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谢振年 李东冰 +5 位作者 贾小强 王芳丽 苗春红 智建文 郝丽丽 李友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28-1032,1035,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136例混合型便秘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70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对照组(66例)采用普通穴位埋线结合肛门手...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136例混合型便秘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70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对照组(66例)采用普通穴位埋线结合肛门手术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症状积分、标志物残留情况,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在治疗后1、3、12个月临床治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72小时标志物残留情况(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1)。结论:穴位强化埋线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依据相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操作手段,能明显改善便秘的临床症状,促进肠蠕动,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中医外治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强化埋线 混合型 便秘 微创手术 中医外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和抑郁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初探 被引量:35
2
作者 谢振年 李东冰 +4 位作者 贾小强 王芳丽 智建文 郝丽丽 李友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探讨焦虑、抑郁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发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例慢传输型便秘便秘患者(治疗组)和4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目的:通过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探讨焦虑、抑郁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发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例慢传输型便秘便秘患者(治疗组)和4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上,女性高于男性,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状态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症状的轻重有相关性(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焦虑和抑郁,其临床症状的轻重与抑郁和焦虑成相关性,临床治疗上我们应当配合认知治疗,使患者建立良好而健康的认识模式,减轻情绪反应,使我们的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焦虑 抑郁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痔切除缝合加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东冰 谢振年 +5 位作者 蔡亭 王芳丽 曹威崴 贾小强 郝丽丽 李友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观察外痔切除缝合加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以痔脱出为主要症状的混合痔疗效。方法:利用外痔切除缝合加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以痔脱出为主的混合痔。结果:出血治愈98.8%,显效1.2%。局部痔脱出中,脱出治愈99.0%。显效1.0%。痔环形脱... 目的:观察外痔切除缝合加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以痔脱出为主要症状的混合痔疗效。方法:利用外痔切除缝合加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以痔脱出为主的混合痔。结果:出血治愈98.8%,显效1.2%。局部痔脱出中,脱出治愈99.0%。显效1.0%。痔环形脱出治愈94.4%,显效5.6%。结论:外痔切除缝合加铜离子电化学疗法适合于治疗痔出血和痔脱出,术后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铜离子 电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强化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谢振年 王芳丽 +5 位作者 李东冰 贾小强 蔡亭 智建文 郝丽丽 李有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依中央随机数字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104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104例)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症状积分、标志物残...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依中央随机数字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104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104例)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症状积分、标志物残留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标志物残留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标志物残留数目减少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强化埋线疗法依据相关中医外治法理论,结合现代操作手段,能明显改善便秘的临床症状,促进肠蠕动,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强化埋线 慢传输型 便秘 微创 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