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速微尺度偏心转静间隙压力和温度场实验测量研究
1
作者 吕元伟 王仁轩 +4 位作者 张镜洋 刘源 黄璞 黄钟文 张鹏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4,共11页
为探索超高转速下微尺度转静间隙剪切流动及热特性,本文进行了直径D=50 mm,转速n=0~6×10^(4) r/min,间隙比δ=0.0023,偏心率ε=0.62工况下转静间隙全向压力与气动热温升分布实验研究。通过复测和转轴轴心轨迹实时监控获得修正后的... 为探索超高转速下微尺度转静间隙剪切流动及热特性,本文进行了直径D=50 mm,转速n=0~6×10^(4) r/min,间隙比δ=0.0023,偏心率ε=0.62工况下转静间隙全向压力与气动热温升分布实验研究。通过复测和转轴轴心轨迹实时监控获得修正后的转静间隙尺度和偏心率。结果表明,微米尺度间隙耦合超高转速下,间隙气膜压力随时间呈现周期性分布规律且最大间隙区域的压力脉动幅度大于最小间隙。中心截面气膜压力沿周向呈现正弦分布趋势,但微尺度耦合超高转速使得最大正压值和最大负压值发生的区域更加靠近。有限长度转静间隙内的压力受到自作用轴向压差下端泄效应的影响,气膜压力沿轴向由中心截面向轴端逐渐降低。转速n>3×10^(4) r/min工况下,转静间隙剪切流气动热效应开始变得显著,到n=6×10^(4) r/min工况下,间隙气膜最大温升可达35℃。由于间隙两端受限情形不同,沿轴线方向最大压力和气动热温升位于中轴线偏向电机一侧区域附近且沿两侧逐渐降低。本文发现转静间隙气动热温升沿周向几乎相等,与已发表的研究呈现不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流动 转静间隙 压力测量 气动热测量 微尺度间隙 端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A的某飞行器液压伺服机构振荡故障分析
2
作者 钱占松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9,共8页
以某飞行器液压伺服机构振荡故障为研究对象,利用FTA分析法找出问题原因并解决了该问题。建立故障树,完成对系统级、伺服阀级的故障定位;利用仿真手段说明伺服阀超调与否对伺服机构的影响,将机制表述清楚;将不同伺服阀调整至超调状态,... 以某飞行器液压伺服机构振荡故障为研究对象,利用FTA分析法找出问题原因并解决了该问题。建立故障树,完成对系统级、伺服阀级的故障定位;利用仿真手段说明伺服阀超调与否对伺服机构的影响,将机制表述清楚;将不同伺服阀调整至超调状态,开展联试,伺服机构振荡,充分完成了故障复现工作;将无超调的阀与伺服机构进行联试,在振动量值逐步增大的情况下,仍未谐振,验证措施有效;将同样的经验推至其他型号、其他单位,解决了同类质量问题隐患,大大提升了装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伺服机构 FTA 电液伺服阀 振荡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健康诊断技术研究
3
作者 钱占松 王烨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5,共10页
为提高三级电液伺服阀的可靠性及故障诊断效率,以三级喷嘴-挡板式大流量电液伺服阀为对象,研究其健康诊断技术,旨在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典型故障特征库,实现快速故障定位与诊断。基于AMESim仿真平台对伺服阀关键组件(先导... 为提高三级电液伺服阀的可靠性及故障诊断效率,以三级喷嘴-挡板式大流量电液伺服阀为对象,研究其健康诊断技术,旨在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典型故障特征库,实现快速故障定位与诊断。基于AMESim仿真平台对伺服阀关键组件(先导伺服阀、功率级滑阀、位置传感器及控制器)进行精细化建模,并通过参数标定与动态特性验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针对典型故障模式开展仿真分析,通过调整节流孔通流面积来模拟喷嘴/节流孔堵塞,修改反馈杆小球与阀芯的间隙参数以表征反馈杆小球磨损,增大阀芯摩擦力以模拟先导阀与主滑阀芯因污染导致摩擦力增大的情况。最后,搭建包含液压动力源、数据采集系统及伺服阀试验台的验证平台,采集正常与异常状态下的输出曲线,对比仿真与试验数据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通过AMESim建模与多故障仿真以及试验验证,所提健康诊断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喷嘴堵塞、反馈杆磨损等典型故障特征,定位故障根源。该方法可扩展至力矩马达气隙变化、弹簧管刚度变化、磁量减弱、传感器非线性等未涵盖故障模式,为构建三级伺服阀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电液伺服阀 健康诊断 喷嘴或节流孔堵塞 反馈杆小球磨损 阀芯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航空液压柱塞泵压力脉动优化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谭竣泽 卢岳良 +2 位作者 曹涛 柯兵 申同圣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4,共9页
为解决飞机液压能源系统中液压柱塞泵压力脉动带来的危害,保证航空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防止管路系统的损坏,以某型航空液压柱塞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配流盘包角和缓冲瓶容积的柱塞泵压力脉动优化设计方法,探究了柱塞泵压力脉动产... 为解决飞机液压能源系统中液压柱塞泵压力脉动带来的危害,保证航空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防止管路系统的损坏,以某型航空液压柱塞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配流盘包角和缓冲瓶容积的柱塞泵压力脉动优化设计方法,探究了柱塞泵压力脉动产生机理与配流盘包角设计原理。基于AMESim软件进行了柱塞泵压力脉动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号配流盘和240 mL缓冲瓶组合的压力脉动优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压力脉动 配流盘 缓冲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油比航空煤油RP-3水蒸气重整制氢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昱江 王晨臣 +1 位作者 焦毅 鲍泽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65-2172,共8页
本文以碳氢燃料航空煤油高效制氢为目的,进行了微通道常压重整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水油比等反应条件对RP-3蒸汽重整的影响,重点考察了产气率、气体产物分布等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水油比的增加均提高了重整反应的产气率,有利... 本文以碳氢燃料航空煤油高效制氢为目的,进行了微通道常压重整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水油比等反应条件对RP-3蒸汽重整的影响,重点考察了产气率、气体产物分布等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水油比的增加均提高了重整反应的产气率,有利于H_(2)选择性的增加。随着反应进行,碳氢产物的选择性降低,其中烯烃成为主要碳氢产物,更高的水油比具有更低的烯烷比。含水量的提高增加了H_(2)收率,800℃时水油比3相较于1和2分别增大了152.3%和134.6%;同时降低了反应产生的积炭,较好的抑制高温结焦行为。在反应温度800℃、水油比为3:1时H_(2)选择性最高达到了57.83%,并达到了34.7%的氢气收率,在该重整条件下制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煤油RP-3 催化蒸汽重整 水油比 气相产物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机载油箱电位分布与静电击穿仿真研究
6
作者 刘豪正 刘祎 +3 位作者 高经诚 郭晨阳 范菊莉 冯诗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3,共6页
低导电性的航空燃油在流经管路阀门等结构时会带有一定量的静电荷,这些静电荷最终会汇入燃油油箱。对于载油量较大的不规则飞机油箱,静电规律的数值计算与试验测量均不便展开。本文采用数值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油箱在充油过... 低导电性的航空燃油在流经管路阀门等结构时会带有一定量的静电荷,这些静电荷最终会汇入燃油油箱。对于载油量较大的不规则飞机油箱,静电规律的数值计算与试验测量均不便展开。本文采用数值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油箱在充油过程中静电电位分布、静电放电电位和静电打火能进行仿真计算,并且对油位高度以及初始电荷密度对油箱静电放电及打火可能性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充油过程中产生静电放电所需的最小击穿电压和产生静电带有的能量,对油箱内电位是否会引起静电击穿和引燃油箱内混合气体进行分析,为静电引起的油箱爆炸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与环境工程 静电放电 帕邢定律 飞机油箱 航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柱塞泵缸体疲劳分析及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岩 王晓晴 +2 位作者 郭生荣 卢岳良 刘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4-1321,共8页
缸体是航空柱塞泵核心部件之一,其直接影响航空柱塞泵的功能。针对目前缸体寿命研究的实验周期长、缺乏理论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缸体疲劳分析和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建立缸... 缸体是航空柱塞泵核心部件之一,其直接影响航空柱塞泵的功能。针对目前缸体寿命研究的实验周期长、缺乏理论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缸体疲劳分析和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建立缸体的力学模型,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缸体受力;其次,建立缸体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平台上计算缸体的应力和应变;然后,将缸体应力、应变等结果导入nCode中,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探究缸体的薄弱部位及影响缸体疲劳寿命的因素;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靠近配流盘一侧的柱塞腔外壁较为薄弱,容易出现疲劳破坏,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的缸体疲劳分析和寿命预测方法的正确性,为结构紧凑型柱塞泵缸体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缸体 疲劳破坏 寿命预测 线性累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泵用缸/衬套双金属胀/锁结构及其优化
8
作者 陆亚运 陈梦月 +4 位作者 刘志伟 杨鑫 黄文俊 孔继周 韦红余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75,共12页
为解决柱塞泵缸体与衬套间结合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了缸/衬套双金属胀/锁结构及其复合技术,即基于过盈配合设计了锁合结构,并通过过盈冷装与机械冷挤压进行制造。以缸/衬套复合件中的衬套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正交试验,并基于ABAQUS仿真软... 为解决柱塞泵缸体与衬套间结合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了缸/衬套双金属胀/锁结构及其复合技术,即基于过盈配合设计了锁合结构,并通过过盈冷装与机械冷挤压进行制造。以缸/衬套复合件中的衬套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正交试验,并基于ABAQUS仿真软件建立了缸/衬套双金属复合工艺仿真模型。以正交试验数据作为训练集,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了衬套凸台角度、凸台宽度、凸台高度、衬套厚度和缸/衬套过盈5种输入与缸/衬套的拉脱力、线应变2种输出之间的代理模型。最后基于Pareto遗传算法进行缸/衬套拉脱力与线应变的多目标优化,得出优化后的衬套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缸/衬套复合件的拉脱力提高了13.18%且线应变下降了11.11%,显著改善了缸/衬套的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过盈配合 锁合结构 衬套结构优化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液压泵的卸荷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卢岳良 陈金华 王岩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8-136,共9页
为解决飞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RAT)在低速时启动困难的问题,保证RAT快速完成从启动到正常工作,防止RAT涡轮停转,提出了RAT液压泵的三种卸荷方法,对卸荷机构原理以及基于AMESim的动态特性仿真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性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为解决飞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RAT)在低速时启动困难的问题,保证RAT快速完成从启动到正常工作,防止RAT涡轮停转,提出了RAT液压泵的三种卸荷方法,对卸荷机构原理以及基于AMESim的动态特性仿真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性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卸荷方法均实现了小负载扭矩启动,卸荷时出口压力均为低压力;旁通阀卸荷流量为全流量,卸荷损失功率最大,最大冲击瞬时压力最高,适用于排量较小的RAT液压泵;内控恒压卸荷从卸荷阶段过渡到恒压变量阶段调节时间最短;结构上,旁通阀卸荷机构最简单,内控恒压卸荷机构最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 液压泵 卸荷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La-Al_(2)O_(3)催化正癸烷蒸汽重整最优实验工况探究
10
作者 郑锦泓 王晨臣 +2 位作者 黄甫林 焦毅 鲍泽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5-1255,共11页
本文以正癸烷制氢为目的,常压状态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重整实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Pt/La-Al_(2)O_(3)催化剂,在控制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探究水油比和催化剂装载量对正癸烷催化重整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水油比为2且催... 本文以正癸烷制氢为目的,常压状态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重整实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Pt/La-Al_(2)O_(3)催化剂,在控制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探究水油比和催化剂装载量对正癸烷催化重整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水油比为2且催化剂装载量为1 g时,产气率较高且氢气选择性最高;反应温度为750℃时产气率达到98%;850℃时所有烷烯烃占比为14.99%。氢气选择性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最高为59.15%。本文研究Ni-Pt双金属催化正癸烷水蒸气重整的过程,对于未来正癸烷重整制氢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癸烷 催化蒸汽重整 水油比 催化剂装载量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约束下的民机舱室气流组织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月 张鹤林 庞丽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0-394,共5页
民机客舱内的气流组织和人体热舒适性受到送风形式、送风温度和风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代民机舱室设计中,客舱新风的送风形式很大程度逐渐受限于舱室美学设计方案。本文采用CFD流体仿真技术,结合客舱内饰设计对民机客舱的热环境和... 民机客舱内的气流组织和人体热舒适性受到送风形式、送风温度和风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代民机舱室设计中,客舱新风的送风形式很大程度逐渐受限于舱室美学设计方案。本文采用CFD流体仿真技术,结合客舱内饰设计对民机客舱的热环境和舱内人体热舒适性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民机客舱热环境仿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新型行李箱结构设计下的顶部送风口的位置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能够明显改善民机客舱内的空气分布和乘客的热舒适性。研究发现新型行李箱结构会使得顶部新风产生贴壁流动的康达效应。康达效应会很大程度上改变顶部新风的流动轨迹,影响新风利用率和乘客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机舱室 气流组织 热舒适性 空气质量 送风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定旋转坐标系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储剑波 陶楷文 朱叶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150,共11页
针对无位置传感器算法应用于恶劣工况时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根据位置观测器应用需求进行局部传递函数理论分析,制定参数设计规则。结合基于小信号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绘制位置观测器参数的特征根轨迹图,进一步确定系统层面下的参... 针对无位置传感器算法应用于恶劣工况时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根据位置观测器应用需求进行局部传递函数理论分析,制定参数设计规则。结合基于小信号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绘制位置观测器参数的特征根轨迹图,进一步确定系统层面下的参数选取范围。在此基础上,依据所得参数变化响应特性与整定规则,设计模糊控制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的假定旋转坐标下无传感器算法。所提算法避免了实际应用中繁琐的参数调节,能显著提高无传感器电机系统性能。最后,在高速大功率离心压气机控制平台上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动态升速角度观测误差0.05°,同时稳态转速波动能够控制在±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控制 参数设计 小信号模型 稳定性分析 模糊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燃油系统活门关闭特性分析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衍锋 张小军 +3 位作者 潘俊 韩贞荣 邱在辉 苗扬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38,共7页
随着飞机燃油系统的广泛应用,由于压力和流量的增大,燃油系统活门在关闭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变形,导致活门出现卡死和无法完全关闭的现象。通过建立球形燃油活门的三维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Workbench平台,对活门关闭过程瞬态特性进行... 随着飞机燃油系统的广泛应用,由于压力和流量的增大,燃油系统活门在关闭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变形,导致活门出现卡死和无法完全关闭的现象。通过建立球形燃油活门的三维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Workbench平台,对活门关闭过程瞬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流道中活门关闭旋钮为易变形结构,在流体压力作用下变形量较小;变形量随开度呈非线性正相关变化,在进口压力逐渐增大时,压力差随之变大,此时活门无法正常关闭;对同类活门做对比分析试验,发现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提出适当降低流量和压力是延长活门寿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燃油系统 活门故障 流固耦合 结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Al基高温合金JG4356焊接性能和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为康 润长生 +1 位作者 戴延丰 汤国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58,63,共5页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焊接金属间化合物Ni_3Al基高温合金JG4356,利用OM和SEM观察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利用EDS分析相成分,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测试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并观察拉伸断口的形貌。JG4356合金电子束自熔焊中,焊缝熔深...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焊接金属间化合物Ni_3Al基高温合金JG4356,利用OM和SEM观察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利用EDS分析相成分,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测试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并观察拉伸断口的形貌。JG4356合金电子束自熔焊中,焊缝熔深和熔宽与电流成正比关系,增大加速电压和降低焊接速率有利于增大焊缝深宽,但过小的焊接速率或低电压小电流焊接会造成焊缝熔宽大于熔深。采用焊接电流10.8 m A、加速电压50 kV、焊接速度760 mm/min的工艺条件对2 mm板材进行无坡口对接焊,可以获得表面形貌良好,室温抗拉强度高于母材的焊接接头。焊接接头平均抗拉强度高达761 MPa、伸长率3.9%,断裂模式为准解理断裂;焊缝和热影响区硬度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95.8 HV和342.3 HV;母材为333.6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3AL基合金 真空电子束焊 焊接工艺参数 焊缝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液压锁电磁场对电液伺服阀组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亮 邓乐武 周振锋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80,共5页
首先对电液伺服阀组件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在对电液伺服阀和液压锁的电磁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组合条件下液压锁的电磁场对电液伺服阀输出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液压锁电磁场产生磁通的大小和方向与液压锁的实际工作电压及供... 首先对电液伺服阀组件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在对电液伺服阀和液压锁的电磁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组合条件下液压锁的电磁场对电液伺服阀输出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液压锁电磁场产生磁通的大小和方向与液压锁的实际工作电压及供电极性相关,电液伺服阀力矩马达工作气隙处的原有磁通叠加后会改变衔铁的偏转力矩,最终导致伺服阀组件的输出压力变化。最后,通过改变液压锁供电电压和供电极性,进行了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阀 力矩马达 液压锁 电磁场 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PEEK钻削热历史对孔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丰辰 齐振超 +2 位作者 陈文亮 姚晨熙 孙家豪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6-63,共8页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能在航空领域有逐渐替代热固性复合材料的趋势。由于热塑性基体的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显著,其制孔不同于传统热固性材料。为阐明PEEK基体冷却再结晶过程给孔质量带来的影响,建立...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能在航空领域有逐渐替代热固性复合材料的趋势。由于热塑性基体的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显著,其制孔不同于传统热固性材料。为阐明PEEK基体冷却再结晶过程给孔质量带来的影响,建立考虑孔周热历史的CF/PEEK双搭接拉伸有限元模型,根据温度监测信息对应不同的结晶度,对孔周轴—径向区域进行划分,并测定所需基础材料参数,分析了孔受载时的孔周轴—径向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和材料损伤,探究了树脂温变特性对孔承载能力的影响机理,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制孔 钻削热 孔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51550不锈钢碟片激光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茂林 彭为康 +1 位作者 张涛 李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48,共5页
S51550不锈钢广泛应用于汽车、飞行器等制造领域。为了解决激光焊接该材料存在的凹陷、咬边、气孔和背面未熔合等焊接缺陷问题,采用通快TruDisk1200 3碟片激光器分别焊接3 mm和4 mm厚的S51550不锈钢板,研究接头结构和焊接参数对熔透性... S51550不锈钢广泛应用于汽车、飞行器等制造领域。为了解决激光焊接该材料存在的凹陷、咬边、气孔和背面未熔合等焊接缺陷问题,采用通快TruDisk1200 3碟片激光器分别焊接3 mm和4 mm厚的S51550不锈钢板,研究接头结构和焊接参数对熔透性的影响,焊接功率、焊接速度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以及接头结构、保护气种类对气孔产生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焊接接头,EDS测定了熔池内部气孔成分并且分析了气孔的可能成因。得到了3 mm和4 mm的S51550的理想焊接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焊缝形貌良好,且抗拉强度为母材的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片式激光焊接 焊接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CrMnMoS电火花线切割表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嗣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6,共4页
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7CrMnMoS试件,研究不同强度放电电流加工后的表面特性。通过三维形貌扫描仪、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电加工后的表面形貌和变质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值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但加工表面各向同性;电加... 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7CrMnMoS试件,研究不同强度放电电流加工后的表面特性。通过三维形貌扫描仪、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电加工后的表面形貌和变质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值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但加工表面各向同性;电加工使变质层最外侧的熔化层硬度降低,但对基体硬度影响不大;随着放电电流的加大,试件表面的球形熔滴减少,产生较多深径比更大的电蚀凹坑且出现显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CrMnMoS 电火花线切割 显微形貌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MgAl_(2)O_(4)双金属催化剂构筑及其对不同构型烃类蒸汽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菲依 王晨臣 +6 位作者 李煜 张波 陈昱江 张琛琦 郑锦泓 焦毅 鲍泽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6-1294,共9页
航空煤油成分复杂,由上百种不同构型的烃类组成,然而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几类主要组分的构型和性质差异甚大,导致其蒸汽重整反应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本论文在前期研发Ni/MgAl_(2)O_(4)基础上,引入Pt构建Ni-Pt双金属催化... 航空煤油成分复杂,由上百种不同构型的烃类组成,然而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几类主要组分的构型和性质差异甚大,导致其蒸汽重整反应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本论文在前期研发Ni/MgAl_(2)O_(4)基础上,引入Pt构建Ni-Pt双金属催化剂,系统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不同构型组分重整反应性能的差异,并对不同构型组分在该催化剂上的重整反应路径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液相还原法引人Pt能够使双金属催化剂具有合适的酸性和良好的金属Ni分散性,Ni-Pt两种金属协同效应,不仅能够提高单Ni催化剂活性,同时能够减少Ni烧结,优化催化剂稳定性;另外,不同构型组分在双金属催化剂上的重整性能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正癸烷重整的产气率以及H,选择性较为优异。不同构型烃类燃料的反应活性为:甲基环已烷>正癸烷>乙苯。由于甲基环已烷在反应过程中C-C键键能弱,易开环形成链状自由基与水发生重整反应,乙苯具有芳香烃结构且不易开环,重整反应所需能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蒸汽重整 制氢 Ni-Pt双金属催化剂 不同构型烃类 液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对耗氧型惰化系统中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小波 白文涛 +3 位作者 周文俊 任童 彭孝天 冯诗愚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1,共7页
针对新型低温催化惰化系统中反应器存在的易飞温和转化率低的问题,基于FLUENT多孔介质模型,以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添加固相能量方程,以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形式加入化学反应,建立了圆柱体、圆锥体及反圆锥体3种结构的反应器仿真模型,并... 针对新型低温催化惰化系统中反应器存在的易飞温和转化率低的问题,基于FLUENT多孔介质模型,以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添加固相能量方程,以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形式加入化学反应,建立了圆柱体、圆锥体及反圆锥体3种结构的反应器仿真模型,并通过自建试验台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定义了转化率和耗氧速率2个性能指标,研究了反应器进口气体温度、进口流量和RP-3燃油蒸气体积浓度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反应器的操作范围,并从流动速度的角度出发,比较了3种结构反应器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进口气体的温度及RP-3燃油体积浓度的提高以及进口流量的减小可以促进反应的发生;反应器的起燃温度为470 K;在相同条件下,3种结构反应器的转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圆锥体、圆柱体、反圆锥体,可操作温度范围差值为8~1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催化惰化 RP-3燃油 转化率 耗氧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