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锂合金热变为与超塑挤压成形研究
1
作者 吕云翔 董楹 +3 位作者 傅文亮 高诗情 夏祥生 卢振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59,共8页
目的通过塑性成形工艺实现镁锂合金构件的高性能成形制造。方法采用热压缩试验研究了铸态LAZ931镁锂合金不同温度与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多向锻造技术制备镁锂合金锻坯,并通过等温超塑挤压成形。结果铸态镁锂合金具有较好的... 目的通过塑性成形工艺实现镁锂合金构件的高性能成形制造。方法采用热压缩试验研究了铸态LAZ931镁锂合金不同温度与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多向锻造技术制备镁锂合金锻坯,并通过等温超塑挤压成形。结果铸态镁锂合金具有较好的热变形性能,它在低温高应变速率下易失稳,热加工失稳区随变形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多向锻造可通过动态再结晶显著细化其两相微观组织,使合金获得良好的超塑性变形能力,在300℃和应变速率5×10^(–4) s^(–1)条件下,锻态合金的延伸率和流变抗力分别达到200%以上和8 MPa左右;通过超塑性挤压成形实现了筒体构件的成形,成形后力学室温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分别达到了163 MPa、197 MPa和22%左右,相比于铸态合金,分别提高了20.7%、19.4%和83%。结论通过热压缩变形研究了镁锂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其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通过超塑性等温挤压可制备出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镁锂合金筒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超塑成形 热加工图 微观组织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接头适航审查符合性方法研究
2
作者 徐海 王征 +2 位作者 张磊 谷峰 盖迪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形状记忆合金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军机及空客、波音民用机型,并首次在国产运12F型机成功应用且通过适航审查。为突破进口管接头适航验证技术壁垒,建立自主适航审定标准,本文基于运12F进口产品适航验证经验,首次对国产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开... 形状记忆合金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军机及空客、波音民用机型,并首次在国产运12F型机成功应用且通过适航审查。为突破进口管接头适航验证技术壁垒,建立自主适航审定标准,本文基于运12F进口产品适航验证经验,首次对国产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开展系统性试验。结果表明:国产接头在火焰耐受性(5min无失效)、爆破强度(临界值35 MPa)、耐压稳定性(21 MPa保压合格)及重复装配性能(8次拆装后密封达标)等核心指标上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符合国际适航标准。确定了国产记忆合金管接头的主要失效模式及可采用的符合性方法,并依据相应符合性方法初步建立了适航验证方法,为建立国产记忆合金管接头适航审定方法和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适航审查 形状记忆合金 符合性验证 持续适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雷洋 陈芳芳 +1 位作者 程法嵩 田文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6,共6页
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出色的比强度、耐蚀性及较低的成本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产业,而近年来纳米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凭借其优秀的力学及物理性能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综述了为改善纳米碳增强体分散性及Al-C界面浸润性所采用的球磨及增强体涂... 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出色的比强度、耐蚀性及较低的成本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产业,而近年来纳米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凭借其优秀的力学及物理性能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综述了为改善纳米碳增强体分散性及Al-C界面浸润性所采用的球磨及增强体涂镀层等前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纳米碳增强铝基复材的成型工艺及力学性能,展望了进一步提升铝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纳米碳增强体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界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产品磁粉检测与渗透检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桂荣 刘甜甜 +1 位作者 关雪松 张雪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27,共5页
为更好控制航空产品的表面质量,对生产中遇到的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建立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模拟样件或实际样件进行磁粉和渗透检测,在UV-A紫外灯下目测,从零件表面荧光显示的分布、外观和... 为更好控制航空产品的表面质量,对生产中遇到的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建立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模拟样件或实际样件进行磁粉和渗透检测,在UV-A紫外灯下目测,从零件表面荧光显示的分布、外观和形状探究表面粗糙度、油脂、加工工装、零件显微组织等对显示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分析金相组织。结果表明:显示的快速评定可通过目测显示的分布和形状实现;零件表面全部覆盖荧光,显示为表面不干净或粗糙度导致;位置规律出现的显示为结构上的凹槽或配合界面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质量 渗透检测 磁粉检测 显示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关键动部件的开裂分析及检测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甜甜 徐桂荣 +1 位作者 迟天佐 邓浩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67,共6页
针对航空关键动部件生产制造及验收试验中出现的提前失效问题,采用多种疲劳失效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了疲劳试验出现失效的原因分析,从宏观和微观分析、金相分析、能谱分析及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分析等方面对产生的缺陷进行了系统研究... 针对航空关键动部件生产制造及验收试验中出现的提前失效问题,采用多种疲劳失效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了疲劳试验出现失效的原因分析,从宏观和微观分析、金相分析、能谱分析及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分析等方面对产生的缺陷进行了系统研究。了解了其疲劳开裂的原因,并对缺陷性质及零件制造工艺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区是最容易出现开裂的位置,也是检测的关键部位,要进一步加强在制件及在役件的表面缺陷的检测,细化其检测实施方式及关键控制点,是保证动部件试验质量的关键。通过加强受力部位的无损检测,为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潜在的缺陷提供重要依据,从而降低关键动部件的试验失败的风险,提高产品试验质量及使用寿命,有助于其它机型更好地改进检测的设计要求及应用,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试验 关键动部件 应力集中 无损检测 表面裂纹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前缘弹性耐砂蚀涂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振林 陆文明 +6 位作者 孙浩 何芳 文颖慧 徐斯斯 时振东 郝钢凝 王海涛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5,83,共6页
为提高直升机旋翼前缘的耐砂石侵蚀能力,采用弹性树脂作为基料树脂,碳化硅、聚四氟乙烯粉料为耐磨填料,制备了弹性耐砂蚀涂料的A组分,采用弹性固化剂作为耐砂蚀涂料的B组分。重点讨论了不同基料树脂、固化剂、n(—NCO)∶n(—OH)、耐磨... 为提高直升机旋翼前缘的耐砂石侵蚀能力,采用弹性树脂作为基料树脂,碳化硅、聚四氟乙烯粉料为耐磨填料,制备了弹性耐砂蚀涂料的A组分,采用弹性固化剂作为耐砂蚀涂料的B组分。重点讨论了不同基料树脂、固化剂、n(—NCO)∶n(—OH)、耐磨填料以及耐磨填料的用量对弹性耐砂蚀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弹性耐砂蚀涂料的耐磨损失为10 mg,拉伸强度达到26.3 MPa,断裂伸长率为278%,同时还具有优异的耐砂蚀性,能满足直升机旋翼前缘不锈钢件的防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前缘 弹性涂料 耐砂蚀涂料 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防护陶瓷涂层自修复与再制造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翰辉 林长亮 +2 位作者 李恭楠 王开通 王熊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5-134,共10页
以碳纤维增强碳基(C/C)复合材料为例的航空航天飞行器热结构部件服役条件恶劣,往往需要在其表面制备氧化防护陶瓷涂层,以抵御热-力-氧耦合环境的侵蚀。然而,自身脆性导致陶瓷涂层极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损伤,严重威胁热结构部件的服役安... 以碳纤维增强碳基(C/C)复合材料为例的航空航天飞行器热结构部件服役条件恶劣,往往需要在其表面制备氧化防护陶瓷涂层,以抵御热-力-氧耦合环境的侵蚀。然而,自身脆性导致陶瓷涂层极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损伤,严重威胁热结构部件的服役安全性。针对氧化防护陶瓷涂层的损伤修复需求,基于涂层的损伤尺度,分别介绍了面向微观损伤的自修复技术与面向宏观损伤的再制造技术,针对两类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研究现状、修复效果、优缺点及各自的适用场景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氧化防护陶瓷涂层自修复与再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防护涂层 陶瓷涂层 自修复 再制造 热结构部件 C/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干扰载荷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谭剑锋 孙义鸣 +1 位作者 王浩文 林长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62,共13页
共轴刚性双旋翼系统提高直升机最大前飞速度,但旋翼振动载荷明显增大。为研究高速共轴刚性双旋翼系统振动载荷特性,须首先分析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干扰下的非定常气动载荷。基于非定常面元法建立满足桨叶前缘和后缘边界条件的旋翼反流区... 共轴刚性双旋翼系统提高直升机最大前飞速度,但旋翼振动载荷明显增大。为研究高速共轴刚性双旋翼系统振动载荷特性,须首先分析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干扰下的非定常气动载荷。基于非定常面元法建立满足桨叶前缘和后缘边界条件的旋翼反流区气动模型以体现高速共轴刚性双旋翼后行边反流区影响,且增加共轴刚性双旋翼桨尖涡-桨叶气动干扰模型以体现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干扰影响,并结合基于黏性涡粒子法的共轴刚性双旋翼尾迹模型,构建高速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干扰下的气动载荷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前飞状态下的X2共轴刚性双旋翼特征剖面非定常气动载荷时间历程,并与PRASADUM以及基于NASA OVERFLOW和CREATE AV Helios的CFD/CSD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本文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相比于PRASADUM,本文分析更好地体现上、下旋翼在前行边和后行边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变化特性,并与CFD/CSD计算结果更吻合。分析X2上、下旋翼气动干扰对共轴刚性双旋翼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以及单旋翼与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差异。分析表明,低速状态下的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受双旋翼桨尖涡干扰显著,而高速前飞状态受双旋翼桨叶干扰明显,且表现出桨叶片数整数倍的辐射状干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刚性双旋翼 非定常气动载荷 反流区 面元法 黏性涡粒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作用下地表覆盖层与浅埋圆柱形夹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南景富 齐辉 +1 位作者 韩刘 折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利用复变函数法和多极坐标移动技术研究了SH波作用下地表覆盖层与浅埋圆柱形弹性夹杂的相互作用,并给出了圆柱形夹杂周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结果。首先,为了克服直接构造波函数场的困难,采用一个半径很大的圆形边界来拟合半空间的直边... 利用复变函数法和多极坐标移动技术研究了SH波作用下地表覆盖层与浅埋圆柱形弹性夹杂的相互作用,并给出了圆柱形夹杂周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结果。首先,为了克服直接构造波函数场的困难,采用一个半径很大的圆形边界来拟合半空间的直边界,因而,具有地表覆盖层的半空间直边界问题就转化成了曲面边界问题,可采用大圆弧假定法求解;其次,借助Helmholtz定理预先写出问题波函数的一般形式解,再利用边界条件并借助复数Fourier-Hankel级数展开将问题化为求解波函数中未知系数的无穷线性代数方程组;最后,截断该无穷代数方程组,以求得该问题的数值结果。分析表明,半空间地表覆盖层的存在,即使其厚度很薄,对入射SH波的散射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波散射 地表覆盖层 浅埋圆柱形夹杂 波函数展开法 动应力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方法的直升机扭振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宗秀 高亚东 于仁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5-729,830,共6页
针对直升机的机械扭振系统模态易与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耦合发生自激振动,当机械扭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旋翼激振力的频率接近或重合时,则会发生共振的问题,采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了直升机机械扭振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了某型直升机机械... 针对直升机的机械扭振系统模态易与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耦合发生自激振动,当机械扭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旋翼激振力的频率接近或重合时,则会发生共振的问题,采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了直升机机械扭振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了某型直升机机械扭振系统的频率、阻尼比和时间常数,并与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台测试的发动机100%转速和75%转速情况下的扭振一阶频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误差在工程应用可接受的范围内。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为后续与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组合进行稳定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扭振 状态空间 耦合频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滑橇直升机地面共振机体需用阻尼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仁业 王刚 +2 位作者 孙秀文 李先哲 李宗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5-311,共7页
防止滑橇式直升机地面共振机体需用阻尼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问题。首先,开展了直升机在滑橇起落架上的振动特性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研究,从而确定了采用仿真方法计算机体当量质量和当量刚度是可行的。其次,采用地面共振平面动力模型进... 防止滑橇式直升机地面共振机体需用阻尼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问题。首先,开展了直升机在滑橇起落架上的振动特性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研究,从而确定了采用仿真方法计算机体当量质量和当量刚度是可行的。其次,采用地面共振平面动力模型进行地面共振分析,提出以满足地面共振稳定性设计要求为约束目标的机体需用阻尼优化设计方法。最后,以某型滑橇直升机为例,研究了机体质量、旋翼减摆器参数变化对机体需用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滑橇直升机在大质量、高温情况下机体纵向平动模态需用阻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地面共振 滑橇起落架 机体阻尼 机体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单元的蜂窝夹层结构失效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刘 齐辉 +2 位作者 门坤发 朱洪艳 宫少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7-793,共7页
蜂窝夹层结构斜削区传力路径复杂且易出现脱粘损伤,此处一旦发生脱粘会直接改变传力路径,进而促使结构发生整体失效。本文引入cohesive界面单元,依据二次应力准则和基于能量的B-K准则来模拟斜削区胶层的损伤扩展,分析了在压缩载荷下蜂... 蜂窝夹层结构斜削区传力路径复杂且易出现脱粘损伤,此处一旦发生脱粘会直接改变传力路径,进而促使结构发生整体失效。本文引入cohesive界面单元,依据二次应力准则和基于能量的B-K准则来模拟斜削区胶层的损伤扩展,分析了在压缩载荷下蜂窝夹层结构斜削区的失效模式。采用实验测试Nomex纸蜂窝铝合金面板夹层结构在压缩载荷下斜削区的破坏模式及内外面板载荷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应力最大区域为夹层结构实验件的4个斜削区,斜削区尖角处的胶层最先出现损伤,裂纹沿外面板与蜂窝粘接处扩展,胶层失效导致外面板局部刚度骤减,在压缩载荷下发生屈曲失效。此外进一步分析了蜂窝夹层结构的蜂窝性能、填料性能及曲率半径对内外面板应力分布的影响,为蜂窝夹层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结构 斜削区 cohesive单元 分层 渐进失效 蜂窝性能 填料性能 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mex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自动铺丝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华凯 王显峰 +3 位作者 齐俊伟 徐福泉 程健男 肖军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0期94-99,共6页
采用自动铺丝技术成型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其可能产生的缺陷为蜂窝芯侧压变形和预浸丝架桥,分析了二者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为验证两种成型工艺,设计了阴模成型工装,提出了胶膜预黏接工艺和局部零张力铺放作为缺陷解决方案,对平板... 采用自动铺丝技术成型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其可能产生的缺陷为蜂窝芯侧压变形和预浸丝架桥,分析了二者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为验证两种成型工艺,设计了阴模成型工装,提出了胶膜预黏接工艺和局部零张力铺放作为缺陷解决方案,对平板蜂窝夹层进行实际铺放验证。对比固化后的制件:对于斜削角度较大的蜂窝,阳模成型不能消除架桥;丝束架桥导致最终制件相应位置出现分层、缺胶缺陷;阴模工装有效避免了蜂窝侧压变形和丝束架桥,更适合自动铺丝成型。可为复杂型面蜂窝夹层构件的自动铺丝成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铺丝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 丝束架桥 工装 丝束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纤维屈曲超声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桂荣 马腾飞 +2 位作者 李洋 肖鹏 周正干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4-42,共9页
针对纤维屈曲缺陷在材料内部引起的声阻抗变化较小,利用超声回波信号表征纤维屈曲缺陷的难度较大的问题,从检测原理、超声换能器参数选择和超声回波数据后处理方法3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纤维屈曲缺陷超声无损检测及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 针对纤维屈曲缺陷在材料内部引起的声阻抗变化较小,利用超声回波信号表征纤维屈曲缺陷的难度较大的问题,从检测原理、超声换能器参数选择和超声回波数据后处理方法3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纤维屈曲缺陷超声无损检测及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检测原理方面,介绍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特征,面外/面内纤维屈曲缺陷引起局部结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超声响应,以及利用不同的超声响应特征检测纤维屈曲缺陷的方案;在超声换能器参数选择方面,介绍了利用半波共振最大化层间反射回波能量的选取准则;在超声回波数据后处理方面,介绍了利用瞬时相位法、平均散射系数矩阵等检测面外纤维屈曲缺陷的方法,利用角谱分布、局部图像算子等检测面内纤维屈曲的方法,以及利用图像结构张量测量碳纤维三维空间走向的方法;最后,从声学机理、检测能力、可检缺陷类型、被检结构件种类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屈曲缺陷 超声无损检测与评价 阵列超声 超声数据后处理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动力舱冷却系统冷却孔进气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5
作者 石嵩 吕晓锋 张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4-269,共6页
对某型民用直升机动力舱冷却系统冷却孔的进气性能开展优化研究,参考飞机辅助动力单元(Applicant power unit,APU)进气系统形式设计了两类收风装置。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比分析在多个速度的前飞状态和不同爬升率的爬升状态下3处冷却孔... 对某型民用直升机动力舱冷却系统冷却孔的进气性能开展优化研究,参考飞机辅助动力单元(Applicant power unit,APU)进气系统形式设计了两类收风装置。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比分析在多个速度的前飞状态和不同爬升率的爬升状态下3处冷却孔的进气性能。结果显示基于Scoop型设计的收风装置在直升机大速度前飞状态收风效果最好,但在小速度前飞状态进气性能没有得到改善。基于Flush型设计的收风装置同样具有改善进气性能的作用,其最显著优点是在所有飞行状态均保证较高的冷却进气量。为后续的优化设计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舱冷却系统 冷却孔 收风装置 进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度可调结构在直升机减振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长亮 夏双满 +2 位作者 张体磊 孙秀文 朱跃法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0-955,共6页
直升机振动问题一直困扰着直升机的研制与使用。虽然解决直升机振动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现役机型,由于结构空间和更改范围的限制,常规吸振器和主动减振技术都难以适用。针对某型现役直升机机体振动问题,提出了刚度可调的设计思想,... 直升机振动问题一直困扰着直升机的研制与使用。虽然解决直升机振动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现役机型,由于结构空间和更改范围的限制,常规吸振器和主动减振技术都难以适用。针对某型现役直升机机体振动问题,提出了刚度可调的设计思想,用以消除制造偏差对局部结构频率、振型的影响,从而达到减振目的。通过仿真分析、地面激振试验和飞行振动测试,验证了刚度可调结构能显著降低机体振动水平,对于直升机振动水平控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 直升机振动 刚度可调结构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生态水利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亚琼 何楠 +2 位作者 陈毅洋 杨丝雯 王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8-152,163,共6页
针对我国生态水利PPP项目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以及风险评价中指标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一种由云模型衍生出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继而通过Python软件运用云发生器来对生态水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管... 针对我国生态水利PPP项目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以及风险评价中指标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一种由云模型衍生出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继而通过Python软件运用云发生器来对生态水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风险评价指标进行云转化,通过专家打分获取云滴,以及浮动算法和综合算法相结合的运算方式,将指标由低级向高级进行转换,运用云图直观评价风险。最后实例分析表明云模型在生态水利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评价是科学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利 PPP 利益相关者 风险评价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机供气分配系统故障分析与设计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杨 马俊 +3 位作者 刘伟东 魏树壮 李爽 唐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58-162,共5页
本文对某型机空调供气分配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运用流体仿真手段对供气分配系统的压力损失、温度、流量和流速进行计算分析,并与空调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理的驾驶舱和客舱分配比例,最终确定了空气分配系统的... 本文对某型机空调供气分配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运用流体仿真手段对供气分配系统的压力损失、温度、流量和流速进行计算分析,并与空调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理的驾驶舱和客舱分配比例,最终确定了空气分配系统的改进方案,改进后的供气分配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经试验测试性能满足空调系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不均 压力损失 分配箱 截流 分配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渗透检测法在铝合金件上的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甜甜 徐桂荣 +1 位作者 迟天佐 邓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122,共5页
为使直升机的铝合金件在荧光渗透检测中结果可靠,对在制和在役的铝合金件从制造流程、受力及服役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规定预处理、渗透剂施加、去除及显像等参数,同时控制预清洗到渗透时间不超过24 h及水洗型渗透液的含水量不超过5%,机加... 为使直升机的铝合金件在荧光渗透检测中结果可靠,对在制和在役的铝合金件从制造流程、受力及服役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规定预处理、渗透剂施加、去除及显像等参数,同时控制预清洗到渗透时间不超过24 h及水洗型渗透液的含水量不超过5%,机加工及返修的铝合金件渗透检测前酸洗处理,避免铝合金件磕碰伤、腐蚀及表面残留印迹问题,产品零报废率,有利于铝合金产品的制造成本控制,为铝合金件的渗透检测技术提升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荧光渗透检测 工艺控制 表面缺陷 清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尾桨自动化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刚 徐福泉 刘启迪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4期97-101,共5页
无轴承复合材料尾桨作为直升机最重要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使用寿命,传统手工为主的制造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要求。研究了复合材料尾桨叶现有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在尾桨叶柔性梁成型过程中,使用自加温自加压成型系统,根... 无轴承复合材料尾桨作为直升机最重要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使用寿命,传统手工为主的制造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要求。研究了复合材料尾桨叶现有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在尾桨叶柔性梁成型过程中,使用自加温自加压成型系统,根据树脂黏性变化自主判断加压时机,实现了尾桨叶柔性梁的无故障制造。另外,通过采用胶接自加温工艺和自动化镗孔工艺,保证了尾桨叶制造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结合当前现状,简述了尾桨叶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尾桨叶 柔性梁 自动化制造 模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