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对300M钢表面完整性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1
作者 武秋宇 王宁 +2 位作者 曹圣兵 殷广强 朱贤皓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4,共7页
采用相同建模方式建立同时喷射大直径(0.300 mm)和小直径(0.178 mm)弹丸的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和单种弹丸喷丸强化两种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对300M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并与单种弹丸喷丸强化进行对比。结... 采用相同建模方式建立同时喷射大直径(0.300 mm)和小直径(0.178 mm)弹丸的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和单种弹丸喷丸强化两种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对300M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并与单种弹丸喷丸强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得到喷丸后300M钢表层的残余应力分布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最大残余应力的相对误差在3.57%,表面粗糙度的相对误差为2.56%,模型较准确。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后300M钢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层,随着深度的增加,残余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大直径弹丸覆盖率占比越高,最大残余压应力越大,表面粗糙度越高。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后最大残余压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层厚度均大于小直径单种弹丸喷丸后,接近于大直径单种弹丸喷丸后;表面粗糙度大于小直径单种弹丸喷丸后,小于大直径单种弹丸喷丸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弹丸喷丸 有限元方法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件功能性圆角R与航空电磁阀内部流场特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涛 王永鹏 +2 位作者 高云龙 李昆 罗永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1期156-160,共5页
为研究零件功能性圆角与航空电磁阀产品流场特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某型航空电磁阀的工作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二维坐标系下的流场计算域模与网格模型,定义零件功能性圆角R的取值,采用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功能性圆角R的电磁阀内部流场... 为研究零件功能性圆角与航空电磁阀产品流场特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某型航空电磁阀的工作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二维坐标系下的流场计算域模与网格模型,定义零件功能性圆角R的取值,采用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功能性圆角R的电磁阀内部流场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相应的压力分布特性与矢量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功能性圆角R的存在使工作液在流经阀内球体时的压力呈对称分布,工作液在阀内流动形成的漩涡呈对称分布状,有利于实现工作液流动过程中零件的稳定性;功能性圆角R对阀内最大压力值、工作液流速的影响不大,且有利于降低内腔所受的最大压力及工作液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磁阀 功能性圆角 流场特性 漩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盘压缩机气缸分布圆半径优化设计
3
作者 王强 李鹏飞 +3 位作者 杜鑫 王素金 高秀峰 李云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了改善无油润滑摆盘压缩机的活塞环偏磨现象,针对两类典型防自转结构下的摆盘压缩机,构建摆盘处球铰及连杆的运动模型,并以周期运动内连杆平均倾角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气缸分布圆半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锥齿轮... 为了改善无油润滑摆盘压缩机的活塞环偏磨现象,针对两类典型防自转结构下的摆盘压缩机,构建摆盘处球铰及连杆的运动模型,并以周期运动内连杆平均倾角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气缸分布圆半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锥齿轮防自转结构下,各相位气缸对应的最优分布圆半径相同;在滚子直导槽防自转结构下,各相位气缸对应的最优分布圆半径不同,但可采用均值作为统一的分布圆半径,对各相位连杆平均倾角的影响很小,低于5‰;当摆盘倾角在25°以内时,在两类防自转结构下摆盘压缩机的最优气缸分布圆半径设计值几乎相同。将本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多种现有摆盘机构,连杆平均倾角降低约为21.4%~28.6%,活塞侧向力峰值降低约为19.5%~49.6%。本优化设计方法可有效改善活塞环偏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盘压缩机 无油润滑 活塞环偏磨 气缸分布圆 运动学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作动部件表面复合PTFE硬氧膜层减摩抗磨性能
4
作者 胡波 任俊辉 +3 位作者 石晓飞 白常宁 强力 张俊彦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9,共12页
铝合金材料比强度高、易于加工,但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其表面经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后具有耐磨、绝缘及耐腐蚀性等,广泛应用于航空作动系统。然而,硬质阳极氧化膜层(硬氧膜层)存在孔隙率大、表面粗糙度及摩擦因数高等问题,易加剧摩擦配副... 铝合金材料比强度高、易于加工,但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其表面经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后具有耐磨、绝缘及耐腐蚀性等,广泛应用于航空作动系统。然而,硬质阳极氧化膜层(硬氧膜层)存在孔隙率大、表面粗糙度及摩擦因数高等问题,易加剧摩擦配副磨损而泄漏,严重制约其实际服役。为了改善铝合金硬质阳极化膜层表面粗糙度,提升其减摩性能以满足新一代航空作动部件对减重及高机动性的服役需求,利用原位合成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复合PTFE硬氧膜层,研究表面粗糙度对其表面复合PTFE硬氧膜层和传统硬氧膜层不同配副方式下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并对复合PTFE硬氧膜层耐磨性能进行工程化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PTTE硬氧膜层较传统硬氧涂层更加致密,且硬度更高;其摩擦因数(0.08)较传统硬氧涂层(0.14)降低约40%,磨损量则降低2个数量级;在产品功能性试验中未发现脱落,磨损量小,能够满足产品性能需求;在产品实际使用中具有自抛光效应,这更有利于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及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出一种更有利于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大幅降低成本的复合硬氧膜层工艺,并在产品功能性试验中得到检验,在工程化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作动部件 复合PTFE硬质阳极化膜层 摩擦学性能 工程化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跨工况在线刀具磨损预测
5
作者 王一帆 孙江 +2 位作者 杨恒 杨旭 高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随着深度学习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精确可靠的刀具剩余寿命预测,可以有效地提高刀具的利用率,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加工可靠性并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传统的刀具磨损预测通常是在相同工况下进行,致使在工况变化后预测精度较差。针对加... 随着深度学习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精确可靠的刀具剩余寿命预测,可以有效地提高刀具的利用率,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加工可靠性并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传统的刀具磨损预测通常是在相同工况下进行,致使在工况变化后预测精度较差。针对加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了一种用于跨工况进行刀具磨损状态预测的方法,以实现跨工况条件下精准预测刀具磨损量。针对刀具多传感器数据提出了一种提取原始数据特征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以高效、精准提取刀具数据特征,进而使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训练得到具有强泛化能力的模型。最后通过共享的参数信息在新工况的下游任务中进行预测。实验中以IEEE PHM 2010挑战数据集为源数据集,以UC Berkeley Milling数据集为目标数据集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跨工况条件下能够实现精准刀具磨损预测,证实了方法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刀具 刀具磨损预测 深度学习 智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反推作动系统同步特性分析
6
作者 左萌 袁杰 +1 位作者 田杨涛 刘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9,共9页
液压反推作动系统的同步作动是保证反推装置正常展开/收起的关键功能之一。针对节流同步与机械同步两种同步方式,依据其工作原理建立系统同步作动数学模型及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实验边界条件设定仿真参数,... 液压反推作动系统的同步作动是保证反推装置正常展开/收起的关键功能之一。针对节流同步与机械同步两种同步方式,依据其工作原理建立系统同步作动数学模型及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实验边界条件设定仿真参数,研究节流阀开口尺寸、作动器传动比和同步软轴刚度对同步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节流同步和机械同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系统中节流阀开口尺寸、作动器传动比和同步软轴刚度对系统的影响均具有非线性规律;在相同载荷条件下,机械同步精度比节流同步精度提高68%;仿真模型能够模拟系统运动过程中的同步性变化规律,可作为液压反推作动系统同步性研究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反推作动系统 同步特性 节流同步 机械同步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喷口喉道面积控制异常故障分析与改进设计
7
作者 夏鹏 李鹏伟 王松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发动机喷口喉道作动筒用于调节喷口喉道面积大小,实现发动机加力状态控制。针对发动机喷口喉道面积控制异常的故障原因,分析喷管作动系统工作原理,建立故障树,对底事件遂一排查;确定故障是由于活塞头同轴密封环在压力换向时产生倾斜,使... 发动机喷口喉道作动筒用于调节喷口喉道面积大小,实现发动机加力状态控制。针对发动机喷口喉道面积控制异常的故障原因,分析喷管作动系统工作原理,建立故障树,对底事件遂一排查;确定故障是由于活塞头同轴密封环在压力换向时产生倾斜,使作动筒有杆腔、无杆腔窜油内泄漏突增导致。在作动筒活塞头同轴密封环侧面增加导油凹槽,并模拟作动筒有杆腔、无杆腔压力换向的试验条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作动筒活塞头同轴密封环侧面增加导油凹槽后,减少了作动筒压力换向时的内泄漏量,提高了作动筒活塞头密封性,解决了喉道面积控制异常故障,也为后续同类产品改进设计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口喉道面积 作动筒 控制异常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在航空机电产品装配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唐竞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5期22-30,共9页
针对航空机电产品在推行数字化装配技术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单一数字模型难以全面反映产品特征、功能和性能指标的问题,指出构建基于装配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平台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技术。指明装配工艺设计的数字化... 针对航空机电产品在推行数字化装配技术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单一数字模型难以全面反映产品特征、功能和性能指标的问题,指出构建基于装配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平台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技术。指明装配工艺设计的数字化对于产品数字模型的新需求,阐述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定义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装配工艺建模过程中的应用,论述了通过装配数字孪生模型与产品样机的虚实融合和数据交换,运用实时数据来辅助工艺决策,动态修正工艺方案,达到装配工艺设计能快速响应生产变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装配 工艺设计 MBD 虚实融合 数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反推作动系统的AMESim-Simulink控制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田杨涛 袁杰 +1 位作者 徐洋洋 刘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188,共7页
航空发动机反推作动系统作为反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飞机着陆减速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深入了解反推作动系统的展开收起运动特性,对反推作动系统的全行程过程进行了运动分析和数学模型创建,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 航空发动机反推作动系统作为反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飞机着陆减速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深入了解反推作动系统的展开收起运动特性,对反推作动系统的全行程过程进行了运动分析和数学模型创建,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反推作动系统的缓冲性能、同步性能以及温度对运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仿真模型对全运动过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成为系统运行和性能检测有效分析工具;系统的缓冲装置将末端碰撞速度降低至0.15 m/s以内,可以有效削弱作动器的剧烈碰撞;系统运行的最大不同误差主要发生在展开或收起极限位置处,提高系统起动加载的同步性和精度,同时保持外载阻尼特性的一致性,以此减小系统运动的同步性误差;系统在低温环境下仍可以进行展开工作,但运行速度受到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反推作动 反推装置 AMESIM 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襟翼阀控伺服作动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廉晚祥 陈旻翔 +3 位作者 关莉 高海 刘文斌 齐婵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由于阀控伺服作动系统存在的非线性因素,传统的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无法准确地反映系统实际情况。为提升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动态响应性能,解决在实际系统试验中出现的动态特性超差问题,对可能引起的因素及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重点... 由于阀控伺服作动系统存在的非线性因素,传统的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无法准确地反映系统实际情况。为提升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动态响应性能,解决在实际系统试验中出现的动态特性超差问题,对可能引起的因素及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引起系统静态误差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系统各关键元件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非线性建模,理论推导计算及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较高的系统各关键元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有利于提高系统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襟翼 伺服作动系统 动态性能分析 静态误差 电液伺服阀 射流管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智文静 李国材 +3 位作者 郑维娟 张晨 刘冬平 才潇逸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在当前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中,人机功效和界面设计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设计过程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自身偏好,导致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人机功效较差。为此,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讨论了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显示与操作的设... 在当前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中,人机功效和界面设计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设计过程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自身偏好,导致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人机功效较差。为此,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讨论了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显示与操作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一种集中式舱门操作面板及区域控制面板的设计方案。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确定舱门操作面板的信息组织、编码、显示元素和显示形式等,然后构建舱门操作面板、区域控制面板以及飞机的三维模型,最后使用人机工程仿真软件DELMIA对操作面板的布置、按键尺寸和触及域进行了动态操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舱门操作面板增强了人机功效,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了空乘人员的误操作和工作负荷。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和区域控制面板不仅实现了整机舱门的集中监控管理与区域作动控制,还能作为人机交互设备,适用于大中型宽体飞机的客舱和货舱,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飞机 舱门 操作面板 人机功效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登机门开启限速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智文静 李建刚 +2 位作者 张晨 刘冬平 杜秀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2-1540,共9页
登机门是民用飞机舱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直接影响民用客机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项目研制的需要,针对MA600飞机登机门无阻尼式自由下落导致登机门转轴及舱门损坏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设计了一种限制登机门下落速度的新型开... 登机门是民用飞机舱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直接影响民用客机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项目研制的需要,针对MA600飞机登机门无阻尼式自由下落导致登机门转轴及舱门损坏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设计了一种限制登机门下落速度的新型开启限速装置。在CATIA中建立了包括登机门、登机梯、开启限速装置在内的虚拟样机模型,在MSC/ADAMS中对安装和未安装开启限速装置的登机门自由坠落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分析了产品不同设计参数对登机门自由坠落时间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优的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限速装置能够将登机门的坠落时间限制在6 s,有效减少登机门坠落对门体结构冲击,为后续的样件产出和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机门 开启限速装置 ADAMS 动力学仿真 超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货舱门伺服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13
作者 智文静 李国材 +3 位作者 王团辉 郑维娟 屈王博 李通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降低某型窄体客机货舱门机电作动器(EMA)的功率需求,并有效控制未知扰动对控制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速度比例积分(PI)控制器和电流滞环跟踪控制算法。首先,对EMA工作过程中的复杂载荷工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得货舱门在实际工作过... 为降低某型窄体客机货舱门机电作动器(EMA)的功率需求,并有效控制未知扰动对控制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速度比例积分(PI)控制器和电流滞环跟踪控制算法。首先,对EMA工作过程中的复杂载荷工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得货舱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负载特性。其次,基于货舱门负载特性对控制器的运动控制过程功率需求进行了匹配设计,实现了控制器的架构和主要功能电路的设计。最后,为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构建了控制器的模型,并对货舱门开关门运动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将转速波动范围控制在±120 r/min以内,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功率,还显著提升了控制器对外部扰动的动态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特性 货舱门 直线作动器 伺服控制器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舱门限速装置行星齿轮增速器的设计
14
作者 智文静 李国材 +2 位作者 王红珍 郑维娟 陈明松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4-60,共7页
限速装置作为一种超速保护装置,广泛地应用于绞车、升降机和电梯等的超速保护中。该研究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研制的需要,针对某型飞机登机门重力下放过程中超速保护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能够控制登机门下落速度的新型舱门限速装置。根据舱门... 限速装置作为一种超速保护装置,广泛地应用于绞车、升降机和电梯等的超速保护中。该研究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研制的需要,针对某型飞机登机门重力下放过程中超速保护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能够控制登机门下落速度的新型舱门限速装置。根据舱门限速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登机门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力矩平衡方程,通过理论推导获取了舱门限速装置的输入载荷。针对舱门限速装置中关键部件行星齿轮增速器研究了NGW型和NGWN型不同组合方式对其性能、轴向尺寸、零件总数及质量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优的行星齿轮增速器的结构方案。最后,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三级2K-H行星齿轮增速器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得到了模型的当量应力和应变。研究结果表明,三级2K-H行星齿轮结构在减少零件总数、缩短轴向距离、静强度条件方面优于其他结构形式,为后续的实物产出和静力试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门 四连杆机构 限速装置 行星齿轮增速器 多级行星轮系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法的空间角向孔镗削工艺尺寸转换研究
15
作者 杨欢 鞠录岩 +3 位作者 孙若文 张维琨 张耀武 郭龙龙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160,共6页
空间角向孔作为行星轮系旋转作动器中的重要结构特征具有很高的加工精度。镗削时必须根据图纸设计尺寸得到准确的镗削工艺尺寸,以便准确定位。文章系统地对双角度、三角度空间角向孔镗削过程、工艺尺寸转换进行了研究,使用图解法、解析... 空间角向孔作为行星轮系旋转作动器中的重要结构特征具有很高的加工精度。镗削时必须根据图纸设计尺寸得到准确的镗削工艺尺寸,以便准确定位。文章系统地对双角度、三角度空间角向孔镗削过程、工艺尺寸转换进行了研究,使用图解法、解析法推导出对应的计算公式,拓展了工艺尺寸转换方法。利用解析法得到的计算公式,实现利用空间角向孔与工艺钢球相对尺寸及空间角向孔角度尺寸,得到所需的镗削工艺尺寸,降低了工艺尺寸转换难度,提高了空间角向孔的镗削效率。同时结合Python编程语言,编写出一套工艺尺寸计算软件,验证了推导公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角向孔 图解法 解析法 立体几何 三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配流副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16
作者 刘辞英 王文山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了节省功率电传系统的安装空间和重量,需要用泵直接闭环控制差动缸运动,将泵的吸油配流窗口改为2个窗口,以匹配差动缸的面积比。该结构变化导致其压力脉动增大,产生大的振动噪声,为了减小其影响,提出了一种阻尼槽-缓冲容腔-导油槽非... 为了节省功率电传系统的安装空间和重量,需要用泵直接闭环控制差动缸运动,将泵的吸油配流窗口改为2个窗口,以匹配差动缸的面积比。该结构变化导致其压力脉动增大,产生大的振动噪声,为了减小其影响,提出了一种阻尼槽-缓冲容腔-导油槽非对称配流盘结构,针对该结构开展了非对称配流流量特性的内部流场仿真分析,并通过了压力脉动特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了非对称轴向柱塞泵的配流结构设计与仿真的合理性,实现了液压泵的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 配流副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涡扇发动机喷口控制系统数控改造方案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华锋 郭迎清 +2 位作者 郭佳伟 王文山 袁杰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某型涡扇发动机采用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的喷口控制系统质量大、结构复杂、控制性能有限,在加力时产生一系列故障问题。在对原机械液压式喷口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数控改造方案,建立仿真模型,并对此喷口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某型涡扇发动机采用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的喷口控制系统质量大、结构复杂、控制性能有限,在加力时产生一系列故障问题。在对原机械液压式喷口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数控改造方案,建立仿真模型,并对此喷口数字电子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数控系统在发动机加力比变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喷口面积的有效控制,比原机械液压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且对于不同的飞行条件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口控制系统 数字电子控制 建模仿真 涡扇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战强 梁得亮 丁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6-73,共8页
在给出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伺服系统快速响应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搭建了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实验系统,并完成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在给出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伺服系统快速响应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搭建了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实验系统,并完成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对2×1.8kW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伺服系统,提出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满足系统在额定运行、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等不同工况下运行的复杂控制要求,使系统能够达到1 312.5的调速比、15 000rad/s2的响应角加速度及20Hz的频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 伺服系统 控制策略 快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比转速复合式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祥阳 曹鹏 +3 位作者 晁文雄 刘书岩 陶佳欣 郗艺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0,共10页
为研究超低比转速复合式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以一台比转速为16、半开式复合叶轮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Fluent19R1软件对模型泵进行三维全流场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泵内部流场及作用在叶轮、蜗壳上的径向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 为研究超低比转速复合式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以一台比转速为16、半开式复合叶轮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Fluent19R1软件对模型泵进行三维全流场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泵内部流场及作用在叶轮、蜗壳上的径向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工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加,在隔舌附近出现较大的压力梯度;在长叶片与短叶片相间隔流道内低速区面积较大、叶轮出口处分布较多的旋涡;当流量从0.2倍增加至1.8倍额定流量时,作用在蜗壳上的径向力幅值逐渐减小,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幅值先减小后增加,在1.0倍额定流量时径向力幅值达到最小,而后增大。为超低比转速复合式离心泵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比转速离心泵 复合式叶轮 数值模拟 内部流动特性 径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方式对钼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世磊 胡平 +7 位作者 段毅 左烨盖 邢海瑞 李辉 邓洁 冯鹏发 王快社 胡卜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42,共11页
钼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熔点高、强度大、蠕变速率低、膨胀系数小、导热导电及抗热震性能优、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强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航天工业和核能技术等领域。纯钼在室温下塑性差但在高温下易产生晶... 钼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熔点高、强度大、蠕变速率低、膨胀系数小、导热导电及抗热震性能优、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强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航天工业和核能技术等领域。纯钼在室温下塑性差但在高温下易产生晶界滑动导致较大变形,其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较室温下有大幅度衰减,且在高温下易产生较大的蠕变,强度和硬度下降明显。这些特性均限制了纯钼作为结构材料的广泛应用。为了提升钼金属的适用范围,改善钼金属在各种使用场景下的强度及韧性,人们通常在钼金属中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通过微量元素的弥散强化及固溶强化作用清除晶界脆化相,以反应物作为弥散相对钼合金起到强化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其性能的目的。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探索下,目前已开发出的钼合金有Mo-Al 2O 3、Mo-La、TZM、TZC等。钼合金常用的制备方式是粉末冶金法,掺杂是钼合金制备过程中的第一步,不同掺杂方式的选取会对后续钼合金制品的组织与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粉末冶金制备钼合金的过程中常用的掺杂方式有三种:(1)将钼粉与合金元素粉末混合的固-固(S-S)掺杂方式;(2)将合金元素溶解后混入钼(或氧化钼)粉中,干燥后进行还原的固-液(S-L)掺杂方式;(3)利用钼及合金元素的化合物溶液,经干燥、还原制备钼合金的液-液(L-L)掺杂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希望通过改进钼合金粉末冶金过程中的掺杂方式来改善钼合金的组织,提升钼合金的性能。研究表明,改进掺杂方式,首先要改进合金粉末的表面状态,使合金粉末的粒度更加细小且分散均匀;其次要使钼合金的烧结坯组织更为均匀,晶粒更加细小,第二相颗粒更加细小且分散;最终由于细晶强化及第二相强化机制使得钼合金的强韧性得到提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掺杂方式对钼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掺杂方式对多种钼合金的粉末状态、显微硬度、相对密度、微观结构、第二相分布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掺杂方式的发展做了建设性展望,对钼合金的生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合金 合金化 掺杂方式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