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自由基/JN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守明 闫昕 李建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6-931,共6页
目的自噬是真核细胞中产生的一种细胞防御机制,决定应激损伤后细胞的恢复、修复、损伤、加重或死亡。探讨氧自由基/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自噬是真核细胞中产生的一种细胞防御机制,决定应激损伤后细胞的恢复、修复、损伤、加重或死亡。探讨氧自由基/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依达拉奉组、高剂量依达拉奉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向枕大池2次注入0.3 mL等渗盐水,余操作与SAH组一致;低剂量依达拉奉组、高剂量依达拉奉组在建模成功后经尾静脉分别给予依达拉奉(5 mg/kg,10 mg/kg,1次/24 h)。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脑组织丙二醛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JNK、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II)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海马区JNK mRNA、Beclin-1 mRNA、LC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SAH组海马区可见坏死神经细胞,表现为细胞出现核溶解、核碎裂或核消失结构不清;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依达拉奉组、高剂量依达拉奉组神经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均减轻,视野中死亡神经细胞减少;与SAH组比较,低剂量依达拉奉组、高剂量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神经元存活率均明显增多(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时间点丙二醛均明显增多(P<0.05);与SAH组6、24、48、72 h丙二醛水平[(4.98±0.72、6.38±0.86、7.86±0.82、9.26±0.96)mmol/L]比较,低剂量依达拉奉组[(3.08±0.60、4.02±0.72、4.96±0.91、5.01±0.74)mmol/L]、高剂量依达拉奉组[(2.16±0.52、2.74±0.66、3.02±0.59、3.24±0.60)mmol/L]均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磷酸化JNK、Beclin-1和LC3-II免疫阳性反应增强。与SAH组比较,低剂量依达拉奉组、高剂量依达拉奉组磷酸化JNK免疫阳性反应减弱,Beclin-1和LC3-II免疫阳性反应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JNK mRNA、Beclin-1 mRNA和LC3-II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SAH组比较,低剂量依达拉奉组、高剂量依达拉奉组JNK mRNA表达水平降低,Beclin-1 mRNA和LC3-II 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5)。结论 SAH后氧自由基激活JNK信号通路,调控Beclin-1和LC3-Ⅱ表达介导神经细胞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氧自由基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宗明 贾继明 +5 位作者 林贵军 饶芝国 李成义 闫昕 伊志强 贺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27例经CT检查证实的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为50—100ml,部分病例血肿经额角破入脑室铸型,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机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中20...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27例经CT检查证实的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为50—100ml,部分病例血肿经额角破入脑室铸型,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机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中20例术后立即复查CT,7例48h复查CT,血肿清除率95%以上26例,1例术后再出血40ml,并再次开颅手术,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14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 高血压 显微外科手术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春娟 龚亚平 王书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7期106-108,共3页
目的评价精细化护理在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行DBS治疗的96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常... 目的评价精细化护理在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行DBS治疗的96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指标、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13%)较对照组(14.29%)更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2组的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7.87%)较对照组(83.67%)更高(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行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围手术期指标的优化、术后康复情况的改善及护理满意率的提升均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精细化护理 平衡能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仁政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静脉溶栓联合抗凝的方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 目的 :探讨使用静脉溶栓联合抗凝的方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手术联合抗凝法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使用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静脉溶栓联合抗凝的方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效果显著,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脑出血 神经外科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