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单中心诊疗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翟喜超 夏奥 +9 位作者 马瑞卿 安鲁彪 史冠军 庞少军 陈峰 周传永 蔡莺 王冰 李超 许洪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0-464,共5页
目的:总结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治疗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单中心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总结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治疗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单中心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病理证实为阑尾源性PMP并经CRS+HIPEC治疗60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4例患者经历621次CRS+HIPEC治疗,平均年龄56.7岁,其中女性364例(60.3%),男性240例(39.7%),平均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为25.7。28.5%(172/604)的患者完全减瘤(CCR 0/1)。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131/60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7%(4/604),术后5年生存率为53.6%。高级别病理类型、不完全减瘤(CCR 2/3)、PCI>20、3~4级不良事件是PM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阑尾源性PMP临床罕见,治疗方法特殊,对于怀疑或确诊PMP的患者,尽早行规范CRS+HIPEC治疗,有望取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假黏液瘤 局部灌注 并发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单中心854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6
2
作者 夏奥 马瑞卿 +8 位作者 翟喜超 卢一艳 蔡莺 史冠军 安鲁彪 王冰 庞少军 陈峰 许洪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51,共7页
目的: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各中心公认的标准治... 目的: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各中心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航天中心医院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PMP患者诊治工作,2016年开始将全腹膜切除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对既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PMP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到2019年1月航天中心医院腹膜假黏液瘤中心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PMP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根治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通过随访结果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分析,了解CRS+HIPEC在PM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同时对腹膜切除技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54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中位改良腹膜肿瘤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为29,其中25.5%的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达到0或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围术期死亡率为1.1%。自2016年引进腹膜切除技术后,本中心达CC-0/1的比例由14.3%升至36.5%,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16.8%vs.28.8%,P<0.001)。总体而言,CC-0/1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4.3%,显著优于CC-2/3患者的45.8%、39.4%。在未达根治的患者中,CC-2和CC-3患者10年生存率也存在明显差异(45.5%vs.34.5%,P=0.006)。对总体生存进行分析,改良腹膜肿瘤指数、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行热灌注治疗、病理级别、CA125水平均为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安全有效,腹膜切除技术可显著提高根治程度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无法达到根治切除的患者,最大限度的减瘤亦可延长远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膜切除 最大限度减瘤 改良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假黏液瘤的CT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祝安惠 齐长海 翟喜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MP)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确诊为PMP的患者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结果PMP较常见的CT表现包括腹腔囊性占位(43/43,100%)、腹膜及网膜增厚、网膜饼(43/43,100%)、密度不均匀的腹腔积液(38/43,88.37%...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MP)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确诊为PMP的患者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结果PMP较常见的CT表现包括腹腔囊性占位(43/43,100%)、腹膜及网膜增厚、网膜饼(43/43,100%)、密度不均匀的腹腔积液(38/43,88.37%)及肝、脾被膜压迹(36/43,83.72%);较少见的CT表现包括腹腔内钙化灶(18/43,41.86%)、肠梗阻(17/43,39.53%)、心包积液(15/43,34.88%)、腹壁肌肉内囊性肿块(12/43,27.91%)、胸腔积液(11/43,25.58%)、肝脾实质内囊性灶(10/43,23.26%)、输尿管及肾盂积水(10/43,23.26%)、腹腔及心包旁肿大淋巴结(4/43,9.30%)、腹膜后囊性灶(4/43,9.30%)、食管裂孔内囊性灶(3/43,6.98%)及阑尾肿瘤(3/43,6.98%)。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PMP 20例,低级别PMP 23例。结论 PMP临床少见,易误诊,CT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热疗联合5-Fu及顺铂腹腔化疗辅助治疗腹膜假黏液瘤的安全性及初步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蔡莺 马瑞卿 +2 位作者 夏奥 许洪斌 庞少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3-558,共6页
目的:研究深部热疗联合5-Fu及顺铂(DDP)腹腔化疗辅助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深部热疗联合5-Fu及顺铂(DDP)腹腔化疗辅助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血常规、肝肾功、Karnofsky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究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对PMP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例PMP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P=0.064)、血红蛋白(HGB)(P=0.47)、天冬氨酸转移酶(AST)(P=0.08)、肌酐(CREA)(P=0.68)无统计学差异。丙氨酸转移酶(ALT)(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P=0.00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P=0.004)、血尿素氮(BUN)(P<0.001)和Karnofsky评分(P=0.017)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治疗前后平均值,中性粒细胞(NE%、NE#)和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改善,ALT、BUN较治疗前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1级20.7%,2级3.4%),均在对症治疗后好转。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6.4%。结论:深部热疗联合5-Fu及DDP腹腔化疗治疗PMP不损害肝肾功能、无明显骨髓抑制,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好,初步生存结果显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深部热疗 腹腔化疗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非阑尾来源腹膜假黏液瘤诊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冠军 夏奥 +4 位作者 马瑞卿 王冰 翟喜超 安鲁彪 许洪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非阑尾来源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on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er-... 目的:探讨非阑尾来源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on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er-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34例非阑尾来源PM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同时利用Log-rank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3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58.8%)和腹盆腔包块(52.9%);CRS+HIPEC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在随访中9例患者死亡,1、3年生存率分别为69.6%、53.5%;单因素分析中,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cancer index,PCI)>20、未行灌注化疗以及非根治性手术是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组织来源、病理类型等未体现出显著相关性。结论:非阑尾来源PM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较难判断原发病灶,确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但无论来源如何,均以腹腔内广泛肿瘤种植和局部浸润为主要临床表现,CRS+HIPEC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非阑尾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重复来源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继发腹膜假黏液瘤1例报告
6
作者 王冰 史冠军 +4 位作者 马瑞卿 安鲁彪 李超 夏奥 许洪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4-1056,共3页
消化道重复(alimentary tract duplication,ATD)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于婴幼儿期发病,极少有恶变倾向[1]。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同样是罕见疾病,通常为起源于阑尾的黏液性肿瘤。国外有肠重复来源腹膜假黏液瘤的... 消化道重复(alimentary tract duplication,ATD)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于婴幼儿期发病,极少有恶变倾向[1]。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同样是罕见疾病,通常为起源于阑尾的黏液性肿瘤。国外有肠重复来源腹膜假黏液瘤的个案报告[2,3]。2015年我院诊治一例肠重复来源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继发腹膜假黏液瘤,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个案报告 消化道重复 先天性畸形 恶变倾向 肠重复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罕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来源腹膜假黏液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冰 马瑞卿 +2 位作者 史冠军 夏奥 许洪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43,共4页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腹腔充满黏液样肿瘤种植为表现的临床罕见疾病。通常认为,腹膜假黏液瘤是来源于阑尾的黏液性肿瘤[1]。然而,腹膜假黏液瘤也可以偶然发现于其他器官,比如卵巢、结直肠、胃、胆囊、胰腺...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腹腔充满黏液样肿瘤种植为表现的临床罕见疾病。通常认为,腹膜假黏液瘤是来源于阑尾的黏液性肿瘤[1]。然而,腹膜假黏液瘤也可以偶然发现于其他器官,比如卵巢、结直肠、胃、胆囊、胰腺等[24],临床上更为罕见。国外报道的胰腺来源腹膜假黏液瘤主要以个案为主,而国内尚无相关报道。2018年6月本院收治了1例胰腺来源腹膜假黏液瘤,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罕见疾病 黏液性肿瘤 结直肠 胰腺 阑尾 效果满意 偶然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20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史冠军 夏奥 +3 位作者 马瑞卿 王冰 庞少军 许洪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M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价CRS+HIPEC治疗模式安全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1:1.5。病理结果均为MPM,病理分型为上皮型。接受CRS+HIPEC治疗后总体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9%、58.2%和43.6%,其中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达到0/1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295),CA125异常(P=0.256),既往手术(P=0.460)以及静脉化疗(P=0.283)未见对总生存有显著影响。而年龄>60岁(P=0.037),CC-2/3(P=0.027),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20分(P=0.014)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MPM是一种罕见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治疗预后差,静脉化疗无法有效改善预后。尽早行CRS+HIPEC综合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冰 马瑞卿 +2 位作者 夏奥 史冠军 许洪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0例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患者中男性占48%(2... 目的:探讨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0例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患者中男性占48%(29例),女性占52%(31例);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7(38~74)岁;术前化验血CEA升高者占65%(39例),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者占80%(48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8%、30%。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单因素分析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评分低及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愈小者对延长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CC可作为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7)。结论: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彻底减瘤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有积极作用。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黏液腺癌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论中国腹膜肿瘤学的建设发展与国际化历程
10
作者 李雁 朱正纲 +9 位作者 崔书中 梁寒 王辉 蔡国响 许洪斌 彭正 党诚学 武爱文 杨盈赤 杨智冉(翻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56-1262,共7页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 腹膜癌是癌症治疗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近40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腹膜癌诊断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体系的形成和优化。近20年来,中国的腹膜癌研究进步迅速,在仪器设备研发、技术方案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学科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快速融入腹膜肿瘤学国际联盟的国际化发展大格局。中国胃癌腹膜转移癌临床研究成果成为国际里程碑事件,C-HIPEC方案的推广实施,2021年国内主办第12届国际腹膜癌大会,都是该领域的突出成果,也使中国在腹膜癌诊治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但是,与中国腹膜癌患者的巨大治疗需求相比,腹膜肿瘤学发展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肿瘤学家加倍努力,推动立足于国情的中国腹膜癌防治研究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