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集成化热场式气象风速风向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晓东 宋飞虎 +3 位作者 徐明 庄芹 宁文楷 吴锦程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58,共4页
针对目前气象行业缺乏小型集成化风速计的问题,本文基于流场与温度场的相互影响,设计开发了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流场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测试,确定传感器表面8个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的布局... 针对目前气象行业缺乏小型集成化风速计的问题,本文基于流场与温度场的相互影响,设计开发了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流场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测试,确定传感器表面8个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的布局。然后,根据不同风速、风向下,8个NTC的仿真响应值,设计3阶傅里叶级数拟合方法实现风向风速的测量,并采用线性插值法对环境温度引起误差进行修正。通过风洞测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热场式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检测范围可达1~30 m/s,精度在±(0.5+0.03v)m/s内,风向检测范围在0°~360°,精度在±5°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集成化 风速风向传感器 FLUENT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高性能FPGA的多功能I/O电路
2
作者 罗旸 刘波 +3 位作者 曹正州 谢达 张艳飞 单悦尔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2,共8页
为了满足等效系统门数为亿门级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速率、多功能数据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用于高性能FPGA的多功能输入输出(I/O)电路,工作电压为0.95 V,单个I/O电路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2 Gbit/s。通过在输入逻辑电路中设计同一... 为了满足等效系统门数为亿门级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速率、多功能数据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用于高性能FPGA的多功能输入输出(I/O)电路,工作电压为0.95 V,单个I/O电路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2 Gbit/s。通过在输入逻辑电路中设计同一边沿流水技术的双倍数据速率(DDR)电路,可以使数据不仅能在相同的时钟沿输出,而且能在同一个时钟周期输出。通过分级采样结合时钟分频和偏移技术,仅需4个时钟周期即可完成8∶1数据的转换。另外,该I/O电路还可以对数据输入输出的延时进行调节,采用粗调和细调相结合的方式,共提供512个延时抽头,并且延时的分辨率达到4 ps。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多功能I/O电路能为高性能FPGA提供灵活、多协议的高速数据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输入输出(I/O)电路 多电平标准 双倍数据速率(DDR) 串并转换器(Ser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STILT模式的长三角大气CO_(2)排放反演
3
作者 杨樱 马心怡 +6 位作者 黄文晶 胡诚 胡凝 张弥 曹畅 柳艺博 肖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22-3633,共12页
准确估算区域尺度特别是大城市群的CO_(2)排放对温室气体减排工作至关重要,利用WRF-STILT模式结合三种先验人为CO_(2)排放清单(EDGAR v6.0、EDGAR v6.0与GCG v1.0相结合的改进清单、ODIAC清单)模拟2018年冬季长三角地区大气CO_(2)浓度,... 准确估算区域尺度特别是大城市群的CO_(2)排放对温室气体减排工作至关重要,利用WRF-STILT模式结合三种先验人为CO_(2)排放清单(EDGAR v6.0、EDGAR v6.0与GCG v1.0相结合的改进清单、ODIAC清单)模拟2018年冬季长三角地区大气CO_(2)浓度,并以安徽全椒70m高塔的大气CO_(2)浓度观测数据作为参考值,通过比例因子贝叶斯反演的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实现了长三角区域人为CO_(2)排放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WRF-STILT模式模拟的CO_(2)浓度能够较好地显示长三角的CO_(2)排放特征.冬季,改进清单模拟的CO_(2)浓度值较仅使用EDGAR v6.0模拟的CO_(2)浓度值更接近于观测值;基于EDGAR清单和改进清单估算的后验CO_(2)排放通量分别为(0.199±0.005)和(0.200±0.007)mg/(m^(2)·s),相较于这两个清单的先验CO_(2)排放通量,后验排放通量分别下降了0.02和0.01mg/(m^(2)·s),比例因子贝叶斯反演法对基于EDGAR清单先验排放的优化幅度较大,用改进清单计算长三角CO_(2)排放总量时电力与工业排放是不确定性的最大来源;夜晚边界层高度较低,模型在模拟时将边界层外的排放计算进来导致模拟值的高估.在未来进行模拟时首先应确保WRF模型模拟的夜晚小时边界层高度是准确的,其次排放清单产品在制作过程中还应考虑垂直方向上不同排放源的高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WRF-STILT模式 长三角区域 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P/聚吡咯/碳布的电沉积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鲍慧荣 杨君 冯晓苗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3-1093,共11页
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在碳布(CC)表面构建了镍钴双金属磷化物(NiCoP)与聚吡咯(PPy)复合的NiCoP/PPy/CC材料,并探究了吡咯的添加量对材料形貌、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当吡咯的浓度为3 mol·L^(-1)时制备的NiCoP/PPy/CC-3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在碳布(CC)表面构建了镍钴双金属磷化物(NiCoP)与聚吡咯(PPy)复合的NiCoP/PPy/CC材料,并探究了吡咯的添加量对材料形貌、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当吡咯的浓度为3 mol·L^(-1)时制备的NiCoP/PPy/CC-3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其在三电极体系中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4.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该电极的面积比电容为1068.11 mF·cm^(-2),对应的质量比电容为508.62 F·g^(-1),并且在8.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6000次循环后的电容保持率为90.1%。将该电极应用于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中,该柔性器件可实现180°的弯折,并且在8.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10000次循环后,器件的初始比电容仍保持88.6%。此外,将2个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串联可以有效地点亮发光二极管(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过渡金属磷化物 电沉积 聚吡咯 碳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气象观测标准国际化路径:以船舶气象仪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乐天 郭晓维 +2 位作者 漆随平 冯旭文 花卫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船舶气象仪是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实现全球海洋同步观测至关重要,而主导制定基于共识的相关国际标准,将有力推动我国船舶气象仪制造业的市场规范化和产品国际化。该文从船舶气象仪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国内外船... 船舶气象仪是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实现全球海洋同步观测至关重要,而主导制定基于共识的相关国际标准,将有力推动我国船舶气象仪制造业的市场规范化和产品国际化。该文从船舶气象仪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国内外船舶气象仪标准的发展历程,概述了相关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现状,重点阐述了如何从优化关键技术指标和借助海洋技术国际标准化平台这两个方面,来推进船舶气象仪国际标准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气象仪 ISO国际标准 海洋水文气象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展开网络的微波计算成像技术
6
作者 史洪印 彭毓晗 +2 位作者 温裕广 黎芳 刘慧 《电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8-4058,共11页
信息超材料是一种人工结构阵列,其能够通过设计单元参数的排列方式定制等效材料和媒质属性,实现对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灵活调控,带来全新的物理现象.基于信息超材料孔径的微波计算成像(Microwave Computational Imaging based Information ... 信息超材料是一种人工结构阵列,其能够通过设计单元参数的排列方式定制等效材料和媒质属性,实现对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灵活调控,带来全新的物理现象.基于信息超材料孔径的微波计算成像(Microwave Computational Imaging based Information Metamaterial Aperture, IMA-MCI)技术可以不依靠于雷达平台与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在波束内实现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在微波成像过程,由于信息超材料天线的制作工艺限制,可能会导致相位误差的产生,IMA-MCI在有相位误差的情况下,对目标场景的重构能力不足.针对该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反射式信息超材料天线的微波计算成像模型,提出一种结合深度展开网络和相位恢复算法的成像技术.该算法在相位恢复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动态超网络为原有网络生成阻尼因子,能够根据输入场景不同进行调整,在线生成阻尼因子,在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时仍然具有较好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成像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计算成像 信息超材料 相位恢复 深度学习 超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传感器探头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颖 行鸿彦 +2 位作者 张旭 周琦 刘钧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5,共11页
在分析土壤介电常数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容式土壤含水率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电容式水分传感器探头的三维模型,研究了传感器探头结构参数发生变化时,传感器对其的电容值、电场强度分布、含水率探测深度及灵敏度的影响,... 在分析土壤介电常数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容式土壤含水率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电容式水分传感器探头的三维模型,研究了传感器探头结构参数发生变化时,传感器对其的电容值、电场强度分布、含水率探测深度及灵敏度的影响,确定了探头的最优尺寸参数,设计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法的电容式土壤含水率传感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探头环状电极半径28 mm、轴向宽度28 mm、电极间距12 mm、电极厚度1 mm时,探头的灵敏度、信号测量强度以及探测范围均与对照产品相比显著提升,为电容式土壤含水率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电容式传感器 有限元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激光雷达植株高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宏群 刘开辉 +2 位作者 郑峰 陈佳力 陈思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3,共7页
植株高度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工测量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一个植株高度测量系统,设计了一种能够俯仰扫描的激光雷达扫描装置,通过控制二维激光雷达旋转,实现植株的三维重现,进... 植株高度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工测量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一个植株高度测量系统,设计了一种能够俯仰扫描的激光雷达扫描装置,通过控制二维激光雷达旋转,实现植株的三维重现,进而得到其高度信息。使用该系统,对绿萝和万年青这种单株植株采用侧面整体轮廓扫描的方式,得到侧面投影,计算得到高度;对小叶黄杨绿篱和金叶女贞绿篱多株植株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SAC)拟合修正,再使用曲线检测—正态核密度检测方法滤除冠层部分的离群点,从而计算得到高度。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获取的植株高度与人工测量值的相对偏差最大不超过6%。该系统在植株高度测量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高度 测量 二维激光雷达 点云处理 LI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沿海稻麦轮作区生态系统能量闭合度和CO_(2)通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敏 徐敬争 +4 位作者 刘文菁 徐萌 徐经纬 高苹 罗晓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7-379,共13页
为科学评估华东沿海水稻-小麦轮作(简称“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和固碳能力,基于2019—2020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稻麦轮作全生育期通量数据,经质量控制,研究分析了太阳净辐射(R_(n))、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土... 为科学评估华东沿海水稻-小麦轮作(简称“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和固碳能力,基于2019—2020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稻麦轮作全生育期通量数据,经质量控制,研究分析了太阳净辐射(R_(n))、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土壤热通量(G)、CO_(2)通量(F_(C))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和稻麦轮作系统固碳量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有效能量和湍流通量能量平衡比率为0.80,能量闭合度较高,说明通量观测数据可靠。月均LE和R_(n)年内变化总体均呈“倒U型”,两者变化基本同步,峰值主要在5—8月,谷值主要在1—2月、11—12月。H和G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LE和R_(n)。日内逐小时F_(C)呈“U型”单峰二次曲线,总体为白天吸收CO_(2)、夜间排放CO_(2),CO_(2)日吸收峰值主要出现在10:00—12:30;逐日F_(C)和逐月F_(C)在年内总体呈“W型”变化特征,全年碳排放时段主要集中在1月、6月、11—12月,其余均为碳吸收,吸收峰值分别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3—4月)和水稻拔节孕穗期(8月)。2019年和2020年的2—5月冬小麦生长期的固碳量分别为387.4 g(C)·m^(-2)和382.2 g(C)·m^(-2),7—10月水稻生长期的固碳量分别为678.2 g(C)·m^(-2)和599.7 g(C)·m^(-2);白天,若气温升高,冬小麦和水稻的CO_(2)吸收能力会随之增强,但当饱和水汽压差高于1.7 kPa时,会降低这种吸收趋势,夜间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此可见,沿海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有着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全年尺度上是碳汇,且为强固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涡度相关 能量平衡 CO_(2)通量 固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红外测温中行车干扰信号的识别
10
作者 顾平月 行鸿彦 +1 位作者 徐明 孙立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149,共9页
研究了红外遥感路温的干扰来源,分析了晴、多云和阴雨天气条件下路面红外遥感温度与行车干扰样本的特点,拟合干扰信号并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标准差作初始中心加速K-means聚类分离干扰信号,利用路面与车辆的温差、车辆信号的标准差... 研究了红外遥感路温的干扰来源,分析了晴、多云和阴雨天气条件下路面红外遥感温度与行车干扰样本的特点,拟合干扰信号并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标准差作初始中心加速K-means聚类分离干扰信号,利用路面与车辆的温差、车辆信号的标准差和干扰信号的持续时间,识别车辆干扰、低速障碍物和环境突变的3种特征并保留环境突变数据,提高路面红外测温精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晴天和多云天算对干扰信号的总体识分别为95.6%和90.9%,阴雨天的识别率为78.2%,能有效提高路面红外测温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温度 红外温度 车辆干扰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