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小脑萎缩的影像学诊断路径:111例患者回顾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飞 肖江喜 谢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究伴发儿童小脑萎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路径。方法:对111例(男62例,女49例)小脑萎缩患者的MRI进行回顾分析。依据MRI表现对疾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76例确诊病例中线粒体疾病最常见,其次是神经轴索营养不良和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 目的:探究伴发儿童小脑萎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路径。方法:对111例(男62例,女49例)小脑萎缩患者的MRI进行回顾分析。依据MRI表现对疾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76例确诊病例中线粒体疾病最常见,其次是神经轴索营养不良和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聚类分析结果:(1)类集1,主要包括线粒体疾病;(2)类集2,主要包括INAD和NCL;(3)类集3,主要包括肝豆状核变性;(4)类集4,主要包括Cockayne综合征;(5)类集5,主要包括ALD、MLD、Menkes氏稔毛综合征;(6)类集6,其他疾病。结论:影像学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可以为儿童期伴发小脑萎缩疾病制定一个诊断路径;神经影像学模型在疾病鉴别诊断及指引进一步检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疾病 萎缩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3
2
作者 张晓锦 董健 +3 位作者 崔斌 李剑颖 史燕杰 刘玉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4名常规体检人员分为两组:A组45名,扫描方案为固定噪声指数(NI)为14,应用ATCM技术自动调节管电流(20~200mA);B组49名,扫描方案为固定管电流40mAs。...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4名常规体检人员分为两组:A组45名,扫描方案为固定噪声指数(NI)为14,应用ATCM技术自动调节管电流(20~200mA);B组49名,扫描方案为固定管电流40mAs。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肺尖、中肺、下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IQS),测量图像标准差(SD)值,记录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尖、中肺、下肺SD值:A组为13.62±2.07、11.70±0.85、11.89±1.26,B组为17.20±2.66、11.29±2.32、12.82±2.49;IQS:A组为1.82±0.36、1.58±0.38、1.66±0.34,B组为2.30±0.47、1.67±0.42、1.74±0.48。在肺尖,A组的SD值和IQS低于B组(P<0.05)。A、B两组CTDIw比较: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27kg/m2时,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27kg/m2时,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应用ATCM技术可在更大的密度衰减范围和体质量较大的人群中得到更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噪声指数 自动管电流调节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颈椎骨性结构评价对诊断颈性眩晕病因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祝安惠 刘玉良 +2 位作者 崔斌 姚丹 张晓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CT椎动脉造影联合颈椎骨性结构评价对颈性眩晕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病例组40例,对照组24例;评价指标包括椎动脉(走行迂曲、起源异常、发育不良、硬化)及骨性结构(颈椎先天畸形、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最短... 目的:探讨CT椎动脉造影联合颈椎骨性结构评价对颈性眩晕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病例组40例,对照组24例;评价指标包括椎动脉(走行迂曲、起源异常、发育不良、硬化)及骨性结构(颈椎先天畸形、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最短径、横突孔与椎动脉中心的最短距离);对比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统计指标间的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统计指标与颈性眩晕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椎动脉发育不良及硬化、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最短径、横-椎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横-椎距离与颈性眩晕的发病明显相关,并且横-椎距离越小,发生颈性眩晕的风险越大。结论:CT椎动脉造影不仅可以无创、准确显示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而且可以明确颈椎骨质异常,对颈性眩晕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胰腺CT灌注成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崔斌 赵长伶 +1 位作者 贺建新 张晓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应用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不同患病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灌注参数,初步探讨其在反映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中的作用。方法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病时间分为3组,A组13例,病程1~5年,B组16例,病程6~10年,C组25... 目的应用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不同患病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灌注参数,初步探讨其在反映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中的作用。方法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病时间分为3组,A组13例,病程1~5年,B组16例,病程6~10年,C组25例,病程〉10年,行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检查,测量胰腺头、颈、体和尾部实质的径线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内胰腺不同部位(头、颈、体和尾部)比较,灌注参数(BV、BF、MTT、PS和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组与B、C组比较,胰腺头、体部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胰腺颈部MTT、BF及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A组与C组比较,胰腺体、尾部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胰腺尾部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胰腺CT灌注成像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情况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糖尿病 2型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肾细胞癌的CT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8
5
作者 祝安惠 贾红敏 胡智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囊性肾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囊性肾癌包括10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单房囊性肾癌、3例透明细胞癌囊变坏死及1例单纯囊肿癌变。17...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囊性肾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囊性肾癌包括10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单房囊性肾癌、3例透明细胞癌囊变坏死及1例单纯囊肿癌变。17例囊性肾癌中,CT诊断正确15例;1例单纯囊肿癌变,CT诊断为单纯囊肿;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CT诊断为复杂囊肿。典型的囊性肾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物,具有厚薄不均匀的囊壁,内壁凹凸不平,囊壁不均匀强化,伴有强化的壁结节或实性成分,部分病例囊壁伴有钙化。结论: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优势,对大部分肿块能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囊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分型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丹 刘玉良 +1 位作者 祝安惠 张晓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腹膜假性黏液瘤CT表现,对其进行CT分型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 :肿块型5例;腹水型3例,混合型15例,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60%,67%,100%。肿块型...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腹膜假性黏液瘤CT表现,对其进行CT分型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 :肿块型5例;腹水型3例,混合型15例,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60%,67%,100%。肿块型腹部可见局限性的包块并且无明显腹水或有极少量腹水,腹水型腹腔可见弥漫性腹水并且无明显包块或极少量包块,混合型腹腔可见较明显包块合并大量腹腔积液。结论:对腹膜假性黏液瘤进行CT分型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粘液瘤 腹膜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合并毛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书芹 温红霞 +2 位作者 于海涛 齐长海 王静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0-13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毛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本中心经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毛霉菌感染的18例血液病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5例,...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毛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本中心经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毛霉菌感染的18例血液病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30(13-54)岁,均经过感染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毛霉菌感染,其中单纯毛霉菌感染16例,毛霉菌+曲霉菌混合感染2例;12例患者为恶性血液病,6例患者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均为长期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特异性;感染累及的常见部位为鼻窦和肺部,部分患者存在多个系统受累表现;血液病的缓解状态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对预后有影响,所有患者均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3例静脉用抗真菌药物,均无效。结论:血液病合并毛霉菌感染诊断困难,早期明确诊断后,积极改善患者原发病状态,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毛霉菌病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CT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晓锦 祝安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1-633,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及肝门区肿块,大部分肝门肿块表现为中等程度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肿块逐渐强化。大...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及肝门区肿块,大部分肝门肿块表现为中等程度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肿块逐渐强化。大部分肿瘤经手术切除。病理结果12例为中、高分化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结论: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显示肝门胆管癌的形态特征和提高诊断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胰腺体积和胰腺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斌 祝安惠 张晓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胰腺体积(PV)和胰腺脂肪含量(PFC)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T1DM患者,将92例患者按照患病时间分为A、B、C 3组。A组:<60月,51例;B组:60~<120月,20例;C组:≥120月,2...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胰腺体积(PV)和胰腺脂肪含量(PFC)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T1DM患者,将92例患者按照患病时间分为A、B、C 3组。A组:<60月,51例;B组:60~<120月,20例;C组:≥120月,21例。分析各组患者PV、胰腺内脂肪体积(PFV)、PFC、腹部脂肪含量(TA)、腹腔脂肪含量(VA)、腹壁脂肪含量(SA)、VA/SA、体质量指数(BMI)、患病时间(月)、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OGTT空腹、餐后2 h)、胰岛素(空腹、1 h、2 h、3 h),C肽(空腹、1 h、2 h、3 h)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之间差异和相关性。结果:A^C三组间,年龄、TG、空腹C肽、1h C肽、PFV和PFC的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间空腹C肽和PV,A组与C组间年龄、空腹C肽、1 h C肽、TG、PFV、PFC和VA,B组与C组间TG、PFV和PFC两两比较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方面:PV与年龄、C肽和患病时间不相关。PFV与VA和HDL-C值呈正相关。PFC与VA和患病时间正相关。C肽与年龄负相关、与BMI正相关。结论 :T1DM患者PV和PFC的变化有其自身特点,PV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相关,患病5年以上PV减小,5~10年以后体积减小不明显,这与C肽值变化同步;随患病时间延长PFC逐渐增多,患病10年以上增多明显,这与TG变化同步;PFC与VA和HDL-C相关,PFC变化早于VA变化;C肽与年龄和BMI等相关。与2型糖尿病中PFC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不同,推测T1DM中PFC增加可能与稳定胰岛细胞功能相关,这点需要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胰腺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继发转移性钙化的临床相关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杰 祝安惠 +2 位作者 于海涛 王铭梁 张晓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病透析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患者转移性钙化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为终末期肾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合并转移性钙化患者的资料,透析时间<10年者19例(短期透析组),透析时间≥10... 目的分析慢性肾病透析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患者转移性钙化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为终末期肾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合并转移性钙化患者的资料,透析时间<10年者19例(短期透析组),透析时间≥10年者17例(长期透析组)。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转移性钙化发生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检验转移性钙化与透析时间、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透析时间、血钙、血磷、血iPTH预测转移性钙化的效能。结果短期透析组软组织钙化[15.26%(29/190)]和血管钙化发生率[22.11%(42/190)]均低于长期透析组[22.35%(38/170)、31.76%(54/170),P均<0.05]。软组织钙化数、血管钙化数及钙化总数短期透析组中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49、0.40、0.53,P均<0.05),长期透析组中与透析时间无相关性(P>0.05),两组中软组织钙化数、血管钙化数及钙化总数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血iPTH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透析时间和血iPTH预测转移性钙化效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和0.88(P均<0.05),血钙和血磷预测转移性钙化效能较低,AUC分别为0.67和0.48(P均>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透析时间是影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转移性钙化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放射摄影术 肾衰竭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祝安惠 刘玉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椎动脉先天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2例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将原始图像采用VR、MIP、MPR、CPR等方法重建。由2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观察椎动脉数目、起源、形态、走行及其与邻...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椎动脉先天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2例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将原始图像采用VR、MIP、MPR、CPR等方法重建。由2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观察椎动脉数目、起源、形态、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综合评估椎动脉的变异。结果:共诊断椎动脉变异128例,其中起源异常21例、行径异常3例、椎动脉远端吻合异常18例、发育不良85例、窗式变异2例、血管缺如2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能清晰显示椎动脉变异,同时还能显示椎动脉的其他病变,可以作为椎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椎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脂肪分布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祝安惠 崔斌 +1 位作者 姚丹 张晓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病例组176例,其中Ⅰ型糖尿病92例,Ⅱ型糖尿病84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50例。分析Ⅰ型糖尿病、Ⅱ糖尿病及对照组腹部脂肪含量(TA)、腹腔脂肪含量(VA)、腹壁脂肪含量(SA...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病例组176例,其中Ⅰ型糖尿病92例,Ⅱ型糖尿病84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50例。分析Ⅰ型糖尿病、Ⅱ糖尿病及对照组腹部脂肪含量(TA)、腹腔脂肪含量(VA)、腹壁脂肪含量(SA)、VA/SA、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差异性及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Ⅰ型糖尿病与Ⅱ糖尿病间TA、VA、SA、VA/SA、BMI、TG、HDL有显著性差异,Tch、LDL无显著性差异;TA、VA、SA、VA/SA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发病呈正相关;Ⅰ型糖尿病VA与HDL呈负相关,与BMI、AGE呈正相关,SA与BMI、SEX呈正相关;Ⅱ型糖尿病SA与TG、SEX呈正相关,VA与BMI、AGE、TG呈正相关。结论:利用CT技术测量腹部脂肪含量,方法简便可靠;腹部脂肪含量与糖尿病发病呈正相关,且不同类型糖尿病其腹部脂肪含量相关因素又有所不同,这对临床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合并症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松 张永平 +4 位作者 张书芹 肖天祎 徐依成 崔斌 王静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5-601,共7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合并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出现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合并症9例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以及...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合并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出现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合并症9例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以及预后随访。结果:截瘫的发病率为2.96%(9/304),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45(50-772)d,完善检查后确定截瘫病因,3例为白血病髓外复发累及脊髓,1例为环孢素神经毒性,1例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2例为慢性炎症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2例为自身免疫性脊髓病变。除1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8例患者均接受经验性或针对性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死亡5例,存活4例。结论:截瘫是HSCT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应尽早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必要时可予以经验性抢先治疗,以改善HSCT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造血干细胞移植 神经系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间接法CT静脉成像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飞 刘怡 董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法CT静脉成像(CTV)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可行性和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因下肢静脉曲张而准备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7例(F/M,21/16,年龄29~65岁)行下肢CTV成像,所有原始图像均进行血管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 目的:探讨间接法CT静脉成像(CTV)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可行性和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因下肢静脉曲张而准备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7例(F/M,21/16,年龄29~65岁)行下肢CTV成像,所有原始图像均进行血管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轴位、VR和MPR图像进行综合评价,其中量化参数指标为血管强化程度,包括大隐静脉(GSV)和VV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两者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将直径>2 mm的穿支静脉标记,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患肢为单侧者23例,双侧者14例。所有患者的GSV显示均达到诊断要求,且GSV近端与静脉曲张的客观评价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平均SI,SNR和CNR分别为(121.7±15.9)vs.(124.6±20.3),(8.97±2.16)vs.(9.01±3.02),(3.98±1.99)vs.(4.06±2.17)。主观评价指标中,图像质量好为27例(73.4%),一般为9例(24.3%),1例(2.3%)图像质量差。共14支交通静脉被检出,平均直径为(2.97±0.92)mm,并在后续手术中证实。结论:间接法下肢CTV成像可以显示曲张静脉的回流路径,对穿支静脉的显示具有可行性,具有术前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呼气相高分辨CT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卫宏江 韩铭钧 张晓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呼气相HRCT扫描所见,分析其相关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8例正常人行吸气相加呼气相HRCT扫描,定量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吸气相与呼气相HRCT比较,肺野CT值平均上升(224.84±97.98)Hu(70.14-544.05Hu);呼气相全肺... 目的 探讨正常人呼气相HRCT扫描所见,分析其相关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8例正常人行吸气相加呼气相HRCT扫描,定量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吸气相与呼气相HRCT比较,肺野CT值平均上升(224.84±97.98)Hu(70.14-544.05Hu);呼气相全肺野CT值上升幅度与其面积减少正相关,相关系数r=0.693,P〈0.001。仰卧位时双肺承重区域CT值上升幅度大于非承重区域,P〈0.001;俯卧位测试结果与之相同,P〈0.001。呼气相CT值增加幅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正常受试者呼气相肺野CT值较吸气相平均上升224.84Hu;正常人呼气相HRCT肺野CT值上升程度与肺野面积减少正相关;正常人呼气相HRCT承重区CT值上升幅度大于非承重区,与体位无关;正常人呼气相CT值增加幅度随年龄增加而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受试者 呼气相 吸气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安惠 贾红敏 张卫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PET/CT对偶然发现的结直肠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共30个PET/CT偶发的结直肠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的影像特征、内镜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恶性组,良性组。分析两组SUVma... 目的:探讨PET/CT对偶然发现的结直肠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共30个PET/CT偶发的结直肠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的影像特征、内镜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恶性组,良性组。分析两组SUVmax、浓聚灶形态、浓聚最大径及CT上肠壁厚度有无差异。结果:30例共30个偶发性^(18)F-FDG浓聚灶中24例共24个浓聚灶肠镜检查发现异常且位置符合PET/CT描述,阳性预测值为80%(24/30)。良性组17例共17个,占56.67%(17/30)。恶性组13例共13个,占43.33%(13/30)。良性组与恶性组平均SUVmax、团状浓聚灶占比、浓聚最大径及CT上肠壁厚度分别为7.45±5.59、58.82%(10/17)、(1.99±0.57)cm及(0.89±0.59)cm和9.32±4.03、92.31%(12/13)、(2.91±1.18)cm及(1.46±0.69)cm。2组病变SUVmax及浓聚灶形态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浓聚最大径及肠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ET/CT对于无明确肠道病史患者的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尽管良恶性病变的SUVmax无显著差异,但恶性病变的^(18)F-FDG浓聚范围及肠壁的厚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中锡滤过器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彦含 张古沐阳 +5 位作者 邹婷婷 许梨梨 肖河 张寅生 金征宇 孙昊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评价第三代双源CT运用锡滤过器后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常规120kV、锡滤过器(Sn)150kV水平图像成像检查的患者30例,筛选直径>3mm的结石进行分析研究。测定120kV、Sn150kV图像上目标结石的长径、... 目的:评价第三代双源CT运用锡滤过器后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常规120kV、锡滤过器(Sn)150kV水平图像成像检查的患者30例,筛选直径>3mm的结石进行分析研究。测定120kV、Sn150kV图像上目标结石的长径、短径和CT值,并对两组图像在CT值、噪声、信号噪声比、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120kV图像中结石的长径、短径及结石平均CT值均大于Sn150k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150kV图像中腰大肌噪声高于120kV图像,而SNR低于120kV图像(P<0.05)。120kV和Sn150kV图像中腰大肌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kV和Sn150kV图像中空气的CT值、噪声、信噪比差异及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锡滤过器的Sn150kV扫描组的辐射剂量比常规扫描组降低57%(P<0.05)。结论:第三代双源CT泌尿系结石检查运用锡滤过器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CT 泌尿系结石 锡滤过器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MRI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飞 肖江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幼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fantile neuroaxonal dystrophy,INAD)的MRI表现特征,进而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诊断的13例INAD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男9例,女4例,记录小脑萎缩的部位、程... 目的:探讨幼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fantile neuroaxonal dystrophy,INAD)的MRI表现特征,进而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诊断的13例INAD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男9例,女4例,记录小脑萎缩的部位、程度,小脑皮层、白质信号改变,脑干的异常,基底节及幕上白质信号改变。总结INAD的头颅MRI表现特点。结果:1所有病例均有小脑萎缩,8例为轻度萎缩,5例为重度萎缩;22例伴有大脑萎缩,2例伴有脑干萎缩,1例伴有胼胝体萎缩;32例小脑皮层T2-FLAIR呈高信号;45例幕上脑白质T2WI呈高信号;51例双侧苍白球T2WI、T2-FLAIR、DWI呈低信号。结论:INAD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小脑萎缩是最主要的征象,并且呈进展性;同时可以伴有大脑及脑干的萎缩;小脑皮层T2WI信号增高;基底节铁沉积增多所致对称性T2WI信号减低;幕上白质脱髓鞘,主要表现为深部脑白质T2WI信号增高;灰质核团较少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轴突营养不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结合探针技术在椎动脉闭塞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旭 张焕 +3 位作者 陈杰 武晔 王志群 崔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探寻能谱CT结合探针技术在优化椎动脉闭塞段血管显示及闭塞段成分分析的应用研究。方法 收集脑血管病事件接受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慢性椎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双源双能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分别获得40~100 keV(间隔10 keV)... 目的 探寻能谱CT结合探针技术在优化椎动脉闭塞段血管显示及闭塞段成分分析的应用研究。方法 收集脑血管病事件接受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慢性椎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双源双能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分别获得40~100 keV(间隔10 keV)7个单能量图像,并以常规90 kV作为质量控制图像,比较各能级图像间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平均噪声。利用探针技术分别测量椎动脉闭塞近段血管0、5、10 mm处管腔内碘浓度、脂质含量及能谱曲线,分析不同分段测量值差异及曲线变化。结果 40~100 keV单能图像及90 kV共8个图像椎动脉闭塞段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平均噪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80 keV图像信噪比最高(5.43±2.39)、对比噪声比最大(3.48±1.52)。80 keV图像平均噪声明显低于40 keV、50 keV、60 keV、70 keV、90 kV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闭塞近、中、远不同节段碘浓度及脂质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闭塞近段弓背向上型曲线发生率较中段和远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80 keV双源双能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可以提高头颈CT血管造影中椎动脉闭塞段图像质量;判别闭塞段管腔内脂质含量和碘浓度是否存在梯度变化,并结合能谱曲线分析,推测血管闭塞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评价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
20
作者 王铭梁 祝安惠 张晓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含量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行腹部脂肪含量测定。将1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含量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行腹部脂肪含量测定。将1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中腹腔内脂肪含量(VA)、腹壁下脂肪含量(SA)、VA/SA的差异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VA、SA、VA/SA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各年龄组中女性SA、VA大于男性,VA/SA小于男性,而仅有10~20岁、21~30岁组中男、女性SA、VA/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VA/SA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P〈0.05)。2SA与BMI呈正相关(r=0.54,P〈0.01);VA与BMI、TG、LDL-C呈正相关(r=0.56、0.41、0.21,P均〈0.05);VA/SA与年龄成正相关(r=0.28,P〈0.05)。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腹部脂肪含量简单可行;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中存在差异;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与临床指标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脂肪组织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