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约束和摄动条件下的多脉冲交会轨迹优化
1
作者 张译匀 陈安宏 +4 位作者 刘召友 陆鹏飞 王悦 赤丰华 姚轶智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5,共14页
针对复杂约束和摄动条件下航天器的多脉冲远程交会轨迹优化问题,本文提出理想二体模型下全局优化和摄动模型下局部修正相结合的逐步递进优化求解策略.考虑交会过程中的太阳光照、测控弧段等约束,采用综合粒子群算法在理想二体模型下进... 针对复杂约束和摄动条件下航天器的多脉冲远程交会轨迹优化问题,本文提出理想二体模型下全局优化和摄动模型下局部修正相结合的逐步递进优化求解策略.考虑交会过程中的太阳光照、测控弧段等约束,采用综合粒子群算法在理想二体模型下进行全局优化,将全局优化结果作为初始猜测,通过序列二次规划在J2模型和高精度模型中对交会问题依次进行局部优化修正,最终求解得到在高精度轨道模型中满足约束的交会脉冲.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求解策略能够生成贴合实际轨道环境、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和约束的远程交会控制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冲交会 约束建模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推进粒子网格法模拟中计算加速方法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海滨 潘若剑 +2 位作者 毛仁凡 崔云蔚 任军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共25页
粒子网格法(PIC)模拟电推进装置等离子体时具有很强的第一性,但是模拟过程中计算负载很大,故PIC模拟的计算加速方法不可或缺。本文从电推进装置基本性质、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特性和PIC算法特点作为切入点,明确了PIC方法在电推进装置模拟... 粒子网格法(PIC)模拟电推进装置等离子体时具有很强的第一性,但是模拟过程中计算负载很大,故PIC模拟的计算加速方法不可或缺。本文从电推进装置基本性质、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特性和PIC算法特点作为切入点,明确了PIC方法在电推进装置模拟过程中计算负载高的原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建模、时空尺度、算法与并行三个层面介绍了对应计算加速方法的原理和效果;对各类计算加速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PIC模拟 计算加速方法 并行计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Z箍缩脉冲等离子体推进系统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骥勤 刘裴栩 +2 位作者 刘伟 高俊 王伟宗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0,共9页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是最早用于空间任务的电推力器.烧蚀Z箍缩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AZPPT)因其同轴前后式和阳极尖锥的特殊构型可以在较小体积和功率下实现较高的推功比和比冲.研究阳极尖锥长度、充电电压、放电次数对AZPPT性能的影...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是最早用于空间任务的电推力器.烧蚀Z箍缩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AZPPT)因其同轴前后式和阳极尖锥的特殊构型可以在较小体积和功率下实现较高的推功比和比冲.研究阳极尖锥长度、充电电压、放电次数对AZPPT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充电电压的升高,推力器放电电流峰值、羽流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元冲量等参数升高,证明可通过改变电压实现推力的宽范围调节.阳极尖锥高度增加时,推力器的元冲量有少量下降,比冲有明显上升,相比没有尖锥时,比冲最高提升23.7%,总体效率最高提升7.3%,证明该结构在小功率AZPPT中的性能优化作用.基于以上结果,设计开发了一款1 U小型化、模块化推进系统.推进系统点火成功,5 J放电能量下元冲量达193.72μN·s,具有小功率、综合性能好、结构紧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Z箍缩 电源处理单元 微推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智能感知定位与威胁等级评估研究
4
作者 郝雅波 白雪 徐明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4,共13页
空间碎片数量的显著增长导致航天器遭受碰撞的风险急剧提升,亟需发展高精度的空间碎片态势感知定位与碰撞威胁评估技术.面向空间碎片目标,提出一种融合多源异构观测数据的目标感知定位方法,并集成物理机制建模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一... 空间碎片数量的显著增长导致航天器遭受碰撞的风险急剧提升,亟需发展高精度的空间碎片态势感知定位与碰撞威胁评估技术.面向空间碎片目标,提出一种融合多源异构观测数据的目标感知定位方法,并集成物理机制建模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一种碰撞威胁等级混合评估机制.在感知定位层面,建立了统一的多卫星观测数学模型,有效融合了距离、角度与速度三类异构观测数据,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Huber加权与迭代重优化的列文伯格-马夸特法(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显著提升了定位精度及其在异常数据条件下的算法鲁棒性.在威胁评估层面,提出了一种混合决策框架,该框架融合了改进的碰撞概率物理计算模型与随机森林分类器,统筹考虑碰撞概率估计与潜在动能碰撞后果的影响,实现了对碎片威胁等级的高效精准划分.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定位算法在位置估计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方面性能显著优于传统最小二乘估计及几何解析法;同时,威胁等级分类模型展现出较高的整体分类准确率,且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判别性能优于逻辑回归模型.本研究为天基空间目标监视任务与航天器自主规避决策支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空间碎片 轨道确定 机器学习 分类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推进粒子模拟中并行化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军学 潘若剑 +1 位作者 毛仁凡 汤海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70,共21页
电推进装置的粒子模拟手段由于其第一性强、物理假设少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保留推力器的各种非线性物理过程性质,但计算负担极大,并行计算是一种有效方法计算时间的方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粒子算法中并行计算的计算机实现... 电推进装置的粒子模拟手段由于其第一性强、物理假设少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保留推力器的各种非线性物理过程性质,但计算负担极大,并行计算是一种有效方法计算时间的方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粒子算法中并行计算的计算机实现,对并行计算的基础进行了介绍;针对并行计算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即粒子部分的并行算法设计、电磁场求解的并行算法设计和计算负载均衡问题进行了概述;最后对电推进装置中并行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粒子仿真 并行计算 电磁场求解 负载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电推进微小推力测量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汤海滨 张仲恺 张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9-227,共19页
针对应用于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回溯了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测量方法的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扭摆式、悬摆与倒摆式、天平式和投靶式测量装置以及电磁式微小推力测量装置;针对测力系统的标定技术进... 针对应用于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回溯了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测量方法的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扭摆式、悬摆与倒摆式、天平式和投靶式测量装置以及电磁式微小推力测量装置;针对测力系统的标定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有力源微小推力标定方法和无力源标定方法;根据微小推力测量装置自身特性,介绍了其性能评估方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噪声响应情况。最终分析了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特点,给出了对该技术持续研究与开展应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微小推力测量 微小推力标定 测力台架 磁悬浮推力测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压强对电推进羽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翁惠焱 蔡国飙 +3 位作者 郑鸿儒 刘立辉 张百一 贺碧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54-1862,共9页
真空舱内背景压强是电推力器地面试验过程中影响工作性能评估和羽流场参数诊断的重要参数。针对LIPS-200型离子推力器羽流场参数的数值仿真中采用的背景压强建立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中采用混合粒子网格(PIC)方法和直接模拟蒙特卡罗... 真空舱内背景压强是电推力器地面试验过程中影响工作性能评估和羽流场参数诊断的重要参数。针对LIPS-200型离子推力器羽流场参数的数值仿真中采用的背景压强建立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中采用混合粒子网格(PIC)方法和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方法处理羽流场中等离子体运动和粒子间碰撞,分别采用虚拟粒子和计算粒子建立压强的方式,对电推进羽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绝对真空环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背景压强的存在导致中性粒子和电荷交换离子数密度较绝对真空环境高1个量级以上。虚拟粒子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获得的流场中电荷交换离子分布与计算粒子结果相近,但中性粒子分布相差较大,虚拟粒子无法表征壁面及真空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羽流 背景压力 粒子网络-直接模拟蒙特卡罗(PIC-DSMC)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推进磁喷管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汤海滨 陈志远 +1 位作者 王一白 任军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137,共24页
在电推进领域,通常使用“收敛-扩张型”或“扩张型”的同轴附加磁场来对推力器的羽流进行约束和加速,以获得更好的推进性能,该附加磁场被称为磁喷管。本文介绍了磁喷管的应用前景、基本概念及磁喷管中涉及的主要物理机制和简要的工作原... 在电推进领域,通常使用“收敛-扩张型”或“扩张型”的同轴附加磁场来对推力器的羽流进行约束和加速,以获得更好的推进性能,该附加磁场被称为磁喷管。本文介绍了磁喷管的应用前景、基本概念及磁喷管中涉及的主要物理机制和简要的工作原理,调研了国内外磁喷管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广泛采用的三种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模型、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基于各式等离子体源的磁喷管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四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及学界目前对这些关键问题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磁喷管研究领域目前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未来的磁喷管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磁喷管 粒子加速 磁分离 电子动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