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钟顺时 韩荣苍 +1 位作者 刘静 孔令兵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6-408,共13页
综述了介质谐振器天线技术三十多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归纳了宽带/超宽带、圆/双极化、高阶模/高增益、毫米波设计及介质谐振器天线阵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也介绍了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特点与分析方法等.
关键词 介质谐振器天线 宽带/超宽带 圆/双极化 高阶模/高增益 毫米波天线 天线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时间拉伸相干雷达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杏 张斯滕 +4 位作者 钱娜 李曙光 郭航 陈建平 邹卫文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6,共9页
雷达是实现目标探测与识别的主要手段。多功能、高精度、可重构和实时探测一直是雷达应用的发展趋势。电子技术的“带宽瓶颈”严重制约了雷达系统工作频率和带宽的提升,光子技术与生俱来的大带宽、低传输损耗、抗电磁干扰等特性,使其成... 雷达是实现目标探测与识别的主要手段。多功能、高精度、可重构和实时探测一直是雷达应用的发展趋势。电子技术的“带宽瓶颈”严重制约了雷达系统工作频率和带宽的提升,光子技术与生俱来的大带宽、低传输损耗、抗电磁干扰等特性,使其成为突破电子“带宽瓶颈”和“照亮雷达未来”的关键使能技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微波光子雷达系统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光子时间拉伸相干雷达系统(PTS-CR)中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光子雷达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雷达 光子时间拉伸 信号产生 信号接收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数字阵列雷达通道固定时延误差估计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张小贝 张权 +2 位作者 方明 秦琨 张琦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2,共9页
为解决宽带数字阵列雷达通道固定时延误差导致的数字波束成形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和抛物线插值的通道固定时延误差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基带发射信号和包含未知时延参量的基带接收信号的相关积分后信号的峰值点... 为解决宽带数字阵列雷达通道固定时延误差导致的数字波束成形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和抛物线插值的通道固定时延误差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基带发射信号和包含未知时延参量的基带接收信号的相关积分后信号的峰值点估计通道固定时延整数部分;然后利用峰值点及其相邻两点进行抛物线插值完成通道固定时延小数部分估计;最后计算多通道固定时延误差,并完成各通道固定时延误差的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赛灵思的xcku115平台下,实现宽带数字阵列雷达的多通道固定时延误差估计,并且在输入信号信噪比为10~30 dB的情况下,估计精度能够达到0.001~0.014倍采样间隔,可以满足工程的实际应用要求,提高宽带数字阵列雷达中数字波束成形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阵列雷达 通道时延估计 最大似然估计 抛物线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z准光无源器件高精度测试方法研究
4
作者 苏兴华 孙彦龙 +2 位作者 姜丽菲 王瀚卿 余世里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64-566,共3页
通过辐射定标方式测量THz准光系统中的无源器件,从而解决一般测试系统所不能满足测量其微小插损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辐射定标 THz准光系统 无源器件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高机动低空监视雷达结构技术研究
5
作者 常文凯 胡龙飞 +1 位作者 陈冬宇 杨仲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6,共5页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小型无人机等军用和民用低空飞行器日益增多,针对边境、海岸、重要设施及临时性热点重点区域的低空空域监视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大型低空监视雷达在空域监视方面虽具有强大功能,但系统庞大、操作复杂、...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小型无人机等军用和民用低空飞行器日益增多,针对边境、海岸、重要设施及临时性热点重点区域的低空空域监视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大型低空监视雷达在空域监视方面虽具有强大功能,但系统庞大、操作复杂、转场架设效率低且费用昂贵,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文中基于轻型化和高机动性的设计思想,深入研究了总体布局技术、一体化天线技术和机动平台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低空监视雷达结构,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样机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供同类产品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监视雷达 轻型机动式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EVD杂波抑制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家琪 杨明磊 +2 位作者 连昊 叶舟 徐光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7,共12页
强杂波环境下慢速运动目标的杂波抑制一直是雷达领域的研究难点,通过子空间分解法来抑制杂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传统子空间分解法依赖于过往经验选取杂波基、自适应性差。基于K-均值聚类的SVD杂波抑制算法弥补了上述缺陷,然而当慢速运... 强杂波环境下慢速运动目标的杂波抑制一直是雷达领域的研究难点,通过子空间分解法来抑制杂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传统子空间分解法依赖于过往经验选取杂波基、自适应性差。基于K-均值聚类的SVD杂波抑制算法弥补了上述缺陷,然而当慢速运动目标与杂波在多普勒谱上接近或混叠时,这种算法的特征集区分度大幅下降,聚类结果变得不稳定。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特征值分解杂波抑制算法。首先,深入分析慢速运动目标和杂波、噪声的差异,利用回波信号矩阵特征值分解后得到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提取针对慢速运动目标和杂波区分度高的特征来构建特征集。其次,采用受初始值影响小、聚类结果稳定的自组织神经网络进行聚类,自适应选取构造杂波子空间的杂波基,最后通过正交子空间投影来抑制杂波。仿真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抑制强静止杂波和慢速杂波,实现对慢速运动目标的检测,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速运动目标 杂波 特征值分解 自组织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控分离和2次分类的无人机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安平 吕振彬 +3 位作者 扆梓轩 沈华明 黄家鹏 陆文斌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50,共16页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行业的快速发展给重要场所的低空空域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对无人机实施有效管制,研制一套能够识别无人机信号的无线电侦测系统有重要意义.针对相似无人机之间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控分离...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行业的快速发展给重要场所的低空空域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对无人机实施有效管制,研制一套能够识别无人机信号的无线电侦测系统有重要意义.针对相似无人机之间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控分离和2次分类的无人机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无人机图像传输信号(image transmission signal, ITS)的循环特性提取其时域参数,采用分类决策树对无人机进行初步分类识别;再通过分离无人机的图像传输信号与飞行控制信号(flight control signal, FCS)的方式分别提取其时频特征参数;最后进行了2次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对于6种常见无人机的通信信号,在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为0 d B时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97.4%,说明该方法可以精确识别无人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侦测 正交频分复用 分段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时频分析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DETR的SAR图像飞机目标检测
8
作者 周文骏 黄硕 +4 位作者 张宁 宋传龙 赵宇轩 段一帆 徐国庆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14-2822,共9页
SAR图像目标检测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其成像不清晰的特点也导致DETR网络模型无法很好地提取其潜在特征,同时DETR网络也存在训练周期长、收敛慢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标签分配的DETR网络(Multi-label Assignment DETR,MA-DETR... SAR图像目标检测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其成像不清晰的特点也导致DETR网络模型无法很好地提取其潜在特征,同时DETR网络也存在训练周期长、收敛慢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标签分配的DETR网络(Multi-label Assignment DETR,MA-DETR)用于SAR图像飞机目标检测任务。本文利用添加大尺度抖动(Large Scale Jittering,LSJ)的数据增强模块增强网络训练效果,然后设计了一种多标签分配监督模块处理从编码器输出的数据,其中多个监督辅助头提取潜在特征并输入到解码器改善DETR网络一对一标签分配方式的不足之处。最后还设计了一种匹配增强模块加入解码器中,缓解由匈牙利匹配算法带来的匹配离散性,提高网络训练损失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在SAR AIRcraft数据集上,相较于原方法,本文方法使AP0.5和AP0.75精度分别提高了7.9%和7.4%,同时基于相同的训练网络,其损失收敛速度有3.3倍的提升。新的网络结构有效提高SAR图像目标检测精度,并且减少了DETR网络训练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SAR图像 DETR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DDPG的多阵面相控阵雷达引导搜索资源优化算法
9
作者 王腾 黄俊松 +2 位作者 王乐庭 张才坤 李枭扬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8,共11页
针对传统单阵面雷达搜索资源优化算法在复杂多阵面场景下的参数求解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的多阵面雷达搜索资源优化算法。考虑多阵面相控阵雷达场景约束,结合机载雷达实际搜索任务需求,建立基于最... 针对传统单阵面雷达搜索资源优化算法在复杂多阵面场景下的参数求解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的多阵面雷达搜索资源优化算法。考虑多阵面相控阵雷达场景约束,结合机载雷达实际搜索任务需求,建立基于最大目标平均积累期望发现概率的多阵面雷达搜索资源优化模型。分别设计多智能体局部及全局观测空间和带折扣因子的复合奖励函数,基于执行者-评论者(Actor-Critic)算法结构,通过各智能体策略网络在线更新各雷达阵面搜索资源分配系数实现上述模型参数的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根据空域-目标覆盖情况及各目标威胁权系数迅速作出精确的自主决策,在多阵面相控阵雷达搜索资源优化场景下的表现显著优于传统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阵面相控阵雷达 雷达搜索资源优化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集群目标雷达引导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红外传感器的火焰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文斌 张卓 +2 位作者 范赐恩 陈迎 吴敏渊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59,共4页
针对传统的感烟、感温、感光型火焰探测器的误报率高,响应时间长的特点,研制了一种联合使用紫外和红外传感器的火焰探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紫外传感器探测火焰辐射出的处在日盲区波段的紫外光谱,同时使用红外传感器探测火焰辐射出的4.4μ... 针对传统的感烟、感温、感光型火焰探测器的误报率高,响应时间长的特点,研制了一种联合使用紫外和红外传感器的火焰探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紫外传感器探测火焰辐射出的处在日盲区波段的紫外光谱,同时使用红外传感器探测火焰辐射出的4.4μm波段的红外光谱,并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提取火焰闪烁频率的方法来识别火焰。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降低系统误报率和漏报率,响应时间小于1 s,探测距离达到5 m,对于粮仓、易燃物品存放地的消防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火焰探测 快速傅里叶变换 闪烁频率 消防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感知图神经网络的智能合约字节码漏洞检测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波 上官晨晗 +3 位作者 彭小燕 安扬 童俊成 袁安琪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5,共7页
针对传统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检测精度较低、误报率较高,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字节码级智能合约特征挖掘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感知图神经网络的智能合约字节码漏洞检测方法。首先,以智能合约字节码划分基本块作为节点,并... 针对传统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检测精度较低、误报率较高,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字节码级智能合约特征挖掘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感知图神经网络的智能合约字节码漏洞检测方法。首先,以智能合约字节码划分基本块作为节点,并从字节码中提取基本块间的调用关系作为边,以此生成控制流图(control flow graph,CFG),传入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中进行训练得到图节点的特征表示;其次,对合约字节码指令序列进行分词,再转化为词向量嵌入到低维空间,传入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字节码语义信息的向量表示;最后,将生成的节点特征和语义特征进行拼接后传入全连接层进行降维,结合语义信息和节点特征对智能合约进行漏洞检测。利用公开数据集中的真实智能合约进行训练和测试,在通过传统方法和人工标签的两类漏洞分类数据集中进行验证。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与3种传统智能合约漏洞检测工具及1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语义感知图神经网络智能合约字节码漏洞检测方法在各类指标上均有较大提升,能够检测出其余4种方法未检测出的具有漏洞的合约,说明在图神经网络中加入字节码语义信息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精度,降低误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合约字节码 图卷积神经网络 语义感知 漏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强度检测电路设计
12
作者 何晓丰 马成炎 +2 位作者 叶甜春 甘业兵 金玉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7-805,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信号检测电路准确度不高,对温度和工艺变化抵抗能力不够的问题,建立了信号强度检测电路的系统模型.推导得到限幅放大器增益与信号强度检测单元误差的关系以及降低信号强度检测单元误差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到在提高准确度... 为了解决传统的信号检测电路准确度不高,对温度和工艺变化抵抗能力不够的问题,建立了信号强度检测电路的系统模型.推导得到限幅放大器增益与信号强度检测单元误差的关系以及降低信号强度检测单元误差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到在提高准确度的前提下减小限幅放大器增益随温度和工艺变化的方法.基于以上分析,引入增益加强结构,以提高限幅放大器增益的准确性和抵抗温度及工艺变化的能力.采用0.18μm体硅(CMOS)工艺,1.8 V供电电源,面积为500μm×200μm的电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温度从-40°C变化到85°C时,该信号强度检测电路都可以提供55 dB的动态范围和大于55 MHz的带宽,其检测误差小于1.5 dB,电路功耗为1.89 mW,检测精度高达1.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强度检测 限幅放大器 检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逆光纤色散的微波光子雷达系统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崔元军 邹卫文 +3 位作者 张斯滕 李曙光 姜媛媛 陈建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9-196,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互逆光纤色散的微波光子雷达系统设计方案,既可以产生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又可以实现线性调频信号的光域脉冲压缩.在发射端利用互逆色散光纤产生线性调频信号.在接收端,雷达回波信号通过马赫-曾德调制器调制到预啁啾的光信号... 提出一种基于互逆光纤色散的微波光子雷达系统设计方案,既可以产生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又可以实现线性调频信号的光域脉冲压缩.在发射端利用互逆色散光纤产生线性调频信号.在接收端,雷达回波信号通过马赫-曾德调制器调制到预啁啾的光信号上,然后经过色散光纤的进一步色散.最终在探测器端可以得到目标回波信号脉冲压缩后的结果.该方案无需脉冲压缩过程中数字化和离线处理,且具有脉冲压缩比的调谐作用.理论、数值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设计方案能有效进行线性调频信号的光域脉冲压缩.实验产生了C波段下时宽1.2ns,带宽3.2GHz的线性调频信号,并通过互逆色散光纤将该信号压缩到了0.09ns,脉冲压缩比达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与电磁波 光信号处理 光纤色散 光域脉冲压缩 线性调频信号 外差拍频 微波光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剖面宽带二维宽角扫描圆极化阵列天线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杰 张丽娜 +3 位作者 梁仙灵 耿军平 朱卫仁 金荣洪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4-701,共8页
针对现有圆极化平面阵列的扫描角受限和三维宽角扫描阵列体积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阵因子方向图和单元因子方向图互补的低剖面宽角扫描圆极化阵列天线.该阵列单元采用新型圆极化正交偶极子天线,并由其组成多个圆环子阵,每一子阵内单... 针对现有圆极化平面阵列的扫描角受限和三维宽角扫描阵列体积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阵因子方向图和单元因子方向图互补的低剖面宽角扫描圆极化阵列天线.该阵列单元采用新型圆极化正交偶极子天线,并由其组成多个圆环子阵,每一子阵内单元的法向均偏离阵列法向一个固定倾角并等间距排布在"涟漪"状金属地板上.这种阵列排布方式使得在主波束扫描至大角度时天线单元因子增益可以补偿阵因子的增益下降.设计的一个64元阵列天线的实测结果表明:在8~9GHz工作带宽内,且波束扫描覆盖0°~±62°,各阵元的有源驻波比均小于2.1,中心频点扫描增益起伏小于1.71dB,扫描波束的圆极化轴比小于2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 圆极化 二维宽角扫描 低剖面 增益起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可编程光控真延时网络方案改进与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兴 张斯滕 +3 位作者 姜媛媛 李曙光 邹卫文 陈建平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给出了一种多通道可编程光控真延时网络的改进方案。针对原有方案在同一通道内不同延时状态下存在较大幅度差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大幅度差异下的均衡放大方法,将不同延时状态下幅度起伏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此外,将原有方案中的微电子机... 给出了一种多通道可编程光控真延时网络的改进方案。针对原有方案在同一通道内不同延时状态下存在较大幅度差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大幅度差异下的均衡放大方法,将不同延时状态下幅度起伏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此外,将原有方案中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光开关替换为高速磁光开关,可将延时切换速度由毫秒量级提升至微秒量级,大幅提升了波束扫描速度。最后,演示了8通道3比特的高速可编程光控真延时网络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控相控阵雷达 波束成形 光纤真延时 阵列波导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子带划分的宽带数字阵通道均衡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权 方明 +1 位作者 张琦 张小贝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3-1641,共9页
针对通道严重失配情况下,(加权)最小二乘法的频域均衡性能恶化和均匀子带分解的频域均衡占用过多硬件资源的问题,提出一种根据均衡滤波器的幅频特性非均匀划分频带实现均衡的方法。首先,根据幅度改善因子的大小来调整幅度划分的区间;然... 针对通道严重失配情况下,(加权)最小二乘法的频域均衡性能恶化和均匀子带分解的频域均衡占用过多硬件资源的问题,提出一种根据均衡滤波器的幅频特性非均匀划分频带实现均衡的方法。首先,根据幅度改善因子的大小来调整幅度划分的区间;然后,合并频点数小于滤波器阶数的相邻幅度区间,并求出对应的频带;最后,在非均匀划分的频带上实现信号的滤波补偿、合成。仿真结果表明,在通道严重失配情况下,相比均匀子带划分频域均衡方法,所提方法在幅度和相位改善因子上分别提高了8.68 dB和8.58 dB,在滤波器组数和阶数上分别降低了6组和8阶,可以提高子带频域均衡算法的硬件可实现性,改善宽带数字阵列雷达中脉冲压缩和数字波束形成的性能,增强雷达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均衡 非均匀频带划分 最小二乘法 通道扰动模型 宽带数字阵列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通信下行链路鲁棒安全波束成形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晨伟 林志 +3 位作者 林敏 解路瑶 欧阳键 黄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1-1370,共10页
针对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存在多个窃听者的场景,在仅已知窃听者大概位置的条件下,提出了两种鲁棒安全波束成形(beamforming,BF)方案。一种是基于卫星总发射功率受限条件下的系统安全速率最大化准则,提出了基于广义瑞利商的鲁棒B... 针对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存在多个窃听者的场景,在仅已知窃听者大概位置的条件下,提出了两种鲁棒安全波束成形(beamforming,BF)方案。一种是基于卫星总发射功率受限条件下的系统安全速率最大化准则,提出了基于广义瑞利商的鲁棒BF方案,得到了BF权矢量的解析解。另一种是基于安全速率和卫星总发射功率约束下的安全能效最大化准则,提出了一种分式规划、罚函数以及凸差(difference of convex,DC)规划理论相结合的嵌套迭代算法,完成鲁棒BF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跟传统的非鲁棒BF方案相比,所提出的两种鲁棒BF方案能够获得更好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卫星 物理层安全 鲁棒波束成形 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F的无模式跳跃光电振荡器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琛彦 姜媛媛 +3 位作者 邹卫文 张昊 李曙光 陈建平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2,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微波光子滤波器的无模式跳跃的光电振荡器。理论分析并实验验证了啁啾光纤布喇格光栅与一个光纤环级联后对跳模效应的消除作用,描述了光电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特性和色散介质的三阶色散的影响。
关键词 光电振荡器 微波光子滤波器 啁啾光纤布喇格光栅 跳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之”形杆矩形滤波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洪吉 张晓汉 +2 位作者 相东 张丽娜 梁仙灵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8-444,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Ku波段矩形滤波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的设计方法,该阵列天线的滤波特性由嵌入在矩形波导中的“之”形金属杆实现.通过分析“之”形矩形波导滤波结构的等效电路和带阻滤波特性,设计了一个滤波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实测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Ku波段矩形滤波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的设计方法,该阵列天线的滤波特性由嵌入在矩形波导中的“之”形金属杆实现.通过分析“之”形矩形波导滤波结构的等效电路和带阻滤波特性,设计了一个滤波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实测结果表明,该滤波波导缝隙阵列天线–15 dB阻抗带宽约为6.8%(12.06~12.91GHz),覆盖Ku波段卫星通信的下行频段(12.25~12.75GHz),带内增益为13.5~14.4dBi,交叉极化电平低于–38dB,且在Ku波段卫星通信的上行频段(14.0~14.5GHz)具有超过29.8dB的带外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波导 滤波天线 带阻滤波 阻抗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计两点定标误差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雍 于永杰 +1 位作者 余安安 黄传禄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24期48-51,共4页
为了提升地基微波辐射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定标及观测精度,对地基微波辐射计两点定标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观测路径的测量方程,分析了定标及观测过程中的误差,并利用TK001型微波辐射计进行了工程应用试验和观测验证。分析发现... 为了提升地基微波辐射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定标及观测精度,对地基微波辐射计两点定标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观测路径的测量方程,分析了定标及观测过程中的误差,并利用TK001型微波辐射计进行了工程应用试验和观测验证。分析发现,采用当前两点定标方式时,存在多种误差,尤其是高温源与低温源观测路径的不同影响了定标后的设备观测精度。观测亮温值离两定标源愈远,则观测误差愈大。在理论及试验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误差修正方法。本文的研究对微波辐射计的定标和观测误差的分析和修正,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两点定标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