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导热石墨/铝合金钎焊散热封装工艺
1
作者 张俊杰 夏勇 +2 位作者 闫耀天 曹健 亓钧雷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4,共7页
为了实现高导热石墨与铝合金(5A06)的可靠低温钎焊连接,采用Sn-Pb钎料进行钎焊,并研究其在母材表面的铺展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对高导热石墨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有效改善了金属与石墨之间的润湿性,解决了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引起的界面问... 为了实现高导热石墨与铝合金(5A06)的可靠低温钎焊连接,采用Sn-Pb钎料进行钎焊,并研究其在母材表面的铺展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对高导热石墨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有效改善了金属与石墨之间的润湿性,解决了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引起的界面问题,并降低了因声子散射导致的界面接触热阻.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即Ag-Cu-Ti钎料层厚度为0.2 mm、钎焊温度860℃、保温时间10 min的金属化处理工艺,以及Sn-Pb钎料钎焊温度210℃、保温时间15 min的钎焊工艺,制备得到的复合结构整体导热性能显著提升.此外,设计并测试了一款均热板产品,以评估其散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尺寸为210 mm×25 mm×3.5 mm的条状均热板,其导热系数可高达558 W/(m·K),而尺寸为233.4 mm×200 mm×24 mm的大型均热板适用于大型集成电子设备,其最大导热系数可达460 W/(m·K).试验结果不仅展示了钎焊技术在提升热管理效率方面的潜力,也为高性能电子设备的热管理提供了新的材料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热石墨 金属化 铝合金 低温钎焊 散热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模锻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行健 吕宏军 +2 位作者 王琪 陈永来 周晓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5-98,共4页
对于难变形的钛合金,模锻是其加工成形的一种重要手段。综述了钛合金的几种主要模锻工艺,包括α+β锻造(常规锻造)、β锻造(亚β锻造)等传统模锻工艺和准β锻造、近β锻造、等温锻造、热模锻造等新工艺,重点概述了上述几种工艺的原理、... 对于难变形的钛合金,模锻是其加工成形的一种重要手段。综述了钛合金的几种主要模锻工艺,包括α+β锻造(常规锻造)、β锻造(亚β锻造)等传统模锻工艺和准β锻造、近β锻造、等温锻造、热模锻造等新工艺,重点概述了上述几种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我国钛合金模锻工艺的发展方向,指出β锻造(亚β锻造)、近净成形工艺(等温锻造和热模锻造)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模锻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频谱隐身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国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8-48,共1页
由航天科技集团七○三所、钢铁研究总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研制的涂料型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兼容cm波、mm波隐身材料研究课题,在“863”专家委员会和各级领导指导和支持下,在低比辐射率ε超细绿色颜料、不同颜色不同ε迷... 由航天科技集团七○三所、钢铁研究总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研制的涂料型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兼容cm波、mm波隐身材料研究课题,在“863”专家委员会和各级领导指导和支持下,在低比辐射率ε超细绿色颜料、不同颜色不同ε迷彩涂料、梯度阻抗匹配过渡层材料、热红外隔离层材料、雷达双功能吸收材料、多层复合制备技术、多功能制备技术、多频谱迷彩图案设计技术以及不同目标的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较好地解决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隐身与cm、mm波隐身兼容难题。该隐身涂层在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波段实现了目标图像的多频谱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谱稳身材料 武器装备 隐身涂层 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硅橡胶热控涂层材料抗原子氧腐蚀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黑龙 Murray J.Vanessa +4 位作者 Minton K.Timothy 戴东旭 武博涵 杨阳 车丽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2-668,共7页
为了评估材料的抗原子氧腐蚀能力,首先在地面模拟设备上通过激光爆破法产生平动能约为4.5 e V的原子氧束源,然后利用此高能氧束源对苯基硅橡胶热控涂层材料进行暴露实验。材料受高能原子氧轰击而导致的影响,分别通过质量、X射线光电子... 为了评估材料的抗原子氧腐蚀能力,首先在地面模拟设备上通过激光爆破法产生平动能约为4.5 e V的原子氧束源,然后利用此高能氧束源对苯基硅橡胶热控涂层材料进行暴露实验。材料受高能原子氧轰击而导致的影响,分别通过质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原子氧累积通量9.5×10^(19)atoms/cm^2及8.5×10^(20)atoms/cm^2暴露实验后,材料表面微观形貌没有明显腐蚀,质量有少许增加,表面化学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分析认为是形成非挥发性物质SiO_x。实验结果表明,苯基硅橡胶热控涂层材料具有优越的抗原子氧腐蚀能力,推测其机理是形成的SiO_x钝化层作为保护层对其下方的材料进行保护,阻止原子氧对材料进一步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爆破 原子氧 苯基硅橡胶热控涂层 抗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纺布插层共固化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和阻尼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倪楠楠 温月芳 +2 位作者 贺德龙 益小苏 许亚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80,86,共7页
利用尼龙无纺布(PNF)和芳纶无纺布(ANF)为插层材料,采用共固化工艺制备了结构阻尼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测试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和储能模量等动态力学指标;通过弯曲实验和短梁剪切实验评价其静态力学性能。此外,通过单... 利用尼龙无纺布(PNF)和芳纶无纺布(ANF)为插层材料,采用共固化工艺制备了结构阻尼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测试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和储能模量等动态力学指标;通过弯曲实验和短梁剪切实验评价其静态力学性能。此外,通过单悬臂梁强迫共振实验和自由振动衰减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共振频率和损耗因子。结果表明,添加2种无纺布能够与基体树脂在层间形成非反应双连续的相结构,插入ANF的[0°]16铺层复合材料归一化的弯曲强度和模量比空白样品提高了约10%,[±45°]4s铺层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约50%,且均高于插入PNF的复合材料。此外,由于层间富树脂区的形成和界面数目的增加提高了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插入15层PNF的[0°]16铺层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达到0.0026,比空白样品提高了约116.7%,[±45°]4s铺层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达到0.0064,比空白样品提高了约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布 结构阻尼复合材料 共振频率 共固化 损耗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中微孔在模拟复合材料石墨化过程中的演变(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刚平 李登华 +7 位作者 杨禹 吕春祥 张寿春 徐耀 李秀涛 冯志海 李志宏 吴中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6,共6页
将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在石墨化炉中维持定长加热,以模拟炭/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炭纤维结构的变化,并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检测石墨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随着温度的提高炭纤维中微孔的平均回转半径、长... 将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在石墨化炉中维持定长加热,以模拟炭/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炭纤维结构的变化,并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检测石墨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随着温度的提高炭纤维中微孔的平均回转半径、长度、宽度、截面积和体积分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在约2300℃出现极小值。炭纤维中孔隙尺寸的变化与炭层片的活动性密切相关。炭层的缩合和有序化导致孔隙率的减小,而炭层在更高温的簇状化导致孔隙尺寸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小角X射线散射 炭层结构 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仪温度测量系统抗干扰措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克 孙建平 邓建兵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70-73,共4页
论述了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装置中温度测量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源,以及采取的抗干扰措施。通过比对试验,验证了所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 计量学 激光闪光法 热扩散率 温度测量 噪声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高温合金多层板结构的激光连接/超塑成形组合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曲凤盛 张凯锋 吕宏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共6页
采用激光连接/超塑成形组合技术制造了GH4169合金三层板结构件,并分析了该合金板的超塑性及成形前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超细晶GH4169板材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在T=940℃,初始应变速率为=6.1×10-4s-1的条件下,延伸率达到368.2%,m值... 采用激光连接/超塑成形组合技术制造了GH4169合金三层板结构件,并分析了该合金板的超塑性及成形前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超细晶GH4169板材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在T=940℃,初始应变速率为=6.1×10-4s-1的条件下,延伸率达到368.2%,m值为0.39,超塑成形过程改善了焊缝显微组织并且提高了其力学性能,因此该方法适用于GH4169高温合金多层结构的制造。焊接工艺参数:频率32Hz,峰值功率4500W,脉宽3ms,焊速180mm/min;超塑成形工艺参数:温度Tf=960℃,压力Pf=4.2MPa,时间tf=1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 多层结构 超塑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陶瓷前驱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叶丽 孙妮娟 +2 位作者 韩伟健 曹淑伟 赵彤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4,共6页
以三氯化硼和六甲基二硅氮烷为原料制备了聚硼氮烷预聚体,再经高分子化制备了可溶的氮化硼陶瓷前驱体—聚硼氮烷。该法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温和。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仪、元素分析等对预聚体高分... 以三氯化硼和六甲基二硅氮烷为原料制备了聚硼氮烷预聚体,再经高分子化制备了可溶的氮化硼陶瓷前驱体—聚硼氮烷。该法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温和。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仪、元素分析等对预聚体高分子化过程中的分子量变化、高分子化机理、聚硼氮烷的裂解过程、所得陶瓷的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六甲基二硅氮烷脱除和转氨基反应。所得聚硼氮烷重均分子量为7 582,氮气下1 000℃时的陶瓷产率为41.6 wt%,陶瓷化转变主要发生在400~600℃,800℃时陶瓷化转变基本进行完毕,800℃氨气下裂解得到低C含量的白色氮化硼陶瓷,进一步在1 500℃氩气中裂解可得到结晶度较高的氮化硼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陶瓷 聚硼氮烷 高分子化 陶瓷前驱体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燃比对NiCrAlY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其在KCl熔盐中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凯 刘侠 +4 位作者 张世宏 王硕煜 吴朝军 朱广宏 丁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5-1558,共14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氧燃比分别为3.91、4.31、4.62、5.39的NiCrAlY涂层,利用XRD、SEM、EDS、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分析表征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涂层在KCl熔盐环境中热...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氧燃比分别为3.91、4.31、4.62、5.39的NiCrAlY涂层,利用XRD、SEM、EDS、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分析表征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涂层在KCl熔盐环境中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燃比的升高,涂层中γ/γ′峰向高角度偏移,涂层结构变得致密,未熔化粒子边界减少,涂层结合强度由49 MPa提高到62 MPa,涂层显微硬度变化较小。涂层平均热腐蚀质量增加速率常数Kp由93.37 mg^(2)/(cm^(4)·h)降低到1.54 mg^(2)/(cm^(4)·h),说明涂层抗热腐蚀性能随着氧燃比的增大而升高。这主要是由于高氧燃比涂层中较少的孔隙及未熔化粒子边界,使得Cl、O向内扩散通道减少,涂层氯化-氧化程度降低,从而赋予涂层更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NICRALY涂层 氧燃比 微观结构 热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膜对工业锅炉连排废水的净化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保民 魏刚 +2 位作者 郭安儒 李瑞杰 郝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9,共4页
采用悬浮粒子法在Al_2O_3基体表面经800℃烧结制备凹凸棒土膜(ACM)。压汞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ACM的表征结果显示,膜孔径分布于9.05~19.57 nm,且烧结后的晶体结构无显著变化。基于工业锅炉(≤2.45 MPa)连排废水(BW)的水质特征,... 采用悬浮粒子法在Al_2O_3基体表面经800℃烧结制备凹凸棒土膜(ACM)。压汞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ACM的表征结果显示,膜孔径分布于9.05~19.57 nm,且烧结后的晶体结构无显著变化。基于工业锅炉(≤2.45 MPa)连排废水(BW)的水质特征,利用ACM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死端截留模式处理BW,结果显示,ACM可有效去除CO_3^(2-)和SO_4^(2-),历经24 h过滤后,对两种离子的去除率依然可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荷电陶瓷膜 工业锅炉 废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1200℃陶瓷瓦重复使用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思安 李海玉 +3 位作者 迟蓬涛 高扬 李俊宁 解维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5,共7页
针对目前比较成熟的耐1 200℃陶瓷瓦开展了1 200℃多次重复热处理,研究了陶瓷瓦的结构和性能演变行为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1 200℃热处理20次后,耐1 200℃陶瓷瓦表现出良好的宏观热稳定性;重复热处理过程中,纤维间烧结,黏接熔融和... 针对目前比较成熟的耐1 200℃陶瓷瓦开展了1 200℃多次重复热处理,研究了陶瓷瓦的结构和性能演变行为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1 200℃热处理20次后,耐1 200℃陶瓷瓦表现出良好的宏观热稳定性;重复热处理过程中,纤维间烧结,黏接熔融和石英纤维析晶及晶粒长大,使纤维直径发生变化,出现缩颈,进而导致了Z向收缩,收缩率达14%,从而使得压缩强度略有增大,隔热性能降低;经过1 260℃、11次单面辐射加热后,Z向收缩率为5.58%,隔热效果降低了7.59%,但隔热材料能够在6次重复加热后保持材料隔热性能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瓦 隔热材料 重复使用 力学性能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