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北斗时空基准服务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研究
1
作者 王伟 董国栋 +2 位作者 冀宏斌 张亚宁 周中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1,共6页
以“北斗赋能智能制造更精准”为赋能应用为出发点,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天基资源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创新性构建基于北斗时空基准服务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解决工业互联网各系统因缺少高精度时空信息而产... 以“北斗赋能智能制造更精准”为赋能应用为出发点,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天基资源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创新性构建基于北斗时空基准服务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解决工业互联网各系统因缺少高精度时空信息而产生的协同不精密、分级时频不同步等隐匿性问题,以远洋船运和化工园区场景开展赋能平台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北斗时空基准服务赋能工业互联网生产应用效果显著,实现船舶的精准能效管理并使化工园区内实现人、物、区域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全球服务 北斗高精度时空信息 工业互联网 赋能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rm异构轨道卫星运动学绝对和相对定轨
2
作者 金彪 李申阳 +1 位作者 刘宁宁 赵立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精密位置信息是低轨卫星在轨任务成功实施的关键。载波相位模糊度的固定对GPS精密定位、定轨至关重要。利用观测值偏差产品对卫星端硬件偏差进行改正,采用星间单差消除接收机端偏差,实现单接收机模糊度固定。利用Swarm星载实测数据开展... 精密位置信息是低轨卫星在轨任务成功实施的关键。载波相位模糊度的固定对GPS精密定位、定轨至关重要。利用观测值偏差产品对卫星端硬件偏差进行改正,采用星间单差消除接收机端偏差,实现单接收机模糊度固定。利用Swarm星载实测数据开展运动学绝对和相对精密定轨,分别固定单星模糊度和双差模糊度,研究模糊度固定对运动学定轨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模糊度可明显提升定轨精度。作为参考的简化动力学单星模糊度固定(SD-AR)解轨道卫星激光测距(SLR)残差标准差优于10 mm,相对于浮点解提升了20%。对于运动学绝对定轨,双差模糊度固定(DD-AR)解定轨精度相对浮点解提升26%,SD-AR解定轨精度提升46%。运动学相对定轨中,Swarm-AC编队SD-AR和DD-AR解基线精度相对浮点解提升40%;对于Swarm-AB和Swarm-BC异构轨道编队卫星,选取特定时段观测数据开展相对定轨,相对于浮点解结果,SDAR解基线精度提升48%,DD-AR解基线精度提升54%。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中固定载波相位模糊度可显著提升绝对和相对定轨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rm星座 模糊度固定 运动学方法 绝对定轨 相对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CSK调相的卫星导航信号认证方法
3
作者 巴晓辉 向彬 +5 位作者 蔡伯根 王剑 姜维 梁坤 柴琳果 张爽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6-2685,共10页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民用服务信号体制公开,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和欺骗干扰。信号认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反欺骗手段。码移键控(code shift keying,CSK)可以在不改变扩频信号带宽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民用服务信号体制公开,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和欺骗干扰。信号认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反欺骗手段。码移键控(code shift keying,CSK)可以在不改变扩频信号带宽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已经在卫星导航信号中开始应用。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双重CSK调相的卫星导航信号认证方法,认证信息的设计利用卫星导航信号的同步信息,使用双重CSK编码组合提高认证信息传输速率,通过调相的方式将认证信息调制到原始卫星信号上,在现有接收机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认证信号的接收解调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认证信息速率,同时保证卫星导航信号的恒包络特性,通过调整CSK参数和双重组合方式,可改变认证信息速率;通过改变调相角度可以改变认证信号分配的功率比,控制卫星导航信号的信噪比损失,满足不同条件要求下的信号认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码移键控 信号认证 调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址分集策略的风云四号卫星接收系统的实现
4
作者 裘奕 王英强 +2 位作者 周志翔 曾莎莎 张宝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5-630,共6页
以风云四号B星数据Ka频段接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站址分集策略,在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和乌兰察布气象卫星地面站同步接收卫星数据的支持下,选择信道存取数据单元(Channel Access Data Unit,CADU)数据作为两站间数据匹配的处理单元,通过... 以风云四号B星数据Ka频段接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站址分集策略,在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和乌兰察布气象卫星地面站同步接收卫星数据的支持下,选择信道存取数据单元(Channel Access Data Unit,CADU)数据作为两站间数据匹配的处理单元,通过基于数据质量信息的择优技术,实时将多路数据择优合成为一路高质量数据,实现了我国首个基于站址分集接收策略的卫星接收系统。实际验证结果证明,该策略大大降低了雨衰对Ka频段数据接收的负面影响,也为气象卫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频段数据接收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分集接收 择优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通导融合创新发展趋势分析
5
作者 刘贺 李国鑫 +1 位作者 李向宇 张渭乐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9-755,共7页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已深入各行各业,天通通信系统聚焦中低速移动通信业务,实现了卫星电话和数据通信功能。中星及亚太系列高通量通信卫星基于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具备大容量数据传输能力。以星网为代表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已深入各行各业,天通通信系统聚焦中低速移动通信业务,实现了卫星电话和数据通信功能。中星及亚太系列高通量通信卫星基于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具备大容量数据传输能力。以星网为代表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星座融合导航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通信和导航融合服务。卫星通导融合技术正从理论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将深刻影响未来空间基础设施的服务形态。随着通导融合技术的多角度发展,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需求必将带动算法、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的全产业链快速创新。通导融合技术将朝着高集成、智能化、多域协同的方向发展,服务场景将从地球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至深空,建立更加泛在的空间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导融合 驱动因素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共因失效分析与预防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程卓 遇今 +1 位作者 郭泾平 郭振伟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6期121-125,共5页
简要介绍了共因失效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通过共因失效案例分析,对航天器如何开展共因失效分析以及如何预防共因失效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航天器开展共因失效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及预防共因失效的措施。
关键词 航天器 共因失效 可靠性分析 共因失效分析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GNSS接收机设计与验证
7
作者 刘蕾 王煊 +2 位作者 陈杰 苏莹 李向宇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在时间校准、位置确定、轨道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亚太6E卫星全轨道周期高低轨融合GNSS接收机为研究对象,针对飞行特点开展了系统方案设计,对覆盖低轨道、中轨道、高轨道的GNSS接收机设...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在时间校准、位置确定、轨道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亚太6E卫星全轨道周期高低轨融合GNSS接收机为研究对象,针对飞行特点开展了系统方案设计,对覆盖低轨道、中轨道、高轨道的GNSS接收机设计及实现进行了阐述,结合亚太6E卫星实际飞行数据,对全轨道导航性能开展了数据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本次在轨飞行验证了GNSS接收机用于全轨道周期的可行性,精度满足全轨道周期轨道修正,可为后续化学和电混合推进、长周期转移轨道卫星的全轨道导航定位提供设计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高低轨融合GNSS接收机 全轨道周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封装BGA器件控温焊接工艺研究
8
作者 郭立 高鹏 +2 位作者 张婷婷 耿煜 田翔文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航天用3D封装BGA器件在印制板组装件的焊接过程中存在温度限制,无法与其他大尺寸面阵列器件(例如BGA、CCGA、LGA)的焊接温度相兼容,在回流焊过程中需对3D BGA器件实施控温焊接。本文专为3D封装BGA器件设计了回流焊控温焊接工装,并构建... 航天用3D封装BGA器件在印制板组装件的焊接过程中存在温度限制,无法与其他大尺寸面阵列器件(例如BGA、CCGA、LGA)的焊接温度相兼容,在回流焊过程中需对3D BGA器件实施控温焊接。本文专为3D封装BGA器件设计了回流焊控温焊接工装,并构建了热仿真模型,模拟了该器件在回流焊过程中的焊接情况。同时,还对采用控温工装进行的回流焊接过程进行了试验,以验证仿真数据的准确性。结果显示,控温工装能有效降低器件温度,其中工装顶部遮挡了焊接环境中上部的射流,对器件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证实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表明可采用仿真方法缩短实验周期。对使用工装回流焊接后的器件进行微观组织分析发现,焊接后的器件焊点完整,无明显缺陷,内部状态良好,焊点均形成了连续的扇贝状界面层,且IMC层厚度均满足航天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封装 BGA 控温 回流焊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4-tiny-SR的涂层表面缺陷嵌入式检测方法
9
作者 赵辉 侯旭涛 +3 位作者 宋龙 徐可 沙建军 陈宗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9-249,共11页
提出一种涂层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解决涂层表面缺陷嵌入式检测过程中的检测精度低、速度慢以及对硬件配置要求高等难题。YOLOv4-tiny-SR中使用了新模型块DSRBlock,该模型块的局部结构能够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内存消耗并提升检测... 提出一种涂层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解决涂层表面缺陷嵌入式检测过程中的检测精度低、速度慢以及对硬件配置要求高等难题。YOLOv4-tiny-SR中使用了新模型块DSRBlock,该模型块的局部结构能够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内存消耗并提升检测速度;提出几何平均聚类方法,将聚类中心的更新方式由算术平均转换为几何平均,以避免聚类中心向大目标框偏移;同时针对难检测样本,设计包围盒聚焦损失函数,以增大网络对其学习强度,改善检测效果。基于涂层表面缺陷实测数据的比对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在参数量、模型大小、检测速度及精度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其中与目前主流的YOLOv4-tiny相比,参数量降低51.82%,模型大小减小46%,速度提升39.47%,精度也提升了1.25个百分点。该方法检测速度更快、检测精度更高、内存消耗更小,在面向工业应用的嵌入式设备上实时检测表面缺陷实用价值高,可向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表面缺陷 YOLOv4-tiny-SR 几何平均聚类 包围盒聚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轨航天器GNSS信号传播链路建模与强度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柴嘉薪 王新龙 +2 位作者 俞能杰 王盾 李群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96-1503,共8页
在高轨环境下,由于卫星信号传播链路复杂、损耗衰减较大、信号强度不均匀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应用带来新问题。本文建立了GNSS信号从发射端到高轨航天器接收终端的传播链路模型。通过全链路模拟和等价增益仿真,得到了高轨航天器接... 在高轨环境下,由于卫星信号传播链路复杂、损耗衰减较大、信号强度不均匀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应用带来新问题。本文建立了GNSS信号从发射端到高轨航天器接收终端的传播链路模型。通过全链路模拟和等价增益仿真,得到了高轨航天器接收信号强度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GNSS双星座、三星座和四星座联合导航系统的可用性,为高轨航天器GNSS信号特性分析、多模接收机的灵敏度选择、捕获跟踪算法的设计等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轨航天器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链路模型 强度分布 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用微簧结构柱栅阵列组装工艺及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强 李青 +4 位作者 洪元 高鹏 周旭 周玥 耿煜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4-780,共7页
随着深空探测卫星、可重复发射火箭等航天产品的应用发展,传统高可靠核心电子器件陶瓷球栅阵列(CBGA)、锡柱陶瓷柱栅阵列(CCGA)封装形式面临大温变、高冲击、长时振动等环境带来的极为严峻的组装可靠性挑战。新型微簧结构柱栅阵列封装... 随着深空探测卫星、可重复发射火箭等航天产品的应用发展,传统高可靠核心电子器件陶瓷球栅阵列(CBGA)、锡柱陶瓷柱栅阵列(CCGA)封装形式面临大温变、高冲击、长时振动等环境带来的极为严峻的组装可靠性挑战。新型微簧结构柱栅阵列封装因其特殊封装形式带来的优势成为上述恶劣环境下可靠应用的新选择。对微簧结构柱栅阵列发展、组装工艺及可靠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包括国内外微簧结构柱栅阵列封装的器件级微簧植装和板级组装两方面。进一步结合传统成熟锡柱CCGA的研究情况,综合考虑国内外微簧结构柱栅阵列研究现状及国内航天产品服役场景,给出了微簧结构柱栅阵列封装实现可靠应用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温变 高冲击 长时振动 微簧结构柱栅阵列 组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体视觉的非合作航天器超近距离相对导航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晓婷 郁丰 吴佳鹏 《兵工自动化》 201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实现空间中无法直接获取位姿信息的非合作航天器的相对导航,在充分考虑目标星在空间中做自由翻滚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超近距离非合作航天器相对导航理论。根据相对位姿动力学模型推导其状态方程,利用立体视觉系统提供观... 为实现空间中无法直接获取位姿信息的非合作航天器的相对导航,在充分考虑目标星在空间中做自由翻滚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超近距离非合作航天器相对导航理论。根据相对位姿动力学模型推导其状态方程,利用立体视觉系统提供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确定目标卫星相对于追踪星的相对位置,相对速度和角速度,从而优化和引导机械臂捕获目标航天器,并通过实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相对位置的估计精度优于0.01 m,相对姿态精度优于0.02?,能有效提高超近距离非合作航天器相对导航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航天器 立体视觉系统 位姿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自主健康管理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龙吟 黎峰一 +4 位作者 黄才 孙斌 张克楠 丁凯 刘宁波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0,共10页
目前,大多数航天器的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自主健康管理功能局限于物理层设计,缺乏基于分层结构的系统设计,难以适应特殊工况。针对航天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分层结构的自主健康管理方法,分别从物理层、... 目前,大多数航天器的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自主健康管理功能局限于物理层设计,缺乏基于分层结构的系统设计,难以适应特殊工况。针对航天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分层结构的自主健康管理方法,分别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进行设计。物理层从“看门狗”和回读重配置2个方面开展设计;数据链路层完成基于射频链路的自主检测设计;应用层分别完成导航接收机自主健康监测、航天器掉电恢复后自主建链和发射机的自动功率控制策略设计。该方法在地面测试及在轨飞行中的验证结果表明:它能分别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实现航天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自主健康管理功能,适应航天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需求及特殊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 自主健康管理 数据链路层 应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非一致模糊核标定的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军峰 丁庆海 罗海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近年来,红外成像系统在工业、安防、遥感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制造工艺及成本制约,红外系统的分辨率仍然较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单帧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提高红外图像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广泛研究,并在仿真图像上取... 近年来,红外成像系统在工业、安防、遥感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制造工艺及成本制约,红外系统的分辨率仍然较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单帧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提高红外图像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广泛研究,并在仿真图像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应用于实际场景图像时容易出现伪影或图像模糊等现象。造成这种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方法大多假定造成图像退化的模糊核是空间一致的,然而实际红外光学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像差、热离焦等,由此造成的图像模糊的模糊核并非空间一致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盲模糊核估计方法,通过采集特定的靶标图像,并设计模糊核估计网络,求解空间非一致模糊核;设计基于图像分块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将图像块和对应区域的模糊核一起输入非盲超分辨率重建网络进行子块图像重建,再通过子块合并和重叠区域图像融合,得到最终的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光学系统自身引起了模糊核随空间位置缓慢变化,在实验室条件下标定模糊核并基于图像分块进行超分辨率重建的方法可显著提高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空间非一致模糊 模糊核估计 红外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宇航光纤通信器件发展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伟 殷杰 +5 位作者 田庄 王九龙 叶杨高 周海峰 王琛 隋宁菠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光纤通信技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光通信技术从地面进入太空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回顾了ISS舱内光纤通信所用宇航光缆和光纤连接器的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ISS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特殊需求;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 光纤通信技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光通信技术从地面进入太空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回顾了ISS舱内光纤通信所用宇航光缆和光纤连接器的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ISS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特殊需求;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展的光纤器件空间适应性试验研究情况,NASA和欧洲太空总署(ESA)负责建造舱段的光纤通信系统,以及NASA针对ISS光纤通信器件缺陷问题的质量调查情况和整改过程;结合ISS光纤通信器件质量问题的案例分析,总结了宇航光缆和光纤连接器在制造、工艺、材料、环境、检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最后,对宇航光纤通信器件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宇航 光纤 连接器 光通信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基增强系统单频服务性能评估方法
16
作者 金彪 李锐 +3 位作者 王盾 刘磊 原晋栩 李子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62-3073,共12页
针对星基增强系统(SBAS)用户差分距离误差(UDRE)完好性参数评估时双频无电离层组合放大观测噪声的问题,提出伪距域完好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反映了SBAS电离层改正数和星历时钟改正数的综合影响。利用240天共100个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针对星基增强系统(SBAS)用户差分距离误差(UDRE)完好性参数评估时双频无电离层组合放大观测噪声的问题,提出伪距域完好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反映了SBAS电离层改正数和星历时钟改正数的综合影响。利用240天共100个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服务组织(IGS)测站的数据对美国广域增强系统(WAAS)和欧洲地球静止轨道导航重叠服务(EGNOS)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WAAS和EGNOS格网电离层垂直误差(GIVE)参数的完好性分别为99.96%和99.91%,电离层延迟改正精度达到0.56 m。WAAS和EGNOS伪距域完好性优于99.999%,经改正后的GPS用户测距误差(URE)精度达到0.34 m。WAAS 95%的水平和垂直定位误差为1.19 m和1.72 m,EGNOS的则为1.18 m和1.68 m。评估时段内均未发生完好性风险事件,验证了测地型接收机用于SBAS服务性能评估的可行性。WAAS在一类垂直引导进近(APV-I)阶段的定位精度平均可用性为99.9%,二类垂直引导进近(APV-II)阶段在服务中心区域的定位精度可用性为80%~95%;EGNOS APV-I阶段平均定位精度可用性为99.9%,APV-II阶段平均定位精度可用性为94.2%,可用性较高,主要是由于EGNOS评估测站多处于服务区中心。SBAS定位精度可用性在服务区边缘部分下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基增强系统 格网电离层垂直误差 伪距域 完好性 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成像退化模型辨识及超分辨率成像方法
17
作者 曹军峰 丁庆海 +2 位作者 邹德鹏 秦恒加 罗海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8-228,共11页
红外成像系统由于制造工艺和成本制约,分辨率仍然较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广泛研究,并在仿真图像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应用于实际图像时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实际成像退化更加复杂,包括红外光... 红外成像系统由于制造工艺和成本制约,分辨率仍然较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广泛研究,并在仿真图像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应用于实际图像时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实际成像退化更加复杂,包括红外光学系统像差和装配误差引起的空间非一致模糊,以及受工作温度影响导致的模糊核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成像退化模型辨识方法和基于退化模型约束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通过在不同工作温度下采集标定靶标图像,标定不同工作温度、不同空间位置的模糊核;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成像退化模型,并利用定标数据进行模型参数求解,为超分辨率重建提供更多先验信息;设计迭代超分辨率重建网络,交替进行退化参数估计和超分辨率重建,经过多次迭代逐步提高重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求解的成像退化模型可准确描述模糊核变化规律,基于退化模型约束和退化参数在线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可显著提高红外超分辨率成像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 退化模型辨识 空间非一致模糊 模糊核估计 迭代优化 红外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天线的低频电场量子精密测量和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艺杰 吕子瑶 +4 位作者 胡伟东 何军 刘志慧 董涛 金世超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12,共12页
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精密测量体系具有高准确和高稳定的特点,是未来先进测量体系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具有高灵敏、超宽带以及优异的电气隔离等特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量子精... 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精密测量体系具有高准确和高稳定的特点,是未来先进测量体系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具有高灵敏、超宽带以及优异的电气隔离等特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多集中于微波频段,GHz以下的低频电场测量研究较少。鉴于DC~MHz频段电场的高灵敏探测在地球物理、生物传感、国防通信、太空探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梳理了DC~MHz频段的新型天线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原子天线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低频电场测量原理,并分析讨论了原子天线在灵敏度、瞬时带宽等关键性能指标方面的提升方案及在未来低频探测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量子精密测量 里德堡原子 原子天线 低频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仅用作追踪的机载设备适航要求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振洋 周中华 +2 位作者 张帆 王鹏 柯炳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2-1175,共14页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正式开通,北斗二号相关适航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机载设备应用场景需求,严重制约了北斗在民航领域的应用进程,急需开展北斗三号相应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针对北斗在民用航空器中应用第1阶段“仅用作航空器追踪...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正式开通,北斗二号相关适航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机载设备应用场景需求,严重制约了北斗在民航领域的应用进程,急需开展北斗三号相应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针对北斗在民用航空器中应用第1阶段“仅用作航空器追踪”,对北斗二号与北斗三号开展差异性分析,提出标准修订总体方案,综合考虑适航安全性、机载设备应用场景,结合工业实践,根据设备构型提出指标修订方案,形成审定要素及符合性方法建议,为设备研发与适航取证提供标准支持。仿真分析了设备天线增益、卫星可见性等关键参数,验证了所修订技术指标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标准规定 北斗三号 航空器追踪 定位 短报文 适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行星柔性附着的目标导向姿态规划
20
作者 朱哲 徐瑞 +4 位作者 王晓燕 李朝玉 朱圣英 龙嘉腾 高越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4,共9页
为解决小行星柔性附着约束复杂、姿态机动控制难度大、机动路径规划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目标导向小行星柔性附着姿态机动规划方法,通过构建节点平面耦合动力学模型,实现对柔性3节点探测器姿态描述和动力学约束的表征。设计局部优化... 为解决小行星柔性附着约束复杂、姿态机动控制难度大、机动路径规划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目标导向小行星柔性附着姿态机动规划方法,通过构建节点平面耦合动力学模型,实现对柔性3节点探测器姿态描述和动力学约束的表征。设计局部优化扩展策略对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s,RRT)算法进行改进,以目标姿态的空间距离为优化函数,结合柔性体姿态动力学模型构建二次规划问题,增强沿姿态路径机动的目的性。并通过数字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与传统启发式规划方法相比计算消耗时间少,且对姿态机动路径长度进行了优化,可实现小行星探测器柔性附着过程中姿态机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柔性附着 姿态规划 RRT算法 目标导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