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化指数的玉米冠层含水量遥感估测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见 谭靖 +1 位作者 邓凯 徐建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5-690,共6页
对北京怀柔县EO–1 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波段筛选和植被含水量指数计算,采用耦合叶片与冠层辐射传输模型对水分指数(WI)、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水应力指数(MSI)、归一化差值近红外指数(NDII)和冠层结构(... 对北京怀柔县EO–1 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波段筛选和植被含水量指数计算,采用耦合叶片与冠层辐射传输模型对水分指数(WI)、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水应力指数(MSI)、归一化差值近红外指数(NDII)和冠层结构(CSI)的玉米冠层含水量估测能力进行分析,在不同理化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将MCARII和NDWI进行整合,以完成玉米冠层含水量估测。结果表明,NDVI和CSI不能对玉米冠层含水量进行估测,NDII、WI、NDWI、MSI对玉米冠层含水量估测的R2值均大于0.78,但估测的RMSE值均在0.015附近,造成估测结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优化后的归一化水分指数(M–NDWI)能够有效地排除叶面积指数的干扰,显著改善玉米冠层含水量的估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冠层含水量 高光谱遥感 植被指数 北京怀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见 张艳 +1 位作者 谭靖 王孟和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115,共8页
针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基于非空间属性数据库的数据研究方法在空间位置和形象思维方面的不足,综合分析高程、坡度等多重因素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方法。以安徽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 针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基于非空间属性数据库的数据研究方法在空间位置和形象思维方面的不足,综合分析高程、坡度等多重因素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方法。以安徽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探讨了安徽省2000-2010年,不同地形条件下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结合地学信息图谱理论,通过等间距(Equal Interval)分类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图谱类型的地形梯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2000-2010年,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少趋势,建设用地面积由2000年的26 270.67km^2增加到2010年的38 996.49km^2,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增加幅度较大,破碎度也随之加重。前期变化型的优势分布区是地形位等级1-2级,后期变化型的分布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持续变化型的分布指数变化呈现波动起伏的曲线,稳定型分布指数在1-6级呈现减小趋势,在6-10级呈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梯度 破碎度 分布指数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计算:新型计算范式综述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郑逢斌 朱东伟 +2 位作者 臧文乾 杨劲林 朱光辉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1-553,共13页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万物互联设想不再仅仅停留在人们的概念中。随着接入无线网的智能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边缘数据量已达到ZB级别,给核心网络带宽造成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无人驾驶、位置识别、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众多新兴应用的出...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万物互联设想不再仅仅停留在人们的概念中。随着接入无线网的智能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边缘数据量已达到ZB级别,给核心网络带宽造成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无人驾驶、位置识别、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众多新兴应用的出现对网络延迟、抖动、数据安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云计算在以上方面表现乏力,于是边缘计算(EC)应运而生。边缘计算能够在网络的边缘提供轻量级的云计算和存储能力。对边缘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回顾。首先综述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概念并对比分析边缘计算的优势,指出边缘计算发展的必然性和时代趋势;然后针对典型边缘计算架构和平台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讨论了网络性能优化、视频缓存、购物车视图刷新和网络视频直播等边缘计算中的典型应用案例。最后,从边缘计算服务管理、应用移动性管理、计算资源管理、数据管理等四方面,展望了边缘计算的开放式研究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给从事边缘计算的科研工作者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移动边缘计算(MEC)架构 计算迁移 智能节点 边缘缓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动态异构空间标绘内容整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倪金生 刘翔 +2 位作者 杨劲林 潘健 苏晓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8-212,共5页
为使复杂的海量多源空间标绘内容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标绘内容的正确性,亟需对空间标绘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多源异构空间标绘信息中存在的同标异物、异标同物等情况,分析不同应用类型标绘数据的自身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差异性为标准,... 为使复杂的海量多源空间标绘内容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标绘内容的正确性,亟需对空间标绘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多源异构空间标绘信息中存在的同标异物、异标同物等情况,分析不同应用类型标绘数据的自身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差异性为标准,采用粗糙集理论对信息进行分类,通过建立语义本体库进行源数据分析、提取和转换等工作,建立数据整合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突破数据源之间标准的差异以及异常数据的限制,实现了多源标绘内容的自动/半自动整合。以全球地名数据为例,随机选取4组实验数据进行属性约简和规则提取,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行性强,数据整合流程具备高效性,能够应用于大数据集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动态异构 标绘信息 内容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六号卫星数据的红树林提取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许青云 李莹 +1 位作者 谭靖 张哲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8,共8页
红树林具有定期被潮水淹没的特点,这个特点对于利用遥感技术手段提取红树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探究在任意潮汐条件下,高分六号(GF-6)卫星数据的红边波段在红树林提取上的贡献度,以海南省最大的红树林区域东寨港东南区为研究区域,... 红树林具有定期被潮水淹没的特点,这个特点对于利用遥感技术手段提取红树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探究在任意潮汐条件下,高分六号(GF-6)卫星数据的红边波段在红树林提取上的贡献度,以海南省最大的红树林区域东寨港东南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高分二号(GF-2)卫星数据获取标准样本点。以研究区的标准样本点和高分六号数据为基础,构建典型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图,由植被强吸收的波段建立基线,基线之上反射率的平均值定义了适用于高分六号卫星数据的潮间红树林指数(intertidal mangrove forest index,IMFI),同时建立了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red-edg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ENDVI),这2种指数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等常用指数通过箱线图进行对比分析,并基于IMFI和RENDVI构建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的典型红树林进行提取,提取结果与高分二号遥感数据目视解译提取的样本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①红树林周期性被潮水淹没的特点,使得潮间红树林的反射光谱曲线在水体与红树林的标准光谱曲线之间分布,且相对分散;②IMFI和RENDVI可反映红边波段与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的差异性,能够更好地对潮间红树林、红树林和水体进行分离;③基于IMFI和RENDVI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可有效提取红树林分布信息,其总体精度为0.95,Kappa系数为0.90。红边波段的引入在红树林提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国产红边卫星数据在生态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六号 红边波段 红树林指数 反射光谱 东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优选支持的光学与SAR数据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云 张王菲 +2 位作者 崔鋆波 李春梅 姬永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9,共9页
【目的】森林是整个陆地碳循环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贮库,准确地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影响着全球碳源与碳储量的分析与评价。本文旨在评价利用Landsat8 OLI、高分一号光学数据、ALOS-1 PALSAR-1SAR 3组不同源遥感数据估测森林AGB的潜力,进... 【目的】森林是整个陆地碳循环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贮库,准确地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影响着全球碳源与碳储量的分析与评价。本文旨在评价利用Landsat8 OLI、高分一号光学数据、ALOS-1 PALSAR-1SAR 3组不同源遥感数据估测森林AGB的潜力,进而剖析光学数据和SAR数据在估测森林AGB方面的差异。【方法】首先对Landsat8 OLI、高分一号光学数据、ALOS-1 PALSAR-1SAR数据分别提取波段比值、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对ALOS-1 PALSAR-1SAR数据同时提取极化分解信息;然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不同数据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重要性排序,选择排序靠前的特征进行建模;最后,利用KNN-FIFS算法分析不同特征组合,对4组数据建立4个模型估测森林AGB,并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4个模型估测森林AGB值进行精度评价。【结果】使用植被因子、波段比值、纹理因子、极化分解信息4种特征参数分别对3组数据进行建模估测森林AGB,基于Landsat8 OLI数据反演森林AGB的精度评价结果为R2=0.50,RMSE=33.34 t/hm^2;基于高分一号数据估测精度为R^2=0.36,RMSE=37.60 t/hm2;基于PALSAR纹理特征估测精度为R^2=0.45,RMSE=35.40 t/hm^2;基于PALSAR全极化分解信息估测精度为R^2=0.63,RMSE=28.84 t/hm^2。【结论】参数提取方法相同时,即基于植被因子、波段比值、纹理信息3种特征参数估测森林AGB,其光学数据和SAR数据的反演潜力基本一致;参数提取方法不同时,即SAR数据加入极化分解信息估测森林AGB,与光学数据相比,SAR数据对森林AGB的反演潜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特征选择 KNN-FI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蓝藻水华监测预警平台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俊萩 高凌宇 +2 位作者 张晴晖 吴勇 徐伟恒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传统的人工监测无法实现大规模蓝藻的实时监测预警,该研究运用基于Python的ArcGIS Server自动发布地图服务、多元数据预警分析、人工水质监测数据预警分析等技术,以滇池为研究区,构建了水华预警系统。通过预警体系业务子系统和预警信息... 传统的人工监测无法实现大规模蓝藻的实时监测预警,该研究运用基于Python的ArcGIS Server自动发布地图服务、多元数据预警分析、人工水质监测数据预警分析等技术,以滇池为研究区,构建了水华预警系统。通过预警体系业务子系统和预警信息共享与发布子系统,结合滇池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综合数据库,实现了大规模蓝藻预警信息的实时生成、共享和发布,提出了地表变化动态监测预警的思路。系统建成后,通过对滇池流域生态红线预警范围内的地表覆盖变化情况监测,可及时发现导致水华发生的潜在陆源污染因素。同时配合排污点污染成分检测实现预警,从源头防止水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监测预警 地表变化预警 水质数据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边线等高的海岸带卫星影像定位方法
8
作者 喻金桃 郭海涛 +2 位作者 李传广 申家双 姜春雪 《海洋测绘》 CSCD 2016年第5期70-74,共5页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地面控制区域控制条件不足和定位精度较低等情况,将水边线等高条件与有理函数模型(RFM)相结合,充分利用海岸带卫星影像的特点,将水边线等高点引入平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水边线等高的海岸带稀少地面控制卫星影像...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地面控制区域控制条件不足和定位精度较低等情况,将水边线等高条件与有理函数模型(RFM)相结合,充分利用海岸带卫星影像的特点,将水边线等高点引入平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水边线等高的海岸带稀少地面控制卫星影像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稀少地面控制情况下,该方法与未加入等高控制条件的海岸带卫星影像定位方法相比,高程定位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离海岛较近的大陆岸边布设控制点,利用本文方法同样可以在海岛获取较高的定位精度。这对于稀少地面控制条件下海岸带、海岛(礁)地理信息的精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影像定位 海岸带 海岛(礁) 水边线等高 稀少地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量动态异构空间标绘信息实时接入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倪金生 刘翔 +3 位作者 杨劲林 李莹 苏晓玉 朱学山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随着全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空间信息的需求日益广泛。通过分析动态异构空间信息特征及来源,建立空间数据自组织规则,采用互联网信息地名识别与内容整合技术、万个级用户协同标绘技术、基于虚拟资源池的动态异构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空间信息的需求日益广泛。通过分析动态异构空间信息特征及来源,建立空间数据自组织规则,采用互联网信息地名识别与内容整合技术、万个级用户协同标绘技术、基于虚拟资源池的动态异构空间信息存储技术、空间数据的自适应显示技术和断点续传的要素级数据更新机制,对海量全球动态异构空间信息实时接入方法进行原型设计。结果表明:海量动态异构空间信息实时接入技术解决了标绘信息的实时传输,实现了多尺度下的标绘数据的实时/准实时显示,确保了海量空间信息资源服务的实时性和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异构 空间标绘信息 动态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主城区土地覆盖时空分布及地表温度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莉莉 蒋求名 +3 位作者 马捷 岳彩荣 李莹 寇卫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利用SVM、决策树及辐射传导方程,基于Landsat TM/OLI、DEM数据分别提取2000、2005、2010、2015年昆明主城区的土地覆盖类型以及地表温度信息,并进一步分析土地覆盖类型与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2000-2015年昆明主城区各土地... 利用SVM、决策树及辐射传导方程,基于Landsat TM/OLI、DEM数据分别提取2000、2005、2010、2015年昆明主城区的土地覆盖类型以及地表温度信息,并进一步分析土地覆盖类型与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2000-2015年昆明主城区各土地覆盖类型面积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加最多、森林次之,水体基本不变,农田、裸地大幅减少;建设用地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对温差不断扩大;城市地表温度的第一正相关因素为建设用地,第一负相关因素为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时空分布 地表温度 遥感 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数据生产系统技术在贵州森林防火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世农 罗雳 彭松 《贵州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61-64,共4页
介绍了无人机监测森林火灾系统及其在地面处理系统中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同时对无人机森林防火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无人机 森林防火 数据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颜伟 吴正星 +2 位作者 漆基海 谭靖 李健生 《贵州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46-50,共5页
介绍了森林防火监控预警系统的涵盖范围,并通过在示范区应用后的统计数据看出,使用该系统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减少,森林受害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预警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营造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伟 彭松 +1 位作者 李健生 刘福盛 《贵州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45-48,10,共5页
介绍了GIS技术的特点,对我国当前营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采用B/S架构设计理念,建设桌面端营造林管理系统,通过营造林项目地图展示、项目规划、项目实施、自查验收和成果分析功能,实现对营造林项目计划、质量、资金、档案... 介绍了GIS技术的特点,对我国当前营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采用B/S架构设计理念,建设桌面端营造林管理系统,通过营造林项目地图展示、项目规划、项目实施、自查验收和成果分析功能,实现对营造林项目计划、质量、资金、档案等进行全面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营造林 管理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林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
作者 张富华 夏修展 +2 位作者 李晋 王战举 孙辉涛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97-101,109,共6页
针对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源异构数据难以融合、协同管理效率低、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等难点,以山东省林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经验为基础,阐述了林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内容、数据处理流程、核心功能等内容,介绍了林长制一张... 针对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源异构数据难以融合、协同管理效率低、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等难点,以山东省林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经验为基础,阐述了林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内容、数据处理流程、核心功能等内容,介绍了林长制一张图、视频监控融合、林长制移动端等创新应用,并从技术规范建设、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新技术应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林长制信息化建设未来方向,以期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各级林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可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长制 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整合 功能设计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张图的林草生态大数据建设方法与应用
15
作者 张富华 黄明祥 +1 位作者 李莹 谭靖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59-63,共5页
林草生态数据融合共享一直是制约林草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概述了我国林草生态大数据发展历程,针对林草生态数据时空基准统一、融合集成、规模化处理、可视化展示等难题,提出了基于一张图的多源异构林草生态大数据建设方法,并介绍... 林草生态数据融合共享一直是制约林草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概述了我国林草生态大数据发展历程,针对林草生态数据时空基准统一、融合集成、规模化处理、可视化展示等难题,提出了基于一张图的多源异构林草生态大数据建设方法,并介绍其在林草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督查、林长制等领域的应用,对林草生态大数据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张图 林草生态大数据 数据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