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等离子体光谱的γ-TiAl激光冲击强化表面完整性在线监测研究
1
作者 史广源 王渊彬 +4 位作者 王英豪 单梦洁 丁镭益 崔敏超 罗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17-2525,共9页
围绕激光冲击强化(LSP)过程中等离子体光谱现象展开,旨在研究光谱特性与表面完整性之间的关联规律,并提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光谱的在线监测方法,用于实现LSP过程的智能化监控。首先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过程等离子体光谱采集装置相关参数,... 围绕激光冲击强化(LSP)过程中等离子体光谱现象展开,旨在研究光谱特性与表面完整性之间的关联规律,并提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光谱的在线监测方法,用于实现LSP过程的智能化监控。首先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过程等离子体光谱采集装置相关参数,并对LSP过程中的等离子体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NⅡ500.515 nm和NⅡ399.5 nm两条谱线结合玻尔兹曼双线法,估算出等离子体表观温度在16000~22000 K,并通过Hα656.27 nm谱线计算得出电子数密度约为2.287~3.612×10^(16)cm^(-3)。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数密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受LSP过程的时空不稳定性影响,这些参数存在一定波动性。其次,深入研究了LSP对γ-TiAl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强化效果。实验发现,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表面残余应力从初始的-61.498 MPa逐步增加至-444.224 MPa,表面维氏硬度从317.8 HV提升至385.5 HV。基于这些实验数据,以Hα线和NⅡ500.515 nm线强度比为自变量,分别构建了表面残余应力和维氏硬度的多项式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均超过90%,为表面完整性定量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为实现LSP过程的高效在线监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NN-Transformer深度学习架构的端到端监测方法。该模型通过处理等离子体光谱数据,对LSP过程进行监测。实验表明,该方法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9.3%,展现了在LSP过程在线监测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结合物理建模与深度学习技术,探索了LSP过程中等离子体光谱与表面完整性的关联规律,为LSP的智能化在线监测提供了新颖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等离子体光谱 在线监测 表面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刀具倾角下切削参数对TC4表面形貌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莫咏怡 蔺小军 +2 位作者 田培森 吴雨珊 刘冠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针对TC4钛合金曲面零件在精加工时因刀具倾角变化而导致表面形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在20°,30°,40°,50°四个不同的刀具倾角下进行铣削试验,研究和分析不同刀具倾角下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 针对TC4钛合金曲面零件在精加工时因刀具倾角变化而导致表面形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在20°,30°,40°,50°四个不同的刀具倾角下进行铣削试验,研究和分析不同刀具倾角下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刀具倾角在20°~50°时,以v c=55m/min的切削速度加工可稳定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除了β=30°的试件表面外,其他试件中个别切削参数组合的加工表面出现垂直于加工刀痕的振动波纹,切削速度较大或每齿进给量较大时更易产生表面振动波纹,且切削速度越大,表面振动波纹频率越高;在试验的刀具倾角范围内,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各刀具倾角下的减小程度不同,但当刀具倾角较大时,由于刀具振动加剧,加工表面质量反而下降,表面粗糙度值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刀具倾角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钛合金整体叶轮铣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泽刚 侯永峰 +3 位作者 苗清 李靖 张定华 罗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62-2872,共11页
考虑叶轮真实加工参数,探究了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行距、切深、冷却液对整体叶轮叶片的表面完整性(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表面显微硬度、金相组织、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每齿进给量对叶片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行距... 考虑叶轮真实加工参数,探究了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行距、切深、冷却液对整体叶轮叶片的表面完整性(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表面显微硬度、金相组织、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每齿进给量对叶片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行距和每齿进给量越小,叶片表面粗糙度越小,当行距从0.3 mm减小至0.16 mm时,平均粗糙度Ra从0.64μm减小至0.48μm,当每齿进给量从0.1 mm减小至0.06 mm时,平均粗糙度从0.62μm减小至0.4μm;行距和每齿进给量对表面形貌影响最为明显,随着行距和每齿进给量的增大,叶片表面的残留高度增大;切削参数选取相对合理,叶片表面没有产生划痕、划伤和毛刺等缺陷;在合理的参数条件下,叶片表面的力热水平较低,使得叶片表面的显微硬度变化不明显,各切削参数下表面平均硬度在335HV左右浮动,同时也没有产生区别于基体的变质层;叶片表层残余应力均表现为压应力,行距、切深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随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的增大,表层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沿深度方向表现出先微弱减小再增大到峰值最后到达基体的趋势,平行和垂直进给方向上最大残余应力分别可达275 MPa和400 MPa;水基冷却液在加工表层达到远大于油基冷却液的残余压应力,但残余应力在深度方向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轮 工艺参数 表面完整性 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盘铣开槽铣削温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光平 辛红敏 +1 位作者 姬相斌 杨程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8,共9页
由于盘铣刀存在直径大、切削余量大和钛合金导热系数小等问题,钛合金盘铣开槽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不仅会加剧刀具磨损,还会在加工表面形成较厚的变质层,从而影响零件质量。为实现对钛合金盘铣开槽过程的优化与控制,本文设计了单因... 由于盘铣刀存在直径大、切削余量大和钛合金导热系数小等问题,钛合金盘铣开槽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不仅会加剧刀具磨损,还会在加工表面形成较厚的变质层,从而影响零件质量。为实现对钛合金盘铣开槽过程的优化与控制,本文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采用半人工热电偶法测量钛合金盘铣开槽的铣削温度,利用极差法和响应曲面法分析工艺参数对铣削温度的影响规律,运用线性回归技术和信噪比法建立铣削温度预测模型,采用“F”检验法检验模型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试验结果一致,即铣削温度随着各铣削参数的增大而增大;主轴转速对铣削温度影响最明显,其次是进给速度,最后是切削深度;线性回归技术和信噪比法建立的铣削温度预测模型回归效果良好,且信噪比模型的显著性高于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盘铣 铣削温度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叶盘盘铣开槽刀具优化对比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曹世金 辛红敏 杨程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3,共6页
在整体叶盘盘铣开槽过程中,铣削力大和铣削温度高对刀具磨损造成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刀具结构不仅会降低刀具寿命,也影响切削效率。为了优化刀具结构,设计V1.0和V2.0两种不同的刀片来进行一系列对比试验,利用聚焦离子/双束系统观察刀片... 在整体叶盘盘铣开槽过程中,铣削力大和铣削温度高对刀具磨损造成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刀具结构不仅会降低刀具寿命,也影响切削效率。为了优化刀具结构,设计V1.0和V2.0两种不同的刀片来进行一系列对比试验,利用聚焦离子/双束系统观察刀片的磨损和破损形貌,并测量后刀面磨损增长量,利用ABAQUS软件分析V1.0刀片和V2.0刀片的受力情况。试验结果表明,V2.0刀片相比于V1.0刀片可有效改善粘刀、崩刃和磕刀现象,刀具寿命显著提高,而且V2.0刀片更换更方便快捷,刀片利用率提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刀具优化 盘铣开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模拟惯性摩擦焊接技术
6
作者 杜随更 赵鑫哲 李志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4,I0001,共8页
为适应摩擦焊接设备的发展,降低制造成本,在对惯性摩擦焊接过程运动学方程分析基础上,结合电模拟惯量技术,开发出了电模拟惯性摩擦焊接技术及设备.结果表明,电模拟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惯量大小对焊接参数的... 为适应摩擦焊接设备的发展,降低制造成本,在对惯性摩擦焊接过程运动学方程分析基础上,结合电模拟惯量技术,开发出了电模拟惯性摩擦焊接技术及设备.结果表明,电模拟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惯量大小对焊接参数的影响规律,符合惯性摩擦焊接的一般规律.相同惯量下,电模拟惯性摩擦焊接与机械惯量惯性摩擦焊接过程转速曲线变化趋势一致.采用电模拟惯性摩擦焊接技术,所需惯量可以设定成大于系统基本惯量,也可以设定成等于或低于系统基本惯量,还可以补偿主轴机械摩擦阻力对焊接过程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 电模拟惯量 摩擦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