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器自适应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容错控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韩治国 张科 +2 位作者 吕梅柏 王佩 王靖宇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6-1053,共8页
针对存在外部干扰、转动惯量矩阵不确定以及执行器故障的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的有限时间收敛故障容错控制方案.通过引入能够避免奇异点,且具有有限时间收敛特性的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面,设计... 针对存在外部干扰、转动惯量矩阵不确定以及执行器故障的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的有限时间收敛故障容错控制方案.通过引入能够避免奇异点,且具有有限时间收敛特性的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面,设计了满足多约束条件有限时间收敛的姿态跟踪容错控制律,利用参数自适应方法使控制器不依赖转动惯量和外部干扰的上界信息.Lyapunov稳定性分析表明:在存在外部干扰、转动惯量矩阵不确定以及执行器故障等约束条件下,本文设计的控制律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快速收敛性,而且对执行器故障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数值仿真校验了该控制律在姿态跟踪控制中的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 有限时间 姿态跟踪 容错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航天器空间机动轨道的改进形状设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雪峰 方群 孙冲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2-1247,共6页
针对带推力约束的航天器三维空间机动轨道初始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傅立叶级数展开的改进形状设计方法。首先,在柱坐标系下建立了航天器运动模型,并将基于傅立叶级数展开的形状方法推广到三维空间的机动轨道初始设计;然后,基于所得... 针对带推力约束的航天器三维空间机动轨道初始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傅立叶级数展开的改进形状设计方法。首先,在柱坐标系下建立了航天器运动模型,并将基于傅立叶级数展开的形状方法推广到三维空间的机动轨道初始设计;然后,基于所得到的空间初始机动轨道,采用直接配点法进行了完整三维空间机动轨道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为带有任务约束的航天器三维空间机动轨道的优化设计提供更优的初始参数及其解析解,为空间机动轨道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连续推力 空间机动轨道设计 形状方法 傅立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多胞鲁棒变增益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科 崔建峰 吕梅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0-556,共7页
现有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处理大包线飞行参数变动时计算复杂度较高,且较少考虑结构弹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乘积(TP)模型转换和可测状态反馈的多胞鲁棒变增益控制方法。其首先使用TP模型转换方法获... 现有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处理大包线飞行参数变动时计算复杂度较高,且较少考虑结构弹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乘积(TP)模型转换和可测状态反馈的多胞鲁棒变增益控制方法。其首先使用TP模型转换方法获取系统的多胞模型,然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系统的多胞鲁棒变增益控制器。在求取控制器时,为简化控制器结构及降低控制器阶数,将弹性模态视为外部干扰,仅通过实际可测的刚体状态参数作为反馈量来设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胞鲁棒变增益控制器可实现参考指令的有效跟踪,并保证整个包线范围内弹性模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 多胞系统 张量乘积模型转换 线性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控制的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方法研究
4
作者 崔建峰 张科 吕梅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7-562,共6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广泛采用升力体、乘波体等气动布局和轻质材料,导致飞行器刚体模态与弹性模态的耦合问题突出。针对该类飞行器的特点,使用有限元方法基于变截面自由梁构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结构弹性模型,利用当地流活塞理论计算弹性变形... 高超声速飞行器广泛采用升力体、乘波体等气动布局和轻质材料,导致飞行器刚体模态与弹性模态的耦合问题突出。针对该类飞行器的特点,使用有限元方法基于变截面自由梁构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结构弹性模型,利用当地流活塞理论计算弹性变形引起的非定常气动力,然后借助均匀设计、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获取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高精度曲线拟合模型。仿真对比分析表明,所介绍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弹性建模方法高效、可靠,其所建立的曲线拟合模型与原始物理模型的一致程度及精度均优于现有拟合模型,而所消耗的时间与计算机资源小于现有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 均匀设计 曲线拟合模型 动态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变分模态分解和JRD的航天器异常状态识别 被引量:5
5
作者 姜海旭 张科 +1 位作者 王靖宇 吕梅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7,共8页
针对在轨航天器微弱异常难以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变分模态分解和JRD距离的异常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变分模态分解将航天器遥测数据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多尺度模态分量,然后提取各模态分量的Rényi熵,将得到的Rényi... 针对在轨航天器微弱异常难以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变分模态分解和JRD距离的异常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变分模态分解将航天器遥测数据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多尺度模态分量,然后提取各模态分量的Rényi熵,将得到的Rényi熵向量作为遥测数据的特征,最后通过计算样本数据与实测数据特征之间的JRD距离,实现对航天器异常状态的识别。以某卫星反作用轮转微弱异常转速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识别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航天器异常状态,且在识别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变分模态分解 Rényi熵 JRD距离 异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操作任务的分布式仿真系统
6
作者 刘云昭 王明明 +2 位作者 李劲涛 刘传凯 罗建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针对非合作目标抓捕、在轨维护、空间装配等复杂空间操作任务的地面验证需求,构建一套分布式仿真系统,主要由后台仿真模型、前端视景演示系统和前端主控制器组成。为实现不同建模工具或编程语言之间的多学科模型耦合与交互,引入FMI(func... 针对非合作目标抓捕、在轨维护、空间装配等复杂空间操作任务的地面验证需求,构建一套分布式仿真系统,主要由后台仿真模型、前端视景演示系统和前端主控制器组成。为实现不同建模工具或编程语言之间的多学科模型耦合与交互,引入FMI(functional mock-up interface)标准进行系统集成,提高了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通用性与可移植性。为充分利用计算资源、提高仿真效率,分布式部署仿真子系统与模块,利用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通信机制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交互。双臂空间机器人抓捕非合作目标的演示案例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够高保真模拟从远距离导引到近距离操作的全过程,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系统 空间操作 FMI 航天器 在轨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绳系机器人目标抓捕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攀峰 胡永新 +2 位作者 王东科 孟中杰 刘正雄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8-547,共10页
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Tethered space robot,TSR)目标抓捕过程中的稳定控制问题,建立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模型,根据阻抗控制原理,设计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方法;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对不确定性进行估计补... 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Tethered space robot,TSR)目标抓捕过程中的稳定控制问题,建立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模型,根据阻抗控制原理,设计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方法;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对不确定性进行估计补偿,设计鲁棒项对空间系绳干扰和神经网络估计误差的影响进行抑制,在此基础上设计空间绳系机器人目标抓捕鲁棒自适应稳定控制器,并进行稳定性证明.最后对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仿真验证.作为对比,对无鲁棒项自适应的稳定控制器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阻抗控制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可以实现对空间绳系机器人目标抓捕过程中的稳定控制,与无鲁棒项自适应的稳定控制器仿真结果相比,本文采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确定性进行补偿,控制过程中超调量更小,收敛时间更短,并且控制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绳系机器人 目标捕获 阻抗控制 鲁棒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冗余机械臂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齐志刚 黄攀峰 +1 位作者 刘正雄 韩冬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3-1110,共8页
针对空间站遥操作7DOF冗余机械臂路径规划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臂型角逆运动学的优化A*路径规划算法.本文根据臂型角参数化完善了逆运动学方法,得到了32组完备逆解集,增加了路径规划时逆解选择的灵活性;通过臂型角搜索和最... 针对空间站遥操作7DOF冗余机械臂路径规划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臂型角逆运动学的优化A*路径规划算法.本文根据臂型角参数化完善了逆运动学方法,得到了32组完备逆解集,增加了路径规划时逆解选择的灵活性;通过臂型角搜索和最小奇异值优化A*路径规划算法,提高机械臂避障、避奇异能力,机械臂操作的灵活性和路径的安全可靠性;同时根据路径优化策略,有效平滑了路径,减少了机械臂的磨损.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机械臂 臂型角 逆运动学 A*路径规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估计和弹性辨识的火箭姿态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佩 张科 +2 位作者 吕梅柏 葛致磊 王靖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8-585,共8页
针对捆绑运载火箭姿态运动中由结构参数变化、内外干扰和弹性频率摄动引起的姿态控制问题,基于动态补偿线性化和系统辨识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分估计和弹性频率辨识的运载火箭姿态控制器。该控制器由刚体姿态控制器和自适应弹性滤波... 针对捆绑运载火箭姿态运动中由结构参数变化、内外干扰和弹性频率摄动引起的姿态控制问题,基于动态补偿线性化和系统辨识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分估计和弹性频率辨识的运载火箭姿态控制器。该控制器由刚体姿态控制器和自适应弹性滤波器两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微分器利用姿态测量信息估计因参数变化、运动耦合和内、外干扰引起的不确定项用于动态补偿,结合分数阶PDμ控制实现对火箭刚体姿态运动的控制。其次,根据箭体刚体运动与弹性振动在频率特性上的差异,利用控制输入和姿态输出采样信号辨识姿态传递函数参数,计算弹性振动频率,据此动态调整陷波滤波器中心频率,实现对弹性振动的自适应抑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上述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能够实现对一阶弹性振动的动态抑制,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姿态控制 微分器 分数阶 弹性频率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微分器在全捷联制导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佩 张科 吕梅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7-821,共5页
以仅能获取角度信息的全捷联导引头为研究对象,针对采用直接微分提取惯性视线角速率时存在的噪声放大问题,基于跟踪微分器设计了一种全捷联制导信息提取算法。结合导引头的性能指标要求,对3种不同形式跟踪微分器的提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 以仅能获取角度信息的全捷联导引头为研究对象,针对采用直接微分提取惯性视线角速率时存在的噪声放大问题,基于跟踪微分器设计了一种全捷联制导信息提取算法。结合导引头的性能指标要求,对3种不同形式跟踪微分器的提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微分器进行惯性视线角速率提取,可以减小延迟时间,避免噪声放大,有效提高制导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导引头 跟踪微分器 视线角速率提取 制导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导引受限下空间绳系机器人最优逼近控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永新 黄攀峰 +3 位作者 孟中杰 刘正雄 张夷斋 董刚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对目标逼近过程中单目视觉视线角约束和导航信息不全问题,首先建立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考虑抓捕器视线角约束,采用高斯伪谱法对空间绳系机器人逼近任务姿轨轨迹进行一体规划。同时设计无需相对目标距... 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对目标逼近过程中单目视觉视线角约束和导航信息不全问题,首先建立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考虑抓捕器视线角约束,采用高斯伪谱法对空间绳系机器人逼近任务姿轨轨迹进行一体规划。同时设计无需相对目标距离的闭环控制器实现对空间绳系机器人最优姿轨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克服视觉导引受限的影响,实现空间绳系机器人对位姿最优轨迹的精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绳系机器人 目标逼近 高斯伪谱法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RBF神经网络的BTT导弹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群 王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6-450,共5页
针对BTT导弹飞行控制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控制问题,基于反馈线性化控制和自适应RBF(radical base function)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设计了高精度鲁棒飞行控制器。提出在线权值修正算法,使RBF神经网络能实现对飞行控制系统动态逆误差的... 针对BTT导弹飞行控制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控制问题,基于反馈线性化控制和自适应RBF(radical base function)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设计了高精度鲁棒飞行控制器。提出在线权值修正算法,使RBF神经网络能实现对飞行控制系统动态逆误差的在线逼近,进而实现对系统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的实时补偿。通过数值仿真,对所设计的飞行控制器进行了有效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仅采用反馈线性化控制的飞行控制器,文中提出的飞行控制器能较好地跟踪期望的指令角度信息,鲁棒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线性化 RBF神经网络 BTT 导弹 飞行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双脉冲地月转移轨道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科 谭明虎 +1 位作者 吕梅柏 邢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基于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CR3BP),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双脉冲地月转移轨道的微分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地月转移过程中航天器的初始和末端状态,利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推导转移轨道的微分校正方程,并采用periapsis截面来估计转移... 基于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CR3BP),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双脉冲地月转移轨道的微分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地月转移过程中航天器的初始和末端状态,利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推导转移轨道的微分校正方程,并采用periapsis截面来估计转移轨道的初始状态;然后以估计的初始状态作为迭代初值,经过微分校正方程的迭代得到准确的初始状态,完成双脉冲地月转移轨道的设计,并解决了空间CR3BP多个未知参数的问题。因此,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平面CR3BP,也适用于空间CR3BP的双脉冲转移轨道设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进行双脉冲地月转移的数值计算。另外,双脉冲地月轨道和月地返回地球的轨迹是关于x-z平面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 地月转移 双脉冲 微分修正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轨迹跟踪的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宁昕 武耀发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696,共10页
针对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free-floating space robot, FFSR)轨迹跟踪过程中的各类约束的问题,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对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 针对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free-floating space robot, FFSR)轨迹跟踪过程中的各类约束的问题,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对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伪线性化的扩展状态空间模型;在给定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各类约束的情况下,基于拉盖尔模型设计相应的离散模型预测控制器,并证明控制器的稳定性,控制器中引入任务空间滑模变量实现了对末端期望位置和期望速度的同时跟踪;以平面二杆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为例,对无约束末端轨迹跟踪和有约束末端轨迹跟踪两种情况进行对比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控制器不仅可以实现对末端期望轨迹的有效跟踪,还能满足各类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 扩展状态空间 拉盖尔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推力作用下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轨道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群 王雪峰 孙冲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1-766,共6页
针对航天器机动轨道设计问题,引入太阳帆/电推进混合推力模式(太阳帆产生径向推力,用于改变引力场的引力大小;而与此同时电推进产生切向推力),研究了混合推力作用下的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轨道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太阳帆/电推进混合推... 针对航天器机动轨道设计问题,引入太阳帆/电推进混合推力模式(太阳帆产生径向推力,用于改变引力场的引力大小;而与此同时电推进产生切向推力),研究了混合推力作用下的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轨道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太阳帆/电推进混合推力模型,建立航天器在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模型;然后,依据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将轨道设计问题转化为关于傅里叶系数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另外,文中改进原有的形状轨道设计方法,研究了航天器轨道转移的时间最优问题。最后,在考虑航天器任务约束的情况下,基于该方法设计了混合推力作用下的"地球-火星"转移轨道。仿真分析了太阳光压对形状轨道设计方法产生的影响,验证了应用混合推力设计形状轨道的可行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得到燃料消耗更优的航天器连续推力转移轨道,为轨道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推力 混合推力 轨道设计 傅里叶级数 形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路径的多视场全天自主星图识别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笛 张科 DEBEIR Olivier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为提高低成本小视场星敏感器在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模式下的识别成功率,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路径特征的多视场星敏感器星图识别方法。通过多视场观测星图的星图间识别,得到融合后的星图,设置随机分布在星图中主星邻域内各星的蚁群,以迭代的方... 为提高低成本小视场星敏感器在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模式下的识别成功率,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路径特征的多视场星敏感器星图识别方法。通过多视场观测星图的星图间识别,得到融合后的星图,设置随机分布在星图中主星邻域内各星的蚁群,以迭代的方法得到遍历各星的最优路径,以路径的几何特征作为与导航星库进行匹配的依据。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表现出高识别率以及针对位置和亮度噪声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路径 星图识别 多视场 全天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网干涉测量技术在“嫦娥3号”任务中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歌实 韩松涛 +3 位作者 陈略 曹建峰 任天鹏 王美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针对中国深空网DOR/ΔDOR测量技术在"嫦娥3号"测控任务中的首次应用情况,论述了深空网干涉测量系统采用的稀疏交替射电源标校技术。在地月转移、环月段开展了多次观测,所获得的时延、时延率观测量结果直接应用于"嫦娥3号... 针对中国深空网DOR/ΔDOR测量技术在"嫦娥3号"测控任务中的首次应用情况,论述了深空网干涉测量系统采用的稀疏交替射电源标校技术。在地月转移、环月段开展了多次观测,所获得的时延、时延率观测量结果直接应用于"嫦娥3号"的轨道确定。通过与事后精密轨道比对分析,深空网干涉测量技术的时延观测量精度优于1ns,对应于约90nrad的角位置精度;时延率精度优于1ps/s,相当于亚mm/s量级测速(差)精度,中国深空网干涉测量技术有力支撑了"嫦娥3号"的测定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网 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制导炸弹轨迹快速优化研究
18
作者 聂聪 张科 +1 位作者 张明环 王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3-968,共6页
针对制导炸弹对地攻击的垂直打击的弹道特点,研究了多约束条件下的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hp-RPM)的迭代求解策略。该方法允许不同区间的插值多项式的阶次不同,并以轨迹曲率作为重新分配配点以提高区间求解精... 针对制导炸弹对地攻击的垂直打击的弹道特点,研究了多约束条件下的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hp-RPM)的迭代求解策略。该方法允许不同区间的插值多项式的阶次不同,并以轨迹曲率作为重新分配配点以提高区间求解精度的依据,当各配点处的计算精度达到设定的误差允许范围时,迭代停止。以某航空制导炸弹为对象进行轨迹快速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多约束条件下快速生成满足要求的轨迹,且解的Hamilton函数满足最优性条件,与常规方法相比,平均增程效果达到1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炸弹 轨迹优化 残差 hp自适应 Radau伪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联合分布的星图识别
19
作者 姜笛 张科 DEBEIR Olivier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31,共5页
针对栅格类算法中难以合适选取栅格尺寸的缺点,设计了将星图划分为多个多边形的划分方法,使星图中所有星都位于与其唯一对应的多边形中,提取多边形几何特征,对导航星库和观测星图的特征模式进行匹配。根据仿真数据进行验证,表明这一方... 针对栅格类算法中难以合适选取栅格尺寸的缺点,设计了将星图划分为多个多边形的划分方法,使星图中所有星都位于与其唯一对应的多边形中,提取多边形几何特征,对导航星库和观测星图的特征模式进行匹配。根据仿真数据进行验证,表明这一方法避免了栅格类算法中可能使多颗星位于同一栅格中的现象,同时也克服了栅格类算法不能正确选取定位星进而使星图识别失败的缺点,有效提升了星图识别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图识别 垂直平分线 多边形 特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加速的局部变分迭代法及其轨道计算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昌涛 代洪华 +2 位作者 张哲 汪雪川 岳晓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1003,共13页
为满足航天工程对轨道计算精度和实时性的高要求,近年来发展出了可以通过大步长积分修正实现快速精确求解的积分修正类方法.积分修正类方法有可并行计算的特点,然而在串行计算环境下会受到计算资源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可并行加速的优... 为满足航天工程对轨道计算精度和实时性的高要求,近年来发展出了可以通过大步长积分修正实现快速精确求解的积分修正类方法.积分修正类方法有可并行计算的特点,然而在串行计算环境下会受到计算资源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可并行加速的优势.此外,合理的计算参数通常难以预先确定,也使积分修正类方法大步长快速计算的优势难以充分体现.针对以上问题,利用积分修正类方法可并行计算的特点,提出了并行加速的局部变分迭代法PA-LVIM,通过将传统局部变分迭代法LVIM的并行计算量均摊到多个计算节点上,显著提高了计算速度.此外,还使用根据系统状态二阶导数分布确定计算参数的打磨法优化了PA-LVIM的计算参数,进一步发挥了其大步长快速计算的优势.求解了三个经典的轨道递推问题,仿真结果表明,PA-LVIM的加速效果明显,且经打磨法优化计算参数后,其计算效率又进一步得到提高,将当前主流方法的计算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动力学 大步长变参数法 迭代法 并行计算 星载实时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