMIA平台,提出一种飞机大部件调姿、对接等装配过程的系统仿真方法。在分析了装配整体流程和需求后,针对并联机构、运动过程、干涉分析等仿真难点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POGO柱并联调姿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仿真多POGO柱以及工件的联动;利用DELMIA中的Tag点及示教功能,实现了运输、入位、调姿、对接等过程的仿真;在系统中加入测量系统和产品的干涉检查模块,能够对装配全程可能发生的碰撞和激光跟踪仪光线遮挡情况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对某型号飞机总装过程进行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MIA 计算机仿真 飞机装配 POGO柱 调姿 干涉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模拟大长径比闭口梁的固化过程及其变形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万君 张杰 +2 位作者 沈艳彬 沙惠萍 雷祖祥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
大长径比闭口梁因具有变截面特性导致其固化过程往往较难预测。本研究通过构建热固化、流动-压实、应力-变形耦合的控制方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一体式大长径比闭口截面复合材料梁的固化过程,并基于模拟结果优化主梁成型模具的设计... 大长径比闭口梁因具有变截面特性导致其固化过程往往较难预测。本研究通过构建热固化、流动-压实、应力-变形耦合的控制方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一体式大长径比闭口截面复合材料梁的固化过程,并基于模拟结果优化主梁成型模具的设计及制造。通过对比缩比件样品与模拟的结果发现全尺寸主梁外形面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形变量的平均误差为8%,最大计算误差为17%,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可以为构件模具的预变形设计提供依据,实现基于回弹变形补偿技术的一体式大长径比闭口复合材料梁的精确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闭口变截面梁 大长径比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构件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技术研究
7
作者 熊伟尉 毛永杰 +3 位作者 高雪峰 董松 吕文杰 郑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2-698,共7页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机器人铣边存在的效率低下、颤振及碳纤维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新方法。通过DELMIA有限元仿真软件实现了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轨迹规划,有效避免了双机碰撞。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机...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机器人铣边存在的效率低下、颤振及碳纤维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新方法。通过DELMIA有限元仿真软件实现了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轨迹规划,有效避免了双机碰撞。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与机器人铣边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机器人铣边,激光复合铣边大幅降低铣削力,平均降幅为27.63%;铣边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铣边入口与表层损伤分别平均降低了38.45%与2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 有限元仿真 铣削力 铣边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直升机部件装配序列规划方法
8
作者 蒋明杰 张炜才 +2 位作者 荣浩明 张俊起 黄少华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2-1070,共9页
由于直升机组件数量多且组件之间约束关系复杂,传统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存在指数爆炸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为了应对装配序列求解时间随组件数量指数增长和多约束关系矩阵运算复杂的难点,引入知识图谱(KG)建立直观的语义装配信息模... 由于直升机组件数量多且组件之间约束关系复杂,传统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存在指数爆炸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为了应对装配序列求解时间随组件数量指数增长和多约束关系矩阵运算复杂的难点,引入知识图谱(KG)建立直观的语义装配信息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KG的直升机部件装配序列规划方法。首先,基于三维模型解析和知识推理技术实现结构信息和约束关系等关键装配信息的提取。其次,基于本体构建KG形式的装配信息模型。最后,利用带反馈的图规划算法从KG中求解直升机部件的装配序列。KG提供的优先关系减少了算法搜索空间,在优先关系的约束下,带反馈的图规划算法以装配方向改变次数最小和装配工具变化次数最少为目标,逐步规划序列并反馈规划结果以避免重复搜索。直升机的中机身中段部件被作为实验对象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启发式算法能获得更高适应度值的装配序列且求解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直升机部件 装配序列规划 语义信息模型 图算法 三维模型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直升机装配生产线虚拟运行的多源数据感知与融合应用技术
9
作者 郭飞燕 张硕 +3 位作者 苏安东 张俊起 肖庆东 鲍强伟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2-45,共14页
针对直升机装配生产线中存在的数据来源繁多、描述形式不统一、利用率低等问题,对直升机装配生产线运行过程中的多源数据感知与融合应用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定义生产线运行中的多源数据感知与融合技术内涵及其整体框架,包括生产线多源... 针对直升机装配生产线中存在的数据来源繁多、描述形式不统一、利用率低等问题,对直升机装配生产线运行过程中的多源数据感知与融合应用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定义生产线运行中的多源数据感知与融合技术内涵及其整体框架,包括生产线多源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构建、装配过程多源数据分析预测模型构建,以及生产线多源数据分析应用模块;其次,采用标准化的生产物联、基于本体的语义描述与基于多源数据的质量映射等方法,为实际装配生产线多源数据的感知与融合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阐述上述技术在生产线虚拟运行状态分析、设备使用状态监测和装配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措施,为直升机装配生产线的数字孪生构建与虚拟高效运行提供优质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装配生产线 多源异构数据 数据采集 数据融合 数据处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异常值判别准则在气象计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常春 常克昊 刘禹杉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23期68-72,共5页
针对在判定在气象计量数据异常值时缺乏相关研究的现状,首先,详细的介绍了3种常规的异常值判定准则,给出了各自的适用性条件;然后,通过实例,并结合各准则的适用性条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3种判定准则可以有效的对气象计量领域的测... 针对在判定在气象计量数据异常值时缺乏相关研究的现状,首先,详细的介绍了3种常规的异常值判定准则,给出了各自的适用性条件;然后,通过实例,并结合各准则的适用性条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3种判定准则可以有效的对气象计量领域的测量数据进行异常值的判定;在进行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测量数据的多少、计算的复杂性以及是否需要判定多个异常值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的判定准则。异常值判别准则在气象计量数据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提升气象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 气象 异常值 判别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6钛合金孔二次挤压残余应力及疲劳寿命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廷宇 王洋 +3 位作者 王鹏 万志城 张全利 苏宏华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84,共8页
二次挤压强化技术可以在保证底孔有足够的强化效果下,实现衬套与孔壁的紧密配合,从而有效提高连接件的疲劳寿命。采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次挤压强化孔残余应力分布及疲劳寿命。首先,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TB6钛合金构件二次挤压... 二次挤压强化技术可以在保证底孔有足够的强化效果下,实现衬套与孔壁的紧密配合,从而有效提高连接件的疲劳寿命。采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次挤压强化孔残余应力分布及疲劳寿命。首先,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TB6钛合金构件二次挤压强化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该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在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对二次挤压强化孔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最后,分析了不同孔径偏差及挤压润滑情况对孔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挤压强化可以有效缓解孔壁应力集中现象,疲劳破坏位置由孔壁向远离孔壁位置转移;不同孔径最小截面方向存在一个应力不变点,相同挤压条件下,孔径偏差过大对孔的疲劳寿命有不利影响,孔壁润滑状况越好,强化后的孔疲劳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挤压强化 残余应力 疲劳寿命 有限元法 MSC.Fatigue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磨抛复合强化对15CrMnMoVA钢孔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雷 全芳 +1 位作者 屈新河 陈志同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59,18,共8页
对15CrMnMoVA钢试件孔结构采用了坐标磨、数控磨抛和激光磨抛复合强化等不同工艺进行加工,分析其表面完整性特征,并对试件进行对称循环加速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孔结构的疲劳破坏机制为微动疲劳,增加孔的倒角尺寸会导致疲劳寿命... 对15CrMnMoVA钢试件孔结构采用了坐标磨、数控磨抛和激光磨抛复合强化等不同工艺进行加工,分析其表面完整性特征,并对试件进行对称循环加速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孔结构的疲劳破坏机制为微动疲劳,增加孔的倒角尺寸会导致疲劳寿命降低;与传统的坐标磨工艺相比,数控磨抛工艺可以提高疲劳极限5%,而激光强化与数控磨抛复合工艺可以提高疲劳极限20%;激光强化能形成较深的残余压应力强化层,数控磨抛后残余压应力层仍然深达0.5 mm;数控磨抛可以提高孔的形状精度至0.009 mm,并进一步将孔壁抛光至镜面(表面粗糙度为Ra 0.018μm);激光磨抛复合强化工艺显著提高了孔结构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强化 数控抛光 表面完整性 疲劳寿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与机器人旋转超声铣边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红伟 祝景萍 +3 位作者 郑侃 孙连军 薛枫 束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弱刚度环境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CFRP)铣边因颤振导致的刀具损伤严重和铣边质量低下问题,开展了机床与机器人有无超声铣边试验研究。分析了超声振动对不同加工方式下铣削力波动的影响... 针对弱刚度环境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CFRP)铣边因颤振导致的刀具损伤严重和铣边质量低下问题,开展了机床与机器人有无超声铣边试验研究。分析了超声振动对不同加工方式下铣削力波动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机床与机器人刀具损伤的对比试验,分析两种铣边方式下超声能量摄入后对刀具损伤的改善效果,对比分析机床与机器人铣边样件的表面质量。结果表明:机器人的铣削力波动性相比机床增大了57%,导致刀具损伤严重和铣边质量降低。超声振动的引入使得两者之间的加工差异性得到显著减小,对于机器人而言,超声振动作用下刀具损伤减轻35.23%,表面粗糙度降低2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铣边 机器人颤振 超声振动 刀具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动力吸振器的宽频减振车刀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明华 杨国庆 +2 位作者 杨毅青 高浩洋 汪广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8-344,共7页
航空结构件中存在大量深孔特征,在加工时需要使用大长径比车刀。随着悬长增加,刀具刚性急剧下降,易引发强烈切削振动,严重制约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提高。在采用连续梁理论对刀杆进行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研究了刀杆与吸振器耦合系统... 航空结构件中存在大量深孔特征,在加工时需要使用大长径比车刀。随着悬长增加,刀具刚性急剧下降,易引发强烈切削振动,严重制约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提高。在采用连续梁理论对刀杆进行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研究了刀杆与吸振器耦合系统频响函数预测方法,进而实现考虑主结构背景模态的动力吸振器参数精确优化;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内置动力吸振器的宽频减振车刀,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实现车刀频率大范围调节,满足不同长径比加工需求。模态试验表明,内置吸振器频率调节范围为365~442 Hz;减振车刀动刚度提高了104.1%和120.3%,阻尼比提高了143.5%和175.6%。切削试验显示加工噪声幅值、加速度幅值平均下降4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刀 振动控制 吸振器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窄翻边蒙皮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望子 汪心文 +2 位作者 李萌 管海新 陈正生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20期79-83,共5页
以窄腔翻边复合材料蒙皮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方法,根据零件结构形式,分析窄腔成型质量。结果表明:选取Invar钢框架模成型,能够减少固化中热容带来的残余应力释放,减少零件变形;固化过程中,让树脂充分流动和浸润,满足孔隙率要... 以窄腔翻边复合材料蒙皮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方法,根据零件结构形式,分析窄腔成型质量。结果表明:选取Invar钢框架模成型,能够减少固化中热容带来的残余应力释放,减少零件变形;固化过程中,让树脂充分流动和浸润,满足孔隙率要求,成型后零件的孔隙率小于1.5%。零件外形分析结果表明:设计辅助芯模成型、固化复合材料翻边蒙皮操作的铺贴方向和铺贴手法,以及对零件进行预压实,能保证翻边处外形、轮廓度、R角成型质量要求。利用温差补偿技术,探索升温速率对零件力学性能和树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升温速率为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前保持0.5~1.5℃/min,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至保温前选取升温速率为1.5~2.2℃/min至保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罐 翻边蒙皮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热压罐固化变形及补偿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望子 汪心文 +3 位作者 管海新 李萌 许漂 陈正生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6期64-69,共6页
以复合材料U型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U型件进行热压罐温度场的模拟,模拟出在不同时间段工装和工件的温度分布情况,模拟工件在工装传热和变形影响下的内部传热、固化度、最终变形情况和残余应力水平等。根据模拟结果,优化... 以复合材料U型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U型件进行热压罐温度场的模拟,模拟出在不同时间段工装和工件的温度分布情况,模拟工件在工装传热和变形影响下的内部传热、固化度、最终变形情况和残余应力水平等。根据模拟结果,优化热压罐固化工艺参数,从而改善固化热变形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补偿方案并实施验证,同时优化工装结构形式,采用工装型面补偿技术对零件固化变形进行预补偿。结果表明,补偿后零件变形后的外形与理论几何外形相差1.37mm,验证了补偿技术的可行性。工装型面补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制造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压罐 固化变形 温度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双曲面NOMEX蜂窝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望子 管海新 +2 位作者 惠稳棉 蒋媛 祝景萍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0期88-92,97,共6页
以复合材料双曲面Nomex蜂窝芯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弱刚性双曲面蜂窝数控铣削及检测技术,采用高速铣削加工工艺,通过优化加工编程策略,选取合理的加工参数,能有效解决双曲面蜂窝芯零件成型后精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工检测一体工... 以复合材料双曲面Nomex蜂窝芯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弱刚性双曲面蜂窝数控铣削及检测技术,采用高速铣削加工工艺,通过优化加工编程策略,选取合理的加工参数,能有效解决双曲面蜂窝芯零件成型后精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工检测一体工装能解决弱刚性蜂窝固持问题,有效提高蜂窝芯成型精度。对蜂窝芯在线检测后,利用校验膜技术,对蜂窝零件预装配,结果表明双曲面蜂窝芯成型后与上下蒙皮装配间隙小于0.15mm;蜂窝芯拼接缝小于0.2mm;未在蜂窝分段处产生明显阶差。经校验膜验证,蜂窝芯格能完整复现在校验膜上,成型面上无蜂窝芯格撕裂、损伤等缺陷,其装配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面 NOMEX蜂窝 预装配 校验膜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梯合一式登机门开闭锁机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事兵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12,共5页
门梯合一式登机门因其便捷易用的特点,在现代飞机上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技术储备和其他原因,国产飞机均未采用。本文以某型直升机为设计基础,对直升机登机门开闭锁机构中的收放装置、锁闭机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进行了... 门梯合一式登机门因其便捷易用的特点,在现代飞机上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技术储备和其他原因,国产飞机均未采用。本文以某型直升机为设计基础,对直升机登机门开闭锁机构中的收放装置、锁闭机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进行了描述。应用实例的结果表明,该门梯合一式登机门可推广到其他类似飞机结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梯合一 登机门 开闭锁机构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坯体的旋转超声辅助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晗 谭聪 +3 位作者 沈国浪 李晓高 王兴国 张银龙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8-994,共7页
利用金刚石工具头高速旋转和超声频辅助轴向振动的加工方法铣削陶瓷坯,以加工工艺中的四个重要工艺参数(有无超声加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不同素烧温度的陶瓷坯)为实验因素,以轴向切削力为评判指标,采用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研究各个... 利用金刚石工具头高速旋转和超声频辅助轴向振动的加工方法铣削陶瓷坯,以加工工艺中的四个重要工艺参数(有无超声加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不同素烧温度的陶瓷坯)为实验因素,以轴向切削力为评判指标,采用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研究各个加工参数对陶瓷坯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出陶瓷坯旋转超声加工参数的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进给速度和超声加工的有无对轴向切削力的影响最大,陶瓷坯素烧温度的不同和主轴转速对轴向切削力影响较小。在主轴转速为1600 r·min^(-1)、进给速度为40 mm·min^(-1)和素烧温度为600℃的旋转超声加工条件下,轴向切削力最小,加工表面最好,加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坯 旋转超声辅助加工 工艺参数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