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技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永华 邓永锋 +2 位作者 胡海峰 汪广旭 李星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极为复杂,工作环境和工况异常严酷,对可靠性要求极高。围绕发动机技术特点,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可靠性研究需求。总结了近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可靠性研究方法标准以及发动机设... 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极为复杂,工作环境和工况异常严酷,对可靠性要求极高。围绕发动机技术特点,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可靠性研究需求。总结了近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可靠性研究方法标准以及发动机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可靠性研究的成果,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后续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可靠性 数字技术 产品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比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超声速射流噪声试验研究
2
作者 程奥 杨丹奇 +3 位作者 孔凡超 张家仙 金平 蔡国飙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为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时产生的噪声分布特性,以某液体火箭发动机为原型设计了缩比发动机及配套试验系统,研究发动机室压、喷管扩张比、安装高度及倾斜度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产生的超声速射流噪声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室... 为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时产生的噪声分布特性,以某液体火箭发动机为原型设计了缩比发动机及配套试验系统,研究发动机室压、喷管扩张比、安装高度及倾斜度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产生的超声速射流噪声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室压越大,噪声声压级越大,但对噪声指向性与噪声峰值频率影响不大;喷管扩张比对噪声声压级和指向性影响不大,但增大扩张比促使噪声峰值频率减小;安装高度与倾斜角对噪声声压级大小影响不大,但降低安装高度、倾斜喷管会导致噪声指向性偏转,以及噪声峰值频率的移动。试验获得了缩比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超声速射流噪声变化规律,结合缩比准则可以获得真实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时产生的噪声频谱特性。研究可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车或发射阶段噪声控制技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超声速射流噪声 发动机室压 喷管扩张比 安装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振动下航天电器件失效机理及疲劳寿命预测
3
作者 韩奕晨 肖策 +3 位作者 张晋岢 李哲 翟智 李光熙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2-1101,共10页
为解决航天发动机上电子元器件在大幅、宽频振动环境下频繁出现的结构失效问题,特别是发动机地面力学环境试验中电机控制器芯片引脚断裂失效的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下的断口形貌分析,定位了振动疲劳的失效模式。利用Simso... 为解决航天发动机上电子元器件在大幅、宽频振动环境下频繁出现的结构失效问题,特别是发动机地面力学环境试验中电机控制器芯片引脚断裂失效的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下的断口形貌分析,定位了振动疲劳的失效模式。利用Simsolid随机振动仿真平台,对单机级和系统级两种不同试验工况下,电机控制器及其内部芯片结构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预测。基于Simsolid与Matlab的联合使用,建立了一种时域-频域混合的芯片引脚随机振动寿命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减振结构优化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原方案与优化方案的振动特性,预测了减振结构优化前后电机控制器芯片的振动疲劳寿命。经试验验证,动力学响应预测值与试验测量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寿命预测结果也与试验结果相符。该研究为航天电机控制器结构的动强度评估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发动机 电机控制器 动力学响应 疲劳损伤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联卡箍等效动力学建模方法及试验验证
4
作者 张博泓 柳恺骋 +1 位作者 郑孟伟 刘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81-289,共9页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小直径管路系统中的多联卡箍,将其离散为多个一端共节点的广义空间弹簧单元,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由Timoshenko梁单元建立的各管路上的节点。以多联卡箍静刚度试验结果为初值,通过基于特征振型的刚度参数修正方法对多联...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小直径管路系统中的多联卡箍,将其离散为多个一端共节点的广义空间弹簧单元,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由Timoshenko梁单元建立的各管路上的节点。以多联卡箍静刚度试验结果为初值,通过基于特征振型的刚度参数修正方法对多联卡箍等效模型中广义空间弹簧单元的各向刚度参数进行修正,从而建立了典型多联卡箍的等效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模态试验测量了发动机中典型管系的模态频率,同时分别建立了管系等效动力学模型和实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态仿真。结果表明,在1000 Hz内,试验测量频率与等效模型计算频率的平均偏差为1.46%,大幅低于与实体模型间10.27%的平均偏差。结果验证了多联卡箍等效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及所建立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卡箍 等效模型 模型修正 小直径管路 空间弹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反旋贫油直喷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赵若霖 孔文俊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基于贫油直喷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双级反旋喷嘴,为优化其雾化性能,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探究雾化压力、旋流器结构及进气条件等参数对雾滴粒径分布和速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雾化压力增加,雾化锥角先... 基于贫油直喷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双级反旋喷嘴,为优化其雾化性能,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探究雾化压力、旋流器结构及进气条件等参数对雾滴粒径分布和速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雾化压力增加,雾化锥角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索特平均直径(SMD)逐渐减小;沿雾锥径向和轴向SMD逐渐增大;旋流气流能有效降低SMD,内旋流叶片角度增加和外旋流叶片角度减小均有助于降低SMD;叶片数量对粒径分布和喷雾速度场影响较小;外气量过高时,雾锥无法形成,最佳内外气量比例为3∶1;随总气量增大,SMD先减少后增大,在7.89 g/s时,SMD达到最小值.研究结果为喷嘴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反旋 贫油直喷 雾化特性 索特平均直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失效与寿命评定:机遇与挑战
6
作者 霍世慧 刘钰 +3 位作者 范永升 谢彬 王振 张凭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46,共20页
数智技术正在加速各领域的巨变与重塑,液体火箭发动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初步探讨了数智时代背景下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失效与寿命评定的机遇与挑战,在梳理结构失效问题与共性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材料性能/寿命... 数智技术正在加速各领域的巨变与重塑,液体火箭发动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初步探讨了数智时代背景下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失效与寿命评定的机遇与挑战,在梳理结构失效问题与共性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材料性能/寿命预测与设计、复杂载荷下材料本构建模和多场约束下复杂结构优化领域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方法,展望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机器学习的深度融合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几个研究方向,并构想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闭环评估体系,为下一代高可靠性、可重复使用、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提供持续的技术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力学 液体火箭发动机 结构失效 寿命评定 本构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氧/煤油同轴离心式喷嘴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尚帅 陈鸿麟 +3 位作者 于涵 张锋 严宇 连俊恺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了研究气氧/煤油同轴离心式喷嘴的燃烧特性,进行了不同缩进长度和氧喷嘴长度喷嘴的单喷嘴燃烧实验,实验中氧化剂为氧气,从中心喷注,燃料为煤油,从离心喷嘴喷注。实验结果表明:当煤油或氧气喷注压降较低时,燃烧室内会产生低频压力振荡... 为了研究气氧/煤油同轴离心式喷嘴的燃烧特性,进行了不同缩进长度和氧喷嘴长度喷嘴的单喷嘴燃烧实验,实验中氧化剂为氧气,从中心喷注,燃料为煤油,从离心喷嘴喷注。实验结果表明:当煤油或氧气喷注压降较低时,燃烧室内会产生低频压力振荡。该振荡是由燃烧中间过程所诱发,燃烧室压力脉动与供应系统的流体压力脉动耦合所形成的,通过提高喷注压降可以抑制该低频振荡;缩进长度的变化会对喷嘴的振荡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在缩进比0.32~1.07范围内,存在中间某值使得燃烧较不稳定;氧喷嘴长度的变化对喷嘴的低频振荡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氧/煤油 同轴离心喷嘴 燃烧特性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爆震波传播频率与燃烧室切向声学频率对比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致程 严宇 +3 位作者 范玮 王可 杨宝娥 胡洪波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验证旋转爆震波与燃烧室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现象是否存在一致性,分别基于宽11 mm的环形燃烧室和圆柱形燃烧室,以乙烯为燃料,以富氧空气(体积分数33%、50%和100%)为氧化剂,通过改变氧化剂的供给流量和当量比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 为验证旋转爆震波与燃烧室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现象是否存在一致性,分别基于宽11 mm的环形燃烧室和圆柱形燃烧室,以乙烯为燃料,以富氧空气(体积分数33%、50%和100%)为氧化剂,通过改变氧化剂的供给流量和当量比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环形燃烧室中,通过改变氧气体积分数得到了不同的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当氧气体积分数为33%时为双波对撞模态,爆震波速度亏损为37%~63%,且双波传播频率低于燃烧室二阶切向声学频率;当氧气体积分数为50%和100%时,分别得到了单波和双波传播模态,爆震波速度亏损减小至14%~40%,且单波模态爆震波传播频率高于燃烧室一阶切向声学频率,双波模态爆震波传播频率高于燃烧室二阶切向声学频率。在圆柱形燃烧室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为50%时得到了单波模态,部分工况下爆震波传播速度高于理论C−J速度,且氧化剂流量越大,这一趋势越明显,大部分工况下旋转爆震波传播频率均高于燃烧室的一阶切向声学频率。上述研究表明旋转爆震波传播频率与燃烧室切向声学频率的数值大小和变化规律均不相同,说明旋转爆震波与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现象并不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烧室 圆柱形燃烧室 爆震波传播模态 爆震波传播频率 燃烧室切向声学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工艺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海峰 高新妮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实现设计工艺特性,应用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表征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加工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计工艺可行性审查实现技术途径,结合产品设计制造特点开发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面向制造的设计... 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实现设计工艺特性,应用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表征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加工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计工艺可行性审查实现技术途径,结合产品设计制造特点开发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e,DFM)工艺性审查系统。该系统以MBD模型为载体,将发动机产品加工信息、尺寸信息、材料等属性信息通过PMI标注方式表达,开发模型检查工具,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对产品几何模型进行自动化工艺检查的目标,对产品工艺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工艺规则库匹配,给出设计人员检测分析结果,供设计人员进一步优化改进设计。通过采用工艺可行性分析手段,在设计阶段提升了产品的工艺可行性,减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工艺更改,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定义 工艺可行性 面向制造的设计 液体火箭发动机 开发与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问题与研究进展
10
作者 谭永华 刘晓伟 +3 位作者 汪广旭 杨宝娥 谭松林 周军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复杂的非定常湍流两相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动超压现象,不仅会造成发动机烧蚀爆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诱发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国内外已围绕此类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的推进剂空间闪蒸、...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复杂的非定常湍流两相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动超压现象,不仅会造成发动机烧蚀爆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诱发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国内外已围绕此类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的推进剂空间闪蒸、液相反应、化学点火延迟等现象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在实际发动机起动超压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对上述工作进行整理,重点梳理了诱发起动超压的关键机理及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经验,归纳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为我国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发动机 自燃推进剂 起动超压 空间闪蒸 液相反应 点火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矩形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11
作者 刘朝晖 彭乐钦 +2 位作者 李沛奇 杨宝娥 王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67,共10页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11.88、12.70、17.53μm,通过将高温电阻率法和像素法相结合获得了3D打印通道的实际内径和壁厚,修正了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的内壁温和热流密度,建立了3D打印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参数如下:压力处于15~20 MPa范围、质量流速在12450~24900 kg·m^(-2)·s^(-1)之间、热流密度为5~15 MW·m^(-2)、流体温度为-150℃。研究结果表明: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受到热流密度、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处于50~135℃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约25%~33%;热流密度处于5.0~15.0 MW·m^(-2)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8.3%;质量流速为12450~24900 kg·m^(-2)·s^(-1)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60.2%。粗糙度增加对火箭煤油流动换热起到强化作用,粗糙度从11.88μm增加到17.53μm时,换热强化幅度超过20%以上。该研究可为3D打印通道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矩形通道 流动换热 粗糙度 火箭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流固耦合方法的自由表面流动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喆然 徐自力 +2 位作者 薛杰 王旭阳 王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5-1331,共7页
针对自由表面流动与弹性结构的流固耦合计算效率低、计算耗时长的问题,将流体体积法与基于结构-虚拟弹性体的快速动网格方法相结合,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自由表面流动的高效流固耦合方法。使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法对流体自由表... 针对自由表面流动与弹性结构的流固耦合计算效率低、计算耗时长的问题,将流体体积法与基于结构-虚拟弹性体的快速动网格方法相结合,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自由表面流动的高效流固耦合方法。使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法对流体自由表面进行追踪;将流体域视为虚拟弹性体并构建结构-虚拟弹性体系统,以流固耦合界面的多相流体力为激励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得到结构振动位移和流场网格变形;在每一个时间步内依次求解流体流动、结构变形和流场动网格,实现流固耦合计算。基于发展的方法计算了溃坝水流冲击下弹性挡板的流固耦合响应,得到了溃坝水流的自由液面和弹性挡板的运动行为,结果表明:自由液面演变和弹性挡板振动位移的计算结果与已有算法的结果吻合良好;在同等网格规模下,与已有算法相比本文方法可减少33.3%的计算时间;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弹性挡板向冲击侧小幅弯曲。随后水流沿挡板左侧上升并形成射流,挡板向另一侧大幅弯曲。最后由于两侧流体的阻尼,挡板振幅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自由表面流动 流体体积(VOF)法 快速动网格方法 溃坝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甲烷同轴双离心喷嘴非定常燃烧特性研究
13
作者 孔维鹏 郑孟伟 +1 位作者 宫绍天 王晓丽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165,共7页
为研究液氧/甲烷同轴双离心喷嘴在超临界富燃条件下的动态燃烧特性,对单喷嘴燃烧室的燃烧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真实流体状态方程模拟超临界条件下推进剂的物性参数,湍流模型采用了应力混合涡模拟(Stress-Blended Eddy Simulat... 为研究液氧/甲烷同轴双离心喷嘴在超临界富燃条件下的动态燃烧特性,对单喷嘴燃烧室的燃烧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真实流体状态方程模拟超临界条件下推进剂的物性参数,湍流模型采用了应力混合涡模拟(Stress-Blended Eddy Simulation,SBES),化学反应采用了考虑5种组分的两步总包反应模型。仿真结果表明:SBES模型可以较好地捕捉液氧/甲烷同轴双离心喷嘴的动态火焰特性。氧喷嘴出口锐边处的回流效应对火焰稳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监测点压力进行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分析,识别出喷嘴振荡燃烧主要频率为8 125 Hz,次要频率为3 196 Hz。喷嘴振荡燃烧主要频率与氧喷嘴声学频率有关,而次要频率与氧喷嘴和甲烷喷嘴剪切层的涡脱落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氧/甲烷 同轴双离心喷嘴 燃烧稳定性 应力混合涡模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量比对气氧/煤油针栓喷注器燃烧特性影响
14
作者 徐天罡 杨宝娥 +1 位作者 杨岸龙 张波涛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动量比是针栓喷注器的无量纲设计参数,对喷注器的混合效果及燃烧特性影响显著。为研究局部动量比变化对径向槽式气氧/煤油针栓喷注器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使用数值仿真方法开展研究。仿真使用中心推进剂的偏转角模型作为煤油液滴的初始... 动量比是针栓喷注器的无量纲设计参数,对喷注器的混合效果及燃烧特性影响显著。为研究局部动量比变化对径向槽式气氧/煤油针栓喷注器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使用数值仿真方法开展研究。仿真使用中心推进剂的偏转角模型作为煤油液滴的初始喷射角,并采用包含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火焰面模型对针栓喷注器燃烧场进行详细仿真,在此基础上研究局部动量比对燃烧场及燃烧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存在中心回流区和燃烧室头部回流区;局部动量比约为1时燃烧效率达到最高;燃烧室内温度场沿燃烧室轴向呈带状分布,沿燃烧室周向呈高低相间的齿轮状分布;随着局部动量比从0.53变化到1.46,燃烧模式呈现单火焰到双火焰再回到单火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栓喷注器 局部动量比 回流区 燃烧效率 燃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梯度影响的低周疲劳寿命模型
15
作者 李斌潮 杨茂 +1 位作者 刘畅 王珺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针对温度、应力复合梯度影响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低周疲劳寿命评估需求,将弹性模量、疲劳强度系数、疲劳延性系数随温度变化规律引入经典Manson-Coffin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并与考虑应力梯度影响的概率体积积分寿命模型相结合,开展多因... 针对温度、应力复合梯度影响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低周疲劳寿命评估需求,将弹性模量、疲劳强度系数、疲劳延性系数随温度变化规律引入经典Manson-Coffin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并与考虑应力梯度影响的概率体积积分寿命模型相结合,开展多因素复合梯度影响低周疲劳寿命模型研究,给出了基于典型材料试验数据的梯度影响疲劳寿命评估流程,利用温度梯度下已知材料疲劳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预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模型对不同梯度影响的适用性。研究表明:计入梯度影响,模型预测中位寿命曲线及寿命估计区间与试验数据吻合度更理想;同时,随着梯度的增加,相同完整概率对应寿命在不断增加,结构寿命的分散程度同步增加;此外,模型拓展了传统“体方法”的使用范围,特别是针对二次以上复合梯度的寿命预测问题,提高了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具有更为一般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室 复合梯度 低周疲劳 完整概率 体积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涡轮盘结构阻尼比精确测量方法
16
作者 闫松 雷征 +1 位作者 李祎 张志伟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动特性是进行颤振和受迫响应问题分析的前提,当气动阻尼为负时,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阻尼虽然小,但却是唯一的能量耗散源。为了精确测量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采集了力锤敲击下涡轮盘的自由衰减曲线,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 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动特性是进行颤振和受迫响应问题分析的前提,当气动阻尼为负时,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阻尼虽然小,但却是唯一的能量耗散源。为了精确测量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采集了力锤敲击下涡轮盘的自由衰减曲线,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对测得的时域曲线进行变换,识别峰值频率,确定感兴趣的频段,采用线性调频Z变换(Chirp Z-transform,CZT)法对该特定频段进行频谱细化,通过插值得到峰值频率对应的幅值下降3 dB的频率,基于半功率带宽法计算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得到涡轮盘的前五阶阻尼比分别是6.6×10^(-4)、4.8×10^(-4)、1.3×10^(-3)、4.5×10^(-4)和6.5×10^(-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ZT的半功率带宽法解决了传统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涡轮盘阻尼辨识频率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可以获得低至10^(-4)量级的结构各阶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 结构阻尼比 颤振 半功率带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箱固定方式对卫星推进系统力学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翁晶萌 韩帅 +3 位作者 胡伟 雷博娟 陈波 范新宇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3,92,共9页
针对贮箱箍带式固定卫星推进系统,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力学环境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固定方式不适用于大量级力学振动条件。为了提升卫星推进系统的力学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贮箱支座式固定方式,并开展了力学环境适应性分析,结... 针对贮箱箍带式固定卫星推进系统,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力学环境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固定方式不适用于大量级力学振动条件。为了提升卫星推进系统的力学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贮箱支座式固定方式,并开展了力学环境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推进系统的力学环境适应能力显著提升。针对贮箱支座式固定方式,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开展了推进系统在正弦振动及随机振动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预示,结果表明推进系统的贮箱、加注泄出阀及连接管路等部位的应力均小于疲劳极限,即贮箱支座式固定方式适用于安全裕度要求较高的卫星推进系统等大质量组件的固定。推进系统的振动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计算的正确性以及贮箱支座式固定方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推进系统 贮箱 力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对盘轴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田旭 孙羽键 +2 位作者 徐自力 杜大华 王珺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掌握涡轮盘振动特性是涡轮盘设计的重要一环,非连续涡轮盘-转轴系统的结合面接触状态对其振动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在振动特性求解过程中考虑结合面的接触状态,基于罚函数法将接触状态设置为盘轴系统有限元模型的附加约束条件,利用有... 掌握涡轮盘振动特性是涡轮盘设计的重要一环,非连续涡轮盘-转轴系统的结合面接触状态对其振动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在振动特性求解过程中考虑结合面的接触状态,基于罚函数法将接触状态设置为盘轴系统有限元模型的附加约束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其振动特性并开展模态试验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螺栓预紧力、摩擦因数等螺栓连接参数对盘轴系统前3阶固有频率的影响,通过对比结合面的接触状态揭示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求解的盘轴系统前3阶固有频率与试验结果误差最大为4.74%,验证了振动特性求解方法的准确性;针对过盈配合连接的盘轴系统,在0~50 kN内增大螺栓预紧力会增大结合面的接触面积并使部分节点由滑移接触向黏结接触转变,法向、切向约束更强,盘轴系统前3阶模态的固有频率更高;螺栓预紧力在2~50 kN内,螺栓预紧力相同时增大摩擦因数会使部分节点由滑移接触向黏结接触转变并增大滑移接触的摩擦力,切向约束更强,盘轴系统前3阶模态的固有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特性 涡轮盘 螺栓预紧力 摩擦因数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焊接结构全场应变和温度同步测试研究
19
作者 闫松 张志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8-1012,1067,共6页
为了研究大载荷循环作用下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和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简称IR)同步耦合测试方法,同时获取结构表面的全场应变和温度信息,解释了结构损伤的演变过程。... 为了研究大载荷循环作用下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和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简称IR)同步耦合测试方法,同时获取结构表面的全场应变和温度信息,解释了结构损伤的演变过程。首先,通过45#钢试样的拉伸试验,获得了45#钢拉伸过程中试样表面的温度和应变变化规律;其次,损伤过程各阶段中温度特征与材料载荷时间曲线吻合程度较好,反映了45#钢损伤状态的不同历程;最后,开展了发动机GH4061焊接结构超低周循环疲劳试验,捕捉了焊接结构在循环载荷作用下裂纹的萌生、发展和断裂的全过程,并进行了全场应变和温度的同步测试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焊接结构疲劳损伤监测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结构 高温合金 红外热成像 数字图像相关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与数据混合驱动的ATR发动机动态数字孪生建模
20
作者 马元 欧阳汀益 +3 位作者 覃耀 徐茂峻 南向谊 刘金鑫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空气涡轮火箭(Air turbo rocket, ATR)发动机凭借其宽速域、高空域的工作特性,在临近空间飞行任务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构建其准确的性能分析模型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模型的准确性常常受发动机个体差异及部件性能随时间变化... 空气涡轮火箭(Air turbo rocket, ATR)发动机凭借其宽速域、高空域的工作特性,在临近空间飞行任务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构建其准确的性能分析模型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模型的准确性常常受发动机个体差异及部件性能随时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模拟结果可靠性降低。提出了一种融合物理机理与数据驱动的ATR发动机混合建模方法。首先根据热力学守恒等实际物理约束构建准确的ATR发动机数字孪生模型,随后构造个体差异发动机生成大量偏差数据,最后基于偏差学习算法实现了数据驱动的模型输出参数修正,完成了偏差学习模型应用于ATR发动机数字孪生建模的可行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一组稳态和动态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所构建的数字孪生模型的误差在5%以内;偏差学习模型能够有效修正因部件个体差异对整机输出造成的影响,以转速为例,其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了93.03%和8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发动机 数字孪生模型 偏差学习模型 部件级建模 组合循环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